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编著的《宝葫芦的秘密》通过一系列充满儿童情趣和特点的生活细节及心理描绘,刻画了王葆这一个性鲜明的少年形象。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好孩子,但是又有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而当他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时,又能勇于改正。他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在张天翼编著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作者的幽默才能和他一以贯之的喜剧艺术风格也得到了体现。作者是带着微笑来进行创作的,他以善意的笑来“捉弄”王葆,并使其翻然醒悟。另外许多幽默和诙谐成分的有效介入,给作品以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作品逸趣横生。
《宝葫芦的秘密》采用第一人称独白式的叙事方式,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说话,用小孩子特有的声音及语调讲述故事,让读者尤其是小读者读起来颇感亲切。语言也很有特色,简洁,生动,形象。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
“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么?”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见,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她就得给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丁好一会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这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
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义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趾甲呀?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
“那,非得讲故事。”
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跟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头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头——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