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个人逐步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主导者的时代,人们已经把工作、职业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联系起来,希望通过职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也希望职业发展能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带来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有一个事例,某合资大酒店要招2名迎宾小姐和2名文秘人员,工资待遇是这样的:迎宾小姐每月3000元,文秘每月1000元。结果,文秘岗位的报名者达120人,迎宾岗位的报名者仅有6名。原因是什么?与职业生涯设计有关。
目前看文秘岗位待遇较低,但却有职业生涯积累,在这个岗位上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多的知识,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到那时,各方面的待遇也会接踵而来。而迎宾的岗位,你干上几年也不会有更多的提高,是一种简单劳动。
由此,职业生涯的作用就是:积累经验,积极孕育,将来就能干大事。
生活中有常理。旅行时如果手上有张地图,你不但旅途愉快,并且能以最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职业生涯规划也有这样的作用,它会使你成功的概率极大地提高,成才的速度也会比常人更快更稳。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一本万利的投入。
有诗云:“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有被淹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让人们在地上踩出一条路。”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不懈地努力打拼,人生的价值才会得到证实。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你完成自我定位的。
请你为自己描绘一个理想的形象。“你”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做别人的影子。不要只想你“应该”怎么样;相反,你可以在心里勾勒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并让这些最好的本质帮助你实现人生目标。
我们通俗地看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从某一个阶段开始,去勾划人生的发展蓝图。
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跨度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其二是规划期有多长。
第一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好从进入高等学府门槛的时候开始;对于其他人来说,最好从找第一份工作开始。再早了不太好掌握,因为改变命运的东西还没出现;再晚了就会被动。
第二个问题,不管你是在职或是退休,只要你还在做事情,就都需要不停地去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中具有战略地位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所谓的战略决策正确,就是找准了自己的卖点、定位和市场。
一部《三国演义》,最精彩、最关键的“魂”,在于“三顾茅庐”那一节。一直东奔西走找不到发展方向的刘备,直到碰上诸葛亮,才明白天下大势。后来,整个《三国演义》就是按照这个“三分天下”的思路发展的。这就是战略的力量。战略正确,才有出路。
对于战略,通俗地讲包含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任何一个团队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是谁”的问题首先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
第二,“我知道什么”。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我从哪里来”,我的成长历史是什么;其二是“我现在在哪里”,我目前的真实状况是什么。
第三,“我可以做什么”。立足现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并力求有所成就。
第四,“我能够希望什么”。着眼未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设计,把自己的梦想和期望展现出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战略的东西决定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决定发展。正如古语所说:“事不欲不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这都是讲战略的重要性。
有人说得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上胜人一筹往往是捷足先登的关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研究、战略思考、战略部署,已不再是军事家独领风骚的区域,已开始向各个领域延伸和泛化。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战略,需要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一粒种子的方向是冲出土壤,寻找阳光;一条根的方向是伸向土层,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料;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确定职业生涯的战略方向,要有超前意识。如果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欲知所兴,须见当废;能明已去,可识将来。为什么有些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那是方向感出了问题。
我们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掌握趋势比掌握资讯更重要;简单地掌握趋势不如掌握最大的趋势。趋势,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去确立方向。据说球王贝利踢球不是追着球跑,而是先看球会到哪里,跑过去等着。这种方向感很重要,却不是人人所具有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