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脚我心中永远的痛
一直不敢写我的母亲。一是母亲有太多的事令我难以忘怀,不知该从哪件写起;二是怕写起来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泪水涔涔。可是今天,我终于忍不住拿起笔,写下这段萦绕心头的往事,因为妈妈的脚,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纠缠的结。
2001年6月的一天,妈妈不慎把左脚崴伤了。当时我正在南方出差,回来后虽然也曾带她到崔尔庄、李天木等地有名的骨科诊所看过,但都没有做过全面系统的治疗,只是贴上膏药就算完事,以致她的脚一直都没好。妈妈是个坚忍的人,即使疼得厉害,也从不吱声。她怕我们担心,也怕影响我们的工作,仍瘸着一只脚操持家务。而我们对母亲步履蹒跚的模样早已习以为常,都安心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2004年5月8日下午,我和妹妹带妈妈去北京同仁医院检查眼睛。3个小时的车程下来,妈妈的脚控得又红又肿,走路一瘸一拐的。安排好住宿后,我们执意带妈妈去逛王府井大街。妈妈拗不过,只好跟我们同去。游罢,已将近晚上10点。我建议打车,妈妈怕我花钱,坚持坐公交车回去。我们走了2公里才走到车站坐上车。回到宾馆,妈妈的伤脚肿得老高。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妈妈痛苦的表情。那一刻,我和妹妹一下子沉默了……原来,在妈妈需要休息时,我们偏要拉她出去闲逛,那不是孝顺。顺应妈妈的需要才是真正的孝顺,继而我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倘若当初打车回来,妈妈的脚何以疼痛至此啊!为什么没那样做呢?
妈妈的脚,是怎样的一双脚啊!在我几个月大时,妈妈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工作。她的单位离家很远,途中要经过铁道。那时,她还不会骑自行车,全靠两只脚。一个下雪天,妈妈下班正要穿过铁路时,火车来了,栏杆放下了,疲惫不堪的妈妈一着急竟跌倒在雪地上,爬起来,妈妈继续拖着已经冻僵的脚,踩着厚厚的雪往家赶,因为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我……实行市场经济后,妈妈下岗了.为了供我们上学,她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推着平板车去卖豆腐。她走街串巷,脚上长了冻疮,却没有一句怨言……当我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妈妈去感谢帮助我的人,路不好走,又是晚上,在经过一座小桥时,妈妈一脚踩空,连人带车掉进水沟,礼品全被泡湿了,车把打在妈妈的太阳穴上,那儿至今仍有一道疤,她的脚被水里的铁丝划破了,汩汩流血……我结婚后,每当孩子生病,妈妈都守护在身边,为了配全一个偏方,妈妈不惜走很远的路去农村田地里采草药……
今年正月十二,妈妈不慎跌倒,左腿膝关节肿了,疼得厉害,遂住院治疗。我恳求医生一并治疗她的伤脚。即使再忙,我都坚持每天用轮椅推妈妈去作理疗:深部热疗、蜡疗、按摩。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妈妈的伤脚终于彻底消了肿,我太高兴了。为了表达对医生的感激,我还特意给医院赠送了一面锦旗。医护人员称赞我孝顺,我连连摆手,说:“妈妈的脚已经肿了七年了,到今年才给她作正规治疗,我很惭愧!”
妈妈的脚好了。但是,一想到2004年5月的那个晚上妈妈一瘸一拐去等公交车的情景,我的心仍如同刀绞。我们可以到肯德基、麦当劳一次消费几十元,为什么那天就没有叫出租车?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从咿呀学语到玉树临风、娉婷而立,母亲一直是我们内心的支撑。她始终在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她的青春、唠叨和牵挂。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孝顺不可等待,应当时刻持守,终身力行,至少要做到问心无愧!
今年的母亲节,我要给妈妈、婆婆洗脚!P7-9
我本是凡俗女子,却有幸身着警装,而喜好写作,将我的警察生涯渲染得丰富多彩。多年来,在领导和战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笔耕不辍,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心中充满感激,并由此生发出对这.爪世界更多的热爱,对生命更多的敬重。
文字,乃是我的伴侣,我的一份安慰。这些文字发于内心,是最真实、最质朴的表达。我以真诚的心书写生命的皱褶,书写皱褶里头的苦涩和光芒,写许多蛰伏在心田的生活要求和理想。我在文章里看见我的道路,也看见我的成长;看见我的褊狭,也看见我的幼稚,惭愧多于自信。我始明白,风景在别处,我在路上,于是有了不断寻找的情怀;风景在心中,处处有诗情,于是有了现在的触处飞花,成熟也好,幼稚也好,本性难移。在这里,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战友和朋友,给了我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他们的关怀和友爱是我生活的阳光,让我与文字相逢时,仿佛受到了一种神秘的昭示,看见我的生命状态。
对于警察职业的热爱,时常在某个时刻令我心潮澎湃。警察的职业特点,早已淡化了性别的差异,我身边的人都是战友,一次行动、一场战役,我们可以同甘共苦、奋勇拼搏,我们可以团结协作、共铸辉煌,警察的肩膀扛着正义、扛着承诺,也扛着希望、扛着荣光!身处这个群体之中,除了感动,就是骄傲与自豪!因此,对警察的书写是激情的、昂扬的,充满前行的力量!
