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道独行王安石/走进先贤普及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桂娟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

李桂娟编著的这本《大道独行王安石》讲述王安石的传奇一生,展现他与众不同的风采。

内容推荐

李桂娟编著的这本《大道独行王安石》讲述王安石的传奇一生,展现他与众不同的风采。他的孤介个性、人品修养、政治抱负、文学思想等,处处透着标新立异也处处引起争议。他的思想在当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但他却从不轻言放弃,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大道独行王安石》更多的从细节描绘王安石,隐恶扬善,力图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怪人”,去感受他的智慧,继承他的闪光点。

目录

引言 王安石其人

第一章 天才少年

 獾郎出世

 小小神童

 寻生花笔

 戏牒(土地)

 伤仲永

 矫世之志

 慈父仙逝

第二章 仕途之路

 进士及第

 政绩卓著

 喜得贵子

 屡辞征召

 仕途之路

 判『斗鹑案』

第三章 变法奇人

 神宗即位

 越次入对

 争议重重

 千古革新

 三不足论

 千人围府

 『流民图』谏

 痛失爱子

第四章 文坛领袖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王安石的文章

第五章 君子如兰

 清官廉吏

 事亲至孝

 荆公拒妾

 雅好读书

 不拘小节

 特立独行

 改诗趣话

 义救苏轼

第六章 晚年生活

 息影山林

 永乐兵败

 黯然辞世

试读章节

小小神童

在古代,小小年纪就具有很高的聪明才智,往往连大人都自叹不如的孩子就被称做神童。像不食树边李子的王戎、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咏鹅的骆宾王、树洞取球的文彦博、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他们所留下的故事至今依然被人传唱。王安石小时候又有哪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呢?

小时候的獾郎就已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慧,被人称做小神童。有一个“王安石智胜厨师”的故事很能说明他的智慧。

王安石小的时候,到了上学的年纪,就被送去学堂读书。在去学堂的路上,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都要经过,也常常去这家面馆吃面。面馆的老板和伙计都和他很熟悉了。也常常听人说起这个小孩儿很聪明。于是,面馆的老板和伙计就商量着要给他出个难题来考考他,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像人家说的那么聪明。

这一天,王安石照例又来到这家面馆吃面。对伙计交代了以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等着。可是他等呀等呀,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发现。自己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怎么面还没有做好呀?再看看周围,不对呀!那几个人明明比自己来得晚,怎么却已经吃上了?于是,便问伙计:“小二哥,我的面做好了吗?”跑堂的伙计答应一声,说:“你先等着,我去给你看看。”不一会儿,伙计出来了,可是手里却只拿了一双筷子,递给王安石说:“小朋友,你的面已经做好了。可是我端不过来,大师傅说要你自己去端呢。”王安石接过筷子,来到厨房。做饭的大师傅见到他,笑眯眯地指着灶上一碗满得要溢出来的肉丝面说:“小娃娃,这是我特意为你煮的。味道非常鲜美,而且还放了很多肉。不过,你要自己把它端走,而且不能够把面汤洒出来。如果你能做到,这碗面就算免费送你了。不要钱。如果你做不到,今天可就吃不到面了哦。”

王安石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老板和伙计是成心要为难他呢!可是,他才不怕呢!眼珠一转,早有了主意,却对做饭的大师傅说:“你说的话算数吗?要是老板不承认,怎么办?”大师傅说:“你放心吧,老板已经交代过了,这么大一家面馆还欺骗你一个小孩子不成?”

王安石说道:“这样就好!您看好了!”一边说,一边走到面碗前,只见他并没有用两只手都去端碗,而是一手拿筷子挑起碗里的面,这样面汤一下子落下去了一半,再端起来当然不会溢出来了。王安石一手拿筷子挑着面一手端着碗,回到座位上坐下,美美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他:这孩子真是聪明啊!简直就是神童!

小王安石被人称赞,他的父亲王益听到后自然非常高兴。可是王益也很有童心,他想亲自试试自己的儿子。这一天。王益坐在屋内,令人把王安石叫到跟前,对他说:“大家都说你很聪明。可是我没有看出来,不相信。今天我就要试试你。我坐在屋里,如果你能够把我叫出屋,我就认可你的聪明了。”

王安石就走出屋去,用了好几种方法请父亲出屋,可是王益就是不为所动。王安石走回屋,对父亲说:“爹爹,要把您诳出屋去,实在是太难了!但是如果您站在外面,我就有办法把您叫到屋里来。”王益笑道:“还不服气呀?我就依你,看你如何把我叫到屋里来。”说着,便走出屋去。正要让王安石展示他的才智,却听王安石笑吟吟地说:“爹爹,我已经把您诳出屋了!我赢了!”王益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起来!自己的儿子是真的聪明啊,连他都被骗了!

