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画外音(修订版图画心理学解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严文华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图画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严文华所著的《心理画外音(修订版)》是中国首本原创心理图解手册,全新的心理解析理念,带你走进神奇的图画心理学天地,了解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内容推荐

严文华所著的《心理画外音(修订版)》适合: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对图画心理学感兴趣的人;

“视觉型”的人——强调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信息,尤其是对图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人;

从事或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

从事青少年、大学生、成人团体辅导的人;

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培训活动的人;

人力资源工作者。

《心理画外音(修订版)》所用的图画,大部分来自大学生、企业员工以及企业管理层。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了解目前大学生和企业白领的心理状况,本书可以提供一种全新视角的解读。

本书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独特、有趣、专业、实用。

目录

修订版序言:8年的成长

第一版序言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中的图画故事

 阅读引导

 放弃年薪20万的女子

 从“林妹妹”到“王熙凤”

 我的职业生涯该如何发展?

 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

 风雨中飘摇的小树

 像男孩的女孩

 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世界

 分手之后……

 不能和家分离的新好男人

 桃子被摘光的桃树

 月圆那天,妈妈去世

 我是一条小小鱼儿

 我愿是那蝴蝶

 典型公务员的写照

 追求归宿感的女子

 如何面对有裂痕的家庭

 小英的自我分析

 苹果掉落的秘密

 用图画记成长日记

第二部分:图画分析

 阅读引导

 树木人格图分析说明

掉落的果实

太多果实的树:数量或品种

阳光雨露

不对称的树

能量往下流淌的树

树干过细的树

树上的创伤

树上的动物

树根暴露的树

需要独立的树

不自信的、退缩的树

适应环境不良的树

完美倾向的人

枯树

爱情宣言树

具有攻击性的树

缺乏安全感的树

内心的冲突

树冠过大的树

期待开花的铁树

男孩画的耳环树

庇护他人的树

用树木图表达对大都市的感受

 自画像分析说明

重重包裹中的自我 

“我曾希望下辈子是幅世界名画……”

只有一半有树叶的大树

“我希望自己像一只树袋熊”

看那浪花一朵朵

“我就是那孤岛”

我的工作像Sunfower

“我的头发都愁得越来越少啦”

“我是一只飞乌”

循规蹈矩的工作者

黑色的工作自我与彩色的休闲自我

不愿长大的成人们

第三部分:主题画

 阅读引导

 主题一:山、路、家

 主题二:自画像

 主题三:给矩形添加图形

 主题四:房屋和人

 主题五:给“十”字添加图形

 主题六:给圆形添加图形

 主题七:树木

第四部分:图画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利用图画进行企业培训的说明

 如何利用图画进行团队建设培训

团队建设的初期阶段

 用自画像加深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

 用自画像进行团队建设培训实例

团队建设的中期阶段

加强团队的互动

 了解并加强团队的互动实例

团队建设的后期阶段

 利用图画创建愿景并分享愿景

 利用图画创建团队愿景实例

 用图画进行规划职业生涯的团体辅导

 用图画帮助自己规划职业生涯活动纪实

 利用图画进行客户服务的培训

 利用图画进行客户服务培训实例

 利用图画建立与机器设备的情感联系

 利用图画进行爱护机器设备培训的实例

第五部分:心理图解的秘密

 心理图解的秘密

 图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图画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特点

 常见的图画技术

 在应用图画技术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幅图画?

 怎样分析人像画?

 怎样分析树木人格图?

 怎样分析屋一树一人图画?

参考书目

图画案引

后记

试读章节

放弃年薪20万的女子

晓悠的穿着打扮很随意,在随意中流露出时尚。她兴致勃勃地说起在英国读MBA的感受。当她穿洋越海回来后,蓦然发现上海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仅仅只离开了一年呀!她感慨不已。

她带了她画的一棵树,请我帮助她分析。她想总结一下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她相信图画的解释。因为一年前她也是在画了一张画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那个决定是:放弃年薪20万的一份工作。

一年前,晓悠曾来找我,带着她的难题:“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目前正面临抉择:一种可能是年薪20万,另一种可能是一年支出20万。该怎么办呢?”

这两种选择如果让晓悠犹豫,一定有原因。我等待她的解释。

晓悠长叹一声:“唉,好难选择呀!”

