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现实的干预,成为网络传播十年历史的重要特征。一切对历史的总结,都是为了看到未来。本书就开创性地提出了关于网络传播的天生创新机制、商业模式探索、大众传播的价值重构等问题,并展望了网络传播的未来图景,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其实就是对大众传播的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网事(2000-2009)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韩源泉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社会现实的干预,成为网络传播十年历史的重要特征。一切对历史的总结,都是为了看到未来。本书就开创性地提出了关于网络传播的天生创新机制、商业模式探索、大众传播的价值重构等问题,并展望了网络传播的未来图景,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其实就是对大众传播的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内容推荐 2000—2009,互联网作为中国大众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一个十年,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本书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梳理了中国网络传播的第一个十年,并系统盘点这十年中出现的网络热词,从社会文化和传播的角度解读十年来由网络引发的热点事件和话题,反映中国网络传播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以及带给我们的强烈冲击和巨大改变。 目录 中国网络传播十年(2000—2009)/001 2000年 陆幼青“死亡日记”——“我在此宁愿相信这是网络时代的奇迹之一”/032 痞子蔡——网络文学“第一人”/035 “毒大米”——中国人对吃产生恐惧的开始/037 鸡为什么要过马路——无厘头文化的发端/040 身体写作——文学与个人炒作肇始/042 2001年 翠花,上酸菜——中国网络社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行词/046 红颜静——虚拟与现实之间:中国互联网第一案/050 网虫——网络语言出现并开始流行/053 伏明霞“脏裤子”事件——明星人物的点点滴滴开始通过网络呈现/057 “小小”功夫系列——时至今日,你依然无法忽视Flash年的巨大意义/060 F4——首部因网络传播而火爆的偶像影视作品/063 2002年 黑哨——网络民意遭遇“指南打北”/068 DV——人人可以做导演时代来临/071 个性车牌——网络热炒影响政府决策/073 刘海洋——网友对一个人的关注超越了“9·11”/076 璩美凤——网络不该对个人“无孔不入”/079 零距离——一条词汇被网络赋予的生命力/082 2003年 我为伊狂——开网民与官员对话之先河/086 木子美——网络上的下半身写作/089 孙志刚——社会问题通过网络被放大/092 淘宝——网络商业模式开始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095 北大学子卖肉——网上大众激辩的第一次冲击波/099 2004年 芙蓉姐姐——“反偶像”人物通过网络走红/104 QQ——即时通讯工具改变交流方式/107 做人要厚道——网络开始造就大众流行语/109 老鼠爱大米——网络音乐走红/111 小胖——来自网络的恶搞与被恶搞/114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网络小说蔚然成风的标志性作品/116 西安宝马彩票案——媒体力量在成长/119 2005年 超女——歌手选秀造就网络流行文化/124 后舍男生——搞怪搞出大名堂/127 李毅大帝——被恶搞的中国足球/130 卖身救母——网络慈善所引发的非议与质疑/133 上流社会——关于价值观的网络论战/136 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诠释稀缺的时代精神/139 2006年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网络恶搞,或者创意/144 人肉搜索——网民集体力量的典型体现/147 徐静蕾博客——网络再一次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150 潜规则——一词打尽无情的社会现实/152 雅阁女——总有人通过网络挑战社会公德/155 梨花体——引发现代诗歌该往何处去的大讨论/157 朱令铊中毒案——“网络传播史的里程碑事件”/159 2007年 《越狱》——网络传播的狂热与监管/164 带头大哥——来自网络的财富与骗局/166 黑砖窑——网络传播逼近社会现实/169 华南虎照——网络成为追寻真相的主战场/172 南京彭宇案——一场社会公德与人类良知的网络拷问/176 余祥林——网络对社会现实影响更加强大/179 厦门PX——民意推动历史/182 熊猫烧香——网络有毒/185 史上最牛钉子户——网络开“史上最牛”先河/189 2008年 很黄很暴力——网络情绪与网络暴力/194 艳照门——这是你的事,我去“打酱油”/196 山寨——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199 雷——一种网络用语,也是一种世界观/203 宅男宅女——网络成就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206 猪坚强——坚韧品质的非常态传播/209 天价烟——网络恢恢/211 做人不能太CNN——华人社区的觉醒/213 范跑跑——网络命名的社会百态/215 囿——有些字,形胜于言/218 俯卧撑——无从了解真相的话语“狂欢”/220 叉腰肌——涉“足”网络流行词背后的集体情绪/223 2009年 “被”——你的行为谁做主/228 丈母娘需求——网络上的雷人“砖家”/230 偷菜——一种猝不及防的网络生活方式/233 杯具——人的异化还是物化?/236 艾滋女事件——拷问网络安全/238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无厘头升级/241 富二代——网络社会舆论的形成/243 躲猫猫——网络流行词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245 楼歪歪——豆腐渣遇上了愤怒的房奴/247 钓鱼执法——一根指头戳穿的秘密/249 试读章节 我们已经惊喜地看到一个塑造中的新社会的雏形,尽管那些强烈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这让我们想到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的著名预言,“一个新的权力来源不是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多数人手中的信息。” 