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语故事精选(中小学生经典必读)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祁凯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祁凯编著的《成语故事精选》是一本供中小学生以及准备开启孩子心灵的家长朋友们使用和参考的语言辞书,是一本能够满足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以及学习的参考读物。本书在注重成语的可读性、趣味性以及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包括人生哲理篇、智慧谋略篇、品格意志篇、好学求知篇和二十四孝篇五大类。每一条成语又分注音、出处、释义等几个部分,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汉语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艺术界和文学界人士的青睐。本书以尊重历史和文化为前提,对成语的出处、语义及成语故事都进行了梳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工具性。

内容推荐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寥寥数语就能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其言近旨远、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祁凯编著的《成语故事精选》收录了经典成语。除了对成语的词义和出处做了详细的介绍,还辅以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历史典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再现经典情节,充分展示了引人入胜的成语故事,使《成语故事精选》的故事性、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辅相成。《成语故事精选》是一本可供中小学生以及准备开启孩子心灵的家长朋友们使用和参考的工具书,是一本能够满足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以及学习的参考读物。可谓一册在手,中华成语全掌握。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哲理篇

一鸣惊人 2

明哲保身 3

一叶障目 4

识时务者为俊杰 5

前车之鉴 5

三人成虎 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

愚不可及 8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8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9

画地为牢 10

杞人忧天 11

叶公好龙 1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4

居安思危 14

庸人自扰 15

亡羊补牢 16

东施效颦 17

买椟还珠 17

拔苗助长 18

守株待兔 19

邯郸学步 20

狐假虎威 22

刻舟求剑 22

画龙点睛 23

按图索骥 24

画蛇添足 25

南辕北辙 26

南柯一梦 27

杯弓蛇影 28

掩耳盗铃 29

望梅止渴 30

黔驴技穷 31

塞翁失马 31

欲速不达 32

防微杜渐 33

宠辱不惊 34

安步当车 35

纸上谈兵 36

惩前毖后 37

物极必反 38

第二章 智慧谋略篇

有备无患 40

因势利导 41

毛遂自荐 42

礼贤下士 44

瞒天过海 45

围魏救赵 46

以逸待劳 47

图穷匕见 48

暗度陈仓 50

知难而退 50

弹丸之地 51

骑虎难下 52

逼上梁山 52

强弩之末 53

笑里藏刀 54

李代桃僵 55

打草惊蛇 56

调虎离山 57

欲擒故纵 58

抛砖引玉 59

釜底抽薪 60

浑水摸鱼 61

金蝉脱壳 62

偷梁换柱 63

一鼓作气 64

兵不厌诈 66

运筹帷幄 67

草木皆兵 68

料事如神 70

唇亡齿寒 70

过五关斩六将 72

醉翁之意不在酒 74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75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75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6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77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78