晓悠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中做事。三年前她本来是应聘同一写字楼的另一家公司的,本来已经说好录用她为秘书了,没想到她去办手续时,遇到赌气离去的秘书小姐又回来做了。她被告知没有机会了。她只能选择离开。在出门时,面试她的那个主考官给了她一张名片:”你到这家公司试试,他们也在招人。“

那张名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被名片上印着的这家公司招进来了。她应聘的只是办事员职位,但她已经很满足了。这是一家全球500强之列的跨国公司。如果不是急着要人,凭她的学历和经历,她根本进不来。

她的正规教育只有高中。在大西北的一个偏僻地方她读完了高中,然后回到了上海--她妈妈的故乡。她没有觉得自己闲待在外婆家会受欢迎。她得马上工作,养活自己。与刚回上海时的那份工作相比,她觉得自己已经步入了另外一个圈层。

刚回上海时,她在一家卖汽车配件的商店里做事。她第一次知道:那些陌生的汽配件竟然也有那么多讲究。她开始用心记型号,记车型、记进货、记客户。没过多久客户就愿意找她买东西。她非常专业,而且有时会主动提醒客户:“上次您买的那个零件应该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可以换新的了。”在业余的时间,她学习了财会,所以后来做帐也由她来管。再后来店里实行电脑化操作,她又理所当然地负责电脑。

慢慢地,供应商也知道她了。进货时,供应商点名要她去,说是有她在不会出错。后来只要是她订的货,供应商都会优先供货。

在店里生意做得很好时,她感受到危机:一是上海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汽车配件商店,规模非常大,这对小店的生存造成威胁;二是自己不能一辈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中。

她辞职了。在头半年中,她先把英语本科自学考试中余下的几门全部考完--她已经学了4年,全部都是自学,哪怕是在最忙的时候。她知道这是通向梦想的必经之路:她一直想到一家大的公司中去工作。

然后,她到公司应聘。“那个主考官是我的幸运星。没有他的那张名片,我不会到这家公司。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那年过圣诞时,我专门带了卡片和鲜花去他的公司谢谢他。没见到他,请人转交了。有时,别人一个小小的帮助对自己会有很大作用。”

凭着聪明、苦干,晓悠和那些高学位的人在工作、薪水上平起平坐。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但她又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和弱势。她做出一个决定:到国外一家有名的商学院去读MBA。她准备用一年多的时间读完全部课程,虽然苦点,但在时间和费用上比较经济。整个费用大概要20万,这相当于要把她这两年挣的钱都填进去。

正在她办理申请MBA的过程中,以前汽配商店里认识的一个供应商刚好要到上海来开新公司。那位供应商早就知道她能干负责,做事情很到位,所以想把她挖到新公司去。供应商说明来意后,她为难地说自己马上就要出国了。那人一愣,马上说:“在上海的公司我不可能花太多精力,需要一个能干的人帮我。只要你留下来,什么都好说。除了工资不低于你现在的薪水外,新公司中我给你10%的股份怎样?”她对那人的开价很意外--她没想到对方这样看重自己,便答应考虑一下。

她算了一笔账:按以前的经验,这个行业至少有10%的净利润,根据这位客户在上海分公司的投资,她1个月至少可以分到1万元的红利,也就是一年至少有12万元的分红。她的年薪又不低于目前水平,两项加起来,一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这些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她出国读MBA的决心曾非常坚定,但这样优厚的条件使她有些犹豫了。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说:“你的难题是在两条不同的职业道路之间选择。”

晓悠说:“我知道,每一条路都各有利弊。从长远来说,我不会只看眼前,我要从整个职业生涯方面考虑。”

我请晓悠画了一棵树。

晓悠自己的解说是:“这是一棵果树,季节是在初秋。我在作画时心情较为复杂,时而充实,时而失落。”

这棵树树干比较细,树枝比较柔弱,有6颗果子挂在上面。相对于细小的树枝来说,果实挂在上面似乎让其不堪重负。

整个画面所用笔触较轻。和树形结合在一起分析,表明晓悠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在成长中感受到的支持力不够,觉得自己的能量不够。

晓悠点头:“我出去读书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自己在工作中的自卑感。尽管我在工作上做得很出色,但我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受过正规教育,所以和他人相比总感到不自信,尤其当我那些同事说起他们就读的清华、北大时,这种自卑便隐藏在我的骨子里。我知道这一点妨碍了我继续发展。”

“你想今后不后悔目前的选择,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将来要朝什么方向发展?为了这种发展,自己目前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在很有诱惑力的选择面前,你就会做出具有长远眼光的选择。”

“还是会有很矛盾的想法。”

