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工作的感悟。
高校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火红的事业,作者为这项事业奋斗了16年,准确地说是20年,因为他在大一时就已在系团总支副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在党的培养下,作者经历了从系团总支副书记到校团委书记的工作历程,这是他人生最充满激情的岁月,是他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包括了“工作职能:团结教育与服务相结合”、“教育方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育阵地:现实阵地与虚拟阵地相结合”等内容。
第一章 概述/1
第二章 工作职能:团结教育与服务相结合/10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历程/10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14
第三节 高校共青团的传统职能/18
第四节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20
第五节 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职能/28
第六节 创新新时期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模式/30
第七节 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团结教育职能/64
第三章 教育方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84
第一节 理论教育是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87
第二节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95
第三节 实践教育是深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100
第四节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109
第四章 教育阵地:现实阵地与虚拟阵地相结合/114
第一节 现实阵地的表现形式与传统优势/115
第二节 虚拟阵地的特点/131
第三节 “非主流”文化的现状及影响/138
第四节 现实阵地与虚拟阵地的结合/144
第五章 主体力量:传统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相结合/152
第一节 团学组织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传统主体力量/153
第二节 学生社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型主体力量/160
第三节 促进传统团学组织与学生社团的和谐互补/169
第六章 学风建设:刚性管理与创新教育相结合/182
第一节 学年制和弹性学制对学风建设的要求/183
第二节 创新教育是弹性学制下的内在要求/192
第三节 刚性管理与创新教育相结合/195
第七章 组织建设:班团支部与动态团支部相结合/214
第一节 传统基层组织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15
第二节 新时期班团支部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21
第三节 动态团支部是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225
第四节 实现班团支部和动态团支部的有机结合/232
附件作者与本书相关的部分研究论文/239
1.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实现“六个转变”/239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年级主题+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249
3.论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259
4.道德建设视阈中的耻感教育/271
5.转型时期的耻感文化:蜕变与重建/275
6.弹性学制下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87
参考文献/295
后记/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