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历经三代,一百多岁高龄,为中国佛教界之翘楚。他舍身求法,不畏生死朝拜五台佛教圣地。他为忏苍生,剌血写经数十卷,积若须弥。他为护佛宝,历经险阻。他燃臂孝母,改佛家无情之妄。他接法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续佛慧命,使法源长流。他行菩萨道,立志要见菩萨世界。他就是领袖群伦的一代大师——本焕长老。
本焕老和尚是中国佛教界一代高僧,是近代禅宗泰斗虚云大师的法脉嫡传弟子;他的一生都是在创造禅林佳话,从晚清到现代历经三个时代,一百多岁,是佛教界的泰斗;他足迹遍及天下。最终选择深圳这座窗订城市建筑弘法寺,在南天弘扬佛法。让世人了解中国佛学,起到了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文化纽带的作用。本焕老和尚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传奇。
刘永编著的《百岁菩提:本焕长老传奇》在立足史料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手法,讲述本焕长老一生的传奇经历。
本焕老和尚,中国当代著名高僧,世寿106岁,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为近代禅宗泰斗虚云大师的法脉嫡传弟子。他从晚清到当代,历经百年风雨,建寺数十座,度化众生百万,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
刘永编著的《百岁菩提:本焕长老传奇》立足史料,运用艺术手法,讲述本焕长老一生的传奇经历。《百岁菩提:本焕长老传奇》也是本焕老和尚生前唯一当面首肯的一部小说体传记。
第三章 勘世情冰释前嫌
别慈母立志出家
张志山不敢久留在大雄宝殿,辞别了老僧连忙跑到刚才站的经堂外的一棵百年老松下候着。足足过了两个时辰,赵太太才从里面出来,手里又抱着几本线装本的经文,笑呵呵地交给张志山说:“志山,你跟传圣法师有缘了,他很钟意你抄写的经文,又挑了几本,让你闲时抄经,而且还嘱我,若有时间尽管带你来拜,这不就与法师结缘了,一定会有福报的。”
张志山接过沉甸甸的线装本,见是《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楞严经》等经文,木版印刻油墨的芳香扑鼻。自此,张志山每天白天往来于货架柜台之间,晚间便青灯黄卷抄写经文。赵太太每次去报恩寺烧香听经,也一定带着张志山,张志山每次总也能在大雄宝殿碰见那青衣老僧,张志山提出疑惑,老僧一一作答,每次老僧总要问一句:“何时回家。”张志山心中疑惑未能冰释,总是摇头辞别。
如此光阴荏苒,不觉间已经是两个寒来暑往。又一个春节将至了,张志山以朴实诚恳、与人为善的秉性深得众人喜爱,赵掌柜与老板娘对他更是青睐有加。
这天正好埠头逢集,人声鼎沸,杂货铺正忙碌间,有一人匆匆而来,俯到正在记帐的老钱耳边耳语一番,老钱惊慌失措,豆大的汗粒子顺着脸颊滑下来,匆忙叫过张志山说:“志山,我有急事出去一下,你来帮我记帐。”说完匆匆从柜台下拎了一个花布包,随那人跨门而去。
张志山近几日见老钱整日里魂不守舍,愣了下,望着远去老钱的身影,不及深思,便被买货付款的人打断,忙蘸了浓墨,翻开账本一面收银钱,一面记帐。
如此一直忙到晚上掌灯时分,老钱依然没有回来,一铺子的人忙活了一天,聚在煤油灯下,清点帐目时,赵掌柜剥着算盘“咦’了一声,竟然缺了整整二十块大洋,张志山看了看自己记的帐本,又看看码得整整齐齐的大洋,汗水一下子溢了一脑门子。
赵掌柜望了望志山,站起身来,拂袖而去,张志山颓然坐在凳子上。
张志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杂货铺的,大堤上凉风入怀,春潮将至,仓子埠的河水暗流汹涌。张志山一遍遍地回忆自己是不是少收了货款,记漏了帐目。他至情至善,没有想到别处,如此蒙了不白之冤,一时羞愧自责,气喘吁吁,胸中似乎燃了一团火,难以平息,已无颜再留此地了。
第二日,天刚麻麻亮,江水静静地流动,仓子埠还沉睡在梦里,街市清冷。张志山收拾了自己的包袱,两年来他一无所得,就连衣裳都未添过一件,比先前多得的是他抄的几部经文。张志山恭敬地将经文用手抚平,端放在桌上,头也不回地沿堤而上,迎着冷风走向渡口。
此时江水哽咽,天地间一片灰蒙蒙的,渡口空寂无人,唯江水拍岸,水声呜咽,浪沫飞人风中,飘到脸上、脖子里。江水依旧,两年时光一晃而过,二哥张星峰送自己前来杂货铺做学徒也仿佛就是昨日,一时间让张志山感叹世道轮回,恍若一梦。
张志山正触景生情,却一不小心踩到一个物什,还是软绵绵的一团,张志山忙俯下身来,用手一摸那物什,惊愕万分,失口而出:“老钱!”
老钱此时已经被冻得嘴唇乌青,脸上脖子上青一块紫一块,嘴角还残留有血痂,张志山慌忙将他抱入怀中说:“老钱,老钱,你这是怎么了?”
老钱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伸手抓住他的胳膊,竟鸣呀一声哭了出来,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是人,我苦命的女儿啊,志山,快追,快追!”
