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先生以《厚黑学》为代表的这一系列论著,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因此以其广博性在思想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家林语堂、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等人都对李氏的厚黑思想进行了研究,他们都认为,李宗吾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为中国思想的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读《厚黑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它对于人性中自私一面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思想具有的“当下性”价值,要能够思考这种思想在现代职场和商场中的应用,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立身处世。因此有了这本《厚黑学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本书由文慧编译。
厚黑学的发源,始于李宗吾先生,其精华集中于《厚黑学》一书。
李宗吾在《厚黑学》一书中论述了厚黑的三种不同程度,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李宗吾认为只有达到了第三种境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厚黑。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成为“英雄豪杰”。
厚黑学理论出现之后,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著名作家林语堂、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等人都对李氏的厚黑思想进行了研究,他们都认为,李宗吾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天,我们读《厚黑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它对于人性中自私一面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思想具有的“当下性”价值,要能够思考这种思想在现代职场和商场中的应用,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立身处世。因此有了这本《厚黑学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
《厚黑学谋略全本(国学新读图文版)》由文慧编译。
所谓厚黑,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厚”,在很多情况下都含有表里不一的意思,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个人的尊严和脸面。我们可以将忍一时之气、喜怒哀乐皆不发、聪明之中装糊涂、能屈能伸统统称为“厚”。“黑”,据李宗吾所说,是指“喜怒哀乐……发而无顾忌谓之黑……黑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就是让我们不顾仁义道德、清规戒律的束缚,在必要的时候使用狠毒的手段打击敌人,从而在残酷的现实情况下保护和取得自己的利益。
在我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如果要数一数那些最善用厚黑之术处世的人,王辅臣可以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了,因为他擅长“屈”和“伸”。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为了积蓄力量,使日后能够“伸”得更远,是一种长远的策略。“屈”,是难得糊涂,是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在困境中忍耐,是忍辱负重中的忍;“伸”,是以退为进,是以柔克刚,是以弱胜强。这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我国历史上诸多先贤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学”,这种智慧之中就蕴涵了厚黑的精华。王辅臣其人,屈时能屈到底,伸时能伸到极,可以说是脸厚心黑的绝佳代表人物。
王辅臣原本姓李,山西大同人。他在很小的时候曾经是宦官的家奴,后来跟随姐夫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因为投奔了一个王姓的将领,做了对方的干儿子,他这才改姓王。王辅臣武艺超群,勇冠三军,锐不可当,人称马鹞子。当年清兵围攻大同的时候,王辅臣骑着黄骠马,飞奔上战场,所向披靡,以至于清兵害怕至极,每次看见黄骠马,都会大喊“马鹞子来了”,然后四处逃散。因此,当时的人都以认识马鹞子为荣。
后来。王辅臣投降了清军。摄政王多尔衮在攻下大同之后,非常气愤,命令把大同的城墙削去几尺。并下令屠城。王辅臣虽然投降得比较早。但是也没有逃脱惩罚,被没入辛者库为奴。面对这样的困境,王辅臣以超强的毅力忍受了下来。
后来,多尔衮去世,王辅臣终于盼到了出头的日子。顺治皇帝和大臣鳌拜谈到马鹞子的事情,表现出对他的欣赏之意。鳌拜正好知道王辅臣的事情,就向顺治帝提到了王辅臣的情况。顺治皇帝将王辅臣放了出来,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王辅臣再次出仕之后,做事非常有分寸,令皇帝和周围的人都比较满意。顺治皇帝喜欢弓马行猎,但是技艺不佳,王辅臣就把自己打的猎物说成是顺治打的,并牢牢地守着这个秘密。顺治皇帝因此十分高兴,每次打猎都要带着王辅臣。很多人都因为顺治的狩猎成果而称赞他神武非凡,这样一来,顺治皇帝就更加看重王辅臣,还提升他做了御前侍卫,派他出行监临洪承畴的大军。由此,王辅臣就成了军前的“钦差大臣”。
后来,王辅臣到吴三桂的军中做监军。当时,吴三桂手下有吴应期、胡国柱、吴国贵等几位大将,其中,吴应期是吴三桂的侄子,同时还是他的亲信。而且,吴应期倚仗自己是吴三桂的侄子和亲信,对人颇为傲慢。王辅臣心中有气,一直想找个机会教训吴应期,也提醒吴三桂要认识到自己这个监军的重要性。于是,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王辅臣借题发挥地“伸”了一把,教训了吴应期,也敲了吴三桂这只“虎”。
