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中期在上海地区出现著名作家姚燮、蒋敦复及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本丛书是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持并策划编纂的文学大系《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该文学大系中有50多位被历史烟尘湮没的海派作家浮出水面,占丛书篇幅的1/5,填补了文学史的部分空白。
该丛书入选作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大师、巨匠,也有叶小凤、蒋敦复、彭康、潘黛柳等被文学史家忽略的作家。这其中包括最早准确预测了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一大事件的晚清上海名医、小说家陆士谔。
本书为其中一册。
高士青禺子墓碑铭
妫水衍胄,安定名宗。其有以隐德著者,若陆浑严正,盗不犯境;余干耿介,币不及门。鸾一啸而鸥雀默,兰一茂而萧艾萎。惟其清,亦惟其洁也。我友石泉君,拟之无忝。
君浙江镇海人。其建族自宋明州录事参军讳颉始。沿海制置使讳榘者,君八世祖也。榘之子讳用之,迁邑之芦江,故九世以来,推芦江胡氏为一望。君讳滨,字庆澜,自号为青禺子。祖讳明科,父讳于东。生子三,君居季。其生年为乾隆六十年乙卯某月日,越六十三载而以咸丰七年丁巳二月晦日卒。卒之日,月雷而不魄,雨暗而不春。天桃蔫,新柳折。莺语寂,鹃声凄。西邻舂停,东闺机辍。亲党妇幼,咸洒涕口出嗟日:“丧我陶贞白,亡我郭有道。”自今以往,跫然足音矣。讣既及,为废寝食者累日,盖恻恻于向时临别言也。先是甲寅,燮年五十,而君年六十。尝制文寿君,君读之善,握手笑日:“他日铭墓之文愿相属。”颔之,而不料燮之果铭君墓也。于虖!受钟君之托,如日之在天。愧颍川之文,犹蠡之于海。聊述懿行,用式来兹。
君处事无矶,限体有阈。嚼然雪晶,饮其气,暄而不寒;崭然峰嵬,摩其匪,坦而不险。流韵为玉致,咳息为兰清。少时师甬上黄樨木先生。先生固文坛名宿也。尽得其诗古文辞之传。遂唾弃浮名,锐意千古。非时不入郡邑,非类不通往来。故名不外闻,学弥精进。论者以高士目之。同车笠资赏析者,阮君潮生、卢君六桥及燮两三人而已。其所居,面山背江,近陌远市。渔笛以外,但有田歌。洗竹之余,且复艺鞠。金石六代,缥缃百城。扬觯以斟,张置而猎。暇则曳杖一二里,抚琴三五阕。既油油,且与与焉。壮年以后,尤工书画,野僧之寮,酒垆之壁,村妪之门,咸丐君一挑半剔以为荣,并秘为匹缣钧金所莫易。君尝日:“吾书有右军骨而发以宝晋采,吾画得湖州髓而远以衡山神。”信乎不诬也。间或束箧卷襆,敖游吴越。鼓楫苕霅,知其乐者鸥;振袂吴山,引之啸者鹤。止有所会,得松石间意;往不知涣,疑神仙中人。其所箸《缄石集》若干卷,出入鲍、谢,呼吸韦、柳。深篁湘君之语,流水伯牙之弦。鬯乎和声,息乎元籁,亦在必传者。其课子弟也,恒述乃祖原礼等文为训,大抵勉积德,劝读书,节饮食,慎言语,崇勤俭,务廉洁,而以躬率之先。微特高蒋元卿之风,抑又树华子鱼之望者已。配曹孺人,卒,以孺人妹续俪之。生子二:长迈,蚤殁;次宣,业儒。女子一,壻戴氏,邑庠生声榜,先君一载亡。今将卜葬于某山某原。湮而无闻,燮之责也。爰伐石以制,录实于丹。明以著所善,幽以慰所期。佥以为韪。铭日:
惟朴惟谌也,惟宝之颖以珍也。扣其音,邈乎遐尔之心也。德之情情,范可仪乎众也。松栝之林林,穆焉清其风也。北有浔,南有岑也。胡策其巍,绠其深也。始于今也,慕永永而莫知所终也。
王徵君蒲塘生圹志
具区之阳,麻溪之阴,有日蒲塘者。绮岫屴屏,灵水潆带,径抱邃绿,木环贞青。相地者谓可作富邺公之丛乡,构王淄州之茧室也。咸丰元年辛亥冬,我友王研农征君葬其故妻章安人于是,即自为生旷,并附营贤篷清河君之宅。在昔侯览之榔,巍以双阙;李通之原,树之十松。坦道下平,北芒傅子之穴;佳气上郁,东都滕王之城。卧而枕琴,坐而赋诗。适其有涯,以俟年尽。论者达之,惟君亦是志与?
