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通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将天赋低的人变优秀,体魄差的人变强健;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魄强健的变得更强健,使人人皆有成为完人的可能。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着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采用止观,使心情平静,获得身心的安宁,心态的平和,缓解现代人身心的压力和疲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圣严法师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坐禅是发掘并发挥人类潜在智能和体能的最佳方法,所以通过禅的训练不难把普通人改造为杰出的伟人,将天赋低的人变优秀,体魄差的人变强健;优秀者使之更优秀,体魄强健的变得更强健,使人人皆有成为完人的可能。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着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采用止观,使心情平静,获得身心的安宁,心态的平和,缓解现代人身心的压力和疲惫。 内容推荐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著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为主,《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不仅介绍静坐的方法,还有圣严法师自编的禅修的运动的方法,并配有指导图片,是一本很实用的调节身心好书。 目录 序一 序二 1.禅修方法指导 一、禅修重在体验 二、禅修入门方法 三、经行、立禅 四、对治妄念,禅修与神通 2.一般佛法开示 一、佛与菩萨 二、活在现在,佛在现在 三、惭愧心 四、拜佛的意义 五、蒙山施食 六、发愿 七、四弘誓愿 八、皈依三宝 九、感恩 十、三宝恩 十一、回向 十二、因果、因缘 十三、戒、定、慧三学 十四、身、口、意三仪 十五、人成即佛成 3.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消融 4.结营前的综合讨论 一、各组心得 二、圣严法师结语 5.禅修的功能 一、菩萨的意义 二、身心的放松 三、打坐的功能 四、打坐的反应 五、自我的肯定 六、自我的成长 七、自我的消融 6.法鼓立姿八式动禅 一、认识法鼓立姿八式动禅 二、立姿八式动禅分解动作说明 7.禅与悟 禅的悟境与魔境 一、悟境是什么 二、开悟的条件 三、魔境是什么 禅定·禅·神秘主义 禅病 坐禅的功能 一、坐禅即财富 二、可贵的人身 三、科学家所见坐禅的功效 四、身心安全的保障 五、身心的调和及解放 六、长寿、愉快 七、培养完美的人格 附录 参禅法要 参禅的先决条件 一、参禅的目的 二、万缘放下 三、个个立地成佛 四、参禅与观心 五、参禅的难易 六、话头即是一心 参禅法要 ——禅堂开示 引言 一、办道的先决条件 二、参禅方法 三、生死心切与发长远心 四、悟道与修道 五、用功两种难易 结论 试读章节 四、对治妄念,禅修与神通 (一)对治妄念 不论是在坐禅、立禅或经行时,总会有杂念持续不断地浮现,并且无法有效摒除。 通常在用心思考告一个时段之后,会觉得疲倦,那是因为集中心力思考,非常消耗体能,同时要把杂念排除,也是很费体能的,因此会有累的感觉。 如何能在杂念浮起时,加以化解;如何做到思考时,不觉得累?是需要通过训练的: 1.让自己的心更忙些。当心里没事或太单纯时,杂念也容易出现。譬如打坐时数息或念佛数数,杂念仍不断浮现的话,不妨改用倒着数数,从十倒数到一。若再不行,还可跳着数,只数偶数或只数奇数。甚至还可把数字增至二十来倒数。就能令自己的心念专注。 2.什么也不想,仅注意自己有没有妄念,这是最轻松的方法。很清楚自己有没有妄念,妄念一起,马上觉察,也立即停止。但当妄念纷飞绵绵不断时,往往会跟着妄念进行,时间过了很久,自己还没发现,因为妄念就像银幕上的影片一样太有趣了。这时当用数息法或念佛法,来调息、调心。 当打坐、经行用功时,不经思考而起的念头,无论善念、恶念,均属杂念、妄念。用功时即使起了赞叹佛法、布施救人的念头,也是妄念;打坐就是打坐,经行就是经行,别无他念才是正念。若于布施救人时,想到打坐、诵经,也是妄念。 3.当偶尔有一两个妄念浮起的话,还不算问题,严重的是,妄念就像放映电影一样地持续下去。这时候可以随顺妄念想下去,同时注意是什么性质的妄念,到底想些什么,给予分类分级,妄念自然平息。或者注意自己拜佛、经行、坐着运动双手的每一个细小动作及感触,妄念也会平静。 打坐是要慢工出细活的,要有恒心、毅力,要保持每天定时打坐,成为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积月累,必有收获。到了那个程度,若有一天不打坐,都会觉得生活有些失序。非有长期打坐经验的人,难以体会到混乱的思绪与井然有序的思维之间有绝大的区别。 禅修的功能,有三个层次: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人格的升华,以及智慧的开发。如果只在方法上用功,欲达到头两个目标是不太困难的,至于第三个目标就不容易了。所以禅修者,除了健康的方法,尚需有正确的观念做指导,才能从身心平衡而进步到人格的升华及智慧的开发。 