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戈尔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小川
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戈尔丁是美国当代摄影界最受瞩目的摄影师之一,她的作品总是以一种私人日记的形式叙述她的生活和她周围最亲近的人,作品以反对美国文化为核心,同时也记述了她在欧洲的生活。

她生活工作在纽约和巴黎。就像她拍摄了30年身边的朋友,她更感兴趣的是拍摄室外场景、静物,和有时会消失的有人的风景。她的这些影像越来越具有温和、冷静,甚至有些忧郁的因素,她的作品更多地集中在颜色和光线上,也有着自省的因素在里边。

内容推荐

《摄影馆》共八册,以每个人为单元,他们是:贝尔纳·弗孔、荒木经惟、吉尔伯特和乔治、辛迪·舍曼、南·戈尔丁、托马斯·鲁夫、莎丽·曼恩、杰夫·沃尔。内容包括摄影家评传、作品解读、相关文论、访谈、手记、年表等,较完整地剖析了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并拥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摄影大家。这些二十世纪艺术摄影界领军人物,他们给世界带来巨大视觉价值,树立起摄影的一个个新的标杆。

目录

关于南·戈尔丁

解读

文论

在情色中心游走——南·戈尔丁的情色

从自传的欲望到虚拟的欲望——南·戈尔丁和拉里·克拉克创作之比较

南·戈尔丁和荒木经惟的公众性,私人化

她的时代:南·戈尔丁的摄影

从当代摄影的角度透视南·戈尔丁以及对中国摄影的影响

访谈

我生来就有一颗女权主义的心

我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记忆

拍照-爱·分享

手记

南·戈尔丁艺术年表

试读章节

南·戈尔丁是美国当代摄影界最受瞩目的摄影师之一,她的作品总是以一种私人日记的形式叙述她的生活和她周围最亲近的人,作品以反对美国文化为核心,同时也记述了她在欧洲的生活。

30年以来,这位艺术家从没有停止过建构她的“大家庭”,她喜欢把他们称之为:艺术家、异装癖者、情人。作品是以一种快照积累的方式对于她的友谊、爱情也是对于她的孤独和脆弱的解读。非常个人化的影像具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和难以磨灭的视觉。她经常呈现的是一个私人的场景,这种残酷的现实被运用到室内的场景(卧室、浴室、厨房等等)。这些瞬间的强度被戈尔丁的“风格”扩张了:广角的取景,饱和的混合颜色和闪光灯,这些因素使她的照片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她往往和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或者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进行比较,她很大程度地重新定义了记实摄影中的摄影概念。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社会肖像”,而实验性的摄影方式,放弃了客观的眼光,为了一种叙述上的尺度和内心上的延伸。

南·戈尔丁1953年9月12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她的姐姐自杀之后,她离家出走来到了波士顿。在那里,17岁的她开始了拍摄照片。“因为我姐姐的自杀,我开始拍摄照片。我失去了她,因此我想成为一个永远都不会丢失记忆的人。”1972年,她遇到了替代她家庭的第一批人——那些吸毒者、异装癖者,很快这些人成为了她偏爱的拍摄主题。在波士顿,她进入了美术学院,在那里,她和摄影师马克·莫里斯鲁(Mark Morrisroe)、杰克·皮尔森(Jack Pierson)、菲利普-卢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 Corcia)和大卫·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保持着长久的朋友关系。