1605年,德国某个叫约翰·卡洛勒斯的人写给斯特拉斯堡议会一封“请求信”。当这封信在400多年后被重新发现时,我们居然仍旧在试图解决他所遭遇的难题,甚至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 但卡洛勒斯先生并未因此而名垂青史,甚至连他的身世也无人知晓,我们对他的全部了解都隐藏在他的“请求信”中。从中我们知道,这个人以专门从事手抄新闻谋生,手抄报纸卖给一些有钱人,他的报纸叫作《通告报》,当时的报纸还未使用印刷机。但随着各种信息对商业的作用日渐明显,手抄报纸变得供不应求,并且效率低下,赢利太少。因此卡洛勒斯便想到用印刷机来批量生产报纸。1604年,他购买了一个印刷厂,1605年夏天开始用印刷机印刷报纸。并且印刷了流传至今的他的著名的“请求信”。 卡洛勒斯在他的信中请求市议会保护他的出版权,不要让其他人印刷他印制的报纸。 卡洛勒斯先生不仅革命性地提出“版权保护”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始从战略上考虑印刷品的价格问题和发行量问题。 事实上,在17世纪的欧洲,几乎没有任何印刷品是值得信赖的。印刷领域以其盗版、不文明、剽窃、未经许可的翻印、出处上的错误、煽动言论和谬误而臭名远扬(亚德里安,1998年)。书籍与其它印制材料最终引发了社会和政治的变革。这些变革使民众的政治意识和“舆论”兴起(达恩顿,2000年)。印刷机所开创的变革是深刻的。普遍识字的新情况在有学问的人和普通人当中都带来了新型的社会关系和网络(托马斯和尼彭多夫,1990年)。这些评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正在面对的网络传播,关于其所带来的版权、权威性缺失、诽谤与谬误,新的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以及新型的社会关系和网络等等问题。 今天在传统的大众传播领域,我们仍旧受到卡洛勒斯在400年前提出的问题的困扰,但已经不局限于此。因为400多年来——确切说是40多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加速度,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就像卡洛勒斯第一次将印刷术应用于报纸一样,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媒体。先是广播电视,然后是网络,新媒体不断涌现。世界正因此而变得超乎想象。 1844年5月24日,塞缪尔·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尔的摩城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主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what hath GOD worght?)早在1938年,莫尔斯在试图说服美国国会赞助他的工作时,就预见到了20世纪“地球村”的出现,他写到,不久“大地将遍布通讯神经,他们将以思考的速度把这块土地上的消息四处传播,从而使各地都会成为毗邻。” 曾经是一名出色的画家的莫尔斯最终实现了他的发明梦想,开启了电子通信时代的新纪元。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通讯网络。电报本身不是大众传媒,但它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讯手段,而作为现代重要传播机构的通讯社,也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当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时,消息经由电报传送到美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当时美国和英国之间没有电报联系,伦敦在五天之后才知道这件事。 而100多年后的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时,离遇刺地点只有一条街道的新闻记者亨利·费尔利正在打字,他接到伦敦来的长途电话,是英国《观察家》杂志自己的编辑通知他这一消息——这位编辑在事发后不久,即从电视上看到重播的暗杀实况镜头。 又20多年后的2003年,这时候我们必须用一种尽可能精准的时间来描述一件事情,那是3月20日10时45分,电视画面出现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在记者新闻发布会的讲话,他说: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斗开始了。然后转身离开。在这个世界上最短的新闻发布会之后,电视画面中开始切人巴格达的夜空被轰炸的实况——导弹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巴格达夜空。这是一场不一样的战争,它准备了很长时间,在人们的倒计时中到来。之后发生的一切,人们就像在电影院里观看好莱坞的战争大片!但那不是电影,而是电视直播!是一场被直播的战争。 P3-4 序言 随着对“千年虫”事件的大肆报道以及互联网泡沫的出现——2000年,这个被比尔·盖茨称为“数字时代”的十年正式拉开帷幕。现在,随着第一个“数字十年”大幕落下,我们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个创新与发明层出不穷的十年深刻改变。美国科技杂志《连线》纽约分部主编John Abell称,“对互联网及数码产品来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十年。”“人们无法再退回到一个没有数字的世界中。”当然,“在很多方面,我们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比尔一盖茨在预言下一个“数字十年”时这样表示。 网络化生存正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 在中国,截至2010年4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14亿。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我国手机网民2009年一年就增加1.2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十年,技术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进入网络传播时代,这正是大众传播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大众传播在这个十年被改写。 我看到的《中国网事:2000—2009》这部书稿,就开创性地对中国网络传播十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既以年度热词的方式,对每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和舆论本身进行了记录、解读和大众传播角度的分析,也以《中国网络传播十年(2000—2009)》一文,在大众传播历史的链条中,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媒介构成、特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图景。