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袁世凯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金金 |
出版社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从百年混沌中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为读者提供观察历史人物的别样视角,以第一手史料为基础,展示晚清民初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再现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使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出身世家 第二节 青少年时代 第三节 结识徐世昌 第四节 投奔吴长庆与受教张謇 第二章 总督朝鲜 第一节 壬午之变 第二节 甲申之乱 第三节 中日天津之谈判 第四节 李鸿章之保荐 第五节 护送大院君返国 第六节 驻韩办事大臣 第七节 驻韩公使 第八节 东学党之乱 第三章 甲午战争之前后 第一节 甲午之役 第二节 李鸿藻举荐 第三节 徘徊京津之间 第四节 受诏督练新军 第四章 练兵大臣之时期 第一节 小站练兵 第二节 戊戌变法前后 第三节 护理北洋大臣之时期 第四节 巡抚山东 第五节 义和拳之乱与中外战衅之起 第六节 八国联军之入京 第五章 调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时期 第一节 复促练兵 第二节 广宗县之乱 第三节 母丧归籍 第六章 总揽清国要政之时期 第一节 任事之繁 第二节 “北洋”新政 第三节 主张立宪 第四节 兄弟之隙 第七章 军机大臣及外部尚书之时期 第一节 军机大臣及外部尚书 第二节 阮忠枢、张一鏖事略 第三节 “立宪”之议定 第四节 两宫之宾天 第八章 免官与复出 第一节 免官之诏 第二节 安阳“隐居” 第三节 复出 第九章 辛亥革命之前后 第一节 南北之对立 第二节 清帝之退位与孙中山之引退 第三节 临时大总统之当选 第十章 二次革命之时期 第一节 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 第二节 孙中山、黄兴北上后之八大政纲 第三节 宋教仁之遇刺 第四节 以段祺瑞为总理 第五节 起兵之讨袁 第六节 诸般之禁令 第七节 国会之开幕 第八节 正式大总统之产生 第九节 对宪法会议之干涉与反对 第十节 解散国民党与取消国民党党籍之国会议员 第十一节 议员、参议院之质问与国务院之答复 第十一章 洪宪帝制之时期 第一节 帝制之先声 第二节 “二十一条”之签署 第三节 筹安会之成立 第四节 帝制之实现 第五节 护国军之讨伐 第六节 帝制之撤销 第十二章 去世及身后之论评 第一节 去世 第二节 身后之论评 附录 我的父亲袁世凯袁静雪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壬午之变 袁世凯厕身军界,嚆矢于朝鲜壬午之变。壬午变乱之原因,基于日清两国之争点。故欲知世凯事实,须先详日清交涉及朝鲜变乱原起。初,朝鲜一意倚赖中国,抱闭关自守主义,不与他国交通。中国以韩为藩属,凡韩廷一举一动,皆须遥商李鸿章。然清果能赫然振作,修兵备,御外侮,使韩服从,犹有可说。乃内政不修,筹边无备,自顾不遑,夜郎自大。以是日清两国对于朝鲜之意见大相龃龉,由是有二党派起焉,得日本之支持者日独立派,宗倚赖中国之旨者日事大派。 光绪八年,美利坚派海军统将薛裴尔为全权大臣,驶军舰东渡,要求朝鲜结约通商。以朝鲜内政外交皆受中国干涉,遂先到清国见李鸿章,此美利坚外交手腕也。李鸿章不知其用意,以为美利坚与朝鲜缔约必先通知我,系明认朝鲜为我藩属,遂许之。并请在天津议订草案,一面瞩韩王派大臣金允植到天津,一面为两国拟条约草案,满拟执牛耳主盟,首条即载韩系清之属国。美大臣见此草案,严词拒绝,李鸿章莫可奈何,于美大臣到韩时派水师提督丁汝昌赴韩,强韩于约内声明藩属字样。韩迫于势,于条约外另给美大臣一照会,声明归清藩属。是约不利于韩甚多。 “(光绪)八午三月,朝鲜始与美国议约,请莅盟。鸿章奏派道员马建忠、水师统领提督丁汝昌,率威远、扬威、镇海三艘,会美国全权大臣薛裴尔东渡。四月初六日,约成,美使薛裴尔,朝鲜议约官申、金宏集盟于济物浦,汝昌、建忠监之。十四日,陪臣李应浚赍美朝约文并致美国照会呈礼部及北洋大臣代表。”