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兵器
分类
作者 蒋丰维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中国兵器》,内容以简单的文字与有趣的逸事,为中国古代兵器的特性与历史作概要说明l包括常见的兵器类型、使用的方法,及介绍一些少见或传说中的兵器其实际面貌等等,让对兵器有兴趣却并不熟悉的朋友们,能借此而略知一二。

作为《中国兵器》的第一部,本书以传统单兵使用之冷兵器为主,至于火器与攻城战具则留待日后机缘。

内容推荐

从前的孩子们拿扫帚当刀剑。在院子里扮演大侠;现在的孩子在网上游戏里争夺宝物,抢着演绎三国的英雄。兵器.是人类最初的防卫,也是现代人最初的英雄梦。

本书为华文市场第一本图文兵器宝典,记录中国兵器数千年的流变。

百余帧珍贵的照片、插图,记录兵器的历史与种类,门派与使用手法,近百个深入浅出的知识档案与故事档案,延伸阅读的视野。

本书不只记录兵器,更记录英雄;从“秦王剑”到关羽的“青龙刀”,持握兵器的英雄事迹与身影,穿梭在字里行间。从兵器看中国,悠长的历史与文化在刀光剑影中,拼凑齐全。

目录

【自序】纵横沙场的风采

【导论之一】兵器,是历史演进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导论之二】中国兵器,述说前人的功业与伟绩

中国兵器年表

短兵系

 剑

 刀

 鞭/铜

 锤

 斧

 环、乾坤圈

 盾

长兵系

 棍

 枪

 殳

 戈

 戟

 大刀

 钺

 钉耙、铲

 叉、镜

奇形兵器

 钩

 峨眉刺/铁尺

 子午鸳鸯钺/拳刃

 拐

 铁链夹棒

 挝、判官笔

软兵系与暗器系

 软鞭

 流星锤

 绳镖

 绵绳套索

 飞爪

 匕首

 掷箭/标枪

 镖

射程系

 弓箭

 弩

附录

 兵器比一比

 郭常喜兵器艺术文物馆

 参考资料

 外拍纪实

试读章节

最早期的兵器是兵工不分的。早期人类用来自卫的工具往往没有特定的形状,而只是随手取得的木头、石块,或是动物残骸的骨角而已。在人类进化到学会打磨制造石器之后,便开始有了简单的石斧、石刀。

随着文明的演进,生活日益丰富而稳定,工具也随之增加并逐渐变得精美。然而也正因为这样,人类除了与自然相争求存之外,彼此在个体以及族群间也往往因争夺空间与资源等不同利害关系,而发生武力冲突。在战斗经验累积之下,原本的生产工具如斧、又、弓箭等逐渐特化成各式的攻防兵器,由此衍生出了各种战斗方式与技术,而战法与战略更是日新月异,而有了各种变化。

以最小的消耗发挥最大的力量,这始终是战斗的最高指导原则之一——而这点自然也确实地反映在兵器的使用上。

殷商时期

在殷商时代,最广为使用的是沉重的斧钺,透过武器本身的分量以确实达到攻击效果。早期使用的是石制斧兵,至殷商时期则多已为青铜制品。这些铜器不但制作良好且常有雕刻纹饰,显示其优秀的制作技术。此外,由考古中发现当时雕琢精致的玉刀与玉戈等玉制兵器,依推测应为仪仗或殉葬之类的礼器。这可说是兵器艺术化的滥觞。

春秋战国时期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铜器制作技术已相当优秀。而为因应战争所需,不仅在兵器制作与金属冶炼技术上有惊人的进步,在战法与兵器使用沿革上也出现了极高的成就。春秋战国早期的作战主力是战车,通常是三人一组,并配合步兵战斗——这是比单兵作战更有效率的战斗方式。因此,便于车战用的“戈”成为长兵器的大宗,而步战武器则以剑为主。

当时已发展出在兵器外层镀锡的技术,除美观外更可以保护防锈,如考古起出的越王勾践佩剑,在出土时依然锋利如昔,其工艺能力可见一斑。至于战场上最具威胁性的射程武器,更是在当时发展至巅峰,其后数千年弓箭与弩的形制自此确立,几乎不曾再有重大改变。秦俑坑中的长剑与古兵器,证明了当时的技术力。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东周的车战没落,具有更高机动能力的骑兵早已取而代之。而为配合骑兵高速斩击的力量,厚背而单面有刃的刀遂取代剑而成为短兵器的主力。

