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挺进地球无人区/科学家带你去探险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王维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看《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听科学家亲述探险故事,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绮旎风光,领略鲜为人知的异域风情,学习野外生存的技巧,揭示地球的无穷奥秘,分享科学发现的喜悦,感悟科学人生的精彩与生命的美丽。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潮湿酷热的热带雨林……科学探险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由王维编著的《挺进地球无人区》是《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带领我们去体验地球无人区(包括珠穆朗玛、大沙漠、北极和南极)的科学探险活动,去领略那里的无限风光。

内容推荐

《挺进地球无人区》主要讲述了作者王维从事科学探险活动,深入无人区,多次化险为夷的传奇经历,记述了作者亲历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探险故事,介绍了作者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野外生存和科学探险经验,以及野外生存的实用知识。《挺进地球无人区》在重点讲述作者从事科考过程中所见所闻的同时,将科学考察的知识融入其中,讲述了如何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处理紧急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

目录

身在地狱 心在天堂

情系珠穆朗玛

 离我最近的山

奔向拉萨

与英雄同行

到达格尔木

艰难的行程

“大灰驴”翻了

胜利会合

 拯救秦大河

在珠峰建立营地

前往绒布冰川

冰川遇险

山上的秦大河

文静和狂躁的绒布河

漫漫下山路

勇闯大沙漠

 死亡之海漂流记

和田河漂流

“沙漠之舟”探险考察队

在和田

下水

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宿营

进入和田河

在坟墓山接头

斯文赫定和沙漠绿色走廊

搜寻队友

走出沙漠

 深入罗布泊

探寻千年的梦境

出师不利

米兰古城

“有一千口棺材”的小山

神秘的墓地

罗布泊之路

梦醒楼兰

走进北极

 雪龙号的记忆

首赴北极

“雪龙号”科学考察船

夏天、秋天、冬天

重回白令海

首次在浮冰上工作

海陆空联合冰站

 驶向北极点

关于北极点

军事要地摩尔曼斯克

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

北极海域

到达北极点

登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

燕鸥和植物

进军南极

 银色世界的梦幻世界

白色的极地

天堂与地狱

 在南极的日日夜夜

地球最南端的小城

“安卓莉娅小姐号”

过西风带

切换岛与天堂湾

英国的科考站和鲸鱼

南极长城站

动物的伊甸园

后记

试读章节

7月7日中午秦大河一行出发后,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经过大半天的跋涉,晚上在海拔5400多米处宿营了。第二天一直走到晚上7点才赶到位于海拔6050米,由先期到达的赶牦牛民工建立的宿营地。由于有点高原反应和过度疲劳,秦大河在到达营地后立时瘫倒在地,他躺在地上休息了很长时间后才慢慢站起来进入自己的帐篷。

9日,情况不太好,已没有体力继续登山的秦大河留在营地休息。侯书贵、图克同民工为完成打冰钻取冰芯的考察任务继续前进,他们将工作用的钻机运到海拔6400米的工作地点,傍晚前后返回营地照看秦大河。

秦大河一如队员们早上离开时那样躺在帐篷里,但已经坐不起来了。从早上开始,伴随着剧烈的头疼和呼吸急促,他出现了强烈的高山反应,在失去了平衡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同时,还出现了幻觉和短暂的昏迷。种种迹象表明,他患上了高山性脑水肿。

高山性脑水肿是高原上人类最凶险的敌人,人得此病后的死亡率在90%以上。发病时患者大脑因缺氧和积水形成脑疝,压迫阻断脑血管与神经。轻者可给患者造成痴呆、瘫痪等后遗症,重者则在短期内死亡。每年在珠峰的登山季节都会有登山者不幸患上此病。这种情况最好的解救办法就是快速降低病人的海拔高度,大量输氧并马上送医院抢救。