很多资深的禅修者,打坐的工夫很深,心理却很不平衡,贪欲心虽被控制,却充满自负、嗔恨、嫉妒、猜疑等心情。这都是由于未知佛法的“空”理所致。 (二)禅修与神通 禅修者如无好的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念,纵然身心变化,似得神通智慧,也在邪魔境界。 这种人可能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得到些神通感应,或许是天眼通、他心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即使具足五神通,其骄慢心、嗔恨心、疑虑心还是很重。表现慈悲宽大,而对其自我的观点,自我成就的利害得失、名闻利养,还是看得很重。 这种人有某种程度的神通力,能为人解疑,告诉你的过去、未来,看似对人有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他们个人的人格不健全、性格不稳定,岂是真的成就和解脱;且可能造成大众对神通力的依赖、迷信,而失去自主自发的开拓精神,对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若从正确的禅修观点而言,我们是人,应以人的方式及人的标准,由人来处理人的事务;若是人事而请鬼神来料理,那岂不成了人神鬼不分的世界了吗?我们都知道“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对鬼神虽要尊敬,但要保持距离,太接近了便会为我们人的身心环境带来困扰。 我们人的社会,当依人的因缘、因果而运作,若借神鬼灵力之助,暂时看来似乎帮了忙,从深远处看,实是混淆了既有的秩序,反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人有“共业”也有“别业”,属于个人的因果是别业,属于大众共同大环境的因果叫作共业。不可以用特权或非自我努力的方式去改变既定的共业,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因个人的暂时利益而造成整个社会因果的错乱,遗祸于未来。 神通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佛与阿罗汉都曾运用。但那只是在显示佛与阿罗汉的力量不可思议,而非为个人之利害改变其因果原则。且佛与阿罗汉不断地表示因缘不可思议,因果不可思议,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不易厘清的,唯有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心愿。 现在用一个佛经的故事来说明业力、因果的不易改变。 释迦牟尼佛的故国,是印度的一个小城邦,名叫迦毗罗卫,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该国的许多精英也跟着出家。未出家的释迦族,则有一大共业的业报现前,故将遭到灭族亡国的灾难。 P24-27 序言 回忆我从1976年起,于美国东部地区教授禅的修行观念及其方法以来,在东西方几乎遍及各大洲,直接或间接以此与人结缘,层面日益深广。过程中所作讲录,被整理而集印成中、英等各种文字出版者,迄今以达三十多种。《圣严法师教禅坐》这册小书,能在大陆出版,又是一项荣幸! 禅,可以分做禅定学及禅学的两门学问来看。在印度佛教经论中所介绍的禅那,乃属于禅定学,称为禅观、禅数,是以修习禅定为目的,必须是长年累月,退隐山林,修呼吸法、住心,以九次第定为阶梯,以四声闻果为目标。乃是解脱道的修行途径。 另一种则是盛行在中国中唐以来的禅宗,虽是根源于梁武帝时代来华的菩提达摩,却成熟于第六祖慧能,立基于百丈怀海建立了丛林式的农禅制度,将禅法的修行,转成为生活化、人间化、普及化的形态,禅修者不必离群独居,不必逃避世间,甚至不一定要终身出家。只要随时随地承担一切也不放下一切,活生生地过生活,踏踏实实地生活在当下现在的一念、一物、一事、一境之中,而不以主观的自我及客观的他者,来规范判断其善恶好坏,你便是一个从烦恼获得解脱的自由人,此乃属于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法门。 如果要修行禅定学,不论依据大乘或小乘经论的步骤,都很繁琐,要获得禅定的身心利益,必得花上长时间的功力。至于中国的禅法,只要掌握到《六祖坛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而练习体验“无相”、“无念”、“无住”的原则,你即可立时顿悟。 如果开始时无法立即承担一切放下一切,不妨首先从体验自己的身心状况(例如呼吸)和观察自己的身心反应,来了解自己的存在,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生理现象及心理行为。如此则你会肯定你的存在是事实,却不会执著你的存在是永恒不变。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也在成长自我及消融自我。 所以本书中介绍的课程,虽只有三天及一天,假如用之顺利,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晚练习,随时随地可用。本书是1993年及1994年我在台北及纽约两地,对社会精英禅修营学员作的讲录。时隔10多年,本书也给无法参加我亲自指导禅修的朋友们,透露了一点讯息,但愿更多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们,不吝指教。 法鼓山创办人 圣严 2006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