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精要”是通过评述历史人物来介绍人类思想精粹的系列著作。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一系列造诣精深、建树不凡的伟大思想家、伟大学问家、伟大科学家、伟大艺术家,等等,其中不乏“大宗师”一级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共同形成人类的文明系统,构成人类的智慧宝库。本丛书所收录的,就是古今中外这样一些“大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建树。故而,本丛书既可谓“世界大家集全”,又可谓“人类智库精要”。
这本《真谛》(作者黄敏)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谛/大家精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敏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家精要”是通过评述历史人物来介绍人类思想精粹的系列著作。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一系列造诣精深、建树不凡的伟大思想家、伟大学问家、伟大科学家、伟大艺术家,等等,其中不乏“大宗师”一级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共同形成人类的文明系统,构成人类的智慧宝库。本丛书所收录的,就是古今中外这样一些“大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建树。故而,本丛书既可谓“世界大家集全”,又可谓“人类智库精要”。 这本《真谛》(作者黄敏)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本丛书“大家精要”编辑思想明确,即立志编写一套站得住、立得稳、尽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对传播人类文明有益的读物。为此,对丛书所列“大家”进行了严格筛选,对作者进行了认真挑选,对书稿编辑加工以制作精品为要求。 这本《真谛》(作者黄敏)是其中一册。 《真谛》分为真谛在中国佛教史上的贡献;真谛与《大乘起信论》之争等内容。 目录 第1章 西天降生 声名远扬 西天降生 游历四海,停留扶南 结缘梁武帝,受邀来华 海路漂泊,抵达广州 第2章 初入中土 战乱奔忙 侯景之乱,避地东西 辗转逃亡,途遇萧勃 第3章 弘法非时 返乡无望 打算返乡,三次泛舟 停留广州,与欧阳颁重逢 第4章 晚年稍安 悲凉离世 居住广州,弟子来从 翻译《摄大乘论》 翻译《俱舍论》,开演唯识 厌世自杀未遂 痛失爱徒慧恺,哀伤过度辞世 第5章 坎坷一生 门庭凋敝 一生坎坷的原因 严谨认真的译经事业 隐忍凄苦的日常生活 弟子四散,摄论学派形成 第三、四代弟子与唯识今学的产生 第6章 唯识古学 遗世光芒 唯识学的诞生 真谛的师承 真谛所传的唯识思想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区别 第7章 真谛与《大乘起信论》之争 《大乘起信论》主旨 《大乘起信论》疑团回顾 《大乘起信论》作者、译者之谜 真谛思想与《大乘起信论》的关联 第8章 真谛在中国佛教史上的贡献 译经大师 义学宗匠 真谛与岭南佛教 摄论派与地论派的消长 摄论派对隋唐佛教宗派的影响 附 来华年谱 真谛译述考 试读章节 印度西部向来是婆罗门教的稳固地盘,印度传统文化保守势力对这里影响甚深。佛陀灭度后,佛教才逐渐向印度西部及西南部扩展。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旃延就出生在阿槃提国。而阿育王的儿子摩哂陀也出自优禅尼。据说,阿育王时代这里叫卑地写(卑提写),阿育王即位前曾治理这个地方,与长者之女戴蜚婚配而生王子摩哂陀。摩哂陀出家后,为弘布佛教,要渡到师子洲(今斯里兰卡)。他先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母亲大喜而立大寺,寺名卑地写。山上多佛堂、塔婆,故又称支提山。废塔散布在两沙丘上,内外有11座之多。山高约60米。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同为出家人,他们成为锡兰佛教的开创者,传播了巴利语佛教。 根据玄奘西行印度的见闻看,唐代时的西南印度地区已是大乘衰落,外道盛行。优禅尼国周围的国家如伐腊毗国,多学小乘正量部法,异道甚多,曾是瑜伽大师德慧、坚慧菩萨所游止之地。又有阿难陀补罗国,同样习学小乘正量部法,异道杂居。从伐腊毗国西行250余公里则是苏刺佗国,那里物产富饶,人性轻躁,邪正兼信,僧徒3000余人多学大乘上座部法。瞿折罗国地域风俗与苏刺佗国类似,人们多事外道少信佛法,僧人多习学小乘教和说一切有部。从这里往东南行1400余公里就是优禅尼国,即南印度境内的邬阁衍那国了。