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泰编写的《戍边英雄传》是一位八旬老兵的战场亲历,一部云南剿匪的文字实录。书中真实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云南各族人民一起携手并肩追赶围歼匪徒的精彩故事。语言生动明了,文笔客观,生动的为读者再现了当年的那一段真实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戍边英雄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宋国泰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国泰编写的《戍边英雄传》是一位八旬老兵的战场亲历,一部云南剿匪的文字实录。书中真实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云南各族人民一起携手并肩追赶围歼匪徒的精彩故事。语言生动明了,文笔客观,生动的为读者再现了当年的那一段真实故事。 内容推荐 宋国泰所写的《戍边英雄传》以翔实、客观文笔讲述了1949年12月云南和平解放至1956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九师挺进云南.和云南各族人民一道,紧密团结,携手并肩共同剿匪戍边的战斗历程,真实再现了建国初期我军民追剿和围歼入境回窜袭扰我云南边疆、妄图反攻大陆的逃缅蒋残军的一段历史,集中反映了以剿匪英雄连、陈会林等为代表的战斗集体和英雄人物的战斗事迹和戍边传奇。 《戍边英雄传》同时也以生动语言描绘了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独有的风俗人情和奇异旖旎的边疆风光。 目录 上篇 戍边剿匪 第一章 螳臂当车 第二章 哀牢暴乱 第三章 旗开得胜 第四章 王耀云叛变 第五章 “凹龙红军 第六章 泰山压卵 第七章 活捉逆贼 第八章 生擒魔王 第九章 击毙“土行孙” 第十章 猛追穷寇 第十一章 凯歌高奏 中篇 围歼追剿入境回窜的逃缅蒋残军 第十二章 地上彩虹 第十三章 “神军天降” 第十四章 木戛民兵 第十五章 “地动山摇炮” 第十六章 孔雀开屏 第十七章 老烟筒“包饺子” 下篇 军民携手戍边共守祖国边疆 第十八章 巡逻国境线 第十九章 红星闪闪 第二十章 知心“老于” 第二十一章捷报频传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同志们现在怎么样了?是冲杀出来了还是牺牲了?当初军事代表团来到暂编13军,人人都携带武器。后来又说是军代表是来教育、训练、培养、改造起义官兵的,带枪不好,于是所有军事代表团成员的武器全部交给了军部军事代表团,结果在意外地遭遇到反革命武装叛乱之时,却没有武器来自卫与抗击。他又想,他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什么地方?属于哪个县、哪个乡?路在何方?离这儿多远才会有村户人家?路上、村里有没有匪患?走路安全不安全?在深山老林。会不会遭遇到老虎、豹子、狗熊、豺狼?暂编13军军部和驻暂编13军军部军事代表团在玉溪,这儿离玉溪有多远?他清楚的知道,匪患、匪祸是暂时的,发生在极小范围,我军必定前来搜剿。可是,现在同志们、战友们在何处?他心里明白,军部军事代表团驻地玉溪离他并不远,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返回军部军事代表团。回到玉溪。此外,万一碰见猛兽,还要做一个像武松一样的打虎勇士。这时,太阳已经爬上树梢,他站了起来,想找找路,见见人,看看村庄.尤其急切地渴望遇到自己的部队、亲人。人民战士的军营,就是人民子弟兵的家,首长、领导、上级、同志、战友,就是自己的亲人。此时此刻,杨树林同志多么想家,多么思念亲人啊! 大约走了两三个小时,太阳快当顶了。他突然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在一个山坡上看见了一条小路,而且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个老乡从山上沿着这条小道往下走。杨树林同志好高兴,急忙迎上去,本来是有好些话要说、要问,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句问话: “老乡.请问这里什么地方能找到水喝?” 那人用奇怪的目光盯住他,过了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要喝水?有,有,你等着,我上去给你拿水来。” 那人转身往回走。杨树林同志当真地站在那儿,但他无意识地侧身立在一棵树后。 突然,山上猛地扔下几颗手榴弹,在杨树林同志的前面爆炸。幸好弹片都被大树挡住。杨树林同志刚脱离虎口,又走进狼窝,他转身往后飞跑。 这一回,他不知又翻了多少山、越过多少岭,跑山爬山直到太阳西下。他又一次惊喜,在一个山半坡,见着山下有一个村庄。经历过这一两天的生与死的险境,杨树林同志更加小心翼翼。他找到一个矮小密集的树丛,把自己隐蔽起来,然后仔细地、反复地侦察。这时。他感觉又饥又渴,当前最最需要的是喝水和吃东西。他观察到有一个单家独户人家,房屋在村子外边,靠在山附近。他认为这是个好的去处,相对比较安全。但是,他依然耐心地等到天快黑,才向这户人家缓慢地、静悄悄地走过去。到了门口,只见门是关着的,但轻轻一推。门就打开了。杨树林同志平静地、缓慢地走进去。一个大妈正从房间里走出来,抬起头来看见杨树林同志就责问: “你在夜晚跑到我家来要干什么?你是什么人?” “大妈.请您不要害怕,我是26军逃兵,从国民党军队逃跑出来,要回家。找爹妈,跑了几天了,口渴得很,请给点水喝好吗?” 杨树林同志还是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有意编造一个谎言。 “喝水?”大妈一边说一边拿瓢到水缸里打了一瓢水,递给杨树林同志。 杨树林同志一口气把水全都喝完,又请求说: “我太饿了,请大妈给点吃的。” “你得寸进尺,喝了水还要吃饭?”大妈显得有点生气了,可是,她仍然弯下腰,到灶窝里掏出两个大的烤熟了的土豆,拿给杨树林同志。 “给,给你。快走,快走!”大妈怒容满面,待杨树林同志走出门,她“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杨树林同志不敢进村,一只手握着一个土豆,又朝山上走去。 吃完土豆,杨树林同志觉得有点儿劲了,口也不太干渴了,心想,看见村子,城镇该不会很远了吧?他沿着山半坡自西向东走。夜幕已经降临。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在闪烁,表面上看上去是静寂的村庄,也稀稀疏疏地轻轻摇曳着一些油灯的火光。杨树林同志无心观赏山村夜景.一心要找到回归路。他走啊走,爬啊爬,告别了这个小乡村,又翻越了一个大山坡,来到了一个池塘边。他太疲累了,趁着月色星光,在池塘旁边找到一棵四周长有齐腰身高的杂草丛的大树,在树根下坐着打盹。 天亮了,不敢贪睡的杨树林同志再次醒来,似乎看见不太远的前方矗立着一堵高高的城墙。