张志山望着江面,没有半个人影,只得找个避风处,将老钱放下,又脱了自己的外套帮他披上。老钱哆哆嗦嗦,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张志山才试探着问:“怎么了老钱,你怎么会昏睡在这儿,是不是遭到强盗了?”
老钱自顾摇头,良久才叹出气来,说:“我不是人啊,志山,我害了自己的闺女,可怜她才十四岁啊。”
在张志山的追问下,老钱说:“我原本一个人来仓子埠闯荡,历尽艰辛,只有一个闺女,妻子又积劳成疾而死,眼见了闺女十四岁长大成人,能帮衬家里了,我却又染上吸烟赌钱的毛病。赌场一红了眼,魂都被勾走了,着了赵大头的道,二十块钱将自己的闺女押了上去,谁知道一夜就输得净光。本来想能慢慢还,不想昨天赵大头趁我不在家,将我闺女抓了去,我带钱追到这渡口,赵大头却说赌息连本带利,驴打滚的竟然要还一百二十块钱。我既便是被杀了熬油,哪能凑得出这一百多块钱,与他们争执,却被他们一顿拳脚打得昏死过去。”老钱说到此,已经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了,不住捶胸自责:“是我这个废物害了自己的闺女啊,你说像我这样禽兽不如的人有何颜面再苟活于世啊。”
张志山此时也是泪流满面,听了他这话忙劝他:“这都是气话,万万使不得的,既然知道是赵大头绑走了你女儿,就报官,找他们讨回来。”
老钱冷笑一声说:“谈何容易,我昨日听他们说要将我女儿送给赵大头的姨夫林团长。那个姓林的现在在武汉剿共,屠杀不计其数,随便一个名儿,也能把我投牢里杀十回有余了。现在局势这么乱,官府不敢管,我去也是寻死。”
P29-32
佛门泰斗行愿大千
中国古代的高僧大德行走于天地、云水之间,关注的是天下苍生,他们于苍穹之下、古老的大河流域,在村落、寺院里勤修佛法。这种精神,就是源自对生命的关怀,对天下的责任感。
本焕老和尚是中国佛教界一代高僧,是近代禅宗泰斗虚云大师的法脉嫡传弟子。他的一生都是在创造禅林佳话,百年岁月,亲历三个时代,是佛教界的泰斗;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终成大道,足迹遍及天下,最后选择深圳这座窗口城市创建弘法寺。在南天弘扬佛法,使佛法远播三地,对世人了解中国佛学,起到了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促进和谐的作用,各地都流传着他求法问佛的故事。本书将他的事迹、经历通过小说传奇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后人了解他求法的赤诚和对佛法的坚贞,从而将这种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焕老和尚出家之后从武昌宝通寺到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上,他的心是澄净、明亮的。这种光明的心地使得他研习佛法、参禅悟道都带着一种悲悯的慈爱心怀。
本焕老和尚百余岁高龄,为中国佛教界之翘楚。菩提树下,他舍身求法,不畏生死朝拜佛教圣地;他为忏苍生,刺血写经数十卷,积若须弥;他为护佛宝,十八罗汉护送经塔,历尽险阻;他燃臂孝母,改佛家无情之妄;他接法当世高僧虚云老和尚,续佛慧命,使法源长流;他于深圳特区创建深圳弘法寺,使佛法远照南天,心系苍生,天下信众逾百万,缔造佛教界之神话。他前半生舍身求法,九死一生,佛心不改;他后半生建寺安僧,不惜身命,重兴数十座寺院,创中国佛教界之传奇。他行菩萨道,发愿要建菩萨世界,超过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本焕老和尚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这个传奇故事记录、呈现的就是本焕老和尚经历的那些最感人的瞬间。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魅力。从他皈依佛法开始,弘扬佛法,造福社会,成就的是无量功德。无论是1920年荆楚大地的山村,还是当下的深圳弘法寺,一百多年的风雨,时光荏苒,都见证了他的苦心修法,慈悲心怀,这颗心就是菩提心。 草堂、森林、庙宇、苍天之下,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天地情怀。佛家的智慧和慈悲如行云流水,不会有丝毫停滞。即使是在深圳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本焕老和尚对佛家智慧的寻求,对人生、社会进程的思考亦从来没有停止过,仿佛大雄宝殿的百年古松绿意盎然,如同经书散发出缕缕幽香,这是一种心地无碍的大自在。菩提树下,行走于苍茫云海之间,追求佛法真义,带大众积修福德,他已经走了很长很远的路了。苍山云海,悠悠九州,佛法的思想和精神就深藏在本焕老和尚每一个难忘的往事瞬间。佛家精神源流如古老的江河之水,让人看到它不竭的生命力和光明的未来。
如今在深圳弘法寺,梧桐山麓绿树黄瓦交相辉映,莲花清凉,香远益清,佛教界泰斗本焕老和尚忘我弘法,为佛教的文化传播,为海峡两岸的凝聚交流,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代表的是一种和谐的精神追求,是一种积极济世的菩萨道行。他百岁高龄,行愿大千,教化众生,他的存在本来就是佛教界的传奇,是宗教文化的传奇。如今,将他一生传奇的故事以众口相传的小说形式表现出来,展卷生香,如打开三藏宝库,每一个读者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吸取借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