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海所著的《俗世杂记》一个杂字,真是恰如其分。不光文章体裁杂,记录的内容也很杂。有谈体会的。有记人物的;有工作意见,有读书笔记。这样的书,独特得很,是本真实的杂书。这字字行行,都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载,实际上,也是一个地方官员对于时代的记述和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俗世杂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武吉海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武吉海所著的《俗世杂记》一个杂字,真是恰如其分。不光文章体裁杂,记录的内容也很杂。有谈体会的。有记人物的;有工作意见,有读书笔记。这样的书,独特得很,是本真实的杂书。这字字行行,都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载,实际上,也是一个地方官员对于时代的记述和理解。 内容推荐 武吉海所著的《俗世杂记》分《记往事》、《记建言》、《记思绪》三个部分。《记往事》主要收集了作者与部分领导、专家接触交往,参加一些政务商务活动的回忆和感受;《俗世杂记》的《记建言》主要收集了作者当十年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发言、建议和工作意见;《记思绪》主要收集了作者在湘西州、省农办、常德市、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工作岗位上对一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目录 序 记往事 我做十年全国人大代表 语重心长的嘱托 党风廉政建设首先从拿掉帽子入手 亲历1977年高考 插队落户记 记母亲 我与长沙烟厂肖寿松、卢平两位厂长的交往 回忆杨正午同志推动经济技术协作 忆郑培民同志 随石玉珍同志走访北京香山“苗族村” 记欧阳淞同志二三事 领导不要做脱离群众的事——听取湘西州老同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酒鬼酒要保证质量 当领导要抓沼气——我所认识的毛致用同志 不要低价从农民那里拿地——听陈锡文同志谈农业农村问题 组织应对干部的一生负责——听高占祥同志谈业余爱好 记录下来就好——李前光同志谈摄影 人不能活得太累——记黄定洪教授面诊 陪张云川同志考察湘西 接待雷·额尔德尼 爱家乡的人才会爱祖国——我所接触的几位常德籍领导 收看香港回归电视感受 参加首尔韩中日商务论坛 赴英参加《中国博览展》 赴日考察记 考察俄罗斯赤塔州印象 工作日记一则 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建议 对湘泉发展上市几个问题的回忆 记“湘酒鬼”A股发行 巩固发展湘泉已经出现的重要转机——在湘泉集团现场办公会上的发言 高度重视解决湘泉面临的困难——2002年6月在湘泉集团高管层会议上的发言 记两次到中粮集团洽商酒鬼酒收购 跟随周强省长参加“港澳洽谈周”活动 记建言 湘西州应该进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在朱镕基总理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团讨论时的发言 关于西部开发和扶贫攻坚的两点建议——在朱镕基总理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团讨论时的发言 向总理报个账——在朱镕基总理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南团讨论时的发言 西部开发要争——在国家林业局王志宝局长参加湖南团讨论会上的发言 请求批建高家坝防洪工程——在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参加湖南团讨论会上的发言 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在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南团讨论时的发言 向回良玉副总理汇报——在回良玉副总理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团讨论时的发言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团会议上的发言 关于在中部崛起中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建议 关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几点意见——在太原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湖南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汇报 克服“非典”疫情影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几个问题 启动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对新农村建设决策的认识 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选好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加快推进常德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常德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2008年常德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意见 