侯书贵和挪威工程师图克发现这种情况后,先是给秦大河吸氧,但吸氧后症状却一点也没有缓解,试图用对讲机和营地联系,但也没能成功。他们想试着用牦牛把他驮下山,但是这些平时在海拔4000~5000米地区看似温顺能干的动物,在海拔6000米以上则是另外一种样子,不愿意多负担一点重量。民工们想尽了办法也没能让牦牛驮上这位身高1.8米以上、体重将近90千克的西北大汉。无奈,他们最终决定7月10日早晨由图克带领一名民工下山报信求援。

司机荀燕涛载着我和郜咏祺于10日下午前往接应地点,这比我与秦大河老师约定的接应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天。下午5点,当“枣红马”刚刚涉过汹涌的绒布河,小郜就看到有人下山而高兴地喊起来。当我正在暗自庆幸自己的预感正确的时候,却发现从山上走下来的只有图克和藏族民工两个人。在听到图克神色惊恐地讲述秦大河的情况时,我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心跳加速,头脑中一片空白,不知该如何应对。我清楚地知道,在珠峰这个地方最忌讳、最可怕,也是最危险的事情发生在秦大河的身上了。

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人只有在镇静的情况下才会作出正确的决定。经验告诉我,在珠峰地区患上高山性脑水肿的人九死一生,而要从6000多米的东绒布冰川把人救下来更是一件困难的事。试想一下,在这种高寒缺氧、道路艰险的条件下,自己走路都会疲惫不堪,更何况还要抬着一个身高体重都超过常人的人下山呢?其难度可想而知。

救人计划在我脑中飞快形成,我决定先向在珠峰脚下作登山准备的美国登山队求助。平时我们是邻居,经常会到对方的营地做客,美国人的热情好客和专业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还带有当时最先进的治疗高山病的药品和设备。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救援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美国登山队队长约翰·罗斯克莱尔听完情况后同意立即上山救援,他让随队医生吉姆为他准备了橡皮加压仓和抗高山性水肿病的特效注射剂,吉姆也表示他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出发上山参加救援行动。

我立即返回营地,找到正在附近放牦牛的四位藏族牧民,请他们作为跟随约翰上山的第一批救援队队员。我用一对大帐篷杆绑上帐篷帆布做成一副简易担架,将干粮、手电筒、氧气瓶和羽绒服交给了他们。

晚上7点钟,美国登山队队长约翰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以及四位藏族民工共6人出发上山了。他们是第一批救援人员。

要把秦大河从道路险峻的东绒布冰川抬下来,仅仅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有更多的人员轮换。我又马不停蹄赶到绒布寺,找到当时正在参与寺庙施工的8位藏族民工,让他们作为连夜上山营救的第二批救援队队员。

晚上10点,我和司机小苟开着“枣红马”来到了绒布河边上,车上乘坐着第二批上山参与营救的藏族民工。这时的河水由于绒布冰川一天的融化而波涛汹涌,尽管此时过河危险性很大,但为了能够尽快把民工送到山口,只好强行过河。

“枣红马”上一共坐了10个人,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只往前开了十几米就被水流淹过了发动机盖。车辆熄火了,再也无法发动,我们被困在了河中。

我让藏族民工们离开车辆徒步涉水过河,继续前往绒布冰川接应,我和小荀留下来想办法解救陷入困境的“枣红马”。

我用对讲机喊来了我们装运物资的卡车,试图让卡车把已经被河水淹没的“枣红马”拖出来。我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钢丝绳挂钩,随着钢丝绳一次次被拉断,我们的信心一次次遭到打击。就这样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只好放弃。看着在惨淡月光下,在肆虐的河水中时隐时现的“枣红马”,想着冰川上生命垂危的队友,站在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我真想放声痛哭,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郁闷!我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这般让人束手无策的困难和沉重不堪的压力。

