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法)弗朗索瓦兹·多尔多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著作!

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推向儿童。

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真正解决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

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他。尊重他,时刻提醒自己他是一个终将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

作为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推向儿童的始作俑者,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理论上极有创建,著述甚丰,她把弗洛伊德的观点引入到医学和儿科学的领域,引起了医学界的震动。而且她致力于儿童教育实践,旗帜鲜明地捍卫儿童的利益,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进出版此书,对目前高度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中国家长,无疑为解决诸多纠结于心的教育问题送来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

内容推荐

《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简介:

尊重儿童,就是在尊重人类

法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中一如既往,彻底捍卫儿童的利益,否定对儿童进行整齐划一的培养,反对一种因对儿童过度保护而产生破坏作用的教育方式,反对盲从追随现有的流行教育模式,反对强制儿童效仿父母的做法。

正是在多尔多的努力下,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成果得以走向大众,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受她思想的启发,以她所倡导的预防性教育模式为主的教育机构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百上千的地方以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命名——教育机构、街道、广场、公园、儿童图书馆、幼儿园、学校,等等。

目录

一种新的眼光

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 只要有孩子

 社会中的儿童:常数、变化和失败的起因

第1章 乔装的身体

 发现儿童的身体

 性别身份

 儿童的性欲:沉默之墙

第2章 错误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或负罪感的根源

第3章 童年回忆录

 天使、侏儒和奴隶或文学中的儿童

 《驴皮》和《蓝色星球》(从童话到科幻作品)

 三明治儿童

第4章 禁闭

 儿童的空间

 学校之路

 水源与排泄处

 安全,为何而求?

 认识危险

 《四百下》或情感安全

第5章 豚鼠儿童

 科学言论

 模特儿童

 强暴式拍摄

 操纵者是善恶二元论者

 诺贝尔精子

第6章 没有双腿的脑袋

 为儿童服务的电脑?

第7章 古老的焦虑

 象征人类的童年

 畏惧死亡,畏惧生活

 年轻人的绝望

 用恐怖树立的权力

 对第四世界儿童的援助

 权利和口号

 无国界精神病学

第8章 儿童的利益:第一份总结

第二部分 语言生命

 对人生第一阶段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第1章 启蒙

 阿布卡塞姆的拖鞋

第2章 一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的诞生和战斗

第3章 弗洛伊德概念中的儿童

第4章 第二次出生

 童年状态的人

 为什么年轻人的活力让人恐惧?

 双重出生

 时间经验

 动物幼崽和人类儿童

 “你给我”

 维持欲望……

 让孩子控制欲望,接好班……

 警惕模仿成人的危险

 从存在过渡到拥有

第5章 生命最初一周的悲剧

 产前医学和心理学

 幼儿园的“绑架”行为

 提前断奶,发育迟缓的儿童

第6章 挑剔的父母,被虐待的儿童

 无词之歌

 教育误区

 起参照作用的成人

 “新式”父母

 年龄层的区分:父母与父母,儿童与儿童

 被帮助的父母

 在高中谈离婚

 长老国

 三角关系……四角关系

第7章 主要发现

 “遗传性情感互通”

 疾病的伦理起源

 令人沮丧的失败,初始疾病

 弱者,平衡因素

第三部分 明日乌托邦

 想象由儿童来掌权

第1章 扮演成人

 在儿童之家

第2章 供随时选择的菜单式学校

 在国民教育的羊圈里

 法国教育革命

 为了一劳永逸地结束世俗战争

 好学生的喜剧

 自由选择时间上学

第3章 儿童的新空间

 带婴儿到工厂

 将劳动列入教学计划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校

第4章 打开庇护所

 用不适应症患儿增加有关省的人口

第5章 儿童的整体状况

 与金钱的新型关系

 在一个为儿童服务的社会设立“儿童事务部”?

 让儿童参加投票

第四部分 小步骤的革命

 一种提前预防的雏形以及儿童家园的奠基石

第1章 倾听

 在四岁之前……

第2章 在出生时迎接

 与“子宫里”的胎儿对话

 预防暴力

第3章 治疗自闭症患者

 向精神病患者学习

 自闭症患者

第4章 我们去“绿色家园”

 “世界上最好的幼儿园”?