从抓落实入手加速推进常德新型工业化 增强发展工业的紧迫感 建设工业强市的两个问题 努力建设团结实干廉洁的领导班子 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调研财政工作的意见 对宣传思想工作的看法 到鼎城区调研的发言 在石门县农村调研的意见 记思绪 发展湖南农业优势产业链的思考 从产业收入分析看湖南农民增收 关于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几个数据的简析 对省农办工作的初步认识 关于市州农办工作方法 农办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加强农办机关思想业务建设 2006年农办的几项工作 正确处理湘西大小电网体制矛盾 关于实事求是 对改革阵痛的认识 反腐败要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读《毛泽东传》笔记 建州40年工作思考 撰写述职报告体会 对发展吉首德夯旅游的看法 扶持做大做强果王素项目——在猕猴桃产业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班子要有新的气象——在十一届州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上的发言 政府工作要抓实 离别赠言 关于干部选用 关于换届工作 关于政府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济工作要注意研究宏观走势 组织工作座谈会汇报提纲 集中精力抓好冰雪灾害后的发展补损 关于省政府办公厅工作 负责干部要带头搞好思想作风建设 推动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 办公厅工作应发扬成绩不负重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注重可持续 带头身体力行自觉反腐倡廉 加强党性修养的几个问题 寄语中青年干部 学会“懂事” 告别常德 捎上几句感谢的话 附 努力让老百姓满意些——《小康》杂志记者陈建芳专访 老武——湖南师大中文系77级3班同学杨晓萍 对湘西州建州50年的祝福——武吉海同志接受湘西州建州50周年记者采访 我们遇到了太平盛世,应该抓紧做事——《潇湘晨报》记者曾鹏辉专访 解放思想系列访谈:常德市委书记武吉海——《红网》记者小婧访谈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做十年全国人大代表 在我从政经历中,接触高层领导、接触社会贤达、接触新闻媒体比较集中的是我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十年。 1998年元月,我以湘西州州长身份,与湘泉集团董事长王锡炳、吉首民师附小校长彭家钧、凤凰火炉坪乡党委书记龙治平在省人代会上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换届,组织上又推选我与凤凰县长张永中、老爹公司总经理田儒斌、吉首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苹英出席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我有幸目睹了一些重大决策由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的历史瞬间,见证了我们党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所作的努力。 做代表,首先要为州里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湘西州底子薄.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都有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的习惯。我们当时跑得比较多的,一个是烟税返还和转移支付,一个是碗米坡水电站和后来的高家坝防洪工程等水利水电、交通、城建、旅游、农业项目,还有一个是湘西州进入新世纪扶贫重点县要求扩大范围。每次赴京参会前,州里先研究拟争取的项目和政策,形成文字材料,去的同志统一到湘西驻京办集中,待人大会日程安排表出来后,就分部门去跑。烟税返还、转移支付主要跟省里杨正午省长、周伯华常务副省长和财政厅章锐夫厅长去跑.每年跑的效果还可以,后来财政部将这方面的问题规范固定下来。装机21万千瓦、投资20亿元的保靖酉水碗米坡水电站,是州里水电投资最大的项目。从1995年起,我们一有机会就反复争取。我和全国政协常委宋克湘听说当时省五凌公司刘总在北京住院,专程跑去看他,刘总很感动,答应支持我们搞这个项目。我们还多次向国家电力公司、中咨公司、国家计委反映情况,争取立项。有次国家计委副秘书长张国宝随国务院领导到湖南团参加讨论.我散会后专门向他作了汇报。第二天。我们又去国家计委找他.国宝同志很客气,表示支持,并带我们到国家计委能源局,要能源局听取情况。后来,这个项目在周伯华、李瑞师等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下.终于在2000年夏顺利开工。永顺高家坝防洪工程立项争取也是很艰难的。我借水利部张基尧副部长、计划司矫勇司长参加湖南团讨论的机会.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汇报。张基尧同志体谅基层,在我提交请求立项的报告上签了意见。后来报往国家发改委农经司时出现不同意见,省发改委副主任易鹏飞同志带我多次跑发改委、水利部反复做工作,最终促成了这个工程的立项开工。古丈茶叶产业化项目的立项也是很有趣的。当时国家计委农经司长朱杰同志在湘西州挂职任过副州长,他对州里找他的事很热心,帮助州里解决过不少问题.保靖的黄牛产业化项目是他支持搞起来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古丈有扶贫司令彭楚政和歌唱家宋祖英两位,他们都想为家乡办点事。