(《清史稿》卷三一三) 美约订后,韩人皆衔恨中国,又知中国不足恃,欲离其牢笼而独立者颇不乏人。惟韩王昏庸愚懦,王后闵氏专横且淫乱,朝政大权多出闵氏族。韩王父大院君李罡应者,久为不平,欲清君侧以整朝纲。加以受中国逼迫,结美之屈辱条约,群情大哗,大院君乃阴为煽惑。适韩京因合并军营,短缺饷项,又给军士以不堪之食,七月二十三日兵士啸聚,直人长官私邸,大肆屠戮,闵氏族被害尤众。渐至侵日使馆,日花房公使几被其祸,商民财产亦受侵害。公使逃至济屋浦,遇英船救始得归报政府。 “六月,朝鲜大院君李罡应煽乱兵杀执政数人,入王宫,将杀王妃闵氏,胁王及世子不得与朝士通,并焚日本使馆,在朝鲜练兵教师堀本礼造以下七人死焉。日使花房义质走回长崎。”(《清史稿》卷三一三) 时清国北洋大臣李鸿章因母丧回籍,代理者为张树声,张闻韩警报,遂飞檄吴长庆带队赴韩,以清韩乱。此袁世凯发现于军界之一大时机也。 袁世凯久居吴军,磨砺以须,未获一试,一闻军事,遂向吴报奋勇。而吴军久驻多疲弱,一旦整军,官则借故规避,兵则流窜逃奔,营务处及诸营员均纷纷请假。吴方恨诸人退缩,适世凯有奋勇之请,大嘉其志,遂派为援韩先锋委员,兼带亲兵二百名前驱赴韩。世凯既得权柄,诸党伴亦得所委任,遂长驱赴韩。抵韩即大肆杀戮,知变乱之起点由大院君之煽动,阳为派兵保护,而阴实困之,静候吴全军与丁汝昌水师军舰皆抵韩境,再行发落。 “时建忠、汝昌俱回国,鸿章以忧去,张树声署北洋大臣,电令建忠会汝昌率威远、超勇、扬威三艘东渡观变。二十七日,抵仁川,泊月尾岛,而日本海军少将仁礼景范已乘金刚舰先至。朝鲜臣民惶惧,望中国援兵亟。建忠上书树声,请济师:‘速入王京执逆首,缓则乱深而日人得逞,损国威而失藩封。’汝昌亦内渡请师。” “七月初三日,日兵舰先后来仁川,陆兵亦登岸,分驻仁川、济物浦,花房义质且率师入王京。初七日,中国兵舰威远、日新、泰西、镇东、拱北至,继以南洋二兵轮,凡七艘。盖树声得朝鲜乱耗即以闻,遂命提督吴长庆所部三千人东援,便宜行事,以兵轮济师,是日登岸。十二日,薄王京。十三日,长庆、汝昌、建忠入城往候李罡应,减驺从示坦率,罡应来报谒,遂执之,致之天津,而乱党尚踞肘腋。十六日黎明,营官张光前、吴兆有、何乘螯掩至城东枉寻里,擒百五十余人,长庆自至泰利里,捕二十余人,乱党平。”(《清史稿》卷三一三) “1882年8月,正当袁世凯在吴长庆军中初露头角的时候,朝鲜在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中,被裁的士兵们因欠饷而聚众起义,发动壬午兵变。闵妃逃匿,李罡应乘机再夺政权。事变发生后,朝鲜政府无力应付,请清政府出兵援助。清政府交署理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张树声负责处理。张树声原任两广总督,也是李鸿章手下的一个淮军军阀。此时李鸿章死了母亲。按照规定,官吏如有父母之丧,必须开缺回籍守制,三年服满后才能再启用。由于西太后非常信任李鸿章,所以调任他的亲信部下张树声署理直隶总督。署理有一种暂时过渡的性质,随时可以调开,这就说明清政府仍有用李鸿章回任直隶总督之意。” “张树声决定派兵援助朝鲜国王,调吴长庆所部六营开往汉城,另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战舰三艘前往接应。吴长庆调动人马时,袁世凯自告奋勇,愿为开路先锋,吴就派他组织前敌营务处,命其拨队先行。” “汉城兵变时,日本驻朝公使馆被焚,日本政府借口兴戎,派兵在仁川登陆。不料清军先到汉城。在吴长庆的帮助下恢复了国王李熙的王位。由于朝鲜政变迅速解决,日本侵略者的文章便做不下去了。”(《袁世凯演义》) 日本花房公使亦拥陆海军长驱韩京,问罪韩廷。韩许日赔款五十万元,并约设置守备兵二中队保护使馆。当日公使与韩廷谈判时,袁世凯多方侦探,闻日公使与韩廷议结,又得赔款,大为不平。时袁之权力尚不能直达清政府,惟鼓吹吴长庆、丁汝昌辈,羽檄奔驰,以日索赔款于韩廷报告清政府,欲施干涉手段。清政府遂令驻日东京清公使及丁汝昌出为调停,而日国决然不许。袁乃请吴日,可先将大院君拿问。遂于八月二十六日将大院君拿交丁汝昌水师军舰,送天津交李鸿章审讯。 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 没有一个晚清官吏能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比袁世凯取得更多的改革成就。 ——《剑桥中华民国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