优禅尼国风土人情与苏刺佗国相似,当地曾有的数十所寺庙多半已坏,保存下来的只有三五间,僧徒大概有300余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同样异道杂居。同时,这里的国王是婆罗门种,博览邪书,不信正法。 真谛出生时的优禅尼国正处于南亚次大陆笈多帝国的末期。这个庞大的帝国此时已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各地乘机纷纷独立。优禅尼应该是此时再度独立的国家之一。而各独立的小国之间以及他们同笈多王朝之间还存在着不断的冲突。就在这时,适逢厌达人从西北部如潮水般侵入印度,整个印度西部地区面临严重威胁。优禅尼所在的西部印度各国刚刚摆脱笈多王朝的控制,又不得不与厌达人展开争战。厌达人剽悍凶猛,他们以西北印度为根据地,不断向东方、南方进攻。到真谛降生的时代,其势力已直逼马尔瓦地区,这里与真谛所在的优禅尼国已近在咫尺。 就在真谛出生的那年,厌达人的国王头罗曼即位,又开始了新一轮对周围列国的猛烈进攻。当真谛三岁时,头罗曼的儿子米希拉古拉即位,此人是厌达入侵印度过程中最残暴的一位君主,在位共26年,使厌达人的势力在南亚达到极盛。优禅尼是否在此时被厌达人占领,尚无资料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优禅尼国的王子月婆首那出家为僧,后来也来华传教,曾经协助真谛译经。真谛的出家也是在这一政治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优禅尼国原来大小乘并行,上座部尤为兴盛,特别是说一切有部和正量部在这里根基很深。到玄奘西游所记时,正量部在这一带可谓有压倒性优势。真谛的译经中曾多处引用正量部说,所以真谛所传的佛教可以说代表了中印度西部地区的唯识学特点。 由于印度不事史料、疏于记载的文化特点,关于真谛降生后在印度的行迹没有文献可考,只知道他年纪轻轻就已经学习了外道及大小乘佛法,悟性极高,天资聪慧。从他来华后的汉文经典片段材料中可得知他在印度的一些情况。 首先是关于真谛的姓名。根据汉文史料记载,真谛是他的译名。他原名Paramartha,音译为波罗末陀、拘罗那陀、拘罗那他等。然而,隋代费长房的《历代三宝纪》,唐代的《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却出现拘那罗陀的译名,《大乘起信论后序》更翻译为拘兰难陀。从梵语发音看,音译为波罗末陀、拘罗那陀是正确的。窥基大师解释,拘罗为家、亲义,那他是依义,故称家依、亲依三藏。拘那罗陀应该是拘罗那陀的倒置、误译,以致以讹传讹,被后代相承。拘兰难陀的音误与拘那罗陀相类,应该是在拘那罗陀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为某种方言后的结果。从现存真谛的译经作品看,《俱舍论序》《大乘唯识论后记》均记为拘罗那陀,应该是贴近音译的正确翻译。 真谛一名从何而来呢?据记载,拘罗那陀俗姓颇罗堕,是婆罗门六大种姓之一,有利根仙人之意,又可翻译为辨才,有满、满正的意思。波罗末陀、拘罗那陀意译成汉语,有第一义谛的意思,《大智度论》说为第一义谛、圣智,所以翻译过来就是真谛。这是真谛这一汉译名字的由来。同时,也反映出波罗末陀自出生之日起就与佛门有不解之缘,所以父母才会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希望他智慧聪颖,天才超绝,洞达第一义谛。 真谛属于婆罗门种姓,所以最先开始学习和接触的是外道经论,受到婆罗门教正统哲学的瑜伽和数论派影响,后来皈依佛教,学习小乘,进而才回小向大。《大乘起信论序》和《摄大乘论序》都说他年少时博学诸家,穷极三藏,贯练五部,备览诸经,而后研究大乘,对大乘备尽研深,有一番深刻洞察和见解。可以说,真谛精通大小乘佛法,对外道诸说也非常熟悉,尤其推崇大乘。真谛学习佛法的个人天赋和先天条件应该说是很高的。《续高僧传》说真谛德行高洁,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同时他也辨才无碍,神思幽深,天才高杰。真谛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游历诸国,向各地众多名师大德学习佛法,先习外典,后融通诸家,甚至对天文、地理、算数法也颇为熟悉。 真谛不仅热衷学习和了解佛法,而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弘法的热情。真谛志向高远,一心想游历各国,将佛法传播到异域他国,特别是那些没有开化、佛法不昌明的地区,乃至达到了以身许道的地步,这才有了后来跋山涉水远赴中土的弘法之旅。 机缘巧合,为了弘扬佛法,真谛离开印度,乘船前往楞伽修国,后来又游访扶南,受到扶南国王的礼遇。他在扶南停留弘法,使他后来有机会来到中土。这是因为扶南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国家,而且与中土来往密切。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