“那你静心想一下:那6颗果实对你意味着什么?“

晓悠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了一会儿。

“好了。我知道我想要什么了。”

她放弃了一年得到20万的机会,飞往他国。

P3-5

序言

8年的成长

从《心理画外音》出版至今,已过去了8年。承蒙读者的厚爱,本书能有这样一个修订版的机会,这表明这本书仍有它的读者和生命力。

在这次修订中,主要有以下新的变化:

一是对第一部分20个图画故事,每一篇故事后增加了“咨询手记”,对个案的主题进行了深化或强调。这些是我重新审视以前的图画、咨询记录后的所思所想。同时,文中内容也有部分变动,主要是对一些不够妥当之处做了修改,或增加了一些新的分析内容。第一部分是全书改动最大的。第五篇故事“父母给了我最好的,却不是我需要的”一文题目更改为“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这不仅仅只是题目的修改,而是我重读当年咨询记录后,我发现咨询的重点其实不是在亲子关系上,而是在于来访者自我意识的建构。另外,根据来访者的要求,第四篇“遭受过性骚扰女人的异性交往恐惧症”一文在修订版中不再出现。尽管个案中隐去或修改了来访者的个人信息,但对于在交往中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来访者而言,这仍然让她不舒适。出于对来访者的尊重,修订版中不再收录该个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现在的生活基本如意幸福。

二是对第二部分的图画分析,主要的改动在于有些图画用了和原始图画相应的比例,不再有人为的放大,这部分图画集中于图2-35至2-41、图2-46。当年美编为了让读者看得更清楚,把一些画得过小的树进行了放大,这样读者失去了构图占整个画面的比例这一线索,无法直观地看到不自信的作画者怎样在一张纸上缩小自己。文字部分更多是一些细节上的调整。增加了一些作画者的后续故事,如图2-42、2-47和2-56。非常深的一个感触是:10年前的人们一下子面临太多选择时,往往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选择什么,出现了很多一棵树上结多种果实的图画。而现在的人们较少画这种图画,因为人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可能性,已经对多种选择习以为常了,不把这种情况作为内心冲突的根源了。在自画像部分,对一些图画的解读更深入,如对图2-61的树袋熊、2-63的孤岛、2-67的循规蹈矩者等等。

三是对第三部分的主题画,对一些图画做了更深入的解读,如图3-06、图3一13和图3-28。

四是对第四部分图画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主要修改在团队建设的中期和后期阶段部分、图4-26、图4-37和图4-61的分析内容等。

此外,对全书进行了文字上的校阅,遣词造句更加精当,并且把一些错别字消灭掉。

还有,在书末增加了图画索引,方便读者根据主题类别查找到有关的图画。参考文献部分也增加了一些书目。

重新细细地审订全书,那些图画一张一张翻过。我惊奇地发现:我居然记得很多张图画的作画者。隔了数年,他(她)们又从图画中走出来,再次向我问候,栩栩如生的音容笑貌。想起他们的故事,想起他们的人生,让我不时停笔遐思。透过图画与一个人交流,居然会达到这样深的层次。他们会知道我的牵挂吗?他们是否知道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透过他们的图画看到了自己。如果说这些作画者画画的过程是一次投射,那么读者阅读这些图画的过程,其实是再一次投射的过程,把自己的人生投射在解读别人图画的过程中。

这本书当中有些来访者后来仍来找我咨询,我续写了他(她)们的故事。我想读者和我一样关心他(她)们的成长和命运。原计划,这些新增加的内容会放进这本书,但写出来后发现这部分容量太大,已远非修订版所能容纳。目前这部分内容会放进下一本书。敬请关注。

现在,带着真诚,我邀请你和我一起翻开这本书,如同行走在一幅展开的画卷中,在触动你心灵的那些画前驻足、停留、思索,拥有一双读画的慧眼。  严文华

2011年的春天

后记

我与图画心理的缘

从我第一次遇到图画心理学时,我就喜欢上它。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把它用来帮助自己成长,我用它来帮助周围的人,我用它作为教学、心理咨询和培训活动的工具。

在开始的一个阶段,我非常强调自己从画中读出的内容。从反馈来看,这种解读是非常有力量的。我曾帮助一位大学生分析过他的画。他把分析内容告诉了好朋友,这位好朋友非常吃惊:“这位老师竟然只凭一幅画就能这么准确地了解你? !”他执意要见我。

