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母亲影响力
分类
作者 张良科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良科编著的《父母亲影响力》通过对近5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经典的家教理念。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亲子”故事,让读者看见了名人的孩童时期,仿佛他们也和我们的孩子一样淘气、顽皮,胆小怯懦,甚至有某种缺陷;看到他们的家庭也和我们的家庭类似,或贫穷,或普通;也能看到他们的父母也像我们一样,为生计忙碌,为家庭奔波,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但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们却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言行来影响孩子,直至让他们成为出色的人。他们的最终成就也让我们看到:成功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把孩子盲目地送到这个班、那个班,而是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重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成就也再次验证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家庭教育并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要给孩子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适应社会的头脑……

内容推荐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张良科编著的《父母亲影响力》通过近50位名人年少时的家庭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与父母间的精彩互动故事,希望帮助天下父母们厘清这样的观念:单纯的“教”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教”只能是一时一事,而无法做到一生一世。

同时,《父母亲影响力》还希望告诉父母的是,家长不能仅仅想着如何改变孩子,而是应该尝试着改变自己。理念上,从追求急功近利转变成考虑长远发展;方式上,从简单说教转变成身体力行;实践上,从单纯依赖学校转变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担当。

对孩子来说,父母亲的影响力最直接、最亲近、最自然。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能够无限激发孩子的内在天赋与活力;幼时的耳濡目染,能够让孩子一生受用不尽。

目录

第一章 榜样的力量

蔡元培之母:做孩子成长的楷模/3

茅盾之母:是慈母,更是榜样/7

曾宪梓之母:用行动感染孩子/13

林则徐之父:启蒙重在示范/19

桥本龙太郎之父:传承坚韧的意志/23

撒切尔夫人之父:潜移默化,不教之教/27

第二章 读懂孩子的天赋

达尔文之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35

雨果之母: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41

傅聪之父:寻找孩子天赋的闪光点/45

比尔盖茨之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51

第三章 善待“坏孩子”

爱迪生之母:对待“问题”需耐心/59

昂尼斯之父:包容爱“闯祸”的孩子/63

贝利之父:“野孩子”需要引导/67

第四章 “笨小孩”更需要父母的赏识

爱迪生之母:相信自己的儿子/75

爱因斯坦之母:给孩子足够的自信/81

卡尔·威特之父:赏识教育/85

查尔斯·哈德·汤斯之父:鼓励,给孩子的勇气/89

叶至善之父:帮孩子放下包袱/93

韦尔奇之母:要敢于面对现实/97

第五章 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歌德之母:让孩子自己给故事想个结局/105

蔡志忠之父:尊重孩子的选择/109

史蒂夫·福布斯之父:沟通,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115

安徒生之父:营造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121

第六章 成长杜绝依赖

默多克之母:铁石心肠的“试验”/129

伊雷娜之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133

戴维-布瑞纳之父:让孩子自己去闯荡/139

巴普洛夫之父:给孩子一双勤劳的双手/143

董建华之父:富门寒教,着眼未来/147

洛克菲勒之父:自己挣零花钱/153

第七章 赋予孩子健全的品格

华盛顿之父:赞扬孩子的诚实/161

李燕之父:要从艺先做人/167

梁凤仪之父:鼓励孩子敢说敢做/173

宋庆龄之父:培养坚强的意志/177

里根之父:告诉孩子什么叫责任/183

富兰克林之父: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责任/189

第八章 好心态,好未来

林肯之母:成就大业,在乎一心/195

艾森豪威尔之母:打好你手中的臭牌/201

野口英世之母:自己要瞧得起自己/207

卡耐基之母:永远要有一颗坚定的心/213

李·亚科卡之父:愈挫愈勇,保持乐观/219

试读章节

人物小档案

曾宪梓(1934~),“领带大王”,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己靠省吃俭用加助学金念完了中山大学生物专业。1963年只身赴泰投奔亲戚做生意,5年后转赴香港开始制作领带。经20年的发展,他的金利来领带不但独霸香港市场,而且风靡东南亚、日本、欧美及澳洲各国。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广告词早已家喻户晓,而作为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曾宪梓有着不幸的童年和困苦的青年时代,幸运的是他有个坚强、勤劳、善良、严格的母亲,一直陪伴着他,感染着他,使他能于苦难中站起,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曾宪梓出生在一个位于粤东群山之中的偏僻小山村。曾宪梓四岁时,父亲便因操劳过度去世了。母亲蓝优妹甚至还没来得及擦干眼泪,就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插上哀悼亡夫的小白绒花,早早出门给人帮工,从此开始了“里里外外一把手”的操劳。