君名之佐,字翼如,一字澹霞,江南震泽人也。系出宋沂国公。后至明中丞公讳哲者,制政于蕃,播猷平宪。绵泽以久,代兴科第。越十二传而君生。祖讳朝桢,父讳盛烈。处冲抱易,薶蠖屈之名;贞白栖山,高豹潜之行。君钻厉求学,博贯守经。等由余之款关,敩仲舒之下惟。年二十,举秀才。云烟落豪,俊髦沮色。问尝从师居荻冈之园,侍亲诣东林之观。睇静山以影画,漉古霞以润芝。一时知名之士,或呼小友,或引同岑。谦席让帏,重张畅以寒松;四窗八达,讵邓飚为画饼。戊寅、己卯,叠应秋赋,不烧许浑之尾,徒厚李邰之颜。遂绝浮名,行素志。说琴愤啸,尚友嵇、阮。芒鞋布袍,遐慕黄绮。纲举其节,见风操焉。惟君白虹耀华,紫电披采。浑璞葆蓝田之玉,正直絙朱丝之弦。元瑜之鸿,洗青天作幕;泉明之柳,环白水为乡。舒■■,敛屑屑,竺噬啿,惕冯冯。琼华之修也,荣■之结也。抑耿而蜕于埃,崇而迈于邈也。
道光三年癸未,大江南北以水灾。君禀母氏赵太安人命,活饿殍者数万,封暴骸者累千。事闻于朝,旌问以奖。君乃缕十二事,述诸诗,辑为《缋水集》一书,林文忠公序之。惟时挚虞之惨,免于洛中;王洽之仁,遍于吴郡。外若表忠扬烈,完节抚孤。罔不湛入水之波,专五云之荫。以品之醇如彼,而善之溥复如此。光仪穆行,畴复颉之,粤惟道光元年,宣宗成皇帝御极,诏天下有司举孝廉方正。当道以君名闻,将送部廷试,乃以母病力辞。柴车有轮,枉劝伯休之驾;胡饼可啮,难回德郁之心。益信为清峻高疏,结志区外者。
君家梅堰处阆而纳玄。儿草四塍,女桑百亩。晨曦之野放犊,夕沜之櫂引凫。昔贤如陆剑南、杨奉新者,尝维舟赋诗,写心而寓赏焉。君乃筑“思陆龛”祀之,以奉新为配。车笠词宿,豆笾古灵。流征四座,管弦六朝之韵;燕香一瓣,风月千秋之盟。有“青来草堂”者,又为君留宾游艺所也。虚白生牖,远翠袭棂。石铫荈香,鬃屏墨腻。洽少长觞咏之雅,挈东南坛坫之领。以故袁凯白燕之句,誉既蚤闻;李端黄华之吟,节尤晚著。抑其储藏金石,考索坟典。拭藓泐虯,裹芸防蠹。科头坐拥,荣于专城之封;洗榻横陈,嬖若遗世之艳。兴至则写兰数帧,以当读《骚》;束蕉满几,聊供折简。郑子真居谷口,陶贞白栖华阳,殆相似也。又尝为师友编刻遗集,可二十种。张载漾汜之赋,得傅玄而彰;贾耽华夷之图,因德舆而重。裒所自著零种,多授梓。未刻者《种竹山房诗文集》十六卷也。亡弟心庄、咏之诸君遗有《金海楼》、《蕉雪庵》诸集,君并次弟授梓。玄曾青箱,绍家学者三世;秀明隐密,通风雅者一门。斯亦箭液而金诸,壎和而■叶者矣。乃复寂感索居,苦窒文思。屏公西裘马之饰,壮龙门山川之游。哦天阙之佛云,倦洞庭之仙珮。饭霅溪之春鳜,卧铁幢之秋潮。青山栽松,护徐高士之墓;平波酹酒,招汤将军之魂。幐箧偶停,厥地之贤大夫、仁士以众高僧、羽真者流,莫不挽花涤尘,争相投辖。倏举黄鹄,翩然九霄。玉声所霏,拂之有余。慕为王敬伯,为周隐遥。俄偶旅焉去国,俄遁巡焉人山,又孰从而亿测与?
