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探求和挖掘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分门别类地与当前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使读者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掌握在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的细节。从现在开始,打开本书,让我们站在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家的肩膀上,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展开创造性的教育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 |
分类 | |
作者 | 高敏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探求和挖掘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分门别类地与当前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使读者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掌握在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的细节。从现在开始,打开本书,让我们站在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家的肩膀上,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展开创造性的教育人生! 内容推荐 孔子是中国教育开山鼻祖式的先驱,被后人尊奉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东西方文明。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它的价值之光,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本书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发掘探析,并结合现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 1.人各有别,教人应当各因其材 2.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因材施教 3.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4.针对学生的性格进行教学 5.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6.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忽视 7.扬长长善,引导学生发挥特长 8.解偏救弊,纠正学生的偏短 9.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第二章 大教教心:重视以德为本的德育教育 1.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先培养人格,后传授知识 3.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担当大任 4.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5.克己是实行忠恕之道的前提 6.诚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 7.修身养性最重要的是“慎独” 8.认识中庸这种最高的道德标准 9.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修身态度 第三章 全面提高:学习要博广,不能偏烦单一 1.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注意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 3.六书: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 4.“六艺”与德、智、体、美 5.以礼为核心的行为教育 6.以乐为核心的审美教育 7.以射、御为核心的体育 8.以书、数为核心的智育 第四章 授之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1.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2.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3.多听多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4.好问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5.提倡在学中思、在思中学 6.通过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启发学生必须注意循序渐进 8.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章 动力激发:发掘学生爱学乐学的内驱力 1.要使学生愿意学和乐意学 2.支持和引导学生的个人兴趣 3.用精彩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4.通过立志激发学习动机 5.经常让学生畅谈理想 6.要有一个永不飘移的目标 7.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8.赞美是激励学生的绝佳方法 9.不可一味否定物质奖励 10.把批评作为激励的必要手段 11.适时惩罚也是一种激励 第六章 精神培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树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勤奋是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3.对学习要有股“蚂蟥精神” 4.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5.消除学生不懂装懂的习惯 6.引导学生抓紧时间学习 7.学习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8.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第七章 民主教学:营造出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1.打破教育的等级界限 2.对待学生不能亲亲疏疏 3.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和交流 4.教学相长,和学生共同提高 5.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6.给学生以宝贵的信任 7.对学生要做到怒而不弃 8.宽容也是一种教育 第八章 修己安人:提高自身修养的为师之道 1.“育人”先要“修己” 2.教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 3.成为言而有信的君子 4.传道授业要做到毫无隐瞒 5.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6.拥有虚心谦逊的品格 7.别怕对学生说“不知道” 8.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9.严格要求自己,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孔子是我国最早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法的教育家。从孔子兴办私学开始的两千多年以来,其间几乎每一位重要的教育家或思想家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加以发展。 孟子作为孔家学说的嫡传人物,继承发扬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他将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具体化为五种,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对学生,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入门者则可以间接地教授,甚至“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因此,“教亦多术”,一切应因人而异。 《学记》则认为,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到它有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但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于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所以《学记》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使“因材”与“施教”的关系更加明确。 唐代的韩愈,北宋的张载也曾经提出培养学生要像处理木材一样做到“各得其宜”。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一个不知名的驼背老人种的树不仅棵棵能活,而且都长得很茂盛来说明教育者只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传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真正使孔子这一教育思想理论化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教育活动家郑玄和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郑玄把孔子的“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概括为“各因其人之失而为之”,首先使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原则化。宋代教育家朱熹把它进一步概括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才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很重视运用和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办校时间虽然不长,但因重视因材施教,提倡“教、学、做合一”,“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所以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经过历代教育家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即使在班级授课制确立之后,它仍然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当今所谓的“分层教学”、“培优扶困”、“走班教学”、“分类推进”等做法以及“个性化”教育思想,正是源于“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P2-3 序言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承前启后,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影响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比拟的。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6世纪至今,世界上曾几次掀起研究孔学的热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日本、韩国、新加坡、朝鲜等把孔子的伦理学说列入学校的教育内容;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时,还曾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溯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作为中国私学教育的第一人,孔子的一生除了参与政治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开创型的教育家。孔子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精辟的见解,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培养了一大批济世的贤人。孔子所做的这一切,奠定了中国教育伦理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经历了岁月磨砺和历史洗礼之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并为全世界的教育家不断地研究和运用。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会时时感受到中国的教育乃至世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依旧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尽管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显出它的某些不合时宜,但其中的基本原则永远不会过时,对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仍然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世界各地二百多所“孔子学院’’便是最好的证明。溯源数典,孔子的教育思想依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座丰富的宝库。作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世纪人才的培养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如今改革开放,特别是在肩负着素质教育这个战略重任的前提下,很有必要去好好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从而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教师,把我们的素质教育搞得更好、更完美! 为了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特别推出了《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这本书。本书深入探求和挖掘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分门别类地与当前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使读者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掌握在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的细节。 从现在开始,打开本书,让我们站在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家的肩膀上,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展开创造性的教育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