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
分类
作者 廖小羽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了《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作者:廖小羽),教养不再又累又无力!

父母们希望孩子多运动、保持学习热情、自己打理好生活起居……却讲到嘴破舌烂都没用,觉得管教孩子很累;老师们觉得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做事不负责,自己準备了半天的课程没人听,越来越心灰意冷,甚至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当老师的料?孩子们觉得上学好无聊、生活不快乐,坐在电视机前看著有趣新奇的节目,嘴角的弧度却不曾上扬……。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孩子”,似乎没人觉得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一切,都是因為孩子的“动力”被浇熄了!当孩子没有动力时,自然读书就不会认真,做事当然也不愿负责,对於生活和学习都失去热情时,却被强迫要做他没有动力的事,更不可能快乐。本书作者就要和你分享,如何从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营造有利孩子保持动力的环境,让教养不再好费力!

内容推荐

廖小羽编著的《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通过发生在作者身边一个个平常的事例,总结出轻松教养孩子的方法。《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没有死板的说教,没有复杂的程序,没有晦涩的理论。《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提出教育理念的根源来自父母本身,因此,教养孩子的同时,父母更不能迷失自己,“先爱自己,才能为孩子启发动力”,要重视“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孩子想要比父母安排更重要》的教养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如“让孩子喜欢自己”、“培养孩子不怕尝试的能力”、“给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等。

目录

Part1 先爱自己,才能为孩子启发动力

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心结2

妈妈真的不必当超人!5

放下高标准,放过自己和小孩吧!9

对孩子的强烈控制欲,来自你的不安全感12

别让无形的枷锁,破坏了你的家庭生活16

Part2 爱,是最好的燃料

你的眼神,造就孩子的心神22

给孩子“专属的”时刻26

相信孩子有话要说29

认同孩子心中的感觉31

爱,从欣赏开始33

做孩子的心灵避风港36

道歉,让亲子关系更好!39

Part3 让孩子喜欢上自己

用界限代替严厉,孩子才不会说谎、患得患失44

少批评,孩子才有好人缘、有自信、少叛逆47

用管教代替叫骂,教出不内向又温柔的孩子50

用引导代替期待,教出“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53

认同天赋,教出对生命展现热情的孩子57

Part4 培养孩子不怕尝试的能力

希望孩子勇敢,你就要先勇敢62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帮助孩子跨越它64

当孩子自信心不足时,鼓励是最大的助动力67

孩子犯错时,让孩子知道错误使人进步70

鼓励孩子坚持兴趣,让动力倍增73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才能勇于尝试76

与其担心,不如一同了解79

鼓励之外,适时赞美也很重要82

Part5 给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

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86

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89

有主见的孩子会说“不”91

与孩子共同选择电视、电玩94

陪孩子一起策划活动99

与孩子讨论电影、音乐会及阅读的书籍102

用思考的心情,与孩子一起看考卷104

引导孩子思考“说谎”这件事106

Part6 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

不以金钱贿赂孩子110

从小学理财,长大才不会理错财113

孩子的理财第一课:写收支本115

在“想要”与“需要”间做分配117

价格与价值,不一样119

带孩子体会金钱之外的无形收入122

Part7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好朋友128

手作、美劳都是创造力的来源132

允许孩子改造135

认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137

从游戏中玩出大道理139

带孩子外出吃饭,体验不同的食物142

引导孩子从文化中,激发自己的创意145

Part8 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独立,从不当“抢答父母”开始148

尊重孩子想独立的意识150

让孩子跳脱家庭旅行去153

与孩子共同研究地图158

在长假中,让孩子学着规划生活161

最终的独立,是跟自己做朋友163

Q&A 这些情况怎么办?

