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我》是编者稻子的旅行见闻记录,是一种以个人体验为主的、过程式的扼要记录和暂时回顾。描述并不轻松愉悦,但从中你能获得许多知识和思考。本书适合那些已经处于工作阶段,在繁忙中虽困惑于外界现象但又不愿意简单盲从,却还有点抱负的、有点热情的、心灵活泛的人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走于我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稻子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行走于我》是编者稻子的旅行见闻记录,是一种以个人体验为主的、过程式的扼要记录和暂时回顾。描述并不轻松愉悦,但从中你能获得许多知识和思考。本书适合那些已经处于工作阶段,在繁忙中虽困惑于外界现象但又不愿意简单盲从,却还有点抱负的、有点热情的、心灵活泛的人阅读。 内容推荐 稻子,一九七六年出生,甘肃人,二000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二00七年四月至二00九年四月旅行中国,二0一0年十一月成立久春建筑工作室,常居深圳。本书《行走于我》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该书是他对行走近两年日子的总结。 《行走于我》适合那些已经处于工作阶段,在繁忙中虽困惑于外界现象但又不愿意简单盲从,却还有点抱负的、有点热情的、心灵活泛的人阅读。 目录 自序 缘起 行走于我 行走 亲证 赤子之心 行走和思考 合适 期望和意外 慢 超然 不同 弥坚的意志 敬艮和倔强 归宿 地图地理 西南三省一市(贵、渝、川与滇大部分及陕、甘局部) 青藏高原(藏及青局部) 西北地区(新、甘、宁及青、蒙局部) 黄河中下游地区(豫、晋、冀、京、津、鲁及甘、陕局部)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皖、苏、沪及浙局部) 东南沿海及大陆海岸线地区(桂、粤、闽、琼、港、澳、台、浙局部及其他沿海城市) 东北及内蒙古局部地区(辽、吉、黑及蒙局部) 回复 乡村世界 城市恶习 房子问题 过去、现在和未来 后记 试读章节 合适 行走的过程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合适是一种判断和选择,既不是没有原则和主见的借口和托词,也不是一种工于心计般的城府,更不是面对不了诱惑和个人欲望满足后的敷衍。它是客观的,真实的,不撒谎的,是对自我、对世界的判断。 在行走中,客观地讲,虽然我要拿出至少一半多的时间去了解陌生世界,但这也不可能让我对昨日之前的快乐、痛苦完全忘记并能持续地做到忘记,也不可能让我完全沉醉在这陌生的世界并持续的沉醉。即便现在我依旧远远做不到,可能,这一生我已无法做到,在经历一番苦痛的矛盾和折磨后,我也打算并不去这样的用力了。这并不是因为我惧怕矛盾和苦痛(和快乐比较我似乎更愿意总处在苦痛中,因那让我清醒),我只是不想操之过急,我在寻觅更合适的方式。即便和尚的修行亦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只应是让修行渗透到骨子里去,无声绵延不绝地持续用力,让一些念头闪现和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淡。我所期望的并不是短暂的忘记什么而是持久地、合适地梳理成个样子,而这些又还是要借助于时光的配合。所以,在路上,我也就不用去过于刻意地抵制内心的需求矛盾。想去想点什么的时候就放开思绪想下去吧,不用再去遗憾原定计划的推延和错过。想不出什么的时候,那就放在他日去想吧,先搁置。想去感受山川和人文的不同,那就看去吧,就不用惋惜某个思绪刚开了个头。想追忆昔日时光那就追去吧,尽管你可能处在一个和追忆内容完全不同的场景中(有时候混搭会有新的状况出现)。想在某地停留几日那就歇息去吧,想继续保持与外界的网络联系而不是彻底隔绝那就继续吧,因为网络的确提供了方便,个体也需要与外界的交流。合适就是反对不切自我实际的既定套路。世界的一切并不存在一定是怎样的规矩,书本上的结论性知识,意识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往往带有人们理想化的意向成份并往往是忽略了对实际体验过程的描述。 合适另外的一面是认识自我,做适合自己且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我们并不是总会那么自律,总会不自觉地被些表象上虚荣、自大的欲望牵着走,总觉得至少表面上应像什么样子也对,总觉得自己应该有许多可以拓展的领域和潜力。但,我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反思过我们自己到底合适于什么,到底能把什么真正做好。在行走中我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出行的缘由,所以不会主观上勉强自己一定要像个怎样的样子才算是出行的样子并拿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别人。在行走中我也逐渐认识到我不是一个完全只持续专注于自然风景的人,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想的纯粹玩乐的人,不是一个能长期处于野外奔波劳累的人。我脆弱的肠胃、我出行的意愿和习惯都不适合做这样的事。于是我便不再羡慕和过多亲证那些挑战身体极限的户外内容。