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朝那些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景点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朝的故事最能够体现人类生存中的弱肉强食,对于我们当代的生存策略有着典型的指导意义,通过此书你会掌握到谋取成功的所有法则。

用朴实幽默的语言,本着历史的真实性,鲜活地演绎了宋朝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故事虽然被时间埋进深处,但我们应该知道,过去的历史还在我们身边发生与重演。

内容推荐

开国皇帝烛影斧声的悬案,血性继位的金匮之盟,生存策略的充分体现,回溯时间深处的历史,通感古今生存的共性。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打破了皇位世袭的格局,演绎了继位的千古之谜,创造了文人的世外桃园,出现了繁荣不强的例外。

书中的人物有话说:

赵匡胤:哥三十岁就是高干。这可不是传说。

赵光义:二哥我很善良,总是先杀人后找个理由。

赵普:老夫我没多大本事,就是三次担任宰相。

柴荣:本人不是女性,拜个干爹也能沾上大光。

孟昶:我过的那小日子。你过一天都会被烧死。

花蕊:本姑娘的死能够证明什么叫做香消玉殒。

李煜:开始想当文学家,谁知道竟然从了政。

小周后:长太漂亮对不起社会,好男人都想犯罪。

李继迁:负女人算啥男人,小弟我要负就负皇帝。

王小波:消除贫富差距是我提出的,哥死得很值。

目录

一 小孩喷香

二 天子流浪

三 暴动实习

四 有机必乘

五 初露锋芒

六 价值体现

七 英雄相惜

八 权力联网

九 君弱臣强

十 春晚插曲

十一 顶级演员

十二 所谓太祖

十三 领导美容

十四 上党之勇

十五 御驾亲征

十六 进退两难

十七 总统失眠

十八 模拟谋杀

十九 雪夜访臣

二十 终极娱乐

二十一 香消玉碎

二十二 面条大王

二十三 南唐旧梦

二十四 虚报青史

二十五 抑制平衡

二十六 后宫皮影

二十七 魔鬼化妆

二十八 皇帝本色

二十九 唱得响亮

三十 胜极必败

三十一 王子短见

三十二 生存代表

三十三 危险角色

三十四 戏罢卸妆

三十五 壮志不酬

三十六 胜败轮回

三十七 自卫自危

三十八 以德治国

三十九 游击队长

四十 叛变大王

四十一 草根领袖

四十二 悲壮之师

四十三 意外重重

四十四 立储之争

四十五 无言而终

后记 感叹号

试读章节

一 小孩喷香

为什么宋太祖赵匡胤的小名叫“香孩儿”,顾名思义,就是这孩子的味道好闻,让鼻子感到幸福吧。赵匡胤出生在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于地址嘛,据说在洛阳的夹马营,要再具体就让我汗了。据史书说,那天夜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出差回来,老远看到自家被红光罩着,心就提到嗓子眼儿上了。

坏了,家里失火了!

他脑子里装着怀孕的妻子,狂奔至家,发现并未失火。纳闷啊,这光是从哪儿来的?老赵跑进房里,顿时闻到异香扑鼻,便怀疑家里煮好吃的了。这时,产娘从内房跑出来,觍着脸报喜道:

“夫人生了,是男孩儿,浑身喷香呢。”

这就是赵匡胤小名的来历。

老赵感到好笑,婆娘怀孕期间也没吃多少花椒茴香啊,这孩子怎么会香呢?他走进产房,一看吓得不治,天哪,这是什么孩子?浑身焦黄,微微泛光,熏着蒸腾的香气。他心里纳闷啊,小心翼翼地凑到床前,惊恐地问:“这,这孩子怎么是这种颜色的?”

杜氏委屈地抽泣着说:“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老赵见孩子不缺胳膊腿的,这才稍微放心了些。

由于赵家的房上罩着红光,又有奇香随风传播,动静闹得这么大,邻居家自然知道了,就都跑到家里来问蹊跷。当他们得知赵军官家生了个男孩像刷了金粉,像用檀香熏透了似的香,开始议论,纷纷说,不正常,是怪物吧。老赵与杜氏也郁闷,啥事儿,人家生个孩子都好好的,咋就我们生个孩子,不是夭折就是颜色不正?

他们担心这孩子的质量有问题,于是,去了家后不远的寺院,想给孩子求个符以保平安。这座寺院叫,“应天禅院”(可能后来叫的),院里种植着无数牡丹,品种繁多,正被季节渲染得怒放。风撩拨得它们喷着浓郁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院里还摆有做法事的用具,香炉前堆积着厚厚的纸灰,看来是有钱人投资的活动。总有人不喜欢施舍穷人,却很大方地巴结神灵。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回过味来了,也许房上的红光是被烧纸映得吧,也许孩子的香气是牡丹的香味儿,也许那孩子浑身黄是有黄疸病。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可问题是这孩子后来当皇帝了,牡丹哪敢比他香,寺院哪敢跟他争光,黄疸哪敢在他身上成病啊?这些自然现象,演绎成皇帝应该是皇帝的瑞兆了。

在中国历史中,哪个皇帝的出生都要与众不同,没有的也得编,何况,人家赵匡胤还有这种巧合啊……

一个后来当皇帝的孩子,自然不能只是出生时与众不同。

他的童年也会让后人倍加瞩目的。

据说赵匡胤在三岁时。母亲领他去寺院里进香,他发现念经的小和尚偷着瞅他娘,便跑过去抡起木头玩具,把和尚的头当木鱼敲,还当当地敲,边敲还边喊,让你不好好念经。硬把那个和尚给敲哭了。当住持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不高兴,把小和尚给辞退了。

念着经还看女人,不念经岂不更不正经啦?