Q:孩子不懂时间管理,怎么办?166

Q:孩子不专心,怎么办?169

Q:孩子对学习失去热情,怎么办?171

Q:孩子很被动,怎么办?175

Q:如何让孩子做家事?178

Q:孩子冷漠,怎么办?181

Q:手足爱吵架、不互相照顾,怎么办?184

试读章节

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心结。

试着回头想想,为什么这么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然后,慢慢地给孩子一些空间,不再是看不惯就开骂。你将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对于这些看不惯的部分,多出了一些柔软、理解和体谅,亲子关系也更靠近了。

莉莎是一位老师,在班上,她可以忍受学生吵闹,可以谅解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预期,唯独不能忍受学生“懒”,只要看到学生动作不够迅速,排队慢慢排、清洁没有落实,或是作业没有完成,莉莎就会如火山爆发般骂学生“很懒”、“懒鬼”、“懒到不行”,有些学生受不了莉莎的辱骂,还会当场哭出来。

在家中,莉莎也是如此,看到孩子慢慢地收玩具、慢条斯理地做家事、功课写得慢,她都会冒出一股无名火。有一次,莉莎的孩子在假日时睡到八点,莉莎叫了孩子两次,孩子依旧赖床,令莉莎怒火中烧。冷不防地,她冲到孩子身旁,又打又骂地说:“你是猪啊,这么懒”,造成母女双方的冲突与不愉快,孩子甚至呛声说:“我就是懒啊!怎样?”

你最受不了孩子哪一点?

试着想想看,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最令你无法忍受的是什么?是动作拖拖拉拉、不够礼貌、不认真、不上进?还是好吃懒做、不细心、不体谅别人……

其实,父母在教养中感到最头痛的问题,往往也正是自己曾经有过“心结”的地方。

怎么说呢?

我有一位朋友,平日情绪稳定,是同事眼中的好上司。某次开会时,一位与会人员忘了关手机闹钟,会议进行到一半时,铃声大作,朋友突然变脸,对这位与会人员说话变得很不客气,跟平日大相径庭。

朋友告诉我,他在小学的时候,曾经被父母的吵架声吵醒,结果,就在父母吵得十分激烈时,起床的尖锐闹铃声响起,让他顿时觉得全身不舒服。此后,他对闹铃声变得超级敏感,只要听到闹铃声,情绪就会变得焦躁起来。

曾经被闹铃吓到的友人,不但在成长阶段讨厌闹铃声,就连活到三四十岁,依然如此,何况是在你我小时候被父母骂过之后,就对于儿时的挨骂事件难以忘怀?

别让“受不了”,成为亲子关系的地雷。

以莉莎来说,她在小的时候,曾经因为贪玩,拖延了洗碗的时间,结果被妈妈骂“懒鬼”,还被罚跪、挨板子,让她对“懒”这个字特别敏感,所以在自己有了小孩之后,也不自觉地把“懒”视为眼中刺,只要孩子稍有拖延,就被莉莎一顿臭骂。

但孩子真的是懒吗?其实不一定。

只是,在莉莎的心中,对“懒”这个字特别敏感,看不惯任何的延迟,只要学生或孩子没做到迅速、勤快,就会觉得十分焦躁、不满,于是开骂。这种受不了所衍生而来的负面语言和行为,进而成了亲子关系的地雷。

那么,你最看不惯孩子什么呢?

试着回头想想,为什么这么无法接纳孩子的这个部分?然后,慢慢地给孩子一些空间,不再是看不惯就开骂。于是,你将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对于这些看不惯的部分,多出了一些柔软、理解和体谅。

原本内心被各种不满所占据的空间,将重新收获甜美的果实。你与自己、与孩子,甚至与旁人的关系,都会更加接近与良好。

妈妈真的不必当超人!