背水一战 79

隔岸观火 80

先礼后兵 81

偃旗息鼓 82

破釜沉舟 83

出奇制胜 83

口蜜腹剑 84

锦囊妙计 85

千虑一得 86

马首是瞻 8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8

先发制人 89

冒天下之大不韪 9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1

长驱直入 92

挟天子以令诸侯 93

第三章 品格意志篇

三缄其口 96

大逆不道 96

气壮山河 97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98

坐怀不乱 99

怒发冲冠 100

退避三舍 102

监守自盗 103

流芳百世 104

唯我独尊 104

一诺千金 105

水滴石穿 106

开诚布公 107

负荆请罪 108

百折不挠 110

安贫乐道 110

披荆斩棘 111

忍辱负重 112

克己奉公 113

励精图治 113

卧薪尝胆 114

鸿鹄之志 116

精忠报国 117

德高望重 118

鞠躬尽瘁 118

胯下之辱 119

众志成城 120

有志者事竟成 121

指鹿为马 121

不为五斗米折腰 122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23

乐极生悲 124

乐不思蜀 124

不拘一格 125

口若悬河 126

不屈不挠 127

爱屋及乌 128

老当益壮 128

百尺竿头 129

当局者迷 130

乌合之众 130

尽善尽美 131

如坐针毡 132

毕恭毕敬 132

瓜田李下 133

外强中干 134

一意孤行 135

三省吾身 135

饮鸩止渴 136

推心置腹 137

出言不逊 137

先声夺人 138

千人所指 139

第四章 好学求知篇

一字之师 142

三顾茅庐 142

七步之才 144

才高八斗 145

天道酬勤 146

牛角挂书 147

学富五车 147

汗牛充栋 149

圆木警枕 149

临池学书 150

闻鸡起舞 152

悬梁刺股 155

笨鸟先飞 156

程门立雪 156

凿壁偷光 157

载酒问字 158

囊萤映雪 159

骄兵必败 159

超群绝伦 160

罄竹难书 161

后生可畏 162

囫囵吞枣 163

胸有成竹 163

集思广益 164

第五章 二十四孝篇

百里负米 166

行佣供母 166

扼虎救父 167

乳姑不怠 168

怀橘遗亲 168

刻木事亲 169

弃官寻母 170

卧冰求鲤 172

芦衣顺母 174

孝感动天 174

埋儿奉母 175

尝粪忧心 176

闻雷泣墓 177

拾葚异器 177

亲尝汤药 178

哭竹生笋 178

涌泉跃鲤 179

扇枕温衾 180

涤亲溺器 180

恣蚊饱血 181

戏彩娱亲 182

鹿乳奉亲 182

噬指痛心 183

卖身葬父 184

第六章 综合篇

标新立异 186

高山流水 187

数典忘祖 188

蒲柳之姿 188

蓝田生玉 189

屠龙之技 190

得陇望蜀 190

舍本逐末 191

泰山北斗 192

恃才傲物 192

差强人意 193

鬼斧神工 193

夜郎自大 194

狗尾续貂 195

奇货可居 196

投鼠忌器 196

曲高和寡 197

引而不发 198

入木三分 198

欲盖弥彰 199

千里送鹅毛 200

始作俑者 201

布衣之交 201

举案齐眉 202

莫逆之交 204

天经地义 205

滥竽充数 206

师出无名 208

贫贱之交 209

桃李满天下 210

覆水难收 210

焚书坑儒 211

四面楚歌 212

生灵涂炭 213

同病相怜 214

以卵击石 214

东窗事发 215

一日千里 216

同仇敌忾 217

老生常谈 217

同流合污 218

如火如荼 219

同舟共济 220

中流砥柱 220

风马牛不相及 221

无可厚非 222

金屋藏娇 222

助纣为虐 223

虎踞龙盘 223

招摇过市 224

画饼充饥 224

穷则思变 225

沉鱼落雁 225

鱼目混珠 227

放虎归山 227

草菅人命 228

秋毫不犯 229

班门弄斧 230

捉襟见肘 230

谈虎色变 23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32

探囊取物 232

盘根错节 233

鹿死谁手 234

祸起萧墙 235

罪不容诛 236

暗箭伤人 236

改弦更张 237

缘木求鱼 238

旗鼓相当 239

解铃还须系铃人 239

巧夺天工 240

九牛一毛 241

凤毛麟角 242

水深火热 242

车水马龙 243

从善如流 244

月下老人 245

心血来潮 246

志在四方 247

民以食为天 247

别开生面 248

司空见惯 249

势如破竹 250

拨云见日 251

言不由衷 252

言无不尽 252

所向无敌 253

空前绝后 254

因材施教 255

杯水车薪 256

分道扬镳 256

各得其所 257

有恃无恐 258

三令五申 259

金石为开 260

阳春白雪 262

目不识丁 262

举足轻重 263

害群之马 264

家喻户晓 265

欲罢不能 266

颐指气使 266

模棱两可 267

墨守成规 267

路不拾遗 268

霓裳羽衣 269

精卫填海 270

痛饮黄龙 271

捉刀代笔 271

顾左右而言他 272

秦琼卖马 273

羊质虎皮 27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74

曲径通幽 275

犬牙相错 276

一丘之貉 276

参考文献 278

试读章节

邯郸学步

【注音】han dan xue bu

【释义】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近义词】鹦鹉学舌  【反义词】独辟蹊径

【出处】先秦·庄周的《庄子·秋水》。

【典故】

相传在两千多年以前,燕国寿陵有一位少年,他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所以他见什么就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步。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几个人说说笑笑,并不时有人感叹道:“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那可真是美啊!”他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就想学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于是他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后来他竟然瞒着家人,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也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也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曳多姿,他也学。就这样,不过半月的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好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故事中的人那样盲目,自己一味地崇拜别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来,自己的长处也忘掉了。

狐假虎威

【注音】hu jia hu wei

【释义】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  【反义词】独擅胜场

【出处】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楚策一》。

【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很能干的大臣,名叫昭奚恤。

