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转心术(提升精神智商的108种妙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阿尼·科扎克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必抗拒,不必放弃,你完全可以和任何事物自在相处!

只要转个心境,就能豁然开朗。无论是冥想修行者、心理治疗师还是上班族……任何人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愈合内心的能量,让生活更精彩,工作更出色。

本书共提及108个隐喻,涉及正念、禅修、自我完善、改变陋习、了悟人生、全然接纳等方面,不一而足。

本书所列的108个隐喻各成一体,因此可以随意翻阅、任取一节阅读。书中的隐喻共分为五个部分:心;自我;情绪与情感;全然接纳;修习正念。以上五个部分的内容互有交错一尤其是那些有关自我和心的内容。不过,如此分类可以为读者提供方便,以简明扼要地阅读、理解本书。

我们可以将这些隐喻看成神奇的种子。通过阅读,把它们撒播在人生的肥沃土壤上,它们定能在你的生命中扎根生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内容推荐

本书用108个充满幽默又不乏见地的隐喻故事,形象地阐释了正念冥想是如何帮助现代人获得平衡而幸福的简单生活。作者以简明易懂、寓意深刻的文字详尽解读冥想与心灵、生活的密切关系;书中敏锐的洞察力、充满思辨性的观点,旨在破除迷思,引导人们将正念冥想带入日常生活中,让心灵更加开放、自由、宁静。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宽广的心

1.讲故事的心

2.四层楼的心房

3.能言善辩的心

4.追逐名利的犬心和摇摆不定的猴心

5.威严冷峻的狮心

6.友好的蜘蛛心

7.把生活分门别类

8.筛除心灵邮箱的垃圾邮件

9.内在的消音键

10.强烈的专注力

11.心灵的雪花

12.觉 醒

13.下一站是哪里

14.坐着木桶漂游尼亚加拉大瀑布

15.自动驾驶

16.电视频道随意换

17.宽广的心

18.色即是空

19.美丽就在身边

第二章 了解自我

20.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21.暗室中的手电筒

22冲动是魔鬼

23.自我中的自我

24.肥皂泡般的思想

25.炖一罐好汤

26.别给自己套上牛轭

27.领路的好狗

28.“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

29.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30.搅动一潭池水

31.镜子镜子告诉我

32.“孤独”的守候者

33.没有代表权,无需纳税

34.未达法定人数就不准开会

35.先戴上你自己的氧气罩

第三章 情感的隐喻

36.把所有杂念烧成灰烬

37.捕“人”器

38.情感的包袱

39.完美主义切除术

40.贫困的心

41.好消息和坏消息

42.《戏剧经》

43.不要相信自己

44.我的行驶时速是九十英里

45.小心为上

46.不要把午餐费给恶霸

47.心也会痉挛

48.三十一种情感口味

49.燃烧吧,宝贝,燃烧吧

50.埃及艳后综合症

51.把痛苦的回忆全都消化掉

52.先开火,再发问

53.内心的杂音

54.蜂窝

55.牙医的投资

56.给“心”预定保养服务

57.思想的瘾君子

58.让自我保护机制与时俱进

59.心需要看护

60.生活永远不会无聊

62.躲开痛苦之箭

62.欲速则不达

63.及时按下暂停键

64.别在开车时睡着了

第四章 平静地接纳当下

65.学会欣赏野鸡的呱噪

66.嗡嗡叫的蜜蜂

67.任野草疯长

68.情绪如天气般变化无常

69.一“页”障目

70“我接受你的投降”

71.用新奇的视角看世界

72.造一座心灵的大牧场

73.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74.穿一双好鞋去行走

75.尘埃日日落,唯有时时扫

76.不可缺少的小小暴君

77.即便跌倒也能笑着爬起来

78.做生活的绘图师

79.摊开思想之手

80.善待所有

81.人终有一死

82.疼痛与苦恼

83.与负面情绪为友

84.捂紧你的钱包

85.办公时间

86.放下才能解脱

87.精神合气道

88.当你掉进水沟里

89.乱七八糟的车库

90.找一个最好的包厢座位

91.“心”阔天空

92.不要在雷区跳华尔兹

第五章 享受正念

93.对号入座

94.观照呼吸之潮

95.树立目标但不受其束缚

96.磨刀不误砍柴工

97.西塔琴的启示

98.功夫不负有心人

99.修习与成就无关

100.分而治之

101.有备无患

102.把心收回来

103.像驯狗一样驯心

104.安住于当下

105.心远地自偏

106.好马不在鞍,人美不在衫

107.挤海绵

108.假如你时日无多

后记

附录:提升精神智商的指引与练习

附录1:呼吸禅

附录2:观身禅

附录3:行禅

附录4:关系禅

附录5:非正式修行

试读章节

20.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你有无注意到,心把我们的生活“拍”成了电影?