在有了孩子后,再疲累你都觉得没关系,就是要成为一个超人妈妈;你所做的都是对先生好、对孩子好,就是没有对自己好。该是你对自己好的时候了!因为,唯有爱自己,才有更多的力气爱孩子!  在公司忙了一整天,身心疲惫的玉婷下班回家后,依然冲进厨房张罗晚餐。

以最快的速度将晚餐放上桌,玉婷喊着“开饭了”,却见到十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直盯着电视看,完全没有离开客厅的意思,叫了两三次后,孩子依然巍然不动,玉婷心中的一把火也油然而生。

她走到客厅,恶狠狠地将电视关掉,又拿起扫把打骂小孩,姐弟俩被玉婷突如其来的发飙吓到,边哭边跑到餐桌,如惊弓鸟儿般、默不吭声地夹着菜。

然而,玉婷已经完全没有食欲,一方面觉得自己教育失败,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情绪失控对孩子们感到愧疚……

其实你可以不必那么累

在现代社会,类似玉婷这样,要兼顾事业,又要照顾孩子的职业妇女还真不少,尤其另一半经常不在家时,身为妈妈,更要一人分饰两角,不论是家庭主妇或职业妇女,都会忙得团团转。

然而,许多妈妈为了要当个称职的妈妈,经常会过度使用自己的精神和体力,明明白天已经被孩子的活力搞到自己没力;明明下班后已经累到想立刻趴在沙发上,心中那股“好妈妈”的声音却又驱使着自己洗手做羹汤,接着还要看孩子的作业,跟孩子聊聊天,做家事……等到可以上床时,已经超过十二点。

日复一日,当疲惫的身心再也无法负荷时,即使是孩子一点点的“不听话”,也能成为引爆怒火的“最后一根稻草”。

请问,你为什么要这么生气呢?

是不是觉得自己这么牺牲、对孩子这么好,孩子却不领情,甚至把你的话当耳边风?如果是,为什么你要这么牺牲呢?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传统社会文化中,对于“妈妈”这个角色所赋予的模子,认为“妈妈”就是要付出、要教养子女、要操持家事——即使是“蜡烛两头烧”的职业妇女也被视为理所当然,结果,职业妇女的生活全部都被事业和家庭占满,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有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所以,一旦最关注的重心——小孩不听话或不顺从时,或是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时,那种为孩子牺牲掉自我的委屈和不满也就涌上心头,情绪失控当然也就会跟着上演。

试着脱下女强人的外衣吧!向老公和孩子示弱,让他们知道,你也不过是个能力有限的普通人,适时让他们明白你累了,把一些事情分出去,而不是嘴巴不断叨念,却又在念完后自己马上把事情解决了。偶尔让家人体会一下,这些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应该由妈妈来做的。P2-6

序言

让孩子主动想要,比强迫安排更重要!

某个星期三的下午,女儿和同学萍萍买了便当后,一同回家里吃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班上发生的事情。此时,我拿出水果,与孩子们一起吃,也加入了聊天的行列。

“对了,我们等一下想去小薇家写功课,可以吗?”女儿突然问。

“既然你和萍萍都在我们家,何不干脆找小薇过来写?”

“我跟你说喔——”女儿正经八百地回答,“我们要买午餐给小薇吃。”

原来,小薇的妈妈希望小薇去补数学,但小薇硬是不肯,两人从早上就僵持着,谁也不让步,眼看上班、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在气冲冲之下出门,也忘了给小薇午餐钱。

听到女儿的叙述,我转问萍萍:“你们喜欢补数学或英文吗?”

“我想没有人会喜欢吧!”萍萍又接了一句,“不过我搞不懂,小薇的数学又不差,为什么还要补数学?”

我认识一位妈妈,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数学、英文、钢琴,到了孩子二年级时,再外加画画,连作文也学了。

当问起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这么多时,这位妈妈回答:“这样才能帮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她告诉我,她所认识的亲朋好友、邻居中,不少人都是这样让孩子提早打好基础,将来数学好、英文好,作文也写得顶呱呱。

“那,你儿子有没有说过不想学这么多?”我很好奇。

“当然有,不过我还是要求他一定都要学,不然将来怎么办?”

说到“孩子的将来怎么办”,的确是父母最关心的事,一位妈妈甚至说:“我也觉得孩子连星期日都要补习很辛苦啊,可是不这样,将来怎么办?”