当时的曾家只有几分薄田,青黄不接时,一家大小只能靠旱地里的番薯充饥。为了活下去,蓝优妹不得不外出挑石灰、挑盐以贴补家用。这一切都被终日坐在母亲担着的箩筐里的小宪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至于他在成名后,仍念念不忘:“刻苦耐劳的母亲是我的最佳榜样。”在母亲的督促和影响下,小宪梓非常勤奋,才五六岁,就能够做各种杂粮煮成的稀饭。辛苦劳作的母亲放工回来后,他就兴高采烈地盛上一碗,端在母亲面前,等着母亲享用。

蓝优妹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亲自参加劳动,这样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能让孩子获得一些劳动技巧和精神财富,一生受益无穷。

曾宪梓认为自己不怕困难,遇事沉着冷静,又好钻研的性格都是从他母亲那里得来的。在与母亲共同劳作中,曾宪梓也养成了精明能干、观察细致、胆大果敢的作风。这使得他以后在艰苦经商的道路上,不仅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开创局面,更在每一次的危机与困境之中,都能够出奇制胜,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

虽然,今天我们不提倡五六岁的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但我们决不认同现在的孩子被父母娇惯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从曾宪梓艰苦劳动的童年中,我们早已知晓,劳动是有益而无害的。孩子在不劳而获的同时,失去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生存本领,还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母亲不但勤奋耐劳,还非常坚强乐观。曾宪梓在风云变幻的经商道路上,每次遇到困难总会想起小时候母亲坚强乐观的样子。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蓝优妹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裂口,再赤脚下田的时候,痛得钻心。如果用胶布贴上伤口,下田时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线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也看得眼泪直流。蓝优妹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因为生活的极度贫困,蓝优妹时常会忍不住到丈夫的坟头痛哭一场,但这一切都是背着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她总是尽量不露出痛苦的一面,而是用乐观的人生态度激起孩子对苦难的斗志。

有一年,天旱得厉害,田里需要及时灌水。蓝优妹好不容易借了一架水车,可是讲好只能用一个早上。尽管不忍心,她还是将正在睡梦中的两个儿子叫起来帮忙:“大狗,细狗,天已经亮了,该起床了,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凉凉爽爽做事啊。”兄弟俩一边揉着惺松的睡眼,一边哈欠连天。迷迷糊糊地踩着水车灌水时,小宪梓觉察出来了,抬头看到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恍然大悟,高声对母亲说:“好哇,妈妈骗人,天还没亮。”蓝优妹听了,充满怜爱地笑起来。宪梓兄弟俩非常理解妈妈,想想妈妈的“诡计”,再望望月亮,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正是蓝优妹这种苦中求乐的方式,无形中促成了孩子面对艰难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增强了孩子战胜苦难的自信心。

孩子总是幼小的,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诱惑,他们能不能抵挡住呢?让我们看看曾宪梓的母亲是怎样引导儿子的。曾宪梓小时候经常要忍饥挨饿,香喷喷的美食对他实在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小宪梓有时也会忍不住盯着邻家小孩手里香喷喷的“味酵饭”(客家风味小食)垂涎欲滴。这时,蓝优妹就叹口气,拉过小宪梓,认真地告诉他“人家吃东西的时候不应该看,有志气的孩子是不会给人家瞧不起的”。小宪梓听了,脸红红的,但心里已暗暗记住,我是个有志气的人,永远不会被人瞧不起。

这种在苦难中培养出来的傲骨使得曾宪梓在以后的商海沉浮中始终能堂堂正正,做一个有骨气的商人。特别是他当初一贫如洗地来到香港,叔公因为欣赏他而愿给他一笔现款创业时,他也不愿轻易接受。在他耳边仍一直响着母亲的话,“我们虽穷,但要穷得有志气,不能偷人家的东西,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偷金,就是人家给的,也不能随便要”。在母亲言传身教下培养的坚定的意志、不屈的骨气一直陪伴着曾宪梓。

