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苏联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制度根源
第一节 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成就/013
第二节 苏联科学技术成就的制度分析/018
一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文化环境/018
二 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正向作用/024
第三节 “计划性”适合于大科学的发展/049
一 计划是大科学实施的必要条件/049
二 科学的自主性和科学规划性的博弈/053
三 科学的社会化导致科学必须有计划/057
第四节 对“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的重新评价/060
一 “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的内容/060
二 “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立论不足/063
第五节 对“苏联忽视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观点的质疑/074
一 “苏联忽视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观点的主要内容
二 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的背景/076
三 苏联对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回应/079
本章小结/085
第二章 苏联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制度原因分析
第一节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理论描述/089
一 软预算约束和所有权强度低/089
二 激励措施的缺失/092
三 信息滞后/094
四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科学/096
第二节 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惰性”/099
一 强调数量和速度使苏联专注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099
二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利于科学一技术创新/102
第三节 苏联军事化导向对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112
一 军事化导向制约对民用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113
二 军备竞赛阻碍苏联科学技术成果扩散/115
第四节 意识形态刚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120
本章小结/127
第三章 转型时期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状况及其制度分析
第一节 叶利钦时期:科学技术事业严重衰退/131
一 科学事业的危机——科学预算锐减与科学管理混乱/132
二 科研人员的流失及其后果/142
三 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危机的制度根源理论分析/153
第二节 普京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危机得到遏制/185
一 普京“可控式”制度安排出台/185
二 科学技术领域的危机得到遏制/192
第三节 对转型以来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的正面评价/198
一 “意识形态干预科学”的终结/198
二 建构科学领域中的竞争机制/203
三 制定旨在发展科学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205
四 实行科学教育一体化/210
本章小结/214
第四章 俄罗斯创新能力萎缩原因及其前景展望
第一节 俄罗斯科学技术竞争力低下及其原因/217
一 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能力低下/217
二 “荷兰病”阻碍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225
第二节 俄罗斯科学一技术创新前景展望/240
一 俄罗斯倾全力发展高新技术/241
二 俄罗斯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246
本章小结/254
结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