网络传播的历史很短,但影响之巨大却是以往任何传播形态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从大众传播角度梳理网络传播历史的第一本图书,其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 诚如书中所言,网络传播在过去十年中,最重要的发展,是实现了“从自我表达到社会干预”的转变。 互联网的发展首先给了中国人尤其是一代年轻人一个突然放大的心理空间,因此,网络传播在初始阶段,很多事件都集中于一种“自我表达”的层面,例如2000年“小鸡为什么过马路”的无厘头文化的发端、木子美、芙蓉姐姐、恶搞小胖等,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并没有随着网络传播越来越能够进行社会干预的功能的强化而消失,而是在向着一种常态的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发展,例如到了2009年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事件。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现实的干预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并在以后的发展中被不断强化。2003年我为伊狂的“深圳,你被谁抛弃”应该被看作网络传播干预社会现实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通过网络被放大,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4年的西安宝马彩票案,2007年的黑砖窑事件、厦门PX事件,2009年的钓鱼执法事件、躲猫猫事件等等不胜枚举。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现实的干预是随着其作为新的大众传播中心的确立而实现的,并成为大众传播中的一种常态功能。 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社会的作用,体现在六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时间空间感,如央视大楼火灾的报道,让人们通过新媒体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事实;改变了事件的结果,如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不仅是就事论事,还引发了对社会深层次的思考;披露了事件的真相,如“华南虎”事件,以网络为平台,展示了一场政府与网民的博弈,最终揭露事实真相;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如杭州飙车案,网民的强大的舆论风暴促进了事件的公正解决;前所未有的发挥了重大作用,如“5·12”大地震中,新媒体报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做到了传统媒体没有做到的追问和责问,起到了独到的、重要的作用;酝酿出非凡的意义,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由于网络推手的炒作,“一句话”产生了无中生有的意义。 同时,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也呈现出了如下特征:公共性——国计民生,就是与我们分散的、广大的社会成员或多或少都相关的问题,靠公众的力量形成压力,获得解决,并有一定程度的私人化问题向公共性问题转化的趋势,如“高价烟局长”事件等;重要性——利益相关,与百姓利益相关的政法系统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热议,如“躲猫猫”事件等;敏感性——“权与性”,政府官员的生活作风、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行为,成为了社会的敏感神经,如“昆明小学生卖淫案”、“广西局长日记门”、“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案”等;反常性——离奇怪异,一些反常、离奇、怪异的人和事,以及冲突很激烈的群体事件,超越了人们认知的惯例和接受度,由网民放大,引起大家热烈非议,如“瓮安事件”、“俯卧撑事件”等;社会环境的契合性——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符合社会发展环境的问题,往往能够成为舆论热点事件,如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等。 对社会现实的干预,成为网络传播十年历史的重要特征。一切对历史的总结,都是为了看到未来。这本书的总策划穆弓在本书的《中国网络传播十年(20002009)》一文中,就开创性地提出了关于网络传播的天生创新机制、商业模式探索、大众传播的价值重构等问题,并展望了网络传播的未来图景,对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其实就是对大众传播的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我乐于看到这样一本图书的出版。尤其这本书之后每一年“年度中国网事”的设想与策划,对于网络传播的历史而言,其价值非比寻常,非常值得期待。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们讲的这个故事中,水成为信息的代名词。在以往,大众传播就像是我们每天使用的自来水系统,它有水源,经过专门的水厂处理,再经过各种管道将水送到千家万户,自来水是必需品,也是消费品;而在信息社会,信息已经使整个世界变得汪洋一片,我们只有在水上生活,我们曾经的必需品和消费品,已经变成我们无法逃离的生存环境,狭义而言,我们称之为网络化生存。 信息的汪洋让人备感怀念那久已失去的传说中的陆地。但我们都像已经异化的、长了鳃和蹼的海行者。尽管无处不在的信息令我们感到窒息,但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即使在找到那神秘的传说中的陆地之后,我们依然会投到大海的怀抱。 我们曾经的大众传播世界中最后一位英雄默多克说过:“要找到与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变相类似的环境,那只有回到500年前的印刷机时代。那是诞生大众传媒的时代,它彻底摧毁了由国王和贵族统治的旧世界。如今,技术正在动摇由编辑、出版人和媒体精英建立起来的制度。相反,掌控传媒的是大众。” ——穆弓:《中国网络传播十年(2000—200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