一天,王辅臣和吴应期两人在奉吴三桂之命征讨乌撒的途中,一起在马一棍营中吃饭。当时,王辅臣的饭菜中有一只死苍蝇,站在他旁边的总兵看见了,就大声叫起来,让他不要吃。王辅臣知道马一棍为人残忍无比。经常会因为一些小的过错将人一棍打死,他担心厨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被杀,就连忙说没关系,死苍蝇他也吃过。这本来就是一句掩饰之词,结果总兵是个生性愚笨的人,竟然要拿这件事和王辅臣打赌,王辅臣只能忍着恶心勉强把苍蝇吞了下去。这个时候,坐在旁边的吴应期醉醺醺地说:“我和你赌吃粪,你吃吗?”王辅臣听到这话之后,非常生气,一下子跳了起来,叫道:“吴应期,你居然敢当众侮辱我。别人虽然怕王子,但我却不怕,我将食王子王孙的脑髓,而嚼其心肝,挖其眼睛。”说完之后,他一拳打碎了食案,负气而出。
这件事情本来并没有多大,只是酒后的争执,做不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被吴三桂知道了,而且事情还被传得走了样,说是王辅臣说自己连老主爷的脑子都敢吃,何况苍蝇。吴三桂听了这话非常不高兴,但碍于王辅臣的地位,就让人带话给王辅臣说:“你们这些小孩子开玩笑可以,但是不要把老夫也扯进去,容易让外人看笑话。”
其实王辅臣就是想借和吴应期的争执达到敲打吴氏叔侄二人的目的,现在听到吴三桂这么说,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但考虑到吴三桂的性格不能容人。自己这样做了,二人之间就有了隔阂,还是趁双方没撕破脸离开的好。于是不久,王辅臣就请调到甘肃固原去做提督。调令下来,吴三桂被吓了一大跳。不过在王辅臣走的时候,吴三桂还是送了他两万两白银作为路费,还掉了眼泪,表示非常惋惜。从此以后,王辅臣就告别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开始逐渐成为一方大将。
王辅臣的能屈能伸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在他对环境的适应上,他在困境之中忍受住一切磨难,在顺境之中能运用所有方法努力向上爬,且对妨碍到自己的前途的人采用必要的手段。不能不说,正是这种蕴涵着厚黑学智慧的行为为他的成功进阶铺好了道路。P6-8
厚黑学的发源,始于李宗吾先生,其精华集中于《厚黑学》一书。
李宗吾,原名世全,上学读书见孔子“后世以为楷”之语,于是更名为世楷。再后来,他去成都读书,遍览经典,又认为儒家学说有不少缺点,“宗孔子之儒家不如宗自己”,因此又更名为宗吾。从这次更名开始,李宗吾便进入了他自己曾经描述过的这种状态:每读古人书,必生怀疑,以思想独立的精神审视历史和社会。在这种怀疑精神的引领下,李宗吾在1912年,以“独尊”为笔名,撰写了轰动一时的《厚黑学》,由此拉开了自己作为“厚黑教主”的发展之路。
李宗吾在《厚黑学》一书中,宣扬的中心理论便是“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简而言之,也就是“厚黑”两字。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成为“英雄豪杰”。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物的事例,试图展现这些人身上存在的厚黑因子。书中还论述了厚黑的三种不同程度,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李宗吾认为只有达到了第三种境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厚黑。
厚黑学理论出现之后,社会上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这种理论是道德沦丧、人性的黑暗、自私无限膨胀的表现;有的人对它推崇备至,认为它反映了在社会上生存,尤其是在官场上生存,所必须掌握的思想利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认知几十年来一直都存在着,至于个人是否要学习“厚黑学”,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显而易见,“厚黑学”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显学,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现在以“厚黑学”来命名的相关的中文书籍居然多达二百多本,涉及做官、为人处世、经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李宗吾先生以《厚黑学》为代表的这一系列论著,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物理学、经济学等方面,因此以其广博性在思想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家林语堂、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等人都对李氏的厚黑思想进行了研究,他们都认为,李宗吾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为中国思想的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领域的自由化,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思想不仅在国内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在海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厚黑学》不同语言的译本传遍了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些地方甚至还成立了厚黑学研究会。
今天,我们读《厚黑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它对于人性中自私一面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思想具有的“当下性”价值,要能够思考这种思想在现代职场和商场中的应用,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立身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