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做出了系统科学的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良性互动有所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贺小海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做出了系统科学的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良性互动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本书中的银行业结构是指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到“二元”的银行体制再到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其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典型的完全垄断向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垄断再向竞争性较强的寡头垄断转变。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银行业结构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非均衡演变现象。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差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人均GDP的差距较为悬殊且成扩大趋势。于是,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一系列很自然就会被提出的问题是:(1)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国内外有哪些研究成果?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进一步研究方向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总体状况、地区差异与演变趋势具体如何?(3)我国各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者之间有无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区域差异?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能否解释地区经济增长差距?(4)我国各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区域差异?(5)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与演变趋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影响机制和途径具体怎样?(6)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优化我国银行业结构?为此,本书将围绕上述系列问题,对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作系统、科学、合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适应与良性互动有所裨益。 本书逻辑结构与内容概要为:第一章为“导论”,提出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是全文的总括性说明。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致力于回答“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国内外有哪些研究成果,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进一步研究方向是什么”等问题,换言之,本章将全面介绍国内外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其不足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三章为“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实证研究”,主要着眼于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总体状况、地区差异与演变趋势如何”的问题,试图采用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衡量指标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总体状况和地区差异作系、统、科学、全面的实证研究。第四章为“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本章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各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者之间有无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区域差异?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能否解释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以我国1987~2004年间各省区数据所构成的省级面板数据,对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研究,进而为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来自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的证据。第五章为“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章着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各地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区域差异”,以我国1987~2004年间各省区数据所构成的省级面板数据来解决样本量较小的问题,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纠正模型来克服非平稳数据极有可能产生的“谬误回归”问题,对我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建议。第六章为“我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该章根据产业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着眼于回答“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与演变趋势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影响机制和途径具体怎样”等问题,以我国1987~2004.年间各省区数据所构成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作一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有效降低银行业集中度和缩小银行业结构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第七章为“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规范研究”,致力于解答“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优化我国银行业结构”等问题,对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作一规范研究:首先对关于银行业结构合意性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加以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然后在对前面章节的结论与建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结论有:(1)我国银行业结构属于寡头垄断或高度集中市场结构,但从动态发展来看,用来反映银行业结构的市场份额、存款集中度、贷款集中度和HHI指数值都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我国银行业结构总体上已从寡占Ⅰ型即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转变为寡占Ⅲ型即中(上)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但西部地区的银行业结构依然处于寡占Ⅱ型即高集中寡占型。(2)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无论是在省际层面还是在东中西部层面总体上都呈现为扩大趋势,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即逐步设立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以优化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各地区之间不具同步性,即有些地区快速发展,有些地区滞步不前。(3)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我国各省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且,二者间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与东部区域相比,中西部区域银行业集中度降低的益处更大,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西部区域,银行集中度降低的积极作用最为明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将银行业结构变量与非国有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变量的交互发现在非国有化进程较快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区,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4)我国银行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我国经济增长并不是银行业结构演变的长期原因;在1987—1994年间,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长期因果关系,但在1995~2004年间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形成双向长期因果关系;我国东中西部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问具有单向长期因果关系,即银行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但经济增长并不是银行业结构变迁的长期原因,西部地区的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没有形成长期因果关系。(5)期初银行业结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与调整均有较为显著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时间虚拟变量加以反映的规模经济水平、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壁垒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不大;经济开放、政府干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反且不显著。(6)在不妨碍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发展应是我国构建合意银行业结构的第一要义,也应是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中心目标取向;不管是寡头垄断性结构还是垄断竞争型结构,只要有利于经济增长与发展,它们都可视为合意银行业结构。 本书政策建议:(1)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应在东中西部区域实施力度有所差别的政策制度。为了实现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西部区域各省区更应加大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的力度,从而使除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并在总体上至少从寡占Ⅱ型即高集中寡占型转变为寡占Ⅲ型即中(上)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以缩小与东部区域的银行业结构差距和经济差距。(2)我国各省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注重非国有化进程加快与银行业集中度降低的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我国各省区的国有企业改革应与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同步进行。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各省区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其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银行业结构的良性互动。(3)我国应坚持银行商业化改革、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以上市促改革”不动摇;应降低银行业准人的政策性壁垒,消除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行政性保护,鼓励和促进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有序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应降低银行集中度,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开放度,逐渐将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转变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4)我国今后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应遵循区域有别的原则:就东部而言,由于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已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应顺其自然以收到“无为胜有为”的效果;就中部而言,由于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仅是单向长期因果关系,应实施中部崛起的方针政策,以达到经济增长带动银行业结构良性变迁的目的;就西部而言,由于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应大力进行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以促使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类型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使得经济增长带动银行业结构的良性变迁。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二十多年的改革大体遵循先市场结构改革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路。鉴于此,我们进一步认为,我国东部银行业应着力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而不是市场结构改革;我国中部银行业应二者并举,不仅要深化市场结构改革,而且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我国西部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在于市场结构改革,以实现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5)由于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演变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当前银行集中度会依赖于其前期水平,而前期水平会对当前水平起正强化作用,因此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改革应加大力度,应致力于通过外在的改革力量来减弱或消除这种正强化的路径依赖性。(6)与东部相比而言,我国中西部银行业的市场规模较小,其市场需求成长率较低,因而在当前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实施偏斜于中西部的政策制度以扩大其银行市场规模并提高其银行市场需求成长率,从而降低其银行集中度以促进其经济增长。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引言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引言 二、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国外研究成果 三、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国内研究成果 四、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缺陷与不足 五、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三、我国银行业结构的总体状况 四、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地区差异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模型设立与变量说明 三、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四、计量方法与结果解释 五、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检验方法 三、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及解释 四、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分期检验结果及解释 五、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分区域检验结果及解释 六、结论:建议与进一步讨论 第六章 我国银行业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模型设立与变量说明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四、计量方法与结果解释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规范研究 一、引言 二、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 三、我国银行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