君配宜人章氏,亦既道愍梦断,成君草新矣。次室张氏,名淑,字织文,小君年六岁。育鱼浩水,婧能辨诗。右帚左箕,伦亦通礼。具有桓少君之行,比诸乐羊子之偶。子一:嘉培。孙三:棻、藀、荃。韦贤之经得传,范乔之研可授。
君生于乾隆五十有五年庚戌十二月二十日,距今咸丰七年丁巳,君年六十有八矣。上之沐四朝湛雨,为太平之壤民;下之厕三吴耆儒,推典刑之渊薮。夫宋潜溪之授帛,陈临川之人官,董复京之游会稽,吴子传之辞谕德,皆是年也。惟君竞浮生夙悟,兆域豫营。司空寿藏,灵柏在隧。钟繇内舍,白云当户。惟不生者不灭,讵百年无尽期?以全受者全归,信九京为故土。爰磁乐石,下征鄙言。于是述琼怀希,骥轨扬明。节标咫闻,俾阉里树碑,咸式蔡伯公之范;亦颍川锡谥,待补范徵士之铭。
P264-267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野桥,一作野樵,晚号复庄。别署大梅山民、大某山民、上湖生、东海生、疏影词史、二石生、复道人、老复、复翁等,浙江镇海人。1826年成为秀才,1828年与友人共创枕湖诗社,1834年成为举人,此后屡次应考,都未能成为进士。终于绝意仕进,创作诗画,教授学生。姚燮以画著名,尤善画梅,“人物花卉无不奇特”。卖画需要市场,这时上海成为东南沿海富人的避难乐土,姚燮晚年居住上海时间较多,但也常常来往于浙江、苏州、上海之间,他与王韬、蒋敦复为好友。后以病卒。
姚燮是一个才子,作品甚多,涉及诗、词、骈文、传奇等各种体裁,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数量宏富,令人惊叹。姚燮也是一个学者,他所著《今乐考证》,被赵景深称为“揭元明清三代的戏曲总帐”。郑振铎则把姚燮作为戏曲研究的“一个伟大的先驱者”。他的《大某山民加评<红楼梦>》评点,对其中人物活动的时间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所著《读<红楼梦)纲领》,又名《<红楼梦>类索》,对《红楼梦》作了许多精确的统计、考证,是读《红楼梦》的工具书。他的诗歌“沉雄奔放,独出冠时”,他的词“清空婉约”,谭献列其为清词“后十家”之一。徐时栋认为他的“骈体文第一,诗次之,填词又次之”(《姚梅伯传》)。姚燮著有《大梅山馆集》,内有《复庄诗问》三十四卷,《疏影楼词》五卷,《复庄骈俪文榷》八卷,《二编》八卷,诗《红桥舫歌》一卷,存《蛟川诗系续编》,《西湖棹歌》一卷,《十洲春语》三卷;词《疏影楼词》八卷,《苦海航乐府》一卷,《复庄文酌》十二卷;传奇《梅心雪》、《退红衫》;论著《词律刊误》、《今乐考证》十二卷,《<红楼梦>类索》一名《读<红楼梦>纲领》三卷。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确定《复庄骈俪文榷》及《二编》基本上是在上海写的。本书所选《复庄骈俪文榷》及《二编》为“续修四库全书本”。
蒋敦复(1808~1867)原名金和、又名尔锷,字纯甫,又字克父、子文、超存、剑人,号江东剑、江东老剑、丽农山人。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幼年读书聪颖,六岁就能做对,然而父亲早逝,家贫,曾流落江湖多年。因触怒两江总督牛鉴,剃度出家,自号铁峰、妙尘。1843年还俗,更名敦复,五次乡试应考,都未能中举。由王韬推荐至墨海书馆,为西方传教士慕维廉的助手,翻译《大英国志》等书。与王韬、龚橙、李善兰等人为墨海书馆最早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学的华人学者。蒋敦复在翻译西方地理书时,因担心西方包藏祸心,危害中国,收集世界地理资料,著《寰镜》一书,姚莹见后叹为奇才。
蒋敦复自负有“经济才”,但是不得志。据传他曾经上书杨秀清,又曾向清政府提出战守的策略,都没有得到重视。蒋敦复以写诗词著名,著有《啸古堂诗集》、《啸古堂文集》,《芬陀利室词集》、《芬陀利室词话》。其诗多咏古,借古喻今,“慷慨激昂,沉雄郁勃,有把酒问天,拔剑斫地之概”(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其词“以深重之笔,发绵邈之思”,颇得周邦彦词的神韵。时人评蒋敦复的词曰:“剑人才气高迈,务为有用之学,不屑屑以诗名,而竞以诗名,其于词也亦然。每一申纸,哀艳俗绝,比兴所作,绵眇无极,顾君子山评之,以为凄厉动魂,芬芳竟体,得力在白云、白石间。”敦复常用词来抒发他郁郁不得志的惆怅和哀怨,孤独和彷徨。他的词常有用虚词押韵,不尽受词律拘束,亦有以感慨议论为词。
本书所选《啸古堂诗集》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本”。文章选自《啸古堂文集》,为复旦图书馆藏,同治年问刻本。《芬陀利室词集》选自陈乃乾《清名家词》本。《芬陀利室词话》选自《词话丛编》本。
袁进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