我和王锡炳同志专门到京西宾馆解放军代表团找他们洽商,共同反映湘西州8个县市要求进入新世纪扶贫开发重点县范围,并提出找机会帮古丈搞个茶叶产业化项目。当时古丈县长刘万云正好在京,我们一起向朱杰司长汇报.并通过易鹏飞同志找农经司分管领导反映,宋祖英同志专门出面请分管司长在湘西驻京办吃饭,参加吃饭的同志认为宋祖英人品好,没有架子。农经司的同志乐于帮忙,推动了这个项目的启动实施。湘西州8个县市要求整体进入新世纪国家扶贫重点县,由省委副书记胡彪、副省长庞道沐同志出面,邀请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富国、刘成果专门到湘西做了一次调查。他们到花垣雅酉、龙山靛房特困村实地考察,看到特困户吃蕨粑时掉了眼泪。回去给我们积极争取,经按程序上报研究,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将湘西州扶贫重点县由上一轮的3个增加到新一轮的7个,省里将吉首市继续列为省级扶贫重点县予以扶持,解决了湘西州同志多次反映的这一问题。 履行代表职责,还要敢于反映基层呼声。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初按西部划分我州没有列入范围。而同是农业部多年对口扶贫的武陵山区贫困片贵州铜仁、重庆黔江地区已经纳入。当时州里的干部群众很着急,要求进入西开范围的呼声很高。州委州政府派我带有关部门、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赴京反映情况。我和有关领导赴京先后向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副主任牟本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子彬、全国人大民委主任王朝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滨以及农业部等部门领导同志汇报.反映湘西州的困难和要求列入西部开发范围的理由。记得王朝文同志听取汇报后,对我们说:湘西条件跟铜仁差不多,你们要求进入西部开发范围,人大民委会给你们呼吁。为此,全国人大民委专门给国务院西开办去了公函。在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借朱镕基总理参加湖南团讨论机会.省里安排我发言反映湘西进入西部开发的请求,省里主要领导也积极给我们争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经省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争取,湘西州和恩施州当年被列入享受西部开发政策范围。次年4月,朱镕基总理亲临湘西考察,与国家发展计划委等部门商定,支持湘西退耕还林300万亩.支持凤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后.国家发展计划委、交通部、建设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支持湘西实施了常吉高速、凤凰古城整治、旅游国债、退耕还林等一批西开项目,财政部、人事部还帮助湘西州解决了机关干部享受艰苦边远津贴。2003年3月我调省农办工作后,结合下基层调研,先后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要求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支持,加大对发展南方沼气的资金投入,完成农村电网三期改造等建议,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口同志的呼声。P2-4 序言 心路历程的记载 杨顺初 武吉海出一本新书,要我这个“老伙计”作序。他知道我不善作文,却委以“重任”,我体会是因为我俩的情分,给我说几句话的机会。 20多年前,我们在湘西相识。那是1985年年初,我被任命为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委书记。5月,吉海刚从共青团湘西州委书记的岗位上过来,当了市长.那年我36岁。他才32岁。我们俩成为当时湘西自治州最年轻的一对县市领导搭档。 风雨四分之一世纪,我和吉海,是好搭档、好同事、好朋友。我们彼此的信赖和了解,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家人对我们的信赖和了解。人生,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知己,十分满足。我们的情分因工作而始,由表及里。由淡入浓,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经历了各种复杂矛盾的磨炼。 吉海是学中文的科班生,跟著名作家韩少功是大学同学。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尽管很忙很累,笔耕却从未停顿,他一边用行动书写人生.一边抽空写文字,用纸笔记录人生。 能有机会读老伙计的书,真是件愉快的事情。吉海写书.绝对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要刻意完成某种文学抱负,而是他的一种兴趣,也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章,可以说就是工作思考的伴生物。2002年。他出的那个小杂集,叫《回眸转轨》,黄永玉题字,韩少功作序。眼下这个小集,还是杂,他干脆开门见山取名日《俗世杂记》。一个杂字,真是恰如其分。不光文章体裁杂,记录的内容也很杂。有谈体会的。有记人物的;有工作意见,有读书笔记。这样的书,独特得很,是本真实的杂书。我完全可以相信的是,这字字行行,都是他的心路历程的真实记载,实际上,也是一个地方官员对于时代的记述和理解。 评价老伙计的文章,我显然是个外行。