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娟编著的《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一种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是延边大学“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朝韩日经济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在对温特建构主义理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以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视角,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一种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是亚洲研究丛书之一。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一种区域整体视角的研究》简介:
东北亚国家历史上的“初次相遇”并非始于相互为敌的“霍布斯文化”,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康德文化”的曙光,展现了作为一个区域整体的东北亚与其他区域完全不同的演进逻辑。东北亚内部的完整性是“何时”被“谁”破坏的?
二战后获得独立主权的东北亚国家建构的“两大”敌对的类属身份,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如何?如今在全球化、区域化背景下,东北亚国家再次迎来了集体身份建构及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良机,各国能否把握机遇,重建集体身份认同?
作者(谢桂娟)在对温特建构主义理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以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视角,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其中着重阐述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对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从东北亚各国自我身份建构、国家间身份建构以及集体身份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框架。同时,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成功的路径也进行了相应阐述。
序
绪论
一 建构主义理论及在本书中的具体运用
二 本书研究的时空范围
第一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及合作传统的历史考察
一 17世纪上半叶之前东北亚自足一体时期——(集体)身份认同
二 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内部动荡时期——身份认同逐渐瓦解
三 19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末东西方文化碰撞时期——西方国家身份的追求
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日本主导时期——日本与东北亚其他国家敌视身份的形成
五 冷战时期东北亚国家两大“敌对”身份的建构
六 东北亚国家合作传统的历史考察
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及区域合作现状分析
一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缺失的现状
二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均衡状态
三 内源性影响因素
四 外源性影响因素
第三章 东北亚各国自我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一 中国负责任(地区)大国身份的建构
二 日本亚洲国家身份的回归
三 摆脱依附性、增强主体性将是韩国身份的建构目标
四 融入国际社会将是朝鲜国家身份的建构目标
五 俄罗斯(地区)大国身份的建构
第四章 东北亚国家间积极角色身份建构与区域合作
一 中日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二 中韩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三 日韩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四 中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五 日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六 韩俄间积极角色身份的建构
七 东北亚国家间积极角色身份建构中存在的难题
第五章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形成)——区域合作成功的标志
一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内部动因
二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外部动力
三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主要障碍
四 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建构的具体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