但不久,大雾袭来,到处都是浓雾迷蒙,什么也看不清楚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太阳驱散了浓雾,大地又是阳光普照,高高的城墙,清清楚楚地屹立在距离杨树林同志大约两三百米的前方。 杨树林同志仔细地、缜密地观察,朝东面的,就是说面对自己的城门是紧紧关闭的。由此推理,其他的3个城门也是紧紧地关闭着的。 “这是怎么回事?”杨树林心里纳闷。再看城墙上面,有人在走动,三三两两的,肩上有枪,身穿灰色军服,戴军帽,军服的上衣左面口袋上方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还看得见军帽上的红五角星帽徽。 “是。是我们的同志、我们自己的军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了!”杨树林同志欣喜地自言自语。但是,为什么关上城门?他怎样才能把城门喊开?如果不打开城门,他又如何才能进入城中? 杨树林同志几经考虑后,缓慢地站立起来,吃力地转动身子移动脚步,先到水池旁边用双手捧些水,洗一洗脸,漱一漱嘴,然后再喝上几口水。他朝向城门拖着步子走过去。到了城门下,他抬起头来,使劲向城门上叫喊: “喂.城墙上的同志,我是来送绝密文件的,要见你们的首长,快让我进去。” “你是哪个单位的?”站在城墙上的同志问。 “见了首长我才说,快让我进城见首长。否则,误了军务大事,你们可负不起责任。” 城墙上没有回答,可把杨树林同志急坏了,他使出浑身力气叫喊道: “我是来送绝密文件的,要亲自面见你们的首长,快让我进去。军情紧急,不可延误。”P58-60 后记 《戍边英雄传》(原书稿名《孔雀开屏》)如期出版了,我50多年的愿望与理想终于实现。书中主要内容均为我个人亲身经历和听战友亲El讲述,史料真实可信。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一直得到了我的老首长、老领导及资深老记者的亲切关怀、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具体帮助和指导。 云南军区老战斗英雄、115团老团长、原115团3营营长陈会林是我的老首长,知道我要写《戍边英雄传》,立即给我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在看了我的写作大纲及书稿后,打来长途电话,后又亲自来北京,给予我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及全面指导。 我的老领导、中共云南思茅地委老组织部长、原115团3营教导员王坚和部队资深老记者、团政委肖前(曾亲临部队采访,在《云南日报》和国内其他报刊上发表过许多作品,其中多篇与剿匪、战斗英雄故事有关)给我提供了他们主编的《守卫在祖国滇南边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9师戍边纪实》(远方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一书,并写来书信、打来电话,表示只要是写作需要,他们完全同意、允许我参考、借鉴乃至采用该书的部分内容。两位老领导多次指导我搞创作要勇于创新,既要讲究历史的真实性,又要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作品要可信、可读,好读、耐读。 老记者肖前多次给我寄来他新近收集到的戍边英雄材料。 对于剿匪斗争,邓高如等人曾在其所著《西南大剿匪纪实》(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第1版)一书的“出版说明”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在正面战场与国民党正规军进行战略决战外,还与特殊的敌人,采用特殊的形式,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战争。那就是: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下,在各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对国民党潜留在全国新老解放区的政治土匪及与之勾结的历史惯匪进行清剿斗争。剿匪斗争是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遗留任务,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剿匪斗争还是新中国历史中一段波澜壮阔、曲折复杂、可歌可泣的历史,值得后人永远记忆。” 老首长、老领导、老记者热切地期待我把《戍边英雄传》写成情节曲折、引人人胜、读者欢迎、喜读爱看并从中获得革命传统教益的书籍,而我也是不断地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放眼当今仍然很不安宁的世界,回首我国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戍边部队为巩固祖国边防、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祖国的生产建设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我想,读者读了本书以后,应该会为我们戍边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为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感到骄傲与自豪,感到欣慰与荣光,从内心里体悟到:戍边英雄们用汗水、热血和生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紧密团结边疆各族人民,剿匪平叛,根绝了多年匪患,歼灭了入境窜扰我云南边境的逃缅蒋残军;他们戍守边关,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精忠报国,服务人民,战果辉煌,谱写了军民携手戍边、同守共建祖国边疆的新篇章! 《戍边英雄传》事实上是一篇集体的智慧和创作。 这里,我对一直关心指导我的老首长、老领导、老记者表示由衷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这里,我对激励、指点、帮助我创作《戍边英雄传》的老战友、老同志、亲朋好友和我的家人,表示衷心谢意。 因我几十年埋头于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阅读文艺书籍较少,荒疏于文墨练习,加上才薄智浅,力不从心,所以总感到没有把本书写好,在此诚恳地请求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2009年1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