这样的心情,我也曾经有过,眼看着身旁有小孩的人,不是让孩子补数学,就是让孩子提早接触理化,如果没有补数、理,至少也会学英文,加上听到太多人说:“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会突然难了起来,中学更难,没打好基础就完了”、“中学英文比小学难很多,很多小学没补英文的孩子都放弃了”、“早一点把英文学起来,中学就可以减少一科的负担”……诸如此类的话,让我也十分纠结,觉得孩子小学可以不补数学,但“好歹要学英文”吧!

于是,当女儿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曾经问过附近的英文补习班,想为女儿将来的英文学习做准备。

不料,从未学过英文的女儿,在学校考试的成绩还不错,加上先生是属于“把学校教的学好就OK”,又看到女儿放学回家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画画、玩、看课外读物),我也就没有让她去上坊间的英文班。

虽然如此,我必须说实话,我的一颗心依然有些忐忑,毕竟有太多人告诉我:“小学的英文实在简单到不像话,到了中学有很大的落差。”总觉得似乎还是得安排女儿学英文比较好,于是,即使女儿在二年级下学期之前,英文考试几乎都是满分,我仍然不死心地用“赞美法”问女儿:“既然你从来没学过英文,也能考这么好,表示你有语言天分,要不要趁早学更多,让英文更好?”

女儿却回答:“妈妈,虽然我英文考得好,可是我对英文真——的——完——全——没——兴——趣。”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说什么也不愿意在外面补英文的女儿,竟然在小学三年级时改变了。

那是开学后不久的某一天,女儿吃完晚餐后,突然问:“妈妈,你是不是很希望我学英文?”

“看你自己想不想学啰,不过我觉得英文学了就不要放弃。”我给了一个很中肯的答案。  “好,那我要学。”

“你是说你——要——学——英——文。”我下巴差点儿没掉下来。

怎么可能?这个一向对英文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的女孩,何时变得喜欢起英文了?还主动要求要学英文?

细聊之后才知道,原来,女儿在这个新班级最要好的朋友Candy,与其他几位女儿认识的同学,都在同一个英文班,引起了女儿想学英文的动机。在了解英文班老师使用的课本及教学理念后,我觉得很不错,于是也让女儿正式加入课后的英文学习班。

从完全不想学到主动开口,我发现孩子不是不愿意,而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动力的来源是很多元的,有的孩子因为启蒙老师很会教,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有的孩子是为了考高分而学习;也有人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就对老师教的科目特别用功;甚至像我女儿这样,想与好朋友一起学习。

当然,孩子原先的动力,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失,此时,父母们千万不要顾着骂孩子“虎头蛇尾”或对孩子生气、觉得孩子浪费钱。因为,孩子才是真正在现场学习的主角,很多时候,或许老师教的方式孩子听不懂、无法接受,或是教学环境不舒服,甚至其他原因,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

女儿在四年级时告诉我,她想停止课外英文的学习,乍听之下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她怎么可以轻易放弃,但经过长聊后,我采取相信她的态度,毕竟,强迫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见得有帮助。我想,下次当女儿想学东西的时候,也会更深入地思考,不会因为同学去就跟着去。

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我一直在学习着。过去,我跟许多父母一样,担心在升学体制下,孩子的成绩如果不理想,将来怎么办?但后来我发现,一个喜欢自己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价值而快乐;一个独立的孩子会懂得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一个学会选择的孩子,在决定及判断上面将会更精准;一个勇于尝试的孩子,在面对压力时能够自我克服;一个有管理金钱能力的孩子,不会坐吃山空;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经常有突破性的成果。

只要父母愿意相信孩子,培养孩子上述六大能力,将来孩子就具有主动探究事物的能力,并且愿意坚持下去,在人生中找到最适合的舞台——这正是父母最希望的事,不是吗?

让孩子主动想要,比强迫安排更重要,而主动想要的动力,就在父母的爱与六大能力中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