不再以曾去过哪里为荣,不再以没有经过何种风险而遗憾。我的确不是那样的人,也不会用那样的方式创造出什么。 期望和意外 期望是什么?是人对未知前景难以驾驭下的有目的预期,是在无法控制未来的时候,暂时减缓和疏离内心焦虑的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手段。在行走之前,在地图上,我期望于未知生活的自由和惬意——乡人的淳朴、山水的壮观、古迹的苍凉。在行走之中,即便期望一次一次地沦为失望,即使我一次一次地告诫自己不要对前景再抱有过多的期望,却总还是或多或少地在期望中前行着。在行走之后的现在,我终于明白,即便再会有令我失望的事我却不再会脆弱,我依旧坚强,因我放弃了先验的对绝对完美的追求而先学会了面对真实。当觉察到表象世界中的人、物之间各自的真实差别,觉察到深层世界的本质趋同后,我得到的是自我存在的真实。虽然这是一个日趋抽象化、观念化的世界,但把真实世界审美化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过多期望容易迷失真实。距离产生美。善于表达的人借助于各种手段任凭思绪纷飞在自我的臆想中极力渲染和制造着完美世界,的确,这容易得到满足。趋于享受愉悦的观者也更适合于用光鲜靓丽来掩饰内心日趋脆弱的本质,的确,这也容易满足。虽然人类历史历来如此,人类也具有追求和享受快乐的权利,但也请不要忘记存在的真实,不要距离真实太远。 意外总是不期而遇,因不期而遇,许多真实还来不及掩饰就发生了,是意料之外,所以发生的是真实在被掩饰中的另份真实。行走中几乎每天都有意外。不经意走到不知名的小路上,周边的场景让你欢喜得不得了。好端端的天,雪山却总不露真面目出来,让你遗憾得不得了。路上饥饿,碰到好心的乡人送的几个苹果,让你感动得不得了。大雨中班车坏在路上,同车人的种种莫名的行为和眼神让你迷茫得不得了,本来感觉憨厚的老板在结账那刻流露的阴险让你惊讶得不得了。就是这些…… P34-37 序言 作为对行走近两年日子的总结,终了还是落下了些文字。终究是有些笨拙而缺乏灵气的文字吧,不善文字的我已然能梳理成这个样子,在心里我也是暗暗地吃了一惊。无论文字如何笨拙,却总不能掩盖我行走的虔诚,掩饰不住对真实的体察,甚至于当人性中的脆弱、狭隘、幼稚也同样闪现在文字的某些角落里时候,我也总在安慰自己:只有面对世界的真实和自我的真实,才会有改变和完善的可能。 行走在路上,总会碰到他人的羡慕并频频听到他们描述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无奈。于是我说:“其实无论在哪里,人都要碰到同样的问题。人有选择自我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你愿意选择,愿意承担选择的后果”。但终了,在沉默中他们依旧是退缩了,一切依旧只是沦为一时的短暂抱怨而已。有人说,生活是经不起追问的,人们也怕持续的追问,若是这样也就更无法论及其他了吧。 行走在路上,总会碰到他人问及我的职业,在得知答案后他们往往惊讶地说:“这个职业难道也需要思考这些?”我只能无奈地回答:“思考是种人权”。为什么,现在,人一切的活动都必是要和职业挂钩,人必是只能生活和思考在狭小的职业空间里才对? 行走在路上,我坚持不时地把照片和文字放到博客里去,图片的审美成了大家共同的兴趣。朋友们常说的、善意的“夸奖”就是:“你的照片越拍越好了”。说实话,这样的评论在瞬间得意后又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拍照于我只是很业余的事,我也一直没有用心去做过,不料,这却似乎已然成了评价的唯一重要的内容。是否,在他们眼里现在己完全进入图像阅读年代而文字已经被埋入尘土中去了呢?还是文字本身的内容烂得一塌糊涂?又或是我的生活离他们太远以至于朋友们没有了想知晓的心境? 对行走过程的回顾既不是做地理知识的普及,也不是宣扬自我的个性进而提出引人注目的观点,更不是消极地抱怨当下的社会和世界。落下的文字也只是一种以个人体验为主的、过程式的扼要记录和暂时回顾。生命的历程是感知过程,我们无论怎样也总逃脱不了自身年龄、经历和时代的限制。统归于心物关系之中的整个世界就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的行走中再抹上时光。即便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善变的年代,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但在逐层梳理下我们依旧可辨框架。我总以为先梳理清楚问题似乎比功利地谋求最终的答案要重要许多,更何况终极答案往往可能并不存在。 实在是很遗憾,通俗意义上本来轻松愉悦的行走过程,轻松愉悦地介绍旅行见闻的工作却被我用来描述成这个样子。时下的风气就是要愉悦,要结果,要审美,要利益,要视觉冲击,要个性化。即便是一些评论家们的判断标准也往往不是陷入强调文字审美艺术化的愉悦中,就是陷入期盼新奇思想艺术化的制造中。如果是这样,我的这些带有点说教的文字,过时的话题,粗浅的见解会给现今的人们带来多大程度上阅读的不愉快呢?倘若稀里糊涂地占有他们的时间那又会让他们损失多少利益、引发多少抱怨呢?所以,我的文字可能并不适合他们。我的文字实在难以博得他们的欢心,也适应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实在抱歉,我的文字不会如在夏曰喝一杯冰镇冷饮而获得酣畅淋漓,也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实在并不具备那样的文学技巧和天赋,我也不愿意、不想为时下的某些风潮推波助澜。我的文字可能更不适合那些看起来一切早已明白和知晓,一切基本不需要付诸实践体验就囊括在胸的道理理论的拥有者们。