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亲如兄弟
本报讯5日中午,驻锡83128部队七连新战士李健仁突然收到家中发来的电报:“家房屋财产全部烧光接电速归”。
李健仁是今年从浙江东阳农村入伍的战士,家境不是很好,他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他咬紧了嘴唇,没让眼泪流出来,悄悄地来到队部。
夜晚8点,指导员马永生利用连队动员战士迎接年终军事考核的时间,把小李家遭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官兵们听了都站了起来,老战士李庆伦第一个走上前,把身上仅有的10元4角钱捐了出来。班长肖祖红为治病欠债500多元,可是当他从哨位回来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买药的6元钱……
虽然,每个官兵捐的钱不算多,却代表着战友们真挚的感情。望着战友们那一双双友谊的手,李健仁哭了。他哽咽着说:“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我体会到了连队大家庭的温暖……”即将脱下戎装的12个老兵,也捐款170余元。全连30余名官兵共捐款728.80元。
次日,李健仁含着泪,揣着战友们那一颗颗滚烫的心,踏上了回家的路。
(原载1995年11月11日《江南晚报》第二版)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驻锡某部300名老战士为新兵留书千余册
本报讯近日,83128部队八连老战士提出为即将到来的新兵“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的倡议,得到该部队3()()名老战士的积极响应,共留书干余册。
今年这个部队自开展“多读有益书,走好人生路”以来,战士们月读一本书,季买一本书,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解开了思想上许多疙瘩。八连老战士在即将脱下戎装离开军营之际,想到如果把这些书留下来给新战士,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于是便发出了“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的倡议。老兵们还在书页上纷纷写下读书的收获,老战士肖祖红在留下的《绿色年华》丛书上写道:“我曾因为爱情受挫而消沉,是这本书给我启示和勇气。新战友,在你面临困难时,就请打开她。”老战士杨华章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页上说:“我因为当兵后悔过,我因为军事训练差而哭泣过,然而,在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人应该怎样才能成才。新战友,请你好好珍惜当兵的时光。”他们还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写在书本上,便于以后同新战士书信交流。 (原载1995年11月13日《无锡日报》第五版)为第二故乡献上一份爱某部官兵为驻地整;台梅车河
本报讯12月6日,驻锡83128部队450余名官兵来到郊区胡埭镇参加梅车河治理,为第二故乡的水利建设作贡献。
梅车河位于胡埭镇东北面的归山村,长年受山洪冲击,泥石沉淀,河道阻塞,脏水四溢。该部领导听到胡埭镇政府决定治理梅车河的消息后积极请战,决心为第二故乡捧上一份情,献上一份爱。战士们冒着零下摄氏度的低温,把淤泥一点一点地运上河岸。河里有石头,铁锹挖不动,大家就用手搬;淤泥太稀,锹甩不上,就用袋子装。在劳动现场,归山村的老大爷、老大妈们把一杯杯热茶递到战士们手中,村民们还主动为部队洗菜做饭拾柴禾,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3天的工作量,只用了1天就突击完成。部队官兵共挖取土石方5500立方米,一条长2000米、宽5到20米、深5米的雨季可排水、旱季可蓄水的河道展现在眼前。
(原载1995年12月13日《无锡日报》第五版.)某部新兵营举办家信展
本报讯春节期间,驻锡83128部队新兵营举办“殷殷父母情,报得三春晖”家信展览,激发了新战士安心军营、爱军习武的热情。
家信展充满了父母对儿子的殷殷之情。他们或要求儿子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或要求儿子改掉“小少爷”的坏习惯,做个自力更生的强者。新兵三连战士陆杭波的父亲在信中说:“当兵是应尽的义务,是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忘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新战士刘伟的父亲刘和平用诗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嘱咐儿一句话/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干好它/你既然去当兵/当以国为家/爹娘你不必牵挂/刻苦训练/立功受奖/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原载1996年2月19日《无锡日报》第二版)老战士树立榜样离队前比作贡献
本报讯警营路行九十九,剩下一里怎么走?驻锡武警8722部队七连老战士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回答。
该部在今年开展的“四个专题教育”活动中,七连着重从军人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深化了官兵为谁服役、为谁站岗、为谁扛枪、为谁奉献的认识。在最近退伍工作展开之际,连队根据上级要求,又展开了“热爱武警部队,争做合格卫士”的专题教育活动,使老兵再度“淬火”。班长欧阳新龙在退伍前夕,工作干劲不减,将自己4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毫不保留地传给仍在部队服役的战士。老战士王赞华一如既往地积极协助连队干部做好后进战士的思想工作,他说:“要常想为连队做什么,少想连队给我什么。”七连十几名老兵在离队前提出了“退伍前比贡献”的口号,受到部队首长的称赞。
(原载1996年11月3日《无锡日报》二版头条)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