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书面文学过去对人们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时至今日,书面文学已经成为裕固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甘肃文坛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诗人妥清德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执著的文学爱好者,更是一位“高产作家”。这本《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汇集了他的诸多代表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妥清德 |
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裕固族书面文学过去对人们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时至今日,书面文学已经成为裕固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甘肃文坛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诗人妥清德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执著的文学爱好者,更是一位“高产作家”。这本《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汇集了他的诸多代表诗作。 内容推荐 诗人妥清德是裕固族较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执著的文学爱好者,更是一位“高产作家”。这本《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汇集了他的诸多代表诗作。 高处星群安静地亮 流动的牧帐,青烟的柏枝 卧在斜阳的坡上 几颗湿牛粪 蒸腾着青草气息 意识到冬天的水源 在马灯深处净化 …… 这是诗人妥清德在《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中所写的其中一首诗《白雪》。 目录 代序:寻根的人 第一辑 黄泥堡草原 夏天,鸟群飞得很低 雨后 哈日嘎娜花开满山坡 裕固民歌:蓝天上白云 草原的风 听到一种明亮的声音 暮色咀嚼青草的声音 去年,或者更远 故乡的太阳 回望三月 在黎明的风中拍打含香的翅膀 春光 一朵花 云是没有故乡的 高山 在露水中 黄泥堡的冬天 我家的羊群在风中吃草 向 远 故乡 白雪 走进夏天的群山 牧野 白云吹散寒冷 风从山坡上吹过 清晨 在一场风与另一场风之间 河水从鸟鸣中流来 大野的烟 走在草原上 摇晃的草垛 背后的风与羊群 吹着牧笛回家 夏天的帐篷 草原 第二辑 岁月的马鞍 春天,雪花和雨水同在 蓝天上白云 槐花如雪 高高的牧场 静坐的风 植物的旅行 山坡下的草原 在这个冬日 天黑了 凝望河西 祁连山下 牧歌升起 骑马重返夜间 驭风而行 在杨哥饮酒的黄昏 西夏 夏天深处的草原” 云里的然乌镇 山南的桃花 镶满歌谣的马鞍 走进高原 高原的城 安西绿洲 在路上 白云 大岔牧场一 风吹拂着雨点一 坐在红湾寺的山顶上 第三辑 在故乡的雪与鹊巢边 怀抱白雪深眠 遥远的雪,在我的眼睛里禅坐 莅临” 在长满青草和鲜花的背景里 雪落在黄泥堡草原” 面对北方的草场 黑河,许多野雉隐藏在密林里 明亮的田野 黄昏小品 永久的鹊巢 祁连山下 巢 西域 在故乡原野上 夏天的影子 春天的一次降温 风吹过对面的田野 阳光驮着往事走来 农历 早春的太阳从头上经过 在黎明中 堆满鸟语的天空 月亮在镰刀上笑 野花与青草气息的黑河 山坡上倾斜的城 永恒的故乡 菊花,愉快地开着 让我们面对昨天的镰刀 选择 乡关 五月中旬 筑路者 摇动的树枝 梨花白了一 边走边亮的灯笼 农历中的炊烟 时令 对峙 在村庄 迁徙的鸟群 第四辑 静静地走过相思 高原,一座槐花的城 夕阳坐在小桥上 春天 日月 打开翅膀的红嘴鸦 静静地走过相思 五月的槐树 繁殖寒星的雪峰 往事 十月 永远的情人 杨树下的情人 爱情 把情歌唱亮 披着阳光的槐树 坐在昨天的草地上 绿洲上的爱情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五月,远远地经过九南 新婚的梅 迎着风走 重新想起我们坐过的山坡 