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产生于南宋,据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撰写。全书三三成句,而且内容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上千年历史文化知识、基础识字教育、传统礼仪、伦理道德甚至民间传说等。其中“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等已成为传颂至今、家喻户晓的格言警句。
张琼主编的《三字经》以理性的角度,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原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希望使孩子能够领略中华民族最精华、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从中得到启迪,对其以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能有所帮助,以弥补现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缺失。
另外,本书配有精美彩图,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希冀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 《书》之奥。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粱灭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