可是王益还不死心,还要再试试他。于是说:“算你把我请出来了。但是你刚才说,如果我到外面,你还能把我骗进屋去。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有这本事。”王安石说道:“好!不过爹爹,我要先去一趟茅房。您先等一会儿,让我想出办法来。”王益答应了,王安石就跑了出去。可是王益等了很久也不见王安石回来,正在不耐烦,王安石的母亲从外面进来了,见他站在院子里,就问他:“这天都要下雨了,你为何还站在院中?”王益对她说了和王安石打赌的事。王安石的母亲笑道:“你说那孩子呀,他正在外面玩得高兴呢,兴许早把这事给忘记了。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你和他较什么真?”王益一听,也是,毕竟是小孩子,一时想不出办法,又见到好玩的,玩起来就忘记了打赌的事也说不定。见夫人催促,也就进屋了。谁想刚踏人屋内,王安石已经从外面跑进来,笑道:“爹爹,你又输了!是我请母亲过来帮忙的!嘿嘿……”

王益一下子明白了:“啊!原来你们两个合伙,来骗我啊!”一家人都笑起来。P3-6

序言

王安石(公元1021年1月18日一公元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逝世后追谥“文”。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11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在江西临川的一个小官吏之家。父亲王益,字损之,进士出身,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通判任上。王安石小时候聪明伶俐,喜爱读书,过目不忘。少年时受到较好的教育。在父亲做官期间,王安石跟随父亲走了很多的地方,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他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国力衰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很同情百姓的艰难困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使国家富裕,国力强大,人民安居乐业。所以,青年时期的王安石便立下了“矫世变俗”的志向。

在王安石16岁的时候,父亲被调到京城做官,王安石也随父亲来到了汴京。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前后做了20多年的地方官,政声卓著。在这期间,当时很多有名望的人,如范仲淹、富弼等,都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称赞他的人品、学识、才干,认为他可以有一番大作为。仁宗皇帝也多次下诏请王安石回朝做官,但他都推辞了。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王安石向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但是没有引起仁宗皇帝的重视。

嘉祐四年,提点江东刑狱。五年,被召回京做了三司度支判官。嘉祐六年,王安石41岁,被授予知制诰,共做知制诰3年。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在他44岁时母亲吴夫人去世,王安石辞去官职,在江宁为母亲守丧3年。

到了治平四年正月,宋英宗驾崩,神宗继位。三月起用王安石做了江宁府的知府。九月,授予翰林学士。第二年,也就是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安石48岁,四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破格进朝应对皇上问话。熙宁二年二月,皇上让他参知政事。四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保守派的反对被罢去丞相之职。六月,以观文殿学士的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八年二月,又召回朝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月,授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九年十月辞官,以使相的身份做江宁府通判,这年王安石57岁。自此以后就称病不再出来。自熙宁元年入朝到罢相,执政共9年。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王安石58岁,特授开府仪同三司,封舒国公,领集禧观使。三年,授特进,改封荆国公。八年三月,神宗崩,宣仁太后临朝,进封王安石为司空。第二年,即元祜元年,四月,王安石因病去世,年66岁。赠太傅称号。王安石被罢相后在江宁共9年,绍圣年间赠谥号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的情韵深婉,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散文、理论著作等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在中国的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入朝为相之前,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帝王将相都对他备加推崇。认为其天降奇才,有经天纬地之能。但是,王安石当了宰相之后,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革,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又对他大加贬斥,“朋党之争”愈演愈烈。变法过程中遇到重重阻挠,致使王安石两度罢相,最终归隐山林。在王安石去世后,关于他的争论历经千年,依然不曾停息。反对他的人把他视为乱臣贼子,甚至把宋朝灭亡的账都算到他的头上;赞成他的人又把他当做三代(夏、商、周)以下为数不多的完人。有趣的是,在政治上与他水火不相容的政敌,如司马光、苏轼等,却对他的才学德行心悦诚服。如此集盛赞与骂名于一身,王安石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他就是一个时代的异数,特立独行,不管别人骂也好,赞也好,只坚定心中信念,昂首阔步独自行走在历史的时空里。

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他的生平必然演绎出无数的传奇故事来。我们整理王安石的资料,编成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示王安石不平凡的一生。无论功过是非,斯人已逝。后人只能仰望他渐渐远去的孤单身影,从故事中去感受他的风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