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大巴车终于驶离了绿柳湾,向那个闻名全世界的著名景观——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进发。
在尼亚加拉,人们关注的对象显然只有一个——大瀑布。
绿龟大巴一直开到大尼亚加拉河中间、将河水一分为二的公羊岛上,这里可以左视加拿大瀑布、右观美国瀑布。两个月前,拉着我们一路狂奔的华人旅行社竟向我们每人收了5美元的上岛费,我还为此和小导游理论了一番,可惜无果。
甫一上岛,团友们便一路向前冲,争先恐后地向着雷鸣般的水声奔去。很快,两个月前经历过的一幕自然地上演了,各种语言的文明或不文明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团友们无不被这雷霆景象所震惊。我也不由自主地又一次被征服。
从公羊岛过桥到美国一侧,在游客中心购票,经码头登著名的“雾中少女”号便可近距离与大瀑布亲近了。这套流程我已经领教过。所以,尽管此次天蓝云白,我还是决定不再登船,而是在岸边听涛观水,以弥补上次匆匆来去、未及细细体味之憾。
如不登船,可以单买票到观光台,并可拾阶而上,在侧下方的雨雾中细观瀑布,标价只要一美元。我不知道在国内是否还存在着一元钱的门票价——就算是登上“雾中少女”来到大瀑布近前,票价也不过区区十几美元——这可能还不够国内一个2A景区的价格。
出乎意料的是,居然又有两位舍弃上船的盟友,Scott和Lenka。前者是因为以前来过,后者则是为了要省钱——我劝了她几句,但她还是决定和我们一起在岸上观看。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旅游态度。穷游的最差境界就是,因为穷且要游,结果游得丢三落四、四六不靠,那就实在是因小失大了。但他们不去登船毕竟对我是一个好消息。
况且我的随身腰包里已经装了两听百威啤酒,恰好可以跟他们俩喝酒观景,这就更加理想不过了——我想。
我、Scott和Lenka一路说笑,气定神闲地等着团友们登船、出发。蓝色的一次性塑料雨衣将所有人都包装成了同一模样。远远望去,长长的一串蓝色小人排着队,一点点地移到船上。弱弱小小的“雾中少女”便也被打扮出一片蓝色,轻轻地迎着激流、向着声势惊人的大瀑布行去。
目送一位又一位“少女”走入雾中,我们一行3人也经观景台来到了瀑布的底部。我向Scott示意,我这儿备有啤酒,一会儿可以把酒临风,以观沧瀑。Scott优雅地冲我一笑,“何,我估计你恐怕是喝不成了,美国的许多地方都是不允许在外面喝酒的,特别是这些公园里。”
这是什么规矩?!
关于酒类,美国人的条条框框实在太多,甚至将其与枪支归为一类集中管理。
有个美国笑话说,一劫匪入店抢钱,收款员老老实实地听令交出钱款,后劫匪要拿两瓶酒走,收款员立刻予以制止,并要求他出示ID,声言否则就是自己违法。于是,劫匪只得出示ID。于是,劫匪很快就被拿下了。
但后来我所碰到的一些事,让我开始怀疑这个所谓的笑话也许是真有其事。
虽然待了近一年,我还是头一回知道在美国不能在外面喝酒这回事。看着我困惑不解的目光,Scott也有点儿动摇。他想了想,大步流星地冲一位公园制服走去,又很快折回,“何,真的不行,这是美国法律规定的。咱们只能回到大巴上去喝了”。
既然干不成把酒临风以观沧瀑这种美事儿,也就只好泯然众人地顺着台阶一点点儿向上爬了。从垃圾桶中拾一件游人丢弃的塑料雨衣——许多人从船上下来就将雨衣脱下扔掉,他们很快就会后悔的——越接近瀑布,雨雾就会越大,若无雨衣保护,片刻就会彻底湿身。 上次观瀑后,我在名为《巨水狂欢:那个瀑布叫尼亚加拉》的博文里由衷地赞美道,“巨大的水幕咆哮而下,声如雷吼。水流冲撞到崖岩后轰然飞溅,整个世界都弥漫着水浪和水雾。或是由于大量翻涌的水浪带出了更多的游鱼,瀑布上下有众多的水鸟纷飞。那些不知道自己为这惊心动魄的壮景又添了绝美的精灵们,呜叫着、穿梭着、盘旋着、低徊着、激越着、袅游着、俯冲着,令本以势夺天地的滔天巨水突然有了另一种力量的解读。
水雾狂飚,浪奔鸥驰。水天一色中,‘雾中少女’号满载着各国语言的感叹、狂喜、欢呼和口哨声,一路破浪而行。100多年来,这位几经更迭的‘雾中少女’,不知载送和见证了多少人的多少惊呼赞叹,不知让多少人从此信服上苍与自然的睥睨一切,更不知强健和坚韧了多少人的意志与神经。
美国瀑布的水势之汹、水声之响、水雾之盛已然令我狂喜不已,而当少女号娉婷驶入浓雾更深处——马蹄瀑布时,刚才已被彻底征服的全部灵魂再度被彻底征服,刚才已被完全颠覆的壮美雄浑之概念再度被完全颠覆——那个巨大的半环状的奔泻无匹、名冠天下的世界奇迹,以其满怀的雷霆之音和满天的苍茫雨雾令一切赞美失去意义。大自然的力量奔涌,眼前无丝无隙,轰然扑面,无处藏身,所有的表情唯有目瞪口呆。”
