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说“树人”的困难,要“树人”首先就要“树人”的这个人能够“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垂范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校园内,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作者文久江)不仅反映了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园地上艰苦跋涉的历程,还记录了作者的所思、所见、所依、所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文久江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说“树人”的困难,要“树人”首先就要“树人”的这个人能够“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垂范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校园内,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作者文久江)不仅反映了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园地上艰苦跋涉的历程,还记录了作者的所思、所见、所依、所忆。 内容推荐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的作者是文久江。 目录 第一辑 为农村教育鼓与呼 教师绩效工资要看到差异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三个忧虑 对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思考 从希丁克的成功看薄弱学校的改造 话解农村教师的心结 请让农村教师快乐地工作 让教师享受教育的成就感 农村公办学校的出路在于融人农村社会 用制度温暖人心 高考改革要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第二辑 教育杂谈 寻找教育“力的作用点” 我给素质教育开处方 学校教育要走出“以人为本”的误区 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办教育 “身后狼”与“拦路虎” 教师要善于坚守 弹簧测力计的启示 养花的启示 说“长”道“短”论校园人才使用 也谈教师的价值 教师何以立何以达 第三辑 教学随笔 同一教师也不妨“同课异构” 应该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磨刀”与“校本教研” 把课问还给学生 教师不妨写学案 教育的方式要因人而异 必须限制学生的课堂权益 第四辑 班级管理 因为理想在心中激荡 班主任要有“三心二意” “三结合”确定新班委 善抓关键点巧当班主任 给座位定一个制度 如何引导中小学生过寒假 班级信箱想说就说 请叫出学生的名字 第五辑 教育故事 罚给老师写封信 愚人节记事 教师节,我们庄严地宣誓 感悟教育 欢乐办公室 我的幸福源于你 唯一记忆中的儿童节 第六辑 教育百态 住读生上线率全市第一 优秀班主任的产生 今年补课叫什么? 咱也本科了 追寻优秀教师诞生的过程 孔乙己竞岗 快速提高教育质量之秘诀 教学奖设立之后 减副 作息时间变迁录 命运 报账 暑假,爱你不容易 第七辑 读书时间 书香三十年 在读与写中成长起来 寒假正是读书时 教师如何快速地成长起来 让名师更贴近普通的教师 亲切,真诚,勤奋,希望 和《中国教师报》交往的“酸甜苦辣” 走进新课程 良师益友总相宜 共赏家书“赖”还书 阅读校长 让学生服你 试读章节 一、教师绩效评价要因“地”制宜 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文件指出:“义务教育教师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同时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师工作的绩效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不同省、市、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教育的要求、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对教师绩效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大而言之,地区以省为单位划定,故国家提出“省级统筹”;而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同一省内,不同县、市、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也是不同的,故国家提出教师绩效应“以县为主”进行确定。当然中央也不会不管不问,而是要做到“中央适当支持”。 可见国务院的文件中充分强调了绩效的地区差异,故教师绩效评价要因“地”制宜。 二、教师绩效评价要因“校”制宜 同一地区的学校,由于校情不同,教师承担的工作也不一样,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异,表现在寄宿制和走读制学校之间的差异,农村教师的劳动强度要超过城市学校教师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劳动强度要远远超过走读制学校教师的劳动强度,寄宿制学校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照顾学生饮食起居等家庭责任,寄宿制学校从周头学生进校到周末学生离校都需要教师照顾、管理等,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远大于走读制学校。 因此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人事、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学校主管部门具体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合理统筹,逐步实现同一县级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大体平衡。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 “对农村学校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要给予适当倾斜。”这表明中央对学校和学校之间差异的认可,故同一地区内对学校绩效和教师绩效评价时要做到因“校”制宜。 三、教师绩效评价要因“时”制宜 教师工作有其特殊性,中小学教师一年有寒假、暑假,有接近3个月的休假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教师是在休息的,但是也有少数教师承担着学校的有关工作,因此对这两三个月的时问,教师绩效应该也有区别。 故对教师绩效评价要因“时”制宜,不可一成不变。 四、教师绩效评价要因“岗”制宜 学校由于工作的需要,设置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教师在不同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工作,有的教师则承担着同一岗位的工作,因此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应该考虑岗位特点。对相同的岗位,绩效评价要求应该一致,对不同的岗位,评价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 这也是国务院文件中指出的:“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 可见同一学校内对教师绩效评价要因“岗’’制宜。 五、教师绩效评价要因“人”制宜 学校内部相同的岗位,由于教师个人的因素一或者学校的要求,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是不同的,每个人相同的岗位做出的工作业绩也是不一样的。表面上做一样的工作,由于教师的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质的效果就可能不一样,因此在绩效评价中,国家应该“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因此对教师绩效评价要因“人”制宜。,要让教师明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是有区别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新课程的实施却举步维艰,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上面热,基层冷”的局面。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任何时候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调动基础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必定遇到失败。 (二。)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师就是想改变教学方式也难。 (三)实验条件难以满足 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目前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P2-5 序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说“树人”的困难,要“树人”首先就要“树人”的这个人能够“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垂范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校园内,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更应该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的生活状态如何,也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 这样一个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其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激情,保持着青春的朝气和年青的上进心,作者用笔记录了他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为作者居住在农村,居住在校园内,其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校园内完成的,其工作、其思考、其娱乐、其衣食住行基本都在小小的校园内,故定此书书名定为《跋涉在教育的乡间小路上》。本书不仅反映了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园地上艰苦跋涉的历程,还记录了作者的所思、所见、所依、所忆。 他是农村教师,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要差得多,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免不了要为农村教育鼓与呼!他是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也是教师,面对独特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他有所思考,有所建议,他用自己农村教师的视野观察教育世界。 他是农村教师,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在没有多媒体的教室里他是怎样教学和反思的呢?让我们看看书中的第三部分《教学随笔》。 他是农村教师,面对的不是各级领导、不是社会其他阶层,而面对的是学生,一个农村班主任又是怎样工作和思考的呢?让我们从书中看看农村学校班主任的文字吧! 他是教师,一刻也不停地和他的学生打着交道,一定会留下许许多多难忘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演绎着农村中学校园的精彩。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他是故事家,讲起他们的故事他津津乐道,请听他娓娓道来。 他是教师,也许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面对种种不能理解的“不是很正常”的教育现象,他彷徨,他苦涩,他只能用自己的笔记下自己的不满和困惑。 他是教师,面对新的教育环境,面对终身学习的浪潮,他是学习者,他的业余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读书是他的第一选择。 他是一名农村教师,他的生活离不开农村,也离不开教育,他跋涉在农村教育的土地上,他为教育高兴,为教育揪心.,他为教育欢呼,也为教育叹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教育人的人生。他是新闻记者,是时事评论员,他用心记录着中国教育,也用心记录着自己的教育心情,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眼中的中国教育和他的教育心情。 书中的文字都是见诸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荆州晚报》《科教导报》《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科研》等数十种报刊杂志,现在将其结成一个集子,因为它反映了一位农村一线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考,也表达我们对这位教师的敬意,我们更希望这位教师的生活的点滴经历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编者 2011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