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西欢、马娟娟、郭向红所著的《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揭示了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建立了蓄水单坑和多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分别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本书主要是对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成果的总结,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丰富节水灌溉方法与理论,提高果园灌溉水利用系数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孙西欢、马娟娟、郭向红所著的《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9031,50979065)、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051115)和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项目(20031053)资助的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的工作总结,是一部系统论述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运动理论的专著。全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的一维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研究、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研究、蓄水坑灌果园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等。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可供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土壤水动力学、土壤物理等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第三节 果园节水灌溉方法研究进展
第四节 蓄水坑灌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一篇 不同人渗水头作用下一维土壤水分运动研究
第一章 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饱和导水率研究
第一节 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动态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水平入渗特性研究
第一节 土壤入渗研究概况
第二节 土壤水分运动基础
第三节 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水平入渗试验研究
第四节 不同人渗水头对土壤微结构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水头作用下水平土柱人渗数值模拟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垂直入渗特性研究
第一节 不同入渗水头作用下垂直入渗试验研究
第二节 不同人渗水头条件下的Green—Ampt模型
第三节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变水头入渗条件下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研究
第一节 变水头作用下垂直人渗试验研究
第二节 基于Green—Ampt模型的变水头积水入渗模型与参数求解
第三节 变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研究
第五章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试验研究
第一节 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
第二节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试验的设备与方法
第三节 试验结果分析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有限差分模拟
第一节 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第二节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模型
第四节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差分求解
第五节 试验验证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有限元模拟
第一节 蓄水单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建立
第二节 模型求解
第三节 试验验证
第四节 蓄水单坑湿润体影响因素分析与模拟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 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研究
第八章 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试验研究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蓄水多坑水分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第一节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
第二节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第三节 坑壁变水头入渗边界条件的数值模拟
第四节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
第五节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结果后处理
第六节 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模拟软件的设计
第七节 蓄水多坑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分析
第八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篇 蓄水坑灌果园土壤水分运动研究
第十章 蓄水坑灌田间工程设计
第一节 试验区概况
第二节 试验区田间工程设计
第三节 蓄水坑灌闸管供水系统设计与水力计算
第十一章 蓄水坑灌果园土壤水分运动试验研究
第一节 田间土壤水分运动试验方案
第二节 地面灌溉与蓄水坑灌法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对比分析
第三节 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
第四节 蓄水坑灌条件下坑深对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二章 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棵间蒸发与蒸腾研究
第一节 土壤蒸发研究进展
第二节 初始含水率均匀条件下室内土壤蒸发试验研究
第三节 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蒸发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第四节 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棵间蒸发研究
第五节 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蒸发蒸腾量计算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蓄水坑灌果园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第一节 数学模型建立
第二节 模型求解
第三节 模型验证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