无论多么精致的图片和煽情的文字,都远远无法表达出那片巨水横亘眼前的冲击力。
身临其境——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感受到那种图片和文字绝无可能描绘出的震撼。当我写出这些文字时,眼前自然而然地又呈现出巨水倾泻而下、雨雾漫天的情景,雷霆之声仍旧在耳畔回响。
我们3人边观景边聊天,后来索性就坐在离瀑布最近但水雾又基本溅不到的一处长椅上,听巨大的轰鸣、看鸥鸟在水天间穿梭,小心着随风飞舞的雨雾在空中的聚散。
在这样的场景中,时间是一个很有弹性的概念。
很快,登船观瀑的团友们湿头湿脸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眉开眼笑,意犹未尽。
一些人开始褪去巨大的雨衣,似乎这个套子给他们增添了巨大的负担。我们赶紧提醒他们再穿回去。一些人听了劝,另一些人不以为然——这是一群有主意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OK,既然他们打算淋浴,我们也没办法。但他们并不固执,发现不妙后立即返身,重新披挂起来。
自信是对的,自省也是需要的,否则就只能自作自受了。P31-34
结束这段梦幻般的旅程、从美国回来已快两年了,但两年来,我的旅程似乎一直在继续。
回国后,读书、教书、上网、跑步,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又似乎总有些不同。当然,最大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我彻底戒掉吸了20年的香烟,同时热情高涨地加入了长跑爱好者的行列,开始兴高采烈地与跑友们欢度北马、太马、厦马等,甚至还参加了奥森欢乐的首届光猪跑。
但无论生活多么精彩或平淡,这段不一般的旅行时光总令我迷醉不已。我最初以博客短文的方式将其记录在自己的搜狐博客上(http://herunyu.blog.sohu.com)——那里有我整整一年的美国游历;期间也曾在天涯论坛发过两篇帖,只是开始不知道天涯发帖的规则是一个帖子顶到底,而不是如搜狐般一文一帖,结果很快就沉了下去。
2011年1月,我出差到呼和浩特讲课,突然接到了同事胡老师的短信,告诉我天涯论坛“异国风情”版块出现了一篇关于绿龟旅游的帖子,我连忙上网。
果然,帖子是早我一个月环美的2010Faraway写的《38天,大篷车环游美国》。看着那些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笑脸、熟悉的活动,我甚至觉得我和这位素不相识的“龟友”就在同一辆绿龟大巴车上。当晚,我再次将自己的文字与图片以《34天环游美国》的标题发到了论坛的“异国风情”版。
这次帖子一经发出,便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首肯,点击量迅速飚升,到这篇后记成文时,依然是该版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点击量过百万的热帖。对我而言,这是意料之外的惊喜,相当得意了一番。看着越来越多的网友给予的越来越多的鼓励、赞赏和期待,我一次次地感受着愈分享愈快乐的愉悦。
数家出版社先后与我联系过,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真诚和上下册的出版方案让我无法拒绝。当这家我一向尊敬的学术出版机构居然也开始关注人文旅游类图书时,大概可以证明读者们——你们、他们。以及我们——被物欲焦灼许久的心灵正在回归率真与自然。世界如此多娇,生活如此美好,人生价值,不只在于金钱。
现在,2010Faraway的游记早已从旧金山写到了波士顿,完成了环美旅程的南半程,却不明原因地停工了——我为此遗憾了许久——我的旅程起点是波士顿,现在恰好完成了从波士顿到旧金山的北半程。
本书的写作历时逾一年半,绝对算是游记写作中的马拉松,而目前也只完成了34天中的16天,还有一多半的精彩有待与诸君分享。动笔之初,我基本没想过会写出一番什么模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堆垒下来,却垒出了如此长篇。感谢网上网下的读者朋友们,感谢你们如此耐心地阅读和等待阅读我的那一段快乐和体悟。
尚待写作的游记下册将描述从旧金山再转回波士顿的南线,又一群永远不缺少故事和热情的背包穷游客,又一辆永远不缺少欢笑和吸引力的大巴,又一段永远不缺少惊喜和叹服的风景旅途;锡安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白沙公园、大弯国家公园、奥斯汀第六街林立的老酒吧、密西西比沼泽的野生宠物鳄鱼……小蚂蚁突袭的痛苦、大峡谷冒险的得意、街头酣睡的舒畅、国土安全局盘查的紧张、偷渡墨西哥的快慰、发现古生物化石的惊喜、斥责游船船长的淋漓、告别团友们的惆怅与遗憾……
