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是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被誉为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根随笔(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英)培根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培根随笔》是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被誉为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复杂,面目多变。 我们从这本薄薄的《培根随笔》中,能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本书《培根随笔》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 论真理 二 论死亡 三 论基督教统一 四 论报复 五 论逆境 六 论韬晦 七 论亲子关系 八 论婚姻与单身 九 论妒忌 十 论爱情 十一 论高位 十二 论勇敢 十三 论善与性善 十四 论贵族 十五 论煽动与叛乱 十六 论无神论 十七 论迷信 十八 论游历 十九 论君权 二十 论进言 二十一 论拖延 二十二 论狡猾 二十三 论生存智慧 二十四 论革新 二十五 论敏捷 二十六 论假聪明 二十七 论友情 二十八 论开支 二十九 论国家强盛的根本原因 三十 论养生 三十一 论猜疑 三十二 论谈吐 三十三 论殖民地 三十四 论财富 三十五 论预言 三十六 论野心 三十七 论假面剧 三十八 论人的天性 三十九 论习惯和教育 四十 论命运 四十一 论放债 四十二 论青年与老年 四十三 论美 四十四 论残疾 四十五 论建筑 四十六 论花园 四十七 论谈判 四十八 论随从与友人 四十九 论托情人 五十 论读书 五十一 论党派 五十二 论礼仪与客套 五十三 论赞誉 五十四 论虚荣 五十五 论荣誉和声望 五十六 论司法 五十七 论怒气 五十八 论世道沧桑 试读章节 十一 论高位 身处高位者身受三重奴役——君主和国家的奴役、名誉的奴役以及事业的奴役。他们失去了三重自由——人身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时间的自由。为谋得权势而失去自由,或者更确切地说,为谋求驾驭他人的权势而失去自身的自由,人性的这种欲望真是不可思议!仕途的升迁很辛苦,需要忍受许多痛苦,到头来获得的却是更大的痛苦。有时候为了升迁而不得不卑鄙下流,为谋求尊严而不得不低三下四。不仅如此,高位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坐的,一不小心,结果不是灰飞烟灭,最起码也是名誉扫地,因此,说起来真是可怜。年岁和疾病使得身居高位之人本该退隐幕后,但是由于寂寞难耐,想急流勇退时却退不成,该急流勇退时却不想退。他们就像那些坐在门口的老人,让人徒笑其老而不休。毫无疑问,大人物幸不幸福得由小人物来说。大人物要是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那么肯定找不到幸福。他们要是能够换位思考,想想别人怎么看待他们,发现别人恨不能取代他们的地位,那么他们即使心里不那么想,也会觉得很幸福。有什么忧伤烦恼,他们总是最先发现,而谈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却总是最后才觉察。大富大贵之人往往不了解自己,在忙于事务时,总是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塞内加说过:“人若是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死时却名满天下,这真是件可悲的事。”身居高位就仿佛拿到了行善或作恶的许可证。作恶就像是一种诅咒,最好是不愿做,其次是不能做。崇高理想的真正而合法目标是获得行善的权力。善念(虽然上帝可以接受)倘若不能付诸行动,也就和美梦差不多。所以,光有善念还不行,还必须有能够付诸行动的权势和地位,就像打仗必须占领制高点一样。人类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养成美德,多多行善;人类最终的安息是求得良心的安稳。人类若是和上帝同看,也必然和上帝同息。“上帝转过身望着亲手创造的一切,看见一切都很好”,然后就有了安息日。初登高位者,应当向最好的榜样学习,萧规曹随。一段时间后,首先检查自己是否尚有改进之处,然后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面例子也不能忽视,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贬低他人,而是为了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辙。所以,改革时,要力避前人的鲁莽和耻辱,要为后人开创好的先例。凡事要追根溯源,观察事物是何时及如何蜕化的;要同时向历史和当下取经,在历史中寻找最优秀的东西,在当下寻找最适用的东西。应当力求使自己的行动有迹可循,这样手下人就能事先知道能够得到什么,绝不要过于武断和傲慢,万一需要变更陈规时,应当向公众解释清楚。不要擅自挑起有关判事权的争议——与其开口要权,不如默默行使这种权力,让权力实际落人手中。要有保护下属的权力,充分认识到原则性指导比事事亲为更加光荣。要欢迎一切有利于工作的帮助和忠告,不要把那些能够提供建议的人当作“多管闲事者”而拒之门外。 掌权者犯的过错主要有四种:办事拖拉、贪污腐败、态度蛮横、听信谗言。为防止办事拖拉,必须扫清衙门作风,信守时间,当断则断,根据需要安排事情。要防止贪污腐败,不仅自己和家奴不能伸手,而且要看住行贿之手。自身正,则不会伸手;自身正而令人知晓,明明白白反对行贿受贿,则可以防止行贿。不仅要防止行贿受贿,而且要防微杜渐。凡是心性过于活络,行为举止大变而原因不明的,都有受贿嫌疑。因此,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做法时,一定要明说,把改变的原因告诉大家,千万别想隐瞒。奴仆或亲信倘若无故受宠,常常被看做是通向贪污受贿的秘密渠道。至于态度蛮横,则徒惹不满而已。严厉令人产生敬畏,蛮横只能招致怨恨。上级对下属可以严厉斥责,而不可讽刺挖苦。说到听信谗言,那要比行贿受贿危害更大。行贿受贿只是偶然发生的,而一个人如果听信了谗言,则一辈子都无法摆脱。所罗门曾说过:“讲私情没有好处,这样的人会为了得到一块面包而破坏法律。” 还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职位展示性格。”同样的职位,它让好人显得更好,坏人显得更坏。塔西佗曾批评加尔巴说:“假使他不曾是皇帝,大家倒会相信他雄才大略,有能力治理国家。”而对于韦斯巴芗,他却说:“他是唯一一个掌权以后,人格得到增进的帝王。”第一句话批评加尔巴的失败,而后一句话则赞许韦斯巴芗的修养。高位倘若与荣誉结合,则是高尚大度之人的化身。荣誉应当源自德操。在自然界,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势若排山倒海,而到达目的地后,却偃旗息鼓;同样,未登高位时,德操呈排山倒海之势,而登上高位之后,则要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攀登高位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如有党派之争,在未登高位时,则应当缔结盟友,而在登上高位之后,则应当左右逢源。当权者对前任的荣誉要珍视和公正,否则自己引退时,就会遭到报复。对待同事要尊重,宁可在他们不想会见时会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请求会见时拒绝他们。在和下属交谈或答复下属的问题时,千万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反之,最好让下属说:“他在工作时,就像换了个人。” P30-32 序言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思想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培根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但他却很爱学习,12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 大学毕业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了不少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培根的生活随之陷入贫困。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但由于得不到伊丽莎白女王的重用,培根的仕途非常坎坷。直到1602年,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任公职期间,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不得再进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著述,直到去世。 《培根随笔》可以说是培根一生心血的结晶,全书共58篇,随处可见那些发人深思的语句。但由于培根的行文方式,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虽然其语言优美,却有些古奥。这样的语言究竟该如何翻译?如何传递原文的风格?是每一个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一个译者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而译者认为惟有取水天同先生的“信”和何新先生的“达”,集两家之长,才能为新译本提供存在的理由。译者能做到吗?“法乎其上得其中,”若不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又怎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译文。不过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请读者自己判断吧。 译者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