 “绿色家园”

 婴儿在“绿色家园”是如何说话的

 羞耻不分年龄

 与育婴房的保育员们在一起

 没有年龄限制的小主持

第5章 让儿童来说明

 对不愿成为恋童癖患者的未来父母

 互助并非救助

 使儿童对父母的疾病产生免疫力

 无法破解的生命之谜

附录1 本书引用过的研究人员

附录2 重大历史事件

附录3 世界儿童权利宣言

附录4 关于堕胎的法律规定

附录5 使用人类胚胎组织

附录6 初领圣体的年龄

附录7 0至12岁儿童人口.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代译跋)

试读章节

第1章 启蒙

下面的文章已经开启了人们对童年的另一种文学言论。这不是作为作家或教育者的成人自恋或意识形态性质的投射,也不是原型游戏或者传统的文笔练习;这是一个真正的儿童故事,发自肺腑,声音透明且无拘无束。这是一种欲望的力量,它促使这名5岁小女孩坚持学习、战胜考验,并接受从想象中书籍之美妙到现实中成人给乖孩子所写故事之平淡的痛苦过渡。我们在此可以衡量识字课本拥有多么强烈的力量,每一个启蒙过程让人有多么痛苦(哪怕只是接受现实),不仅如此,新读者也会发现自己也可能被他人当作读物,披满符号的读物。

在下文中,弗朗索瓦兹·多尔多讲述了自己当年学习识字的故事。她唤醒了那么多读过这个故事的人对他们自身经历已忘却的回忆,使得我们在谈论儿童利益时引用这篇文章显得恰到好处。

阿布卡塞姆的拖鞋

我决定为您讲一个故事[作者把这次见证献给比利时哲学家阿尔冯斯·德维尔汉(Alponse de Waelhens),他到特鲁索医院(hopital Trousseau)“像一名精神分析小学徒一样”听作者给儿童坐诊。]:《阿布卡塞姆的拖鞋》(Les Babouches d'Aboukassem),或者说我是如何历尽艰辛和失望而发现阅读快乐的……最终说来,或许是后来的快乐……

《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奇妙的书名,不是吗?我听到您像答应去看一场足球比赛一样表示同意了。这就是那本有着红色精装封面、对我来说和交织着希望与眼泪的时刻联系在一起的书的名字(“弗朗索瓦兹,你怎么哭了?”—“因为我永远不会读懂它!”)。这个书名让我回想起诺曼底海滨1913年8月阳光灿烂的一天,这一天,一种顿悟把我突然从文盲状态推向了文化!这也许是黑暗中日复一日的摸索和耐心的沉默为我准备了生命初沐光明时所感受到的强烈目眩吧!这是我的出生吗?

阅读?这对我来说是多么非同寻常的惊喜!而对我周围的人来说这显得很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大人们所说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吃惊,一视同仁地看待婴儿的出生(尽管这是一件神奇的事)和阅读这件神奇的事:由印满黑色小符号的纸张构成的物品讲述一个故事,谈论一种气候和一种风景,赋予想象中的人物以生命。同样神奇的是字词与我们的思想相混合,把世界和他人带入我们的卧室。神奇之事还有在一片灯光中,书这种宝藏把它用有待解读的小符号收藏的封闭生活布满我们的心间。此外,那些神奇的书页在没有读者或者被重新合上时仅是一件物品,这有多么奇特啊。这是一件可能永远与众不同的物品,但它本身并没有梦想:它是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难道不也是崭新的、披红镀金或者破旧不堪的读物吗,难道我们不也披满符号吗?别的人有朝一日可以怀着一颗亮堂的心聚精会神地阅读它,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也没有这样的梦想。这样,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因为自己作为读物的存在而让他人得以阅读、破解奥秘、了解自我与世界并产生梦想吗?