曾经有个外商愿意出三亿购买他“金利来”品牌,而那时他的资金还不是很雄厚,但他谢绝了。因为他有个坚定的信念:金利来是中国人创造的,它为中国人所有是理所当然的,它永远属于中国。

成功只属于生活的强者!要做生活的强者,获得人生的突破,就必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克服各种各样的苦难和坎坷。蓝优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不应屈服于命运的摆弄和苦难的折磨。蓝优妹坚强面对困境的态度,让孩子懂得了面对困境和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境中沉沦。这是曾宪梓从母亲身上吸取到的最为宝贵的营养之一,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于困境中锻造出坚强的品格,是成为强者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在人生之旅中蹒跚前行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不再愁吃愁穿,孩子们也不必像曾宪梓小时候一样,陪着母亲为一日三餐精打细算。但是,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困难,面对困难,要从小培养孩子坚强大度的性格,这对孩子将来的成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一个人面对困境时,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坚强面对,因此,作为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教孩子在困境中树立坚强的信念,去改变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这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为热爱生活的强者,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起责任。

P14-18

序言

说到教育,估计每个父母都有一大箩筐的话要说。教育贵,教育难,教育不得法……那么,教育真的有这么难吗?是不是我们走入了什么误区?

有一位农民父亲,大字不识几个,却把他的两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每当说起两个孩子的教育时,他总是显得兴致勃勃。很显然,他也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当人们问他是如何教育孩子时,他总是笑着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这位朴实的农民父亲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当天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哪怕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们也不动心。他们的考试成绩慢慢的就到了全班第一名,甚至全年级第一名……”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原来教育可以这么简单——不需要高花费,不需要高学历,不需要进名校,更不需要在周末疲于奔命地陪孩子各处补习。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关键是,你自身必须是一个善于运用影响力的父母,就像这位平凡的农民一样,重视自己榜样的力量。就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你可以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可最好的方式还是你的行动。”这种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要比语言有力得多。

家庭教育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它实际上就存在于日常的点滴生活中,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的内心。因此,可以说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就是他们带给孩子的影响——好的影响,坏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一生的,因此,父母万万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自己本身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一样的,它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动力、活力和空间。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就像前面那个农民父亲一样,自己每天晚上不顾劳累,坚持学习,无形中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为了给广大父母提供更多、更好、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故事,我们在《父亲影响力》和《母亲影响力》这两本颇受读者欢迎的图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合并修订,编写了这本保留原版精华,摒弃原版书中一些生硬说教理论的《父母亲影响力》。本书通过对近5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经典的家教理念。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亲子”故事,让读者看见了名人的孩童时期,仿佛他们也和我们的孩子一样淘气、顽皮,胆小怯懦,甚至有某种缺陷;看到他们的家庭也和我们的家庭类似,或贫穷,或普通;也能看到他们的父母也像我们一样,为生计忙碌,为家庭奔波,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但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们却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言行来影响孩子,直至让他们成为出色的人。他们的最终成就也让我们看到:成功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把孩子盲目地送到这个班、那个班,而是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重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他们的成就也再次验证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是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家庭教育并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要给孩子人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好的心态,坚定的信念,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适应社会的头脑……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是要明确地告诉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改变孩子,而是要告诉家长,该改变的是父母自己,包括教育理念(从急功近利,到长远发展)、教育方式(不是具体方法,而是身体力行)、教育思维(不要依赖学校,不要埋怨体制,要自己担当起教育、影响孩子的重任)从而让父母们认识到家庭中存在着一种无所不在、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那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本书还想告诉父母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教”是教不出优秀的孩子的,因为教只能教一时、一事,再有耐心的父母也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真正优秀的孩子,是受身边人的影响而自我造就的,因为这种影响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天赋和活力,是一生受用不尽的。

最后,笔者希望本书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帮助父母认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自身的影响力,二是让孩子们从内心里认可父母,从而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幸运、自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