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诚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宅巍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诚是中华民国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是国民党政权中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从1918年底入北京政府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起,开始了终其一生的戎马生涯。期间,由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而至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政治部长、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后,更位至“行政院长”、“副总统”、副总裁。他一生的经历,丰富而繁杂,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荣辱沉浮,与民国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

内容推荐

一本圈圈点点的《三民主义》,使他赢得了蒋介石的赏识,几发反击陈炯明的炮弹,更使蒋对他青眼相加。由此开始了他在蒋家王朝飞黄腾达的一生。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从大陆狼狈败退到在台湾的惨淡经营,他竭尽力气,苦心补天。一生都“反共”,喊“反攻”,临终却无片言只字及此。

本书详尽地叙述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坎坷的一生。从青年时代的投笔从戎,到南征北战踏上漫漫征程,他屡建奇功,伴随着一帆风顺的仕途的却是坎坷的情感之路。作者通过详尽的史实,将一代名将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青田陈氏家族

 学生时代

 投笔从戎

第二章 黄埔岁月

 巧遇蒋介石

 婚姻悲剧

 棉湖神炮

 广州奇功

 夜审敌探

第三章 南征北战

 率军北伐

 晋升师长

 龙潭之战

 密电的秘密

 书信劝降

 初创“土木系”

 治军“三公开”

 早拟的捷报

 访日纠葛

第四章 “围剿”红军

 邓演达之死

 政治婚姻

 赣州战事

 连损三师

 夫人的斡族

 主办庐山训练团

 缓报战况的奧秘

 实践碉堡战术

 西安被拘

试读章节

投笔从戎

20岁的陈诚,正站在一生事业和命运的十字路口。杭州长途汽

车站巧遇杜志远,决定了终其一生的戎马生涯。

陈诚结束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年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和伟大的年代。在世界的东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人类历史从此跨入了新纪元。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的机关报,以头条新闻报道和赞扬了十月革命。1918年夏天,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表示祝贺。十月革命的东风吹到了中国。孙中山从十月革命看到了新的希望。

1918年暑假,20岁的陈诚,站在一生事业和命运的十字路口。

他心乱如麻,彷徨不定。

秀丽的西湖向游人绽开笑脸,平静的湖水被微风拂起阵阵涟漪。陈诚觉得自己像湖面上的一叶孤舟,漂泊无定;前途如云雾中的亭台楼阁,虚无缥缈。

灵隐寺前山石上的弥勒佛,大腹便便,说是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脸常开,说是在笑天下可笑之人。陈诚不以为然:弥勒佛毕竟是石雕的,它可以始终挺着大肚,常开笑口;如果它有像人一样的血肉之躯,就不会有那样神奇的雅量。

人生的道路,变幻莫测,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湖光美景,在此时陈诚的眼里,都黯然失色。

陈诚怀揣师范和体专两张文凭,却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职业。他来到杭州长途汽车站,决定先返回家乡青田,再从长计议。

突然,一个绅士模样的人,来到他的面前。此人头戴豪华的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脚上的皮鞋锃光发亮,手提文明棍。衣着显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小兄弟,这几件行李请代为照看一下,可以吗?”绅士用青田官话对陈诚说。

“可以,请尽管放心。”陈诚为对方的信赖所感动,用青田土话顺口回答。

“怎么,你也是青田人?家在青田什么地方?”绅士好奇地问。

“高市。”

“你可认识高市陈希文?”

“正是家父。”

“啊一”绅士惊奇地说, “希文是我的挚友。”

原来这绅士打扮的人名叫杜志远,是皖系军阀的一个师长,驻节福建。此次因当选为北京政府的议员,途经杭州,赶赴北京就任。

他们越谈越投机。当谈到陈诚将来的去向时,陈诚黯然失神。

作为前辈杜志远,有点为晚辈陈诚的前途操心。他是一个军人,只能在军队方面打主意。

“最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招生的广告,你看到没有?”杜志远问。

“看到了,但是要两名校级以上军官具保才能报名。”陈诚带有试探的口气回答。

“这不要紧,我负责举荐。”杜志远一口应承。

“但是,军校规定要普通中学的文凭才能报名,师范中学的文凭是不行的。”杜志远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

“我可以回家借一张文凭来用。”陈诚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愿意一辈子做个军人。”长辈谆谆叮嘱。

“我是愿意的。不过,还要再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陈诚的回答,坚决而又得体。

陈诚匆匆赶回青田,征得父母的同意,借了本家陈德的普通中学毕业文凭,便又返回杭州,与杜志远同赴北京。  北京,在陈诚的眼里,是一个更大更新的世界,比起丽水、杭州,更感新奇和奥妙无穷。这对于来自穷山沟的青年来说,真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陈诚无心观赏北京的名胜古迹,首先到指定地点报名,领取体格检查单。

检查身体的地方在旃坛寺。

旃坛寺原是袁世凯模范团的旧址,现在已经冷落。由于军校在这里进行体格检查,应考的青年学生,送考的亲友,卖小吃的生意人,组成了一支大军,一时间,这里又热闹起来。

陈诚因为一贯喜爱体育运动,身体壮实,除了个头偏矮不尽如人意外,各项检查都合格,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

接下来是学科考试,这对陈诚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中学读的是师范,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学不完全相同。按照规定,要进行中外地理、中外历史、物理、化学、英文、国文、修身、代数、几何、三角的考试。他有些紧张。