早在警校毕业实习时,我就开始了预防、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关注犯罪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给予他们真挚的母亲般的爱与关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经过两年多的帮教,那个连杀3位亲人的少年犯晓诚,被减期220天,提前解教。解教后,我给他找了工作,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家个体企业的优秀员工。那个曾经灵魂游离躯壳的冲动少年,最终在我们的关注下完成了蜕变,重新开始了美好的生活。
我记得长江三峡两岸那奇峻秀丽的风光,也依然记得岸上那位抱着孙子的阿婆;我记得石家庄长安公园那簇簇动人的迎春花,也依然记得民心河畔那位身穿棉布小袄、伟大而朴实的母亲……无论是自然界的景色,还是普通人的朴素情感,都时常温暖着我,温暖着这个世界,令我无限感恩,也使我把这感恩化为一次次行动。当我驱车八十多里路去看望孤儿李蕙伶时,当我在母亲节这天为89岁的孤寡老人刘艳芳买去一双绣花布鞋,并亲手为她穿上,看着老人脸上漾起笑容时……我同样被幸福包围着,那是爱的回馈,时刻提醒我与这个世界的真实联系,让我渐渐懂得爱与宽容永远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
我是一粒微尘,一棵小草,借着与文字的缘,舒展生命。凡翻开我书页者,凡阅读我文字者,便是受了我的敬意,仿佛一个相敬如宾的作揖,读我文章若受兰仪!
是生命让爱有了表达的机会,是爱让生命有了重生的勇气。让生命闪光,让爱延续,让所有的生命充满爱!
想完全读懂红心这个人,就要读红心写的东西。她的散文情真意切,或舒缓流露或奔涌宣泄;她的纪实来源于工作,或娓娓道来或摄人心魄;她的警示发人深省,或扣扪人心或问责社会;她的寄语饱含希冀,或语重心长或感怀激烈。总之,她抒发的、记录的、思考的和感叹的都真实地代表了她自己,她的作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真实地映照出了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王红心。
印象中,王红心是一位富有活力而有时又略显恬静的女性,她可以为了误人歧途的孩子放弃一切或不顾一切,可以为挽救一颗心灵而倾其所有或至一无所有。从她的故事里,我们能感悟到她丰富的内心,感悟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感悟到她胸怀的博大和情感的细腻,感悟到人民警察汩汩流动的铁血中的那份柔情,感悟到那看似柔弱的双肩所蕴含的韧性和挺拔,感悟到眉宇间那双目光的深邃和明亮。
王红心是一个警察,是一位团干部,是一名要为很多很多孩子打开心窗的志愿辅导员。她是一个多面手,在为孩子们上法制安全教育课时她是一位技能丰富的教练员,帮教少年杀人犯时她是一位重塑灵魂的工程师,救助残弱病孤时她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母亲。她可以变幻出很多角色,但她的目标却清纯而单一——让那些受伤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健康茁壮。她用苦心让孩子们迷途知返,用爱心让孩子提前解教,用恒心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她帮助过的孩子到底有多少?5个?50个?500个?我们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也许根本无法统计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数目必将一天天变大,更难于弄清。2005年10月,她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个人;2007年6月,她被共青团河北省委评为河北省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接下来,她会收获更多的荣誉,但她内心明白,她需要的既不是上级给予的荣誉,也不是领导给予的鼓励,又不是群众给予的口碑,她只是想得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真爱的强烈搏动,和那份思绪的平静祥宁。
是的,要想读懂王红心,就要静心去感悟王红心。
梅世彤
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
2009年11月28日
《与莲花相邻的日子》是一本散文集,共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人生感悟;二是侦破纪实;三是震撼与警示;四是成长寄语。《与莲花相邻的日子》的作者王红心是一名人民警察,书中四部分内容展示了人生、社会和生活的不同侧面,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她对社会、人生的大爱。这本散文集文笔细致,感情细腻,读来很有味道。
王红心,笔名“海冰”。1968年5月出生,山东东平人。1990年毕业于河北省人民警察学校。爱好写作,现为河北省公安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家报纸、刊物发表散文、随笔等30余万字,其中通讯《热血铸警魂》获“河北省首届‘严打’好新闻”二等奖。
《与莲花相邻的日子》是王红心的散文集,共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人生感悟;二是侦破纪实;三是震撼与警示;四是成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