我只是一个忠实读者,想要写点什么,也只能写写文章以外的事情,介绍一下写书的这个人。这兴许能让大家在读书时,能置身某种特殊的意境和想象之中.读其书知其人,知其人更识其书,阅读也因此多了一层兴味。 在我看来,走出了大学象牙塔的吉海.已经完全不是韩少功记忆中的那个“疏于交际和讷于言辞”的同学了。有最底层的工人经历,后又经过了共青团工作的锤炼,他意气风发激情四溢。真正的吉海心存大志热血满腔。记得我们在水库里乘船察看民情,立在船头规划区域发展,探索水库移民生活的安置保障办法,颇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在城市拆违攻坚中,为突破难点,吉海亲临现场做工作,体现了遇事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河溪镇连下暴雨,水库超危险水位,新建水坝面I临垮坝危险时,吉海争着上坝指挥,表现了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他精力充沛,不知劳累,思想敏锐,作风凌厉,节奏超常,是非分明,嫉恶如仇。正因为如此,也显示出其负面效应,有时显得急躁;有时态度强硬,不给“面子”;有时不善迂回,顶撞上司。他因此而自责过,甚至彷徨过。但他能严待自己,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很快解脱出来。 吉海出身贫寒。家有四姊妹。生活负担重。父亲退休后患痛风病已经相当厉害,背都弯了,还坚持摆地摊卖点中草药贴补家用。母亲年近花甲。拉板车继续做零活。他们尽管有当市长的儿子,却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吉海从不说这些困难,后来我发现了,跟他商量,他也拒绝任何照顾。那时我们工作总有做不完的事,家务事无法顾及。但他还是坚持挤出时间送女儿上幼儿园。记得那时他不会骑单车,家离幼儿园又比较远,大清早背着女儿小跑着去幼儿园。如果时间紧,跑得急,总是满头大汗。只要不外出,他常年坚持,却从不因此上班迟到。当时,工作和生活环境虽那样艰苦和清苦,但他却总是那么满足和快乐。 吉海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学习,没有其他爱好和兴趣,离开湘西后他才爱上了摄影。他虽思想活跃前卫,但行为传统“保守”,对如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却很难融人,KTV、洗脚房、棋牌室对他更是陌生世界。每个人追求不一样,他把耕耘当成享受,沉浸在他的事业中,或许有人会认为他是故作“苦行僧”,但我充分理解他。其实,当你走进他的书,就发现他的精神世界永远五彩斑斓。就会理解这个执著而绝不孤傲的灵魂。我们在一起搭档不足五年,但我们的情分深厚而悠远。我常常想,人一辈子可以有许多熟人,也有不少朋友,但真正的知己却很少很难得,特别是在从政中得到的知己就更是难上加难。吉海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榜样,能做事会写书,作为老伙计,为他的新书能说上几句话,没有比这更体面的事情了。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一位苗族干部,今天成为立政一方的领导,确实来之不易。我见证了他的一段重要的成长过程,我相信今后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忠实于自己的事业。都能忠诚于党和人民。我愿他这本书的出版和他的事业一样获得成功! 2011年2月于长沙 后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朋友闲聊起当十年全国人大代表的一些趣闻,一朋友劝我不妨把有些见闻和资料整理一下,汇成个小集子出版,或许有点价值。 我酝酿了一个《俗世杂记》的题目,分《记往事》、《记建言》、《记思绪》三个部分。《记往事》主要收集了我与部分领导、专家接触交往,参加一些政务商务活动的回忆和感受;《记建言》主要收集了我当十年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发言、建议和工作意见;《记思绪》主要收集了我在湘西州、省农办、常德市、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工作岗位上对一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后面附了《小康》杂志、《潇湘晨报》、红网记者的采访我和大学同学杨晓萍的文章。书中穿插的图片,多数是吉首市委宣传部、湘西州团结报、常德日报和湖南日报社的记者拍摄送我保存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书法大师沈鹏先生抽空为我题写了书名。国画大师黄永玉先生在我离开湘西州调省工作时为我题了词。我的挚友、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顺初同志为此书写了序言,北京响巢国际传媒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文武先生给予了指导帮助,常德市委办马业文、曾群、常德日报社汪肯堂、龚建辉、省政府办公厅宁资利、省委组织部邓玉迪等同志在整理资料和图片、校对文稿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冰狼广告策划设计中心覃美华、东方出版社刘恋同志认真编辑了书稿,这里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些年湘西州、省农办、常德市、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的干部群众和领导同志对我的真诚支持,没有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一路走到今天。 武吉海 2011年10月 于长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