我的文字不想看到他们老气横秋的表情和不屑一顾的眼神。因为论及道理,先哲们千年以前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即使千年以后的现在也依旧积蓄下并同时制造着为数众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理论版本,而现在,这些道理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我们自己却是个大问题。 我的文字应该适合于那些和我有过类似生活经历的人。适合那些已经处于工作阶段,在繁忙中虽困惑于外界现象但又不愿意简单盲从,却还有点抱负的、有点热情的、心灵活泛的人。他们不是一味沉迷于欢愉,他们也愿意静下心来去从另外的角度彻底审视自我、实践自我、寻找自我世界的真实。我的文字只想让他们多点信心、多点持续、多点勇气。对行走过程的描述并不是期望大家只在文字中得到感悟,也不是要倡导同样去行走,更不是去规定行走应该是怎样的方式。形式并不重要,我的目的仅在于说明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总是先要有明确的、持续的探究世界的心和梳理世界的心。也只有这样,当这虔诚的心和你体味的方式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新的状况才会出现。一定记得不要去奢望马上得到最终的答案,那是一生的修为。一定记得不要依赖于外界,人只能自救。外出旅行,择地生活,也只是短暂地缓解个人问题,即便宗教信仰也无法根本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文字在落于纸上以后其实就已经只是作为符号而存在,即使再高明的写者也摆脱不了表述的词不达意。文字本身并不会具备太多过于神秘的精神内涵。道理、言语、辩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既是流于表面的狂欢,或者也会为他人在文字的间隙找到自我生存的种种借口提供可能,所以,我也并不希望这样去看待文字,文字本身在这里只充当话题的引子,至于具体的效用则必是在自我实践中才得以呈现。而我之所以拿这些东西出来给人看并不是想谋求多大的利益,毕竟,我不是靠写字谋生,我只是期望这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有用。 不可否认的是在祖国大地上的游走的确提供了彻底的、简单的人生境遇和反思空间,会收获到许多无法言表只能意会的知识和思考。山川的壮美,文化的厚重,所有的一切似乎永远都让人那么的惬意和释怀。过往的日子呀,现在我竟又在开始想念。 二00九年四月一日于深圳 后记 回来的这三个月,除了必要的外出买菜几乎就一直蛰居在家,关去电话,很少见人。每天真就是过着吃饭、睡觉再看点书、写点文字的日子。写下的文字也曾部分发给身边的朋友期望得到他们的意见,然而,回馈的消息要么隔靴搔痒,要么有始无终或者干脆杳无音讯。于是,我这才深知我现在的日子虽然居于城市却与城市生活距离如此遥远,同时,我也感觉到朋友们各自生活中无法与他人分享的惆怅情绪。现代社会个体精神世界的孤岛实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得到延续且也让我这次在空间上实有了一把…… 对个体生命的关照和定义只有在个体自我的真实关照中才能得以真实呈现。往往,我们却把这种关照过多地依附于外界的评判。留下的这些文字无论是路上的记录还是现在的总结并没有想去构筑全面的体系,脑海中也没有既定的格式和套路,一切只是有了动机就想自己能梳理个样子出来。有些地方想梳理的多些,现在看起来似乎会有些拖沓冗长,因这对自己至关重要,所以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有些地方觉得点到为止最好或者因能力所限也就马上停了;有的地方原初本是想这样的梳理不料却最终跑到另外一条路上去了……都是在梳理,我总是这样在安慰自己。这种野路子的方式能一任想法下去倒也来的痛快!有些问题可能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多年之前已经不是问题,但对我也只能这样。各人自有各自人生,哪来那么多优劣之分。不过,一切文字却都是用心写的,一切并无哗众取宠之意。至于对他人能有多大用,这,不得而知……终究,我不是个说教者,不是个得道者,不是个时刻在维系貌似得道形象的得道者。我只想是个一直行走在路上的普通的、活生生的、自我生命的体验者……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城市的万家灯火已变得零星,进入梦乡的人们在期待新的一天到来。窗外,北环大道依旧川流不息。“过日子”、“找乐子”的口号依旧在城市回响…… 感谢好友们,亲人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心,感谢在路上许许多多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们的帮助。我会牢记你们所给予我的东西,谢谢你们…… 文字的表达首要的应是融合了尽可能的准确和实际感受上的真切。至于文采那是后话。就像多年以来我都在努力让自己的模样不要看起来显得那么笨拙和土气但结果往往总是差强人意……这本既非游记套路又非思想套路的小册子也就这样白描了两年的一切,未来却应是在土壤之上的生根发芽吧。大抵如此!应该如此! 二00九年四月十六日于深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