我一度怀疑自己能否记得住发生了快两年的故事,感谢日记与照片,我总能征服自己的怀疑。事实上,每一段文字的诞生,都如同一段旅程的重现。
这是一本全程马拉松般写作的上册,还将有一本同样精彩的下册,冲刺开始中……
敬请期待。
从2010年7月18日到8月21日,我和一群老外共同度过了环美旅行的34天。
从东部大西洋边的波士顿到西部太平洋畔的旧金山,从北部美加边境到南部美墨边境,作为本次环美行的唯一一名亚洲人,我与来自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捷克、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南非以及美国等的年龄从17岁到68岁的男男女女一起,共同经历了一场难得而又难忘的环游美国之旅。在1万多英里的行程中,我们领略了恶土(Badlands)、拱石(Arches)、布莱斯(Bryce)、锡安(Zion)、优胜美地(Yosemite)、大峡谷(Grand Canyon)、大弯(Big Bend)、大烟雾山(Great Smoky Mountains)等美国国家公园风光,旁观了罪恶之城拉斯维加斯的奢靡与情色,也欣赏了现场音乐之都奥斯汀的美妙酒吧,以及荒凉废弃了的淘金小镇、数百年前印第安人的摩崖旧居。
我们30多人挤在一辆大巴上睡觉,我们在国家公园里搭帐篷野营,我们深夜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围着篝火欢笑,我们黎明守在拱石的岩边等候日出,我们在科罗拉多州的奇妙山边温泉里泡了又泡,我们在新墨西哥州的黄流浊浪中畅游。
在锡安国家公园的隐秘谷(HiddenCanyon),选错了路的我悬在数米高的光滑巨石上进退不得;在科罗拉多河,我被巨浪从漂流筏上抛入河中,随即被激流裹挟着冲出数百米远;在大峡谷,我无视沿途的警示牌,独自一人从南沿走到谷底河边,8小时往返15英里(24公里);在大烟雾山,我骑在马背上缓缓前行,听任大雨滂沱无计可施……
我们用了近5周的时间,一起做了一件我们认为很有点儿了不起的事情:环游美国。
出发日的整整半年前,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这种旅游方式——一群人和一辆可以将座位改成床位的大巴,一条环绕美国的线路,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方式诱人,价格也诱人——只有2000来美元,这在一个一碗面条也要10美元的国度实在足够公道了。
经过粗略的研究,草草看了几个网上的帖子,在我认定这“差不多是最简朴、最紧凑、最便宜、最热闹、最嬉皮、最狂野、最过瘾”的一种旅游方式之后,我立刻打电话交定金。
我将自己饱览美国河山的全部热情和期望,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提供这种旅游服务的这家美国旅游公司。
这家公司有一个奇怪、好记而又不太招中国人喜欢的名字:绿龟。
Green Tortoise。
从2010年7月18日到8月21日,何润宇和一群老外共同度过了环美旅行的34天。
《2200美元绿龟大巴环游美国》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旅行故事。来自世界六大洲15国的数十位游客一起度过了激动人心的34天,一辆神奇的绿龟大巴带着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环游美国20余州,途经众多美国最美丽、最神秘的国家公园。
《2200美元绿龟大巴环游美国》告诉我们:环游美国不需要很多钱,只需要你有一个环游的梦想。一群人,一辆车,怀着同一个梦想,开始了自己环美旅游的历程。
从2010年7月18日到8月21日,何润宇和一群老外共同度过了环美旅行的34天。
最简朴、最紧凑、最便宜、最热闹、最嬉皮、最狂野、最过瘾的环美之旅!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激情游客,一辆能“见证奇迹”的绿龟大巴,一条途经众多国家公园的环美线路,一个美轮美奂的旅行故事。
《2200美元绿龟大巴环游美国》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旅行故事。环游美国不需要很多钱,只需要你有一个环游的梦想。一群人,一辆车,怀着同一个梦想,开始了自己环美旅游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