我仍清楚地记得在我幼稚的心中发生的这场革命,仿佛就发生在今天。我在书房发现的那一排排图书中藏有多少快乐啊!因为从我近五岁的生命中值得回忆的这个八月艳阳天开始(我当时很贪玩,而且作为大家庭中的第四个孩子,一家人在烤面包的香味中一醒来就吵闹个不停),我就忘不了当一切还在沉睡时晨光从百叶窗缝隙中透进来、给房间洒满魅力和寂静的那个时刻。我蜷曲在沙发椅上,一缕阳光笼罩着我,神秘的灰尘永远不知疲倦地在光线中跳舞,我挑一本书打开,贪婪地沉浸入其中,对其他一切充耳不闻。有崭新的书、破旧的书、哥哥姐姐所谓的课本、童话、冒险故事,以及我父亲小时候获得的奖品书,上面盖着旺佛(Vanves)高中带桂冠图案的标志:罗马历史,儒尔·凡尔纳(Jules Vernes)的科幻作品,弗罗里昂、格林、安徒生、佩罗的童话故事。还有《我的报纸》(Mon journal) 书页切口烫金的合订本,这是一份1880年开始发行的儿童周报,上面有穿着旧式服装的儿童肖像,和我父母在纳达尔照片上的穿着一样。另外,因为在学习识字的同时我也用宽行练习簿学会了写字,我就在那些线条之间用铅笔给爷爷奶奶和曾奶奶写信(我说的是用一连串很难辨认的字母写就的信),可爱的曾奶奶会马上给我回信。于是从早餐的熙攘开始我就盼着邮递员的到来。您看,《阿布卡塞姆的拖鞋》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

为此我多么感谢“小姐”啊!她是在1913年这个夏天来帮助我母亲的卢森堡小学教师,当时母亲刚生下我弟弟,即家中第5个孩子。“小姐”是来照顾“大孩子们”的。她带我们去海滩,在我们玩耍的时候编织衣物或绣花。我钻进阳伞,站在她面前一动不动地欣赏她灵巧地做活儿。

“快去玩吧,弗朗索瓦兹,去挖个沙坑,不要呆在这儿‘瞎瞅’个不停。”

当我们看东西或想心事的时候她就说这样的话。亲爱的“小姐”!她总是在忙着“做事”。对她来说,悠然地活着和想事情就是“瞎瞅”或“瞎想”,是无用的事!这让我感到惊讶!后来有一天在沙滩上,她给我带来了织衣针(给我带的!),并“给我”织出针眼,给我演示如何给我的布娃娃摇篮织一个布罩。太棒了。我懂编织了,这让我很开心很开心!我和小姐的相识真是一件幸事。晚上,哥哥姐姐们做暑假作业,我坐在小姐和他们的身边编织东西,边织边吐舌头。神奇的是她居然能把松开的针眼补上去(“它们都不是单独织的,”她对我说,“另外在这里你织错了一针。”)在很长时间里,直到1914年大战的战壕,我都以为“虱子”就是编织时的错针(我当时惊讶地得知可怜的法国兵身上有很多错针)。就这样,在家里,当别的孩子“和小姐一起学习”时,我发现了一本红色封面的书,不太厚,里面有让人着迷的插图。当我织错或者织漏了许多针时,我等着小姐花时间来纠错,并用她有时给我读故事的方式给自己读那些奇妙的图画。我可能是在无声地“瞎想”。小姐用眼角瞥看我。有时我盯着书的硬皮封面,浮想联翩。我试图回忆其中某幅插图(应该说是“版画”)的所有细节,然后打开书并总是惊讶地发现那张画和原来完全一样。在我的回忆中,画中的骆驼、毛驴、缠着头巾的人,所有的东西都在动,但我重新看到画时他们却是纹丝不动的。

P133-135

序言

一种新的眼光

儿童的利益在全世界都受到糟糕的保护,原因有三:

1. 在这方面,越来越丰富的科学言论正在与文学言论争夺对人生第一时期认识的垄断。这种科学言论掩盖了每位儿童身上所包含的象征性现实、特别力量和潜能。儿童从小说家眼中的欲望对象变成了医学和人文科学学者眼中的研究对象;

2. 社会首先关注的是使花在儿童身上的钱有所回报;

