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前让人敬佩,死后让人痛惜,永远让人景仰,这是他自己的骄傲,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一个时代,如果能够出现一个两个范仲淹式的人物,那么这个时代就是令人向往的时代。
鲍人所著的《清风有骨》大多取材于史书、宋人笔记、文集,绝少杜撰虚构,然而历史又何须虚构,真实的历史本身即已充满戏剧性。今人的“戏说”,大多是增几个美女,在古人身上抹几笔艳色而已。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范仲淹,又何需这几笔艳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清风有骨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鲍人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人,生前让人敬佩,死后让人痛惜,永远让人景仰,这是他自己的骄傲,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一个时代,如果能够出现一个两个范仲淹式的人物,那么这个时代就是令人向往的时代。 鲍人所著的《清风有骨》大多取材于史书、宋人笔记、文集,绝少杜撰虚构,然而历史又何须虚构,真实的历史本身即已充满戏剧性。今人的“戏说”,大多是增几个美女,在古人身上抹几笔艳色而已。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范仲淹,又何需这几笔艳色? 内容推荐 《清风有骨》的传主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范仲淹。《清风有骨》由鲍人所著。 公元九九〇年,两岁的范仲淹随着无依无靠的寡母,开始了他漂泊不定的一生。 六十二年后,他在徐州一病不起,仍将自己的最后一刻留给国家。“希望陛下上承天心,下顺民意。”“管理百姓要在未乱之时,包容百姓当用中正之道。”这是他在《遗表》中对仁宗的最后嘱咐,而没有为自已的子孙请求任何恩泽。 他去世的时候,“四方闻者诲为叹息”。 朱熹作为南宋以后对后世影响最夫的思想家之一,对范仲淹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岁月冉冉,今天的人们是否还记得他,记得这样一位具有坚持真理的独立人格和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的人? 目录 第一章 山深自有道 第二章 君子何所忧 第三章 谁将补天裂 第四章 云帆难济海 第五章 所不朽者万世心 试读章节 山水能够洗去人们心中的烦忧。 这是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的六月。自去年十二月被贬出京城,今年四月到睦州任知州以来,范仲淹第一次有了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觉。 小船于清晨的卯时初从睦州的治所建德县出发,在新安江上顺流而下。去往桐庐县的五十多里水路,只用了一个多时辰。 大约刚出建德界时,轻濛的细雨倏然而降,一路伴随着小船,待到桐庐的江岸映入眼帘时,却又飘然而去。三三两两的竹篷渔船在开阔的江面随波摇动,几只鹭鸶缩着长颈静静地看着同伴争抢嘴里的鱼以便向主人报功。渔夫们大多在收取昨天夜里布下的渔网,网中那些将将露出水面的大鱼小鱼在跳跃中向辛勤的渔夫们展现日光下醉人的鳞光。唐朝词人张志和曾这样描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实,诗词所表现的往往是最普通的百姓生活。那些捕捉到生活点滴、感悟生活喜忧并将它们用优美而有韵律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人。 新安江自歙州黄山山脉发源而起,一路东流,在浙西进入睦州的桐庐界内,更名富春江,东行至萧山闻家堰,再更名钱塘江,直至人海。千里之江,最美富春。范仲淹伫立船头,全身心沉浸在青山秀水之中。 遥望前方,淡雾满江。两岸青山丘陵起伏,无百尺高崖之险,有花锦碧玉之秀。江鸥掠过在水面上悠闲觅食的野鸭,直插入云;江雾在半山腰依山形曲绕,随风徘徊。近江翠竹外,远山青松里,丁丁的伐木声刚刚停歇,樵夫的喊山声紧接而起。 这种仙境般的山水,当有不凡之人徜徉其间。若非飘然似仙、沁人心脾之佳丽,则必为博古通今、冷眼红尘的隐者。屈原的《九歌》唱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不知他咏颂的是窈窕佳人,还是高洁之士? 此行是范仲淹到睦州之后的第一次出行,但不是追慕佳人,而是为一位已经作古千年的高洁之士。他叫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人。 严光是东汉开国之主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王莽天凤年间,年少时即有博学之名的严光游学到了京城长安,与当时在长安求学的刘秀相识、相知。刘秀读书,重在通达大义,不拘字句小节,而严光则皓首穷经,务求甚解,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因此深得刘秀的敬重。二人分手后,严光继续他的游学之路,而刘秀则起兵推翻王莽的新朝,登基称帝,恢复汉室,建立了东汉政权。 东汉建立之初,天下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刘秀思贤若渴,想起了严光,于是派人寻访,最终找到了隐居的他。但是几次派人携带重礼请严光出山,都被严光拒绝。 刘秀的使臣第三次见到严光时,带来了光武帝的亲笔信。这封流传后世的《与严子陵书》字句不多,情真意切:“虽然自古以来,有大作为的君主,必有召请不到的贤臣。朕怎么敢以子陵为臣子呢?只是大业刚定,百废待举,我治国之艰难如同在春天徒步行走于黄河的薄冰之上。当年绮里先生都不轻看高祖皇帝,难道子陵就轻看朕吗?” 信中所提“绮里不少高皇”之事,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秦朝末年,绮里季先生与东园公、角里先生、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都是秦朝的博士官。汉朝建立后,他们不愿出仕,多次谢绝汉高祖刘邦的聘请,长期隐居在商山,人称“商山四皓”。高祖刘邦见太子刘盈天生懦弱,而次子赵王如意聪明过人,就有废刘盈而立如意的念头。一天,高祖到太子宫中饮宴,见太子背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问方知是屡聘不出的商山四皓。如此高人不愿出仕,却俯首甘做太子的宾客,这让刘邦心中惊异不已,于是打消了废黜刘盈的念头。光武帝刘秀将严光比作绮里季,既是称赞严光才华如绮里季,也表达了他对严光的敬重如同高祖对绮里先生之意,更委婉地希望严光不要让自己如同高祖一般因贤士久召不来而深怀遗憾。 严光推辞不过,于是来到京城洛阳。刘秀把他接进宫,谈古论今,晚上则留严光在宫中,同榻而卧,一如旧时之谊。次日,主管天文的太史令奏报:臣昨夜观察天象,见有客星侵犯帝座。 宇宙天象中客星侵犯帝座星的现象,对应在人世间,就是皇帝遭遇外来危险的征兆。光武帝闻说大笑道:“是昨夜朕邀子陵同榻而眠,子陵夜半熟睡时将一腿横在朕的胸口,仅此而已。” 不久,光武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但严光无意官场,坚辞不就,最终离开京城回到南方,隐居于富春山下,耕读垂钓,终老林泉。 如今范仲淹脚下的这片坐落于桐庐县旁富春江北岸的小土平台,就是当年严子陵先生的垂钓之处。大约一亩地见方的高台,半是葭苇,无名的野花如星罗棋布。如果不说,几乎没有人会将这个钓台同千年之前一位著名皇帝与一位著名隐士的那一段交往联想起来,更不必说发思古之幽情了。 古往今来,有才华的人,做大官、留显名的居多,自甘清贫、不求名利的是少数。即便是严子陵的事迹,人们传颂的是光武帝的礼贤下士,羡慕的是严子陵的无上荣光,慨叹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