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红楼梦》,逛逛大观园,就像走进名品时装店,衣饰的时尚、潮流、华贵就不说了,只有饱一饱眼福,干眼馋的份。只瞧那些比时装模特儿还养眼的一个个靓女,就令人三月不知肉香,三年不想看巴黎时装展了。这么一大群靓女,轮番上镜,走着袅娜的台步,在我们眼前转来晃去,想不记住她们都难。在大观园众多靓女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黛玉啦!
黛玉绝对是大观园里的第一美女,模样绝对对得起粉丝,才艺出众更不用提了,单说她那另类的个性,也是古今罕有的。她的另类,根本不用装什么深沉、知性、暴露、叛逆,这太做作、太小儿科了,而是直接将另类写在脸上,而且从来不装,不管是谁,第一眼瞧见,绝对会大呼小叫:另类,绝版的另类!
要说黛玉的脸,道道地地的品牌脸——两弯似蹙非蹙柳叶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看似眼泪汪汪,其实是神采飞扬马蹄疾,桃花深处蝴蝶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黛玉长得有气质,引人注目,在你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冷不防就抓住了你的心。说来说去,要我看,黛玉的脸上,最另类、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一个字:愁。不仅愁坏了她自己,愁丢了小命,也愁坏了几百年来成千上万的粉丝,愁坏了像我等这样对开心快乐耿耿于怀的看客。黛玉可以说是满脸的愁,而所有的愁最后又都集中在了眉头上,因此就有了愁眉一说。
黛玉有了烦恼就挂到脸上,有了不满就顺口说出,高兴不高兴,让人一眼就能明白。但也有缺点,那就是“憋”,憋得眉头皱成了疙瘩,还要使劲往回憋,终于憋出了内伤,憋得肺里大出血,憋得死去活来,最后终于憋没了气,呜呼哀哉。这么个大美人,却让愁硬是给憋死了,实在令人惋惜。
什么事情这么严重,把黛玉给活生生地憋死了呢?说出来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那就是千古第一话题,也是最有八卦潜质的话题——爱情。也唯有这个男女问题,能憋死人。就这事,却把黛玉给愁坏了,为什么愁呢?心里有爱说不出,小曲好唱口难开。说不出也就罢了,还得不到支持。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个比自己更有来历、更有背景、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这可是终身大事,想不愁都不行,万一等到最后,自己成了无人问津、成了人见人躲的剩女,天哪,太可怕了,简直不敢想象。
其实,在这件事上,黛玉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起码,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也是真心爱她的,为她痴、为她狂。两个人的心事都已表达过,心知肚明,虽然嘴上没有说出来“非你不嫁”、“非嫁不娶”的话,但透过一次次的行动也向对方明确表白了态度。
爱情这个话题虽然是永恒的,但爱情这事却是时刻变化的。想当年黛玉,闭锁在大观园里,能接触到那样一个比大熊猫还稀有的男人宝玉,没得拣,不能拣,也难怪她要把宝玉当成白马王子。况且还有那么多靓女纷纷上来抢夺,怎能不让黛玉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僧多粥少,想不愁,实在很难。要是放在当今世界,黛玉的悲剧可能就不会重演了。一来,选择的余地多了,即使找不到骑白马的,也能找到“恐龙”和“青蛙”;二来,大不了相约私奔,“地上本来没有路,私奔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可见,我们的黛玉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生错了年代。
黛玉的愁,确实无人能比,那愁眉,也是天下一绝。愁到了极致,愁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人恐怕很难步其后尘,并一举将其超越。她的愁,是一种无奈的愁,还是一种无谓的愁?是爱情的愁,还是人生的愁?是几千年道德文化的愁,还是个人独特的愁?虽然曹雪芹没有告诉我们,但并非说我们不能得出自己的妄断。黛玉的内伤,显然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文化的积弊,是她弱小的生命所难以抵抗和摆脱的。
P2-3
第一章 大观园之潇湘馆——爱情永恒,还是爱情的话题永恒?
别让愁眉憋出内伤
吐血初恋有害健康
埋葬你的花心
把她嫁给焦大
相思还是相撕还是想死
第二章 大观园之怡红院——其实我是一个天才,只可惜天妒英才
一代风骚废物男
是男人你就别装疯
读书撕破万卷,下笔才能走神
再美的宝玉也是石头
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和尚的袈裟
第三章 大观园之蘅芜苑——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今天你闷骚了吗?
华丽外衣里面的虱子
笑着羡慕,哭着嫉妒
和事佬不容易
形象太完美了,做事太妥帖了
第四章 大观园之缀锦阁——头儿,我欺负的就是你
只有不称职的老板,没有不称职的员工
栽赃也要技巧
不拿起也不放下
角落里蘑菇长不成灵芝
谁说懦弱不是病
第五章 大观园之秋爽斋——怂恿喽哕难,怂恿老板更难
姨娘也是娘
上得华堂,入得茅房
拿什么来拉动内需?