汉朝应是刀地位最高的时代,不仅战士用刀,贵族也常佩宝刀。至于长兵器部分,则以戟最为重要。结合“戈”与“矛”长处的戟,自战国晚期即扮演吃重的角色,至汉朝而尤是,甚而影响用以克制戟的防具“钩镶”之诞生。

汉朝为铁器的全盛时代,铁制兵器在战国即已出现,到东汉更逐渐取代铜制兵器而成为兵器的主要制作材料。此外,由于战国以来刀剑长度不断增加,因此便于取用护身与近战的匕首,其重要性也随之提升。

六朝时期

六朝期间承袭汉末发展,而时代动荡也反映在武事上。长兵器方面,戟逐渐没落成为仪仗,长矛兴起并演变为较短而易用的枪,定立了后世枪的形制。

此外,在乱世宗教兴盛之下,自五代道士陶弘景著《剑经》起,剑遂被赋予“法器”的特性,至隋唐信奉仙佛之风兴起后益胜。隋唐五代以后,剑已与先秦铜剑之制完全不同,而成为现今大家所认识的中国剑形,与古剑制法亦已完全两样。

唐宋时期

唐朝在铠甲等防具上多有贡献,除了沿革前朝的明光铠与皮铠等之外,并已有锁子甲出现。锁子甲由铁锁环组成,轻薄而对防御能力佳。  由于长期以来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加以防具的进步,因此隋唐的兵器形制也随之具有多样变化。如陌刀等大型兵器盛行外,钢鞭类的重兵器也随之兴起,用意即是借由重击而无视铠甲直接给予对手损伤,而宋代锤之所以盛行,道理亦与其相同——倒很有点回到殷商斧钺盛行时代的复古意味了。

宋代国力不兴,官兵骄横而不堪用,外患不断而且内乱频仍,这样的现象同样反映在兵器上。受外族文化与民间私有武力兴起影响,兵器品项多而繁杂,而兵器质材则有自开国起每况愈下之现象。故宋代虽科技发达、工艺进步,而时有良剑宝刀问世,然品质低劣之武器亦所在多有。

此外,宋代时中国首先发明火药,开启了日后火器使用的先河。

元代以后

元代以后,兵器多元化现象益增,元代版图远达欧洲,因此兵器制作上多受中亚印度等地不同文化影响。明代则因倭寇犯境,故兵器制作除受日本影响外,亦出现如狼筅、叉镜等创新发明。而自元朝起枪炮火器日益发达,因而后世遂有以厚棉制成之布面甲以及藤牌等出现——两者均厚实而具弹性,是以在火枪等火器尚未发达之时代具有一定防御效果。

清代与元代相仿。清兵入关之后,带入许多原本北方边境民族惯用之武器如软鞭等。清与元同为骑射立国,然而清朝在火炮等先进武器之研发与利用上却远不如元;明朝火器开发使用仍然广泛,但自清初统一后,火器之研发利用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因而种下日后武力衰败,受西方列国侵略之因。

虽然如此,清朝在如暗器与软兵等辅助武器上则多有可观,为日后武侠小说提供了很好的题材。

时至今日,冷兵器早已自实战中淘汰,然而这些兵器与传说,却提供了许多相当良好的文艺与娱乐创作题材。兵器一如许多传统工艺,已由日常实用之物,进而提升成为文化上的财产,为后世娓娓诉说前人的功业与伟绩。P11-13

序言

纵横沙场的风采

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从小就喜欢看历史或武侠小说和漫画吧?相对于西方的骑士传奇类型故事,这可是中国的文化特产。除了对角色的精彩刻画与武艺描写的独到创意之外,各种神奇兵器的竞演也往往是其中引人入胜的元素之一。如金庸的“倚天剑”与“屠龙刀”,古龙的“霸王枪”与“孔雀翎”,还有其他常见的奇特兵器,如判官笔或峨眉刺等等,不胜枚举。

