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开平碉楼/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麦小麦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

《开平碉楼/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麦小麦所著,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

内容推荐

《开平碉楼/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麦小麦所著,《开平碉楼/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中西合壁,土洋交汇,集防卫、居住于一体,融世界建筑艺术于一炉。开平碉楼这一中国乡土建巩中的另类,以卓尔不群的态势,鹤立岭南大地,规模庞大,风格各异,见证了几百年海外华侨、华人血泪史。也为中国建筑艺术史增添了乡土风味浓烈的一章。

目录

高速时代的慢风景

碉楼的沧桑背影

返来买房又买田

形形色色的碉楼

平凡乡间的浓墨重彩

那些动人的细节

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

品味开平碉楼的精华

碉楼之美,人文之美

试读章节

从广州向南,上佛开高速转开阳高速,满眼蓝天白云、青葱绿意,人们的视线常常会被一种奇怪的建筑撞来撞去,那是阡陌纵横间一座座古意盎然的小楼,它们没有任何前奏地拔地而起,深灰色的墙体显然已被时间与风雨反复打磨,有的尖顶如微缩版哥特教堂,有的圆顶拱门如罗马式建筑,有的廊柱繁复有小型希腊神庙之风,浓浓的西洋风格建筑简直使人怀疑自己置身异域。可这里分明是开平乡间啊!如果不懂得开平侨乡的历史,不知道百年前那些辛酸与喜悦,真会怀疑这些奇异的小楼是自己漂洋过海,从山长水远的欧洲来到这里。

让我们翻开厚厚的开平县史,轻轻抹去历史的灰尘,来读一读这些名叫“开平碉楼”的小楼的前世今生。

这些小楼,错落分布在整个广东省开平市境内,据统计,现存1883座,而在鼎盛时期有3000多座。它们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开创了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类型——碉楼,在恩平、新会等地也偶有散落,以开平地区最为集中,数量庞大,是为“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最迟在16世纪,也就是明代后期便已在开平乡间出现。到了清代后期,开平侨乡与欧美联系更加紧密,碉楼这种特殊建筑也发展到了高峰。它是中国华工史、华侨史和当时的社会、自然状况结合的产物,独具特色。

碉楼的楼身挺拔,占地面积通常不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墙体有钢筋混凝土,也有青砖结构,门、窗皆为较厚钢铁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当地所产,铁条、铁板、水泥等大多从外国进口。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圆顶、尖顶、亭台式、四面悬挑、四角悬挑等等。建筑风格上带有很多西洋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还有人安装大型探照灯。

开平碉楼既有单门独户,也有大规模的楼群存在,风格十分庞杂,有典型的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教等西方建筑特点,融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等风格于一体,又带上强烈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土洋结合、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为开平带来一种独特的社会人文景观。

2001年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4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6年9月,开平碉楼迎来了联合国国际遗址理事会的考察与评估。

2007年8月,“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个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P3-7

序言

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雨露。两千多年岭南文化,枝繁叶茂至于今,不外得益于两点:根深与吸收。

珠江流域位于五岭之南,但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岭南一带依山傍海,河涌交错,古百越先民生于斯长于斯,从早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后来商贸文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无不烙上深深的本土印记,彰显岭南水文化旺盛之生命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菜、广东凉茶、骑楼等,得天独厚,彰显岭南人生活中特有之文化风韵。

百越之地与中原虽关山阻隔,但自秦以降,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交流,便从未间断,特别是唐梅关古道凿通之后,来自母体之文化养分,更是源源不断输入岭南,消化吸收,成为岭南本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发源于本土之粤剧,其唱腔发展过程中,便吸纳了弋阳腔、昆腔、秦腔、汉剧等外来剧种精华,博采各家所长,自成一格。而韩愈贬潮,东坡谪惠,这些文人之难,却是岭南之福,他们推动了岭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也让南北文化相得益彰。

岭南文化之开放与包容,不仅表现在对待同族同根之中原文化上,更表现在对舶来文化之高调“拿来”。自秦汉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岭南作为始发地及通商大港,千百年来独居中外文化交流之最佳平台。清政府对海关是开了又闭、闭了又开,反复无常,但广州却一直对外开放,即便是闭关政策最严之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州街道上洋商依旧熙熙攘攘。经济往来必定挟带文化交流,文化舶来品纷纷从岭南登陆引进,消化吸收之后,再影响全国。广式骑楼、开平碉楼,便是中西建筑艺术之完美结晶。惠能创立了南禅,其《六祖坛经》被誉为中国人的佛经,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民族化和世俗化。

广东毗邻港澳,历来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近现代百年来成为时代的方向标,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最重要的革命策源地。近代中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岭南人中之翘楚如康梁、孙中山等,执改良与革命之牛耳,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都得益于岭南人对世界先进文化快人一步之认同。进入20世纪,广东又一次领潮争先,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不但创造了一系列经济之奇迹,而且孕育了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精神,广交会成为海上丝路的新的里程碑,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又是商都文化的一个新标志。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最具特色度、知晓度和美誉度的整体形象、领域形象、特色形象的标志。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岭南文化精华的浓缩,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经过广大网民、市民和专家,历经10个月的票选角逐,终于决出了代表岭南文化的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骑楼、黄埔军校、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同时评出了十大提名名片——陈家祠、南越国遗址、南海1号、岭南画派、石湾陶艺、潮州工夫茶、客家围龙屋、广东凉茶、粤绣、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丛书的出版,也适逢其时地为宣扬广东的文化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春风润南粤,文化展新姿。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浩荡春风中,在盛世倡文兴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的诞生,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热情,不断掀起关注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成长的社会热潮。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