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崎春生编著的《中国的强国战略》内容介绍: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以成为世界“强国”为目标的国家战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并最终成为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的强国战略(日本人解读中国2050)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日)尾崎春生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尾崎春生编著的《中国的强国战略》内容介绍: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以成为世界“强国”为目标的国家战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并最终成为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内容推荐 尾崎春生编著的《中国的强国战略》内容介绍:对于中国而言,衡量强国的尺度就是“综合国力”。为此,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实施以全面提升由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构成的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强化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在2007年秋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入第二任任期的胡锦涛正式提出了以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强国战略。一起来翻阅《中国的强国战略》吧! 目录 前言 第1章 从“大国”走向“强国” 1.大国与强国 2.强国之梦 3.成为经济强国的构想 4.强国关键词——“综合国力” 5.实现经济强国战略的课题 6.实现军事强国战略的课题 7.广受瞩目的中国软实力 8.中国的强国战略与世界 第2章 产业强国 1.确立了“强国战略”的中国产业界 2.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3.成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4.关系产业强国战略成败的外资政策 第3章 为了“强国”转换增长模式 1.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换 2.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一——能源不足 3.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二——环境破坏 4.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三——脆弱的金融体系 5.实现强国目标的软肋之四——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保障问题 6.应予以注意的“人口”和“政治” 第4章 能够说“不”的中国外交和军事战略 1.从弱国外交走向强国外交 2.强国外交的障碍——美国 3.依靠“中俄同盟”来对抗美国的一极支配 4.中国的军事强国战略 5.海洋强国战略 6.支撑强国基础的资源外交 第5章 改变亚洲的中国强国战略和日本 1.中国改变亚洲 2.“周边国家”才是强国外交的基础 3.中国的东亚共同体战略 4.强国战略与双赢关系 5.日本的中国和亚洲战略 试读章节 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在政治上也重新成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200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发行的《学习时报》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归纳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的同时,还定义为“地区大国”、“和平崛起中的大国”、“负责任的大国”、“核大国”、“尚未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国”。因此,正如《学习时报》自身承认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能源不足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由于经济急速增长而出现的问题喷涌而出,威胁到了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国为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质不过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世界代工工厂”而已,中国经济结构依旧非常脆弱。中国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国的同时,内心深处依然深切感到自身与真正的强国还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此外,从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指标来看,中国也同样算不上一个强国。因此中国才会期待,首先到2000年让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最后“在2100年前后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总之,中国希望最迟到21世纪末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屈辱的历史与复兴“中华”的誓愿 中国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想要成为一个“强国”,其原因就在于,自鸦片战争(1840—1842年)以来,作为一个强权主宰下的殖民地“弱国”,中国所体验到的屈辱的历史。这些屈辱体验使中国不仅产生强烈的成为大国的愿望,并且还要成为一个内外兼顾的真正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所希望成为的强国,与复兴从2000年前与罗马帝国同样属于世界中心的大汉王朝一直到300年前清初时的繁盛“中华”是一个意思。 当然,振兴中华并非意味着要让传统的中华思想复活。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唯我独尊,将世界其他民族等闲视之的想法完全不切实际。胡锦涛仍然提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贯强调要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为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担负起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在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会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也试图表明中国对于国际合作所作出的努力。温家宝总理说:“为了维护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我们已经参加了一百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三百多个国际公约,积极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合作。” 然而,中国在强调要与国际社会共存的同时,自秦始皇以来就秉承的“大一统”观念却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价值观认为,不管是西藏自治区、台湾,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中华世界中获得各自的归宿,这都是至善的状态,同时不管对于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这也都是最佳的选择。