一天,楚宣王问群臣道:“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很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这时,有一位叫江一的大臣,平时与昭奚恤的关系不太好,他趁机对楚宣王说:“大王,没有这种事情的,中原地区的诸侯并不惧怕昭奚恤,而是惧怕您呀!”江一说完,还给楚宣王讲了一个故事:

“在树林中,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急中生智的狐狸急忙对老虎说: ‘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就跟我在林子里走一趟,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同意了,于是,狐狸大摇大摆地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了。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真是害怕狐狸。”

讲完故事后江一又说道:“现在,大王您拥有五千多里的江山,又有百万雄兵,这些都归昭奚恤掌管。所以,北边邻国都怕他,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林中的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哦,原来是这样啊!”楚宣王恍然大悟道。

刻舟求剑

【注音】ke zhou qiu jian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近义词】郑人置履  【反义词】见机行事

【出处】先秦·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的时候,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都替这个楚国人感到可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的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等到船靠岸后,那个楚国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也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道:“我的宝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我在这里刻了记号,怎么会找不到呢?”

船上的人听到这个楚国人的话以后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一般用来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上匕、狭隘地看待问题。

画龙点睛

【注音】hua 1ong dian jing

【释义】画完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的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近义词】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

【出处】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典故】

从前,有一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传说,有一年,皇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他画的龙吸引了很多人来观看,大家远远地看过之后都觉得这些龙画得很好,简直就跟真龙一样。但是当大家走近时才发现,这四条龙都没有眼睛。于是,所有的人都要求他给这四条龙画上眼睛。张僧繇对大家说:“给龙画上眼睛不难,但是一旦我为这四条龙画上眼睛以后,它们就会飞走了。”

大家听了以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无奈,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的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的眼睛时,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在雷鸣电闪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上了天。

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却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比喻说话或做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内容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有力。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P20-24

序言

汉语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语言元素丰富多彩,而其中成语就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是汉语语言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语。

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语言智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内涵深远。成语绝大多数来自古代文化的历史文献和诗词文章:有的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录、有的是神话故事、有的是诗词歌赋的节选……

汉语成语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文化传承,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创造及日常生活中。于是学习和掌握汉语成语也成为了炎黄子孙最为关注和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情。

本书是一本供中小学生以及准备开启孩子心灵的家长朋友们使用和参考的语言辞书,是一本能够满足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以及学习的参考读物。本书在注重成语的可读性、趣味性以及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包括人生哲理篇、智慧谋略篇、品格意志篇、好学求知篇和二十四孝篇五大类。每一条成语又分注音、出处、释义等几个部分,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汉语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艺术界和文学界人士的青睐。本书以尊重历史和文化为前提,对成语的出处、语义及成语故事都进行了梳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工具性。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历史文化典籍丰富多彩,又经过悠久历史的传承,时至今日,对于成语的理解和出处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分析。一本优秀的作品需要作者、编辑和广大读者朋友们长期地审阅和评判。为了使本书更加准确、丰富和严谨,如果广大读者朋友对本书中的成语有不同的理解和见地,我们欢迎各位不吝赐教。

编著者

2012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4: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