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
1.2 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方法
1.3 历史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1.4 小结
第二章 果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2.1 果摄的历史层次
2.2 小结
第三章 假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3.1 假摄的历史层次
3.2 小结
第四章 遇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4.1.1 模韵的历史层次
4.1.2 小结
4.2.1 鱼韵的历史层次
4.2.2 小结
4.3.1 虞韵的历史层次
4.3.2 小结
第五章 蟹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5.1.1 蟹摄开口一二等字的历史层次
5.1.2 小结
5.2.1 蟹摄开口三四等字的历史层次
5.2.2 小结
5.3.1 蟹摄合口字的历史层次
5.3.2 小结
第六章 止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6.1.1 止摄开口的历史层次
6.1.2 小结
6.2.1 闽语止摄合口的历史层次
6.2.2 小结
第七章 流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7.1.1 流摄开口一等的历史层次
7.1.2 小结
7.2.1 流摄开口三等的历史层次
7.2.2 小结
第八章 咸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8.1.1 咸摄开口一二等的历史层次
8.1.2 小结
8.2.1 咸摄三四等的历史层次
8.2.2 小结
第九章 山摄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9.1.1 山摄一二等的历史层次
9.1.2 小结
9.2.1 山摄三四等的历史层次
9.2.2 小结
第十章 莆仙方言的语音层次及其演变——以“五”为例
10.1 莆仙话“五”字文白读
10.2 莆仙话“五”字白读音的来源及其演变
第十一章 莆仙话撮口呼的历史来源一兼论原始闽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
11.1 莆田话ya音类的性质
11.2 原始闽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
第十二章 闽南话鼻化韵的历史演变
12.1 漳州话山摄□韵尾的历史层次
12.2 漳州话山摄□韵尾的性质
12.3 小结
第十三章 闽南话曾摄、梗摄-n/-t韵尾的历史层次及其来源
13.1 闽南话曾摄、梗摄读为-n/-t韵尾的历史层次
13.2 东南方言曾摄、梗摄读为-n/-t韵尾的来源及其年代
13.3 小结
第十四章 福安话撮口呼的消变
第十五章 莆田话《新约全书附诗篇》(1912年)所见音系
15.1 传教士和莆田话《圣经》
15.2 译者问题
15.3 《新约全书附诗篇》所记的莆田话音系
15.4 连读音变
15.5 一百年间消失的若干词汇
第十六章 再论汉语声调的借贷原则
16.1 声调借贷原则再辨
16.2 相似性借贷:长沙话、益阳话的例证
16.3 小结
附录1 各片闽语的代表音系
附1.1 莆田话音系
附1.2 泉州话音系
附1.3 福州话音系
附1.4 建瓯话音系
附1.5 永安话音系
附录2 福建省汉语方言分区示意图
附录3 主要地名分片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