不辞退你还辞退谁啊?

在赵匡胤七岁时,就显示出他天生的领导能力了。他为了当孩子王,指着大树上的马蜂窝说:“哎哎哎,哥们儿,谁要敢把它摘下来咱们就听他的。”孩子们仰着头瞅着蜂窝,咬着下唇,满脸的茫然。

马蜂都把窝儿捂了,谁敢上去找胖。

他们都用异样的眼睛盯着赵匡胤,那意思是你小子敢吗?

小赵吸吸鼻子,把鞋子用脚后跟啃掉,哧啦哧啦爬到树上,骑到离蜂窝近的枝丫上,折根树枝去够蜂窝,一家伙就给挑落了。

马蜂嗡地就蒸腾了,但没有去蜇赵匡胤,却让下面仰头看的孩子胖了很多天。为什么不蜇赵匡胤,不是他喷香吗,更应该招蜂引蜇啊。没办法,人家是真龙天子啊,小蜂儿哪敢给天子“打针”啊(水分大吧)。

还有更邪的呢。

赵匡胤曾与伙伴韩令坤在房里赌博,听到门外小鸟叫得好听,两人便争相起来出去抓鸟。别说抓鸟,就是抓老鹰都没有特别的,特别的是他们刚跑出房,房轰然倒塌了。这件事放在平常人家那是因为房子质量不好,年久失修的结果,可发生在赵匡胤身上就不同凡响了,因为他后来当皇帝了。

在赵匡胤少年时代,对于他的教育问题,赵弘殷与杜氏始终就有分歧。杜氏在香孩儿之前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但都没长命,而这个孩子出生时又不像正品,她不想让这个孩子有任何闪失,因此,不同意他舞枪弄棒,只想让他学习文化课。

还有个原因是,赵弘殷身在军营,每天带兵打打杀杀的,她每次做梦都是丈夫浑身血淋淋的,惊醒过来,用手压住“丰满”好久,那心才肯落回老窝儿。

身为军官的赵弘殷却有不同的看法,自唐朝碎成五代十国,各地的将军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点儿野心,有把子力气,招呼几个人就敢称王称帝,并不顾亲情,不惜骨肉相残,只顾争夺自己的利益。

外域的势力在虎视眈眈中原这块肥肉,使环境变得很恶劣。

普通老百姓生活在这种恐怖的处境下,早晨还活蹦乱跳,说不定晚上就暴尸荒野,也说不定就埋葬进野狗的肚子里了。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会摆弄几下把势,自保都困难,更不用说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了,所以,练点把势还是有用的。

就这样,赵匡胤在父母的分歧中,开始向文武双全方向发展。

至于史书上说他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我感到这并不准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正确地引导或强制性教导,有时候还不行。

在赵匡胤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个小弟,取名赵匡义。

他这个小弟超厉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太宗赵炅。他厉害并不是多么伟大,而是赵匡胤的“终结者”。若干年后,他与这个弟弟表演了皮影戏“烛影斧声”,留下了惊世悬案,让后人猜测了几百年,至今也没有定论(这个以后再说,怕也说不清楚)。

在赵匡胤的兄弟中,除了终结者还有个后娘生的小弟,名叫赵廷美,这哥们儿也是苦命的主儿,也没折腾几下,就被他二哥赵光义给整死了,死得很惨。

好了,言归正传啦……

P1-3

序言

不看宋史看什么

宋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六人无子继位。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生育能力差劲儿。那么多皇妃还没儿子——丢人。对于封建王朝来说,皇帝驾崩没儿子继位,问题相当严重,因为没有明确的继承人,甭想也会加剧宫廷内部的斗争。按说这种特殊的继位形式肯定会造成国家危机,可怪了,人家没有,不但没有,还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时代。牛吧?

著名史学家陈寅陌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就连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对宋朝也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看到没有,致力于挖掘历史真相的专家们都这么说,看来,宋王朝还真有两把刷子。事实上,人家真有。

中国的四大发明,厉害吧,对人类发展起到多大推动作用啊,这个全世界都知道。值得强调的是,其中三大发明就出自宋代。比如,让人类能够更准确确定方位的指南针,能够迅速传播与记载人类文明的活字印刷术。第三项更牛,就是既能要人命也能破坏地球的火药(虽然发明于唐代,但实用于宋代)。这个朝代,还拥有很多世界之最,比如最早使用纸币,最早出版医学著作,最早研发出先进的冷武器,当然还研发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瓷器。瓷器这东西,“中国”的英文就是源于这个。

宋朝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似乎需要出土更多文物来解疑,当然,也许永远都解不开啦。比如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打造的“烛影斧声”悬案,以此引发的“金匮之盟”之谜等。还有个怪现象就是,宋朝繁荣而不强大,这都成为宋史的可读性与亮点。当然,值得读的并不只是这些悬疑,最有含金量的是历史事件中,永远蕴涵着我们的生存经验……

后记

感叹号

在上本《唐朝那些人》里留下了邮箱,期望得到朋友们的建议。果然有很多热心朋友给我写信,对我的帮助很大,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特别是第一位给我发信的朋友,他的名字叫nicolasl,他对我说:“文笔也不错,但就是文章中的感叹号过多,多到有些让人不耐烦的程度,希望您下部作品能有所改进。”我翻开书,果然发现有太多感叹号,我自己看着都笑了,多得是不能忍受。历史虽然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但不能老用感叹号啊。如果不是朋友提出来,可能我还会重复这个不良习惯。在本书里,我会改正朋友们给我提的缺点,并再次向朋友们表示感谢。仍旧留下信箱y567y@qq.com,期盼得到朋友们的支持与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