此时此刻 在一片草叶上舞蹈 杏花开了 昨天在路边坐 在满含深意的夏天 疏勒河波涛上的黎明 我在西风里 坐在青青的草地上 寂寞中又听到那一声长笛 有多少事情需要回忆 吹笛子的裕固族姑娘 徒步行走 我不敢碰落一片槐花 带有爱情意味的花束 我们去的地方青草最绿 把酒临风 美丽的湖滩为我梳妆 三月黄昏 月光打湿树枝 你那里下雪了吗 三月 越来越深的春天 第五辑 青青的歌谣 歌谣 去年秋天在肃南牧场 风吹醒了村庄 清风 春天,春天 黄昏 青青的牧歌 端午来临 拟婚谣 仍然在树下生活 家乡的杨树会说话 青青的喜鹊曲子 家在黄泥堡 绿色的故乡 第六辑 大风吹拂 向花朵询问的路 风中飘着奶香 大风吹着草原 骑在马背上 不易觉察的风吹凉我们 倾听遥远 远和空旷的草地 祁连山腹地 飞翔 白云 温暖的春天 夕阳渐渐远去” 摇动的花枝 被吹拂的寒星” 这是冬天” 高原的石头 在那遥远的地方 路过建筑工地 羊井子湾 后记 试读章节 白 雪 高处星群安静地亮 流动的牧帐,青烟的柏枝 卧在斜阳的坡上 几颗湿牛粪 蒸腾着青草气息 意识到冬天的水源 在马灯深处净化 脱下叶片 合掌朝圣的人群 一步一步向春天的寺院靠近 鸟一样欢叫着来临的雪 隆起我的肩膀 村庄穿上干净的白衬衣 最能说明内在的语言 是屋檐下念珠般发烫的红辣椒 真正沉默的心在静走 发出剧烈的风声 许多次张望的花 来不及背过身去 就被大雪掩埋了 我在苍茫的时刻 拿掉蒙在听觉上的帽子 走进夏天的群山 雪在我们头上避暑 所有植物自身为伞 打开枝叶与温度更低的花朵 我们望着远方的云 用出汗来乘凉 雨降向田野,大片的荒漠 只有野鼠身上的毛色 擦亮我们的眼睛 月光里长出皮肤 发烫的骨头重新冷下来 夏天的舌头舔红蓝天 星坐落在山坡上 青草里溢出的湖水 流人牛羊的眼睛 鹰没有固定的巢 在滑翔里居住一生 群山醒着 不去干涉山下的事物 在岩石里深思 自己感动自己的灵魂 牧野 黄泥堡在大雨中洗澡 鸡鸣与犬吠,这两种乐器 让我想起一种持久的感情 草地上升起的虹 想起遥远的马鞍 载走杨树后打草的少女 从春天到夏天 我经历了多少月光 草叶自由地绿 我却不能离开相思 更多的羊群 从清晨走向黄昏 我迎着风 让故乡更猛烈地吹拂 我只是草原上 众多歌唱者中的一个 满含泪水和深情 白云吹散寒冷 渐渐地,白云吹散我额头的寒冷 在清晨 无论是旋转还是静止的轮子 都牯满草原的风雪 木桶里盛着故乡的月色 常常是饥饿从背后夺去我们的缰绳 使我们的马头不知去向 我们扔下火堆 还要扔下别的东西 我们像走在岩石的肺腑中 深谙山的时序和事物 深谙岩石上的花朵 在春天 我们仍然请求白雪留下 坐视黎明的乡村 穿上抗旱的内衣P24-26 序言 代序:寻根的人 钟进文 裕固族书面文学,过去对人们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时至今日,书面文学已经成为裕固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甘肃文坛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从创作的作品种类而言,有小说、散文、诗歌、电视剧等;从作品数量而言,已有多人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从作品质量而言,有不少作品获全国或省级文学奖,已有4人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妥清德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执著的文学爱好者,更是一位“高产作家”。据笔者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七八年时间内,他先后在《中国作家》、《诗刊》、《民族文学》、《中国文学》(英、法文版)、《星星诗刊》、《飞天》、《青年文学》、《萌芽》、《草原》、《中国校园文学》、《绿风诗刊》、《诗林》、《青春诗歌》、《诗神》、《诗歌报月刊》、《延安文学》、《驼铃》、《羊城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500多篇(首)。诗作入选《绿风诗刊100期集萃》、《2000中国诗歌精选》、《1949—1999甘肃文学作品选粹》、《中国(星星)四十年诗选》、《中国<星星)五十年诗选》、《飞天精华本·散文诗歌卷》、《裕固族文艺作品选》、《<飞天)60年典藏》、《新时期甘肃文学作品选》、《甘肃的诗》等选本。他的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处处流露出一种扯不断抹不去的浓浓情思。这种情意仿佛在告诉人们,作者正在寻觅一种失去的东西。 