对陈诚来说,还有一种更担心的事,那就是自己是借用了陈德的文凭,顶着陈德的名字,而不是陈诚,决不能在考官点名时出错。 试卷是密封的,浮贴在试卷上的名签,到交卷时就撕去,只有试卷的后上角藏有考生的号码。初遇这样严格的考试,陈诚担心号码弄错。

考试整整进行了三天,上午考两场,中午免费供应一盘小包和一碗汤;下午考一两场不等。天气炎热,考试内容又不很熟悉,陈诚很吃力,加上每场考试前都要叫号,又提心吊胆怕应错了号。三天,犹如三年,他感到疲惫不堪。

各门课程考完后,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齐振林召集考生发表讲话,宣布考生们一旦被录取,首先就要被送到连队去当兵锻炼9个月。他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的警世名句,陈诚早就背熟。

陈诚天生有一股闯劲,不害怕艰苦和锻炼。现在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获得这种锻炼与吃苦的机会。

令人心焦的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陈诚的成绩不佳,未能列入录取名单。经过杜志远的疏通,将陈诚列为备取第一名。这样既不违背正式录取的分数规定,又有很大的机动性。P7-9

序言

陈诚是中华民国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是国民党政权中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从1918年底入北京政府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起,开始了终其一生的戎马生涯。期间,由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而至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政治部长、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国民党政权撤退台湾后,更位至“行政院长”、“副总统”、副总裁。他一生的经历,丰富而繁杂,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荣辱沉浮,与民国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

陈诚是蒋介石的重要嫡系将领。蒋介石经常把一些带有全局性的工作交给陈诚主持,表现了特别的信任。蒋介石宠信陈诚最初的信号。是在1934年让他担任“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副团长,而蒋则亲任团长。尽管当时陈诚已身为第18军军长和指挥19个师(旅)的“进剿军”总指挥。但是他并不希望部下称他“军座”、“总座”,而乐于部下称他为“副团座”。陈对于能担任蒋的副手之重视,于此可见一斑。1938年成立的“三青团”。蒋任团长,陈任中央团部书记长,实际主持“三青团”的全盘工作。抗战期间,蒋介石对陈诚的使用,殊异于一般将领。如他在担任六战区司令长官后,仍奉派去其他战区指挥战事;在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后,仍继续担任六战区司令长官等。此时。蒋陈关系也达到了“爱恨交加”、非同寻常的地步。最近公布的《陈诚回忆录》一书揭示:当1943年9月陈诚向蒋介石请辞远征军司令长官一职后,蒋在信中竟称:“凡你所要求者无不遵你意旨照办;于我个人,无论公私,我以为已到至极地步。”“现在除向你三跪九叩之外,再无其他礼节可以表示敬意。”蒋在此处所使用的语言,包含了亲近、尊重、气恼、挖苦等多重元素。这样的交流,恐怕再不能从蒋与其他任何一个下属中间找到。蒋甚至表示:“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政权崩溃过程中,陈诚又一再被派往最关键的岗位。当东北战场的地位日趋重要的时候,蒋派陈接替熊式辉担任东北行辕主任;当国民党政权即将于整个大陆崩溃的时候,蒋在宣告自己下野前夕,任命正在台湾休养的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为国民党政权下一步的栖身之地安下了一颗足以放心的棋子。在国民党政权撤台后,蒋介石共两度七年任用陈诚担任“行政院长”,又先后提议陈诚出任“副总统”、副总裁,使其成为台湾实实在在的“二号人物”。

陈诚毕生的思想、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笔者以为,除了在性格和作风上比较踏实、清廉和雷厉风行外,陈诚的主要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反共、忠蒋、爱国。“反共”,系由历史条件决定;当然应予否定;“忠蒋”,应作具体分析; “爱国”,则应予肯定。由于陈诚与蒋介石同是国民党内掌权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对陈诚的评价,基本上可以与对国民党的评价同步。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反击外国侵略的时候,陈诚的活动基本上应得到肯定;不过在肯定的同时,对于那些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应予批判和否定。.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分裂,进行反共、反人民内战或准备“反攻大陆”的时候,陈诚的活动基本上应予否定;不过在否定的同时,对于那些开发祖国边疆、抵御自然灾害、反对“台独”和“托管台湾”等方面的努力,则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参加编著《中华民国史纲》和编写《中华民国史丛书》时,即对陈诚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曾到陈诚家乡青田作过实地采访、调查,曾追寻陈诚军事活动的重要地点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地查阅资料,曾利用赴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搜集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在法国《欧洲时报》长篇连载《陈诚传略》,在大陆与台湾数家出版社出版《蒋介石的宠将陈诚》、《陈诚晚年》、《陈诚别传》等著作,并在十多家报刊上发表有关陈诚的研究文章二十余篇。  本书的写作,坚持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因陈诚经历中的辉煌、作风与品德上的优点,而隐其错误与缺失;同样。亦不因陈诚长期站在人民革命的对立面,做了许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而故意抹去不该否定的事情。书中,大量贯穿于陈诚军政活动中的趣闻逸事,将增添读者的兴趣。为了更完整地展现陈诚一生的风貌,书中对陈诚的身世、婚姻、家庭、性格等内容,都有专门的叙述。相信通读全书后,将使读者了解到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陈诚。

随着台海两岸交流的进一步加强,随着学术界对民国史和民国人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陈诚资料被发现,人们对陈诚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会有新的拓展。对于本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疏漏,诚望方家与读者教正。

孙宅巍

2010年5月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

——蒋介石

陈辞修是有爱国心的人。

——周恩来

陈诚是中国诸将军冢的一位“最强有力和最令人感兴趣”的人。

——史迪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1: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