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民博士的《蓝鼎元乡村治理思想与实践研究——乡村善治的历史解读》,以清初知县蓝鼎元施政的理念和实践为中心,进行个案的专题研究。作者侧重就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关注知县的作用,采用了乡村社会史、政治史、海洋史相互整合的方法,探讨了蓝鼎元的乡村治理活动,并通过具体分析相近时期三类内陆知县、清代三个不同时段知县的乡村治理个案,与之比较,力图厘清清代知县传统乡村治理历史演变的轨迹,揭示知县蓝鼎元乡村治理的时代性、地域性和过渡性特征。更为可贵的是,作者还对“乡村善治”、“知县社会史”作了理论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当有助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史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蓝鼎元乡村治理思想与实践研究——乡村善治的历史解读》由王亚民著:作为清初儒学道南学派的代表人物,经过台湾乡村治理实践的历练,幕友时期的蓝鼎元初步总结与发展了我国传统的乡治思想,其乡治思想简约、实用,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国乡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知县时期,蓝鼎元治理号称全国难治的潮普地区,其乡治实践成为传统善治的典范;进而逶过时空分析,蓝鼎元乡村治理的区域特征与历史特点得以揭示;最后,在上述实证分析与反思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笔者初步提出了“统域与自域”的理论假设,并就传统的视角解答了当今“乡村善治”的问题。总之,在区域社会史视域下,课题力图在蓝鼎元研究、清代乡村治理研究、知县社会史研究三个方面有所拓展。
《蓝鼎元乡村治理思想与实践研究——乡村善治的历史解读》适合乡治思想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