尽管以前的中华帝国曾经一度衰败,但是自邓小平以来,改革开放路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大中华”的繁荣,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大国与文化大国而“振兴大中华”。中国之所以会强烈反对美国一极独大的局面,其重要根源之一可以认为是这种独自的国际秩序构成观。 中国的目标是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先进国家 作为实现复兴“中华”愿望的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了2800亿元(按1元=15日元换算相当于42000亿日元)的巨额资金,希望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振兴中华的助推器。新华社的门户网站新华网2007年4月4日发表文章指出,“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崛起具有多元的价值,其作用可归纳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大国崛起的‘润滑剂’、大企业国际化的‘催化剂”’,这段论述体现了中国要实现强国梦想的宏伟意愿。 而反映这种意愿的“强国”一词在中国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人一般不会特意区分“大国”与“强国”。在国际政治学领域,这两个词也没有严格的定义,然而中国现在却开始刻意使用“强国”这个词。P4-5 序言 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以成为世界“强国”为目标的国家战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维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并最终成为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对于中国而言,衡量强国的尺度就是“综合国力”。为此,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实施以全面提升由经济、军事和外交实力构成的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强化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在2007年秋天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入第二任任期的胡锦涛正式提出了以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强国战略。 中国在经济、产业、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制定了以“强国”为理念的国家战略,并予以展开全面实施。包括网络在内的中国媒体也充斥着诸如“能源资源战略”、“信息化战略”、“人才教育战略”等冠之以“战略”的词汇。在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民众都对实现国家富强拥有共同的愿望。并且,重现遥远过去中国曾为世界帝国的辉煌,以及近代史上中国成为列强殖民地的屈辱记忆都成为了中国走上强国道路的驱动力。 从2006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国“十一五”规划,虽然是以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确保可持续性增长为主的中期发展战略,但是这个规划在根本上却是为实现强国战略所做的准备。中国政府认为实现强国目标的最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因此中国的科技目标是,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2049年)时,中国的科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各方对2020年的中国进行了不少预测研究,但是现在有必要将中国到2050年实现强国目标的宏大计划纳入视野,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论证。 现阶段还无法断言中国的强国战略最终是否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实现。这是因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众多不透明的风险,比如,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地区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于能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加剧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混乱,以及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周边地区的动荡所带来的国际局势紧张等。为此,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已经明确指出,要通过缩小城乡差距,以节能和循环型经济转变等方式来改变旧有的社会制度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如果以上这些措施最终无法产生效果的话,那么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就难以实现,中国的强国梦想也将随之化为泡影。而且,如果在台湾问题上出现失误的话,也有可能导致相同的后果。然而,如果中国能够顺利地解决以上问题,那么中国将在走向“准超级大国”乃至“超级大国”的道路上畅通无阻,并给日本乃至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基本认识,本书力图通过分析中国媒体传播的中国国内的观点,以及现阶段已经明确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的具体战略和政策来探究中国强国战略的实质意义,并论证其实现的可能性。 本书第1章主要概括了中国强国战略的理念、目的、历史背景、实施前景以及对于世界的影响等。第2章揭示了秉承强国战略的中国产业界的实际状况,重点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从科学技术和人才角度探讨中国实现强国目标的可能性。第3章将焦点对准为了实现强国目标必须首先解决的贫富差距、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以及金融体制问题,同时还针对解决严重制约中国发展的少子高龄化现象与政治改革问题的可能性进行论证。第4章在分析了中国目前的攻势外交和军事战略的特征,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的同时,还对中国实现中长期目标的可能性作出了预测。最后第5章,对于正在不断改变着亚洲的中国针对周边国家进行的细致外交,以及为未来建立东亚共同体而开展的巧妙的外交攻势使得“中国阵营”的成员不断增加的实际状况作出分析,并为日本未来应该秉行的亚洲战略提出建议。 虽然没有人能够预测出2020年、2050年的中国与世界的真实状况,但是如果中国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lO年的上海世博会之后仍然能够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顺利推行强国战略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在亚洲和世界必然会变得举足轻重。希望本书能够为日本采取正确的对策以应对这种变化助一臂之力。在本书的写作过程当中,从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的著述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在此特别致以诚挚谢意。 尾崎春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