就如拉里·罗森伯格在我参与的一次禅修期间指出的,这是一场关于“我”的电影,主演是我,导演是我,由我制片、配乐、分派角色,编写剧本的也是我一就连评论人和审查者也是由我担任!心则是这部业余电影的幕后导演。

而且,这部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戏剧性情节(还有情景剧),如标题所示,其中包含了对自我的深度关注。当我们作为一号主角生活在影片中,也就等于迷失在心海里,失去了正念。但若能置身于外来观赏电影,我们便是将正念注入到了生活中。

影片本身和它所创造的生动精彩的假象,也是关于自我的隐喻之一。观看影片时,你看到的是流动的不间断的动态画面——但是显而易见,这不过是将静止画面进行快速连续播放而形成的效果而已。持续性和流动性不过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它的感知零件制造出来的幻象。同样,你体验到的坚实而持续的自我——也是一种幻象而已。是意识“填补了断开的间隙”,让自我显得连贯,而神经科学家一直都指出一那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正念冥想能帮助你看清这部电影的把戏——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冥想将帮助你找出看似流畅的镜头间的每一处缝隙,明了那种流畅只不过是幻象(即便是令人愉悦的,也终究是幻象)。同时,你也能细赏整部电影,更加接近那动态、不断变化的本真实相,即真正的本我。

21.暗室中的手电简

意识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无所不在。你目光所及之处,它总在那里恭候(你稍加留意便可看见)。

但是,如已故心理学家朱利安·杰恩斯所述:

意识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小得多,因为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没有意识到的事物。这说来容易,却很难理解!就好比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想用手电筒去找寻本身不发光的物品。手电筒因为无论照向何处,都会把光投向那里,于是它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光无处不在。同样地,意识能遍及所有的思想,而实际上这些思想并不存在。

那么,暗室中的手电筒有何不妥之处?

其一,它制造了关于精神生活和世界的欺骗性观点,使人确信自己的故事全部真实,乃至看一眼世界,就会认为那就是真正的世间。然而,眼前一切仅仅是表象——不过是有眼睛、大脑和心的人类生物被按照理所当然的模式结合在一起。现实看起来是什么样,听起来是什么样,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和我们内在的觉悟力密切相关。没有看清这个真相,就会导致愚昧、傲慢和自以为是。实际上,作为宇宙感知的中心,我们显然比自己所认识的更有觉悟。

正念冥想能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意识的本质。正念禅修是愚昧、傲慢和自以为是的一剂解药,能帮助你避免在“为正确而正确”的过程中浪费过多感情,并让思考方式趋于开放和灵活。勤加练习,你可能无意中找到照亮房间其他角落的电灯开关。

也许,这就是觉悟之“光”。

22.冲动是魔鬼-

是谁在冥想?是谁偶尔能意识到当下发生的事情,偶尔又浑然不知?

无论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心的一部分在观照当下。恰如日本铃木俊隆禅师在著作《禅者的初心》中所说的,“心总是和其观察之物同在。所以心即万物。真正的心是观察的心。证悟之前,应先观照自心。”正念冥想使我们拥有观照内心与外在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隐喻更加了解自我,以及自我的行为倾向。在清明的正念下,我们将能观照出“自我”的行为冲动与行为本身之间的停顿,从而可以自由选择是遏制冲动,还是放任行为。试想,这可使我们避免多少麻烦:幸好没有脱口而出的愤怒言语、尚未咽下肚的一袋薯条、还好没有一口气灌下去的不健康饮料,和那些不理智的自我判断……

如果你亲眼看见了“自我”的这些冲动,但没有付诸行动,避免了因此深陷泥沼的后果,最终结果又会怎样?