在中间的阶段,我开始注意作画者对图画的解读。我逐渐意识到:比我的解释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解读。虽然我可以根据图画的内容,来解释云朵代表忧郁、小鸟代表自由,但这只是共性的解释,它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的情况。当作画者自己对画进行解释后,我对画的理解也更准确。

在目前阶段,我意识到图画只是帮助人的工具,对图画的解读也只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在解读完后会问:“现在如果再让你来画这幅画,你会怎么画?”用重新构建一幅画的方式,帮助人们重构理想自我。

把这些与你分享,是想告诉你:当你读这本书时,一定不要以为书中介绍的分析结论是一种不变的规律。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幅画都是动态的,把单独的元素抽取出来进行解释,很容易犯错误。即使你尝试用图画去帮助自己了解他人,也一定不要做绝对的解释和结论。

一幅画胜似千言万语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这些画都是人们随手涂鸦的结果,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作画者往往也是画完后就把它随手扔掉。

但在我眼中,每一幅随手涂鸦都是一幅作品,一幅胜似千言万语的作品。当我用心理学的语言静静地去读它们时,每一幅画都在向我诉说现代人内心最深层次的感受。我珍爱每一幅画。我常常会为一幅画而感动。为它那么直白的诉说而感动。图画成为我与人们沟通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读画时,我往往需要静心宁神,放松自己的身心,才能读懂别人的心灵。读的画多了,我看到在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影子。读画的过程其实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别人的心灵,是心与心的交流。读的画多了,也看到了人身上很多的弱点。但我不悲观。我知道:困难的不是发现每个人的弱点和优点,困难的是接受这些弱点。

读画的过程也成为我磨练自己的过程。在一年又一年的读画过程中,我有了更多的睿智和从容。对生活,我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是那些作画人把这些智慧和发现幸福的方法告诉了我。我只是从画中读出了这些信息。是他们把这双慧眼赐予了我。

拥有慧眼的感觉真好!

无尽的感谢……

感谢《从“林妹妹”到“王熙凤”》一文的第二作者梁焕萍和李芳、《小英的自我分析》第二作者李娜、《像男孩的女孩》第二作者毛媚。她们还分别提供了这三篇文章中所用的画稿,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上海画报出版社的编辑戴欣倍,在她的不断鼓励下,我才终于下决心出这本书。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她出色的创意使本书第一版增色不少。

感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原上海画报出版社)的社长张仲煜先生和总编办主任吴迪女士。他们的热情和推动使得修订版得以面世。吴迪担任了修订版的责任编辑,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感谢那些为我提供画稿的人们,是你们的智慧扩充了我的视野,是你们的贡献才使这本书成为可能。还记得吗?每一次关于图画的沟通,都是那样令人兴奋和愉快。有可能我会忘记某个人的名字,但我会记得他(她)的画。是图画让我们之间有了更好、更深入的交流。我能够奉还给你们的,是用图画工具去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

感谢热情的读者。他们或者喜欢我的书,或者在网上发表读后感,或者直接写邮件给我。他(她)们的反馈是对我莫大的鼓励。特别感谢读者尹达在2∞9年发来邮件,指出第一版书中的四处错误。他(她)还说:“我有幸通过《心理画外音》一书认识了你,是你带我走进了神奇的图画心理学领域!我决定以后好好地研究图画心理学。你的书我看了三遍!我很喜欢该书,所以我就想让该书完美!”还有一些读者来信未具名,或我没能及时记下他们的名字,在此一并感谢!

严文华

2011年5月于春天的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每个人都可以画画,都可以用最直接、最真诚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心。

如果你让他把内心想法写出来,可能一般人都会拒绝与排斥。

但图画却隐含了不为人知的潜意识,可以通过它去了解作画人的心理。

刚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因为经常坐火车,就让火车上的陌生人画图,我来解,以检验学习成果。解画的结果竟惊人的准,常常让画图人惊叹,自己也有小小的满足感。

推荐给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好奇心强的朋友。

——墨白

对于想借助图画来分析自己或别人心理的人来说,这本书最有用的应该是最后一个部分一对于人们在作画中出现的典型特征的象征意义的介绍(比如果实代表的欲望,果实越多代表想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小闪

画中有话,试着用里面教的方法分析了一些自己的画、别人的画,准得惊人!这种方法的权威性不及传统的文字人格分析,人家还在摸索,不过很有趣,我喜欢。

——ALkiss

一本寻觅已久的书,有幸在这里的书吧找到。很久前就想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简单的图画,让我读懂你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秘密。

——年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