1978年,当她来到纽约的时候,正值朋克运动的鼎盛期。她开始在锡盘巷的一间酒吧里工作。这是一间庞大的专门为艺术圈人士开放的酒吧,当时,她在下城区里同样性质的酒吧穆德俱乐部里首次放映她的幻灯片作品《性依存叙事曲》(《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那次也是在弗兰克·扎帕(Frank Zappa)的生日聚会上。不久以后,这种展示增加了一些音乐作为叙述背景。戈尔丁自己选择音乐,通过一些叙述性抑或引用性的甚至唱反调嘲讽式的音乐来加深画面的深度。她把她的作品以放映的形式在地下电影院或者地下酒吧展示。在这部作品里,720张的幻灯片成功地融合在45分钟的时间里,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们回忆起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和卡萨维茨(Cassavette)的电影,这部作品也很快在艺术界受到了关注。这个期间的特点是:她兴奋地拍摄她的朋友和自己,甚至有些疯狂。她和她的情人布莱恩(Brian)之间的爱情产生了那些令人难忘的照片:从情人之间痛苦的关系(布莱恩和戈尔丁在床上)到被殴打后受伤的自拍肖像。1988年,戈尔丁为了疗伤重新回到了波士顿,并且再次遇到了阿姆斯特朗。在那艾滋病盛行的黑暗年代里,她失去了很多要好的朋友,戈尔丁持续地拍摄他们,直到他们死去。在1990年,她和阿姆斯特朗回到了纽约,尝试着重新建立一个大家庭,通过拍摄纽约的异装癖者,从而在他们的夜生活中重新复苏。1991年,她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在欧洲和亚洲多次的旅行中,她完成了几本重要的系列作品(马尼拉、曼谷、柏林……),因此举办了多个展览并出版了几本专集。她和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合作出版了《东京之爱》,他们在一起记录了东京青少年的文化。她在影像中拍摄的那些人,能够使她回想起她的青少年时期,通过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是她自己的身影。

她生活工作在纽约和巴黎。就像她拍摄了30年身边的朋友,她更感兴趣的是拍摄室外场景、静物,和有时会消失的有人的风景。她的这些影像越来越具有温和、冷静,甚至有些忧郁的因素,她的作品更多地集中在颜色和光线上,也有着自省的因素在里边。P10-13

序言

在影像资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当代摄影一直占据着艺术表现领域的重要位置,人们可以在许多美术馆或画廊找到自己喜欢的大师级摄影作品,这直接熏陶了社会民众的影像文化的囱觉意识,推动了新影像艺术的产生。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多元发展才是近十几年的事,而现在大量国外当代影像资讯的涌入,正好满足了人们膨胀的影像文化占有欲,而满足影像艺术研究者的视野渴求正是编著《摄影馆》系列研究丛书的宗旨。《摄影馆》系列将理论梳理与影像作品穿插共生,较为完整地剖析了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且拥有广泛影响的多位国际影像大家,通过立体理论的构成给中国读者提供了研究与借鉴的新视野、新平台。

先有影像大家,后有摄影教育,这正是编著《摄影馆》系列的根由。这些摄影人的成功,一要归功于较为成熟的西方社会文化史背景,二是个性张扬的结果。他们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视觉价值,为后继者树立了摄影力量的新标杆。探究他们生活与艺术的历程,了解他们自述、访谈的内容,读解专家学者的独到评论,以及揭开诸多的不为人知的影像秘密等正是这个系列丛书所解决的问题。这些资讯无疑会让中国的影像读者们大开眼界,是帮助中国当代摄影完成“国际当代影像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

在首批系列丛书中,既有使用摄影来解决问题的杰夫·沃尔,也有其成长史与艺术历程密切关联的南·戈尔丁,还有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震慑着当代艺术界的辛迪·舍曼,以及法国的“造相”摄影大师弗孔等。作为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鼻祖贝歇夫妇的得意弟子,托马斯·鲁夫遵守严谨的社会学分类法和对拍摄对象的客观立场,他对跨学科、跨领域的广泛实践乐此不疲,荒木经惟那些有着性暗示的“私摄影”,看似随意甚至轻浮,其实颓废的外表下深藏着对生命的珍视、尊重,暗藏着深沉的哲学思考;莎丽·曼恩的作始洋溢着弗吉尼亚乡村的野性,她在观念表达方面既激进又宽泛,在材料掌握上既独特又先进,这种影像足以震撼每个人的心灵,将吉尔伯特与乔治放在首批《摄影馆》系列中似乎不妥,但他们的艺术对于摄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必须正视他们对摄影的贡献。

在强调影像多元、教学互动的今天,首批《摄影馆》系列丛书的出版既是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阶段性的理论工作总结,也是这个摄影集体向社会表明当代影像教育与影像创作共进的积极态度。让我们在全球化的影像语境中,共同关注西方影像艺术大师的作品与艺术理念,关注中国当代摄影的未来,让中国的新影像也能呈现出超越哲学批判层面的视觉魅力,从而达到与西方当代影像平等对话的境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