23.自我中的自我

当你认为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明白你是谁,如何融入世界一最终还是会发现,这些疑问背后的秘密其实深不可测。

自我好比是俄罗斯套娃,每一个玩偶里面都套着更小的玩偶。你也可以想想两面相对的镜子照出的图像一影像中又有影像,无穷无尽;或者,剥开洋葱的层层外衣看看。人们经常用到剥洋葱的隐喻,尤其是在描述禅修的过程时一当你不断地深入自我,只会看到一层又一层的自我。最终,洋葱倾其所有,所剩全无。

但是最终,自我在哪里?那个被你称为“我”的主体在哪里?的确,不管是嵌套玩偶还是洋葱,总是存在“最小”的一个玩偶,或是“最后的”一层洋葱皮一但这就是让隐喻最终解体的关键。不过两面镜子对照的隐喻可以更确切地告诉我们,永远不存在最终的自我。

“令人惊奇的兰迪”,著名的反灵异心理学者,提出了一个长期有效的悬赏:任何人只要能够用任何科学方法证明一个超出科学可知范围的现象,就可以得到一百万美元。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认领这一奖项。我们也可以同样自信地承诺给某人一百万,只要他能够在头脑中(别处也行)找到自我。

正念冥想能帮助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看清所有“自我”制造的产品一它们千变万化、转瞬即逝,于是“自我”就此不断地改变,直到最后一无所见。

24.肥皂泡般的思想

缺乏正念的我们很容易将心中涌现的每一个念头都看做是现实的反映,真实不虚。但若凑近细瞧这些念头,原本看似实际存在或清晰可辨的念头,便展现出了脆弱和虚无的本质,与其说它是石头,不如说是肥皂泡。

如果我们能够全然专注地观照当下生起的思想,将之看做一个思考的过程,而不是陷入它所描述的故事中,这个肥皂泡就会破灭。思想如同肥皂泡,虽然容易升起,但也容易被正念的专注力戳破。

看似坚实的思想竞如此不堪一击,看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摆脱对思想的依赖。你会慢慢发现,心中所想并非事实:当思想反映或勾画出现实的某些情景时,这些情景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而不过是心的生成物罢了。思想往往是由人们利用已有参照、先验图示和思维窠臼来曲解或扭曲现实而得一例如精神疾病患者的思想,就偏激地脱离了现实。而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包括精神病患者也一样),对思想持怀疑态度是正常合理的。怀疑主义者的心不会自我封闭,他们常常说:“给我证据。”

思想似乎就像是顶级魔术师,能勾勒出你的个人形象与认知,且使之看似坚固持久的物体。但这样的认知实际上仍是由肥皂泡般可以随时冒出也会随时破灭的思想构成,终将消失。不过j你也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事实上,那些关于自我的、被你珍爱与依赖的想法,只是苦难的源泉,早就该放下、抛开,而不是耗费精力去悉心呵护。

然而,看穿思想的虚无性和自我的不可靠并不意味着你的人格就此消失一你不会因此化为虚无或变成精神病患者,抑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也不会因此失去个性、热情、兴趣或欲求。事实上,你所失去的不过是对无力掌控世事自然发展的焦虑感。

上述对于思想之虚无性的认知亦是一种解放,可以把你的心从过去对自我的焦虑与执著中解放出来。此后,你将感到全然的放松,不再过于在意自己,也将更加接近最本真的实相。

25.炖一罐好汤

想象一下炉子上的炖罐。我们可以把罐子看成是心和自我。这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再加工的隐喻。

把食材放进罐里,盖上盖子,用小火慢炖,食材会越炖越少。例如美味浓稠的半冰沙司,便是这样炖成的。而人的情绪,如冲动、自卑、焦虑和抑郁,都应当被炖化、浓缩成美味酱汁。

生食材可以煮成美味爽口的佳肴,且有利胃部消化。同理,把你的种种体验与感知煮熟,也能帮助心识的新陈代谢。冥想的过程与蒸煮食物颇为相似,尤其是静坐练习。静坐时,人的内心就像炖罐一样装满了各式食材:所有强烈的形象认知、感情和思想都在其中。我发现自己有时会急切地想要离开座位,去干点别的事情。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必须静坐不动,将“心火”调小。

炖罐应当坚固无裂痕,置于炉上用小火慢慢地煨,这样食物才不会烧糊,或是把罐子烧坏。有一些菜肴,例如炖菜不需要太关注,只要将作料放进罐中,其他工作交给时问和火力完成就可以了。有的菜肴,如炖制意大利调味饭,则需要时刻留心和搅拌。当你将所有的担忧和焦虑都统统放入罐中慢慢炖煮,可以根据诸如此类的实际情况,来保持警觉(例如遭遇危机时)或任其小火慢炖(例如应付慢性疼痛时)吗?祝胃口大开!