反腐风暴卷走了谁?
天下没有不散的“演习”
第六章 大观园之蓼风轩一别以为会烧香就是活菩萨
学会聊天是一种幸福
隔壁是动物世界
众生喧嚣与我无关
打狗看不见主人
你烧的哪门子香?
第七章 大观园之藕香榭——你请我来不是为了吃大闹蟹吧
走穴与走光
出场费是不能少的
一睡成名
批评的后果很严重
跻身名人堂
第八章 大观园之稻香村——就算你隐身不见,我也能查出你的IP少跟我玩失踪
扮老农是对老农的侮辱
守寡定律
挖掘一个热点
贾政不是假正经
第九章 大观园之紫菱洲——当小妾我容易吗?
蟠爷也是道上的人
钱财如粪土,专养花骨朵
翻身小妾把歌唱
开部落格灌水啦
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第十章 大观园之荇叶渚——别在我寂寞的时候来找我
美女三进一
偏方专治偏房
你家的男人爱偷腥
我不是你的野蛮女友
实在寂寞玩自杀
第十一章 大观园之栊翠庵——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
拜托,遁入空门不是射入空门
老辈也是大户人家
洁癖是恶心的怪癖
有情调才会调情
还俗?俗
第十二章 大观园之桐剪秋风——二奶奶。老爷们都潜伏了
姥姥来看我了吗?
二爷有点妻管严
下课?肯定不是粉丝的呼声
婆婆也不是你的亲婆婆
高山不动,流水不息
第十三章 大观园之获芦夜雪——春梦谁先觉,珍珠如土金如铁一笑倾砖瓦
越级上床的效应
求你了,给点人性吧
感谢你祖宗八代
第十四章 大观园之梨花春雨——朴得了Y鬟身,补不了小姐心
月朦胧鸟朦胧,我心似蒸笼
不完全小女人
打工妹升级老板娘?存储器不够
黑夜给了你放电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眼镜
你给我绯闻,我给你包装
关于作者
两百多年来,解读《红楼梦》的作品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学说和流派。与所有的文学经典一样,《红楼梦》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多面、立体的视角。正如鲁迅先生所评论的那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由此可见,红学似海,每一个红学研究者不过是收获了其中的一勺一瓢而已。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作者究竟讲的是谁家的历史,即红学中的“本事之谜”,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当然与《红楼梦》篇首那开宗明义的一通玄言有关,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既有“隐”,后人就要“索”,于是便有了曹家自传说、明珠家说、和珅家说、傅恒家说种种说法。其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的是第一种说法,也就是曹家自传说。胡适先生在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中曾明确指出,“《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和周汝昌先生也持相同观点,他们都是比较坚定的“自传说”拥护者。
而本书的作者张二憨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他不是红学家,但绝对称得上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别看他总是自称凡夫俗子,却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他所做的,就是将《石头记》中的这块石头砸开,来个石破天惊,引领读者仔细看一看,里面到底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八卦和绯闻。
按照他的理解,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贾府,就是紫禁城,而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废太子胤初。为此,二憨在他所解读的这幅家国天下的剖面图中,还原了胤礽和整个皇族的生活现状和当时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并且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标题,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既生动活泼,又入木三分。
二憨这样来解读,可能会招致红学研究者站出来指责,但《红楼梦》应该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空间,不应该是哪几个人说了算才对。再者说,研究《红楼梦》有多个层面,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哲学的、道德的……每个层面又有不同的视角,谁又能保证自己真正了解《红楼梦》呢?
《红楼梦》是以梦幻开始,所有的富贵功名、情感纠葛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梦。书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贾雨村,一个是甄士隐,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曹雪芹老先生也反复讲,之所以没有写明哪家的历史主要是怕引来灾祸,为此,他还作诗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那么,读者朋友们读完了二憨的《凡夫俗子品红楼》,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吗?
江远
《情场职场(凡夫俗子品红楼)》由张二憨所著,《情场职场(凡夫俗子品红楼)》是“凡夫俗子解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系列图书之一,被誉为“台北鬼才”的张二憨最新力作。从人性心理的角度,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作了全新的点评与解读。文笔诙谐峭拔,极具可读性。大陆著名学者张鸣读后专文推荐,认为张二憨对四大名著这样的解读法,“是一种创造,一种快意的人生”。尤其是他极具个性张力的语言风格、直抵人性深处的层层剥析、信手拈来的网络绝妙好词,开辟了品读四大名著的另类天地。
《情场职场(凡夫俗子品红楼)》由张二憨所著,从人性心理的角度,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作了全新的点评与解读。
文笔诙谐峭拔,极具可读性。
台北鬼才张二憨隐居两年时间潜心创作,位居台湾社科图书畅销榜。
大陆著名学者张鸣特别推荐,大陆首次独家引进,附有精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