3. 成人们害怕释放儿童身上携带的质疑其权威、知识和社会地位的某些力量、某些能量。他们将其受挫的欲望及不适投射到儿童身上,并将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儿童。

通过研究失败的起因和数世纪来导致成人与儿童关系异化的错误的根源来分析“历史教训”,建议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进行预防,这就是本书的中心内容。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儿科与教育著作都让步于“成人中心论”的老传统。它们所做的只是将基于家庭利益设计的永恒指南进行翻新或时尚化。这必然是家长学校。这是为孩子们服务吗?不,是为家长服务。这项集体调查的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视角:它脱离了家长棱镜和所谓教育手册和论著的变形透镜,重新从真正的成长视角来看待儿童。

后记

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代译跋)

这本书或许能够给中国儿童的父母和老师带来一些启发,甚至是重要的启发。

这是我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多次想到的一句话;原本没有作跋的打算,但一些感受不吐不快,也想与其他读者在阅读完这本厚厚的著作后作一个交流,便这样写了,并把这句反复想到的话放在第一行。

这些感受是真实的,写这篇短文也是真诚的,因为我就是一名11岁男孩的父亲,正和许多父母一样享受天伦之乐,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很多的困惑。我一边翻译此书,一边将书中的言论与自己的言行和教育观进行比照,发现了许多共同的理念,但也有许多分歧,对精神分析学也有高深莫测的感觉。但不管怎样,通过这种比照和它带来的思考,自己原先的一些困惑释解了。一个很明显的结果:面对孩子的任性、懒惰、错误甚至反抗,我大都能努力去理解并以平和的心态与之协商解决了。

一切都在于:我们是否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多尔多用了450页的篇幅(原书)作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正是这位学者和这部著作的伟大之处。

这句话说起来也许显得很容易,道理很浅显,但让我们把自己想象为一个隐形的第三者,跟着孩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上的有关场所走一遭,认真听一下他(或者她)所听到的话,和他一起做一遍他被要求做的事(包括我们自己说的话和要求他做的事),非常坦白地说,我们很少实践这个回答。就像多尔多在书中所说的,我们大人在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甚或让孩子承受我们自己过去经历造成的精神隐疾。除了学校的课程和作业之外,还有奥数、钢琴、电脑、书法、英语……我们就这样残酷地把孩子推向“第一线”,是为了孩子吗?恐怕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单是人手一册的家校联系簿,全市数十万小学生的个体身份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来往签名中被抹杀了;联系簿上没有他的签名栏,换句话说,他作为一个人是不存在的。而是他在背负着近9斤重的书包来往奔波;他在为谁而背呢?

我们的困惑、与孩子发生的冲突就来源于此。他在为大人而生活。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承受,小心翼翼地做到让父母和老师都满意。然而他仍然是一个鲜活的人类生命,当他幼稚柔弱的身体和精神实在承受不住了,他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罢工”、“逃跑”甚至“造反”。

我们没有权力这么做。困惑和冲突本来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返回自己的位置并不再逾矩,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他。尊重他,时刻提醒自己他将是一个离你而去的独立的人;去聆听孩子的话,看他做的事,带着欣赏的心态;陪在他的身边,却要力争“隐身”,只在他需要和迷茫的时候“显形”,利用合适的机会和他温和地交谈,让他在和父母的平等交流中开心地接受后者的建议和引导,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对他没有任何权力,只有爱心和责任。他有着无人能预测的潜能,有自己的未来和成长轨迹。不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所能规划的。

即便我们有权对他提出要求、责难他的缺点,我们恐怕也要先问一下:你对自己有无类似的要求?你有没有可责难的缺点甚至恶习?我们不能一边自己看电视、打麻将、玩游戏……对自己的毛病无限地宽容;一边却要求孩子胸怀远大的志向、精神百倍、心无杂念地做算术题、背古诗、抄单词……不容许他偷一点懒、犯一点错误。

这些感言,是用来讨论的。读者尽可从书中读出不同的东西进行商榷,乃至提出批评,包括对译文的质量。

王文新

2009年夏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