P50-57

序言

1988年,我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隐喻》(Metaphors Welive By),是语言学家乔治·拉考夫和哲学家马克·约翰逊合著的。这本书虽薄,却内涵丰富,对我的学习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改变了我对心理疗法的思考和应用方式。

隐喻是语言和意义的载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要知道,我们对每件事情的理解都不是孤立的,譬如可以通过隐喻从中得到启发与灵感之源,使混沌的心智仿佛被佛掸拂净,豁然开朗。

人们还能够用隐喻彼此交流感悟。隐喻为我们敞开了感受生活的大门,它似是而非,却使万物众生紧密相连。然而隐喻的特点远远不止于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丰富多彩。实际上,它和我们看待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日常用语都来源于对身体的形象比喻,是自我的体现,隐喻不过是依葫芦画瓢,再现大脑的思维方式罢了。因此,隐喻并非任意所指,它还是映照我们内在的镜子。

心理学家朱利安·杰恩斯认为,隐喻是语言发展的土壤,例如基础动词“to be”,它由梵语“bbu”派生而来,意思是“生长”或“使生长”。因此,“to be”和另一个意为“呼吸”的梵文动词“asmi”是同“根”而生的。而这个古老隐喻的深层含义,就是“生长”和“呼吸”休戚相关、不可分离。此外,透过本书的客观剖析,我们在沉思之余不难得出结论:所谓正念冥想,即在一呼一吸间,乃是延展内在,使人生日趋进步的心灵良方。

正念冥想是在当下,对身心内在加以自省的过程;是让思绪安住于当下的觉知中。冥想者要让心保持开放、自由和宁静,任时间流逝,只是感受当下,既不执著,也不评论。

本书共提及108个隐喻,涉及正念、禅修、自我完善、改变陋习、了悟人生、全然接纳等方面,不一而足。我经过25年的禅修与瑜珈练习,每日精进,最终成长为一名心理治疗医师。这样的经历,为我编写这本隐喻之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隐喻是理解正念所不可或缺的依据,它将正念引入日常生活,与人形影相随,能启迪我们通过正念引导生活,实现人生的正向改变。

我在思考及说话时,常会想到一些隐喻,它们大多是我在临床工作时无意间自创的。形象的隐喻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指引我们在漫长的精神成长之路上不断迷途知返、及时修正自身。这些隐喻还为我的病人和学生构建了一道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切身感受的桥梁。

本书的108个提升精神智商的妙喻故事大多取材新颖,除此之外,则是以正念为基础,从文学作品中精选而来。本书中的隐喻即是提升精神层次的核心内容,每个隐喻都好像概念之网上的一个结点,可以生动地表现出正念修习中的种种觉受。而且,你也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甚至是阐释某个隐喻,也需要借助其他的隐喻方能完成。

后记

我希望正念和冥想都能成为生活中与你长相伴随的一部分,而本书中所提及的这些隐喻将可以帮助你提升精神智商。

愿你能使那追逐名利的犬心懂点规矩,真正领悟专注的要义。

愿你能安享一汪森林水池的宁静,并成为自己人生道途的领路人。

愿你能绕过人生中的种种陷阱,卸下情感的重负,洒脱前进。

愿你能好好享受冥想时光,磨利修行之斧。

愿你能和心的“小暴君”为友,并从你的“野鸡”身上受益。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本书将会提高你的精神智商。”

——杨增善法师(Shinzen Young),洛杉矶社区禅中心创办人

科扎克的这本著作简明易懂,而且很幽默。其中每一章节的分析都精辟到位,可以让人一口气把它读完。

——艾塞克斯报告(The Essex Reporter)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