妥清德虽然是裕固族,但是他不生活在裕固族聚居区,而生活在黄泥堡草原,这里几百年前也许就是裕固族民歌中反复吟唱的“去吧!去吧!到生长兔儿条的地方去吧!走吧!走吧!朝生长红柳条的地方走吧!”①的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这里是裕固人人关后最早落脚的地方,但是,历经沧桑,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昔日的黄泥堡草原今天已成为典型的汉区农庄,这里的裕固族不知何时放弃羊鞭,拿起了犁耙,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忘记了自己的语言。总之,这里的裕固人的生活越来越像汉族,以至于生活在聚居区的裕固人也都有点忘记他们了。生产方式的改变悄悄地割断了民族的传统和历史,当数代人走过后.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在先辈的传说和歌谣面前已经变得非常陌生。马背上的故事,草原上的歌声离他们越来越远,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怀疑还是不是牧人的后代。面对现实,妥清德驾驭想像的翅膀,用诗的语言描写这心灵的嬗变。用高远的意境勾勒裕固人生活的脉搏。可以说,妥清德的诗是衔接裕固人传统和现实的一座桥梁,走过这座桥便能感悟到诗人的心境和梦想。 “黄泥堡草原”,这是诗人妥清德笔下反复出现的一个命题.这片被农庄淹没的草原不仅在诗人妥清德心里永远存在,而且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意境。 在石头上煮饭的下午 有人弹起冰凉的乐器 遥远的往事被骑驴的少妇 牵过刚刚泛绿的黄土 最后一次张望童年 我的眼睛已在高原 在遍地的石头和风中 我粗糙的灵魂开始奔跑 ——《黄泥堡草原二篇》 这是作者对遥远往事的一种奇妙构想,平平读来,似乎是当代人的野炊或郊游,但它深层地叙说了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雪域里行走的山羊 是牧歌与河的植物 主观的鹰 在湛蓝的天空底下 静静地滑翔,如一个时代 腹部隆起 故乡的暖巢 像挂在高处低处的灯笼 使任一一朵小花 都自信的没有边缘 植物在爱 我们无法逊色 在所有的波动注目中 植物还没有学会掩饰 完全把自己交给风和露水 ——《黄泥堡草原》(组诗之一) 诗人心中的草原是一片一尘不染的净土,生命在这里不分贵贱,没有强弱,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由此塑造出了一个充满祥和、美丽、纯真的生活意境。 黄泥堡草原不仅是诗人回首往事的港湾和心中的一方净土.更是他观察生活、把握未来的一盏明灯。他在这里深切地感受着裕固人的昨天和今天。 牧人衣雪,黄泥堡 湿热的内心长出嫩草 菜篮子高悬 风在打巢,感性的灯 发出裕固歌谣的声音 放逐的大群牛羊 常常漫在深沉的阳光里 眯起眼睛回忆 去年的青草与流水,牧歌 在它们广阔的背上飘动 ——《黄泥堡的冬天》 诗人的想像充满激情,丝毫不见矫揉造作,他把赤诚的爱用诗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炽热的心和一幅幅触手可及的生活画面。 如果说黄泥堡草原是诗人诞生的河床,那么这里的一草一木则是诗人灵感的源泉。在诗人眼里这里的风是民族的歌谣。这里的雪是牧人的衣被,这里的云则是从故乡飘来的…… 盆地的青草和高原的大风中 有多少驰骋的遗骨 迁徙的白马跑进故乡的月亮 镶满风雪和牧歌的金鞍 临水的草地 雨水不断穿过心脏 潮湿衣服上盛开的哈日嘎娜花 在白云下面歌唱 更大吹拂来自心底 暮色像一张巨大的兽皮 在神秘草原无声地展开 ——《牧歌升起) 诗人每一次灵感的触动都来自这真实可信的生活,但塑造的每一个诗歌意境都充满丰富的幻想。“迎着风走,更能适应孤独与夜深.相信骑马走远的人,都怀抱草原,他们用牧歌,呼唤天上的白云。’’这就是诗人对草原上的风的感受,对风的理解,继而对风的赞誉。 蹄状的雪从鞭花扯开的地方 轻盈地飘落 洁白的影子笼罩着祖先的眼睛 生命中承受的草原 根迅速撤回雪里 像皮帽中牧人的耳朵 期待着第一绺春风刮起的确切时间 雪落在黄泥堡草原 故乡又厚一层土 清风里横跃的树枝 与牧人唇息边的银笛 一声一声和谐 ——《雪落在黄泥堡草原》 把诗歌的取比对象紧紧围绕牧人的生活展开,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祖先经历过的游牧生活的向往。贴切的比喻、巧妙的联想又充分证实了作者的确把握住了这种生活的脉搏。