有道是:“宝剑赠英雄。”重要的角色总要有称手而具个人特色的兵器衬托,这样的传统早在古典文学中就已存在,并一直延续下来——《三国演义》中关公的“青龙郾月刀”算是较近代的创作,而如“鱼肠剑”与“干将”、“莫邪”等较早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今日在现实世界中,古代冷兵器早已退出沙场;然而在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里,它们却依然活灵活现地抓住人们目光的焦点,并且有了比从前更加广大的舞台。除去前面所说的小说与漫画之外,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存在——知名游戏《轩辕剑》中的“轩辕剑”是贯穿历代各个系列作的主轴,布袋戏如霹雳系列中更是有许多如“琴剑”、“瑟刃”这些名称独特而深具典雅文艺气息的兵器。电影自《卧虎藏龙》后即掀起了一股至今不衰的古装武侠片风潮,而目前广受欢迎的各种单机与线上游戏中,形形色色样式与特性各异的虚拟武器就自是不在话下了。

拜中国独特的史地背景所赐,其独有的许许多多种类各异的武器,不但提供了相关创作者发挥创意的空间,也满足了观众与玩家们的想象力。然而,因为这些兵器的品项众多,分歧变化与名称繁杂,是以对好些兵器一知半解或将其特性张冠李戴,便成了一般常见的现象。

像是不久前上映的电影《忍者龟》,海报上就说其中的角色拉斐尔的武器是“双叉刀”。想来加注这段文字的人大概不知道小说中常见的铁尺,不是铁做的尺,而正是指这样武器吧。这样的经验说来实在并不奇怪。我当年在看《蜀山剑侠传》时,也曾经以为所谓的“苗刀”指的就是西南部苗族勇士们所使用的刀。直到多年后实际接触到了苗刀时,才发现原来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将铁尺、峨眉刺或是短剑之类武器搞混,其他像是“为什么游戏中黄盖用的铁棒会叫做鞭”这种问题在网站或论坛上也都曾出现。即使是以较常见的兵器如大刀为例,其下也有像是眉尖刀或三尖两刃刀等的变化版本——那么,这些还算不算是大刀?怎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跟差别的?不少人想来都曾有类似的好奇和疑问吧。在时代距离现今久远,加以地缘关系,以至兵器名称或说法分歧不一等种种要素影响之下,对兵器有兴趣的读者与玩家们,往往因缺少有系统的整理介绍而被弄得迷迷糊糊。

台湾目前与奇幻文学相关的书籍很多,与西方兵器演进及著名刀剑相关的资料,近年来也随之大为增加而容易取得。相较之下,中国的古兵器历史久远且种类更为繁杂多样,加上门派与使用手法上的不同等等,是以与其相关探讨的摘录文献等,便显得益加困难,也更有需要。

有鉴于此,在编辑团队的策划与推动之下,推出了这本《中国兵器》,内容以简单的文字与有趣的逸事,为中国古代兵器的特性与历史作概要说明l包括常见的兵器类型、使用的方法,及介绍一些少见或传说中的兵器其实际面貌等等,让对兵器有兴趣却并不熟悉的朋友们,能借此而略知一二。

而考量到文化交融的影响,文中也收录了几种并非产自中国本土,但与之相互影响或有相似之处的“舶来品”兵器,这些兵器早为游戏玩家或电影观众熟悉,若将其与相似的兵器做一对照,不啻可增加知识性与趣味性。

由于图片取得资源所限,部分兵器在台湾因缺乏实物而无可拍摄及参照,好些罕见奇门兵器受限于篇幅,也未能一一收录详述。不过本书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借由这样的整理归纳,让一般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更期盼对兵学有其专研的朋友能进而贡献所知,推动国内研究讨论之风气。

作为《中国兵器》的第一部,本书以传统单兵使用之冷兵器为主,至于火器与攻城战具则留待日后机缘。最后要说的是,尽管在写作与考究上战战兢兢不敢怠忽,然始终相信此界卧虎藏龙,文中如有疏漏谬误之处,还请先进前辈不吝指正。

另外,要特别感谢为电影《卧虎藏龙》打造兵器的郭常喜老师,承蒙郭老师慨然相助,提供兵器艺术文物馆的场地及实物供本书拍摄,我们才有这些精美的实物照片。期望借由本书的出版,让读者能够借此体会到当年这些武器纵横沙场的风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