夜里1点多了,我匆匆赶回科考队营地,夜里3点又赶到20多千米外的一个名叫帕卓的小村子,找到8名有登山经验的藏族同胞作为第三批上山救援接应的人员。

一夜无眠,终于熬到了早上6点,第三批救援人员——8名藏族民工、美国登山队队医吉姆在西藏气象局贾拉工程师的带领下出发上山了。

P27-30

序言

科学探险 其乐无穷

科学探险,是指以科学发现为目的,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探险活动。科学探险是科学研究的一种特殊途径,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一种重要手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都是始于科学探险。认识宇宙需要科学探险,认识地球需要科学探险,认识人类自身也需要科学探险。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丛书所记述的科学探险活动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科学探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高山科学探险、极地科学探险、沙漠科学探险和无人区科学探险等,也包括我国科学探险家带领我国青少年走近大自然,走向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然科学的科普活动。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这些科学探险活动的组织者或参加者。作者在写作中力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普及我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的新发现,以真实的记述来揭示他们在科学探险活动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乐,以珍贵翔实的图片来展示他们在科学探险活动中的环境,以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展现他们丰富的科学人生,帮助读者更好地体味科学人生的真谛。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险中的主要体会是:亲近大自然,走向知天知己。所谓“知天知己”就是人类在逐渐溯源客观世界自然面目的过程中逐渐溯源自身的自然面目,并把自己的自然面目镶嵌在客观世界自然面目的恰当位置,从而能够比较愉快地生活和工作,比较有所成就,比较顺心地享受大自然,进而达到其乐无穷的境界。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丛书是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推出的科普图书,整套丛书都坚持原创性。诚然,丛书一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恳请读者不吝指正,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工作,将更完美的作品呈献给广大读者。

我衷心期望通过这套丛书能与广大读者,特别是与广大的青少年读者产生共鸣:在接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逐渐走向知天知己,达到其乐无穷的境界。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高登义

2011年7月

后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曾经环境恶劣的所谓无人区的经济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很多曾经是人迹罕至,艰苦卓绝的地区现在都成为了旅游景点或探险爱好者们的探险圣地。

当年行车条件艰苦的青藏公路现在经过大力整修已经变成一条繁忙的高等级公路,而伴随着它的还有一条世界著名的青藏铁路,这两条交通大动脉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内地和西藏的联系,对西藏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随着交通的改善,著名的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现在也成为了旅游景点,这里每年除了接待大量的专业和业余登山爱好者外,还接待普通旅游观光者,基础设施的改善,使我们以往艰苦跋涉的日子变成了历史故事。

罗布泊也成为了探险爱好者驾车或徒步的探险旅行天堂,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开通了两条南北贯穿大沙漠的高等级公路,其中一条就是沿着我们当年漂流过的和田河故道修建的,如果当年有这样一条公路,我们探险漂流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而那次探险漂流考察也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随着西藏波密县嘎龙拉隧道的打通,西藏最为艰难的波(密)墨(脱)公路即将开通,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墨脱县也将摘掉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当地藏族、门巴族、汉族人民几辈人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当年那条徒步去墨脱的,曾经被考察队员们称为最考验人意志的“地狱之路”,如今也将要画上句号,它也将要演变成“驴友”以及业余探险者们挑战体能和体验艰苦的旅行路线。

看到这些地方交通和经济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同时还是有些纠结,纠结那些原始的、原生态的环境将一去不返。好在在这之前我去过那里,吃过那里的苦,享受过那里的美,只希望那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原始生态环境共同存在,共同可持续发展。

感谢我的老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高登义教授,没有他的指导和帮助,就没有我这30年的野外工作和生活的成果,而这本书也就无从谈起。

感谢我的历次考察队队友们,是他们的经历使得我书中的故事素材显得丰富,也是他们的野外精神鼓励我写成了这本书。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搭起了我和读者们沟通的桥梁,通过我的回忆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考察队、发生在野外的故事。但由于时间所限,书中所记述的只是我考察生涯中的几次经历,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愉悦。

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有了她们默默的支持、守候和付出,我的心在野外艰苦的旅途中才会体味到永远的温暖和安宁。

最后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总结我这30年的野外经历,想要说的是:不是我们战胜了自然,而是自然宽容了我们;不是我们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养育了我们!

2011年7月20日于北京大铁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