同时,这种把握不是简单的理解和认同,而是一种对精髓的升华。诗人是这样描述白雪的:“高处星群安静地亮/流动的牧帐/青烟的柏枝/卧在斜阳的坡上/几颗湿牛粪/蒸腾着青草气息/意识到冬天的水源/在马灯深处净化。” 同样,《大风吹着故乡》、《云是没有故乡的》、《裕固民族:蓝天上白云》、《雪落在故乡原野上》等自始至终体现着诗人心向草原的浓浓民族情。 黄泥堡草原是诗人心中的草原,而肃南草原则是裕固人现实中的草原,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经常交织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当描绘心中的草原时,虚无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真切;当置身现实时,从中又能体会到一种浪漫和幻想。让我们领略一下诗人离开“黄泥堡草原”,走进肃南草原后的感受。 追随八月雨的脚步 野花开遍草坡与辽远的牧场 马鞍上的少女 一次又一次落马 与花交换礼物 从大河到红湾寺 我一直保持沉默的品格 给我的心配音的 还是乌鸦与清风 当诗人走入真实的草原时,反而一改过去的激情与浪漫,以沉默为品格,用睿智的目光仔细审视这里的一切。正如他在散文诗《红湾寺》中所写: 我仍然要停留下来,用心灵在靠近它们。这儿的语言和服 饰,它们的底蕴和素质,它们的凝炼和深厚,无不透露出这个 地区、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性格:粗犷、冷静、热情、睿智。时 时有大气扑来,一种质朴的文明和原态的真实,烘托出一片极 致而鲜明的生命场景。我从那一只只褐色的大手中接过瓷碗和 精致的铜盏,大口大口地喝下他们举过头顶的青稞酒,我在他 们的民俗与礼仪中醉过去又醒过来。他们用歌唱的喉咙和舞蹈 的身子,伴我度过7这个夏天。 诗人的感受是真实的,诗人的沉默也是发自内心的。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懂这片草原,用自己的思想去把握这里的生活。“我独自踱到无人的河谷与小草岗上去。我穿过岩石和源头遗留下来的柏枝的灰烬。像山中的一种回音,我的联想迎风展开,弥漫着红湾寺的天空。我也想把自己遗留下来,和这源头,和这禅坐的群山同在。”这就是诗人深沉的民族情结,愿这份真情把根留住。 20世纪末作者离开了黄泥堡后,感觉到他的写作开始凋零。但是,在密集的10余年间创作的作品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黄泥堡草原”。今天,黄泥堡草原的人们在“风中捡拾的草叶与月光”感召下,回望传统,重塑历史,努力补救,渐渐在草场簇拥着的黄泥堡农庄里弥散着浓浓的草原情怀和民族文化符号。我想这就是结集出版这本诗集的意义所在。 后记 黄泥堡,草场簇拥着农庄,它的青草,它的庄稼,它的牛羊,它的花朵,它的露水,甚至那些吹拂,都让我至今怀念。我不知道,这种怀念为什么带着疼。 1998年秋天,我离开了那里,我的写作开始凋谢,感到燥热一直压迫着我的身心。我不敢大声说话和唱歌。我在深夜,忐忑不安地翻看曾经写下的诗歌,它们是那么的亲切,散发着青草淡淡的香气。我也试着继续写下去,但已经找不到那种真实的感觉了,这让我的内心充满恐惧和懊悔,而且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作为一个裕固人,我又能为我苦难的民族做些什么呢?我一直在拷问自己。我已经不会用我的母语与我的族人交谈了,甚至没有穿过宽大的裕固族服装,住过温暖的帐篷。我除了回到黄泥堡草原,也时常去肃南裕固族草原,不是那种单纯的游玩。辽阔的草场,洁白的羊群,干净的河水,善良的牧人,给我的灵魂震颤。有一次,在肃南孔岗木,下着细雨,我和我的裕固族大哥一起滑倒在山坡上,一身的泥巴与草屑。在马蹄寺.我骑在马背上,走遍了整个山坡。至今,那种骑在马背上的感觉都让我欣喜不已。我喜欢这些青青的事物,它们能把我的心收回来。 感谢钟进文教授和巴战龙博士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现在又提议将我以前写下的诗汇成一个集子,我怕自己的东西还不成熟,不足以以集子的形式出现,但又怕对不起他们的美意,只好把所有发表在刊物上的诗细读了一遍,把认为符合自己口味的挑选出来,算是自卖自夸吧。我想,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也是对草原的一种回报。 妥清德 2011年8月于酒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