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红舞--陈爱莲传》由陈廷一所著,本选题主要是讲述传主陈爱莲先生在中国舞坛上,经历了60个春秋艰苦卓绝的磨砺后,虽遭遇人生坎坷,却勇于不断地挑战自我,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地探索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精魂,潜心钻研如何使中国民族舞蹈中的华美、和谐、庄重、千姿百态的民族气息融汇进新的精神和艺术风貌,给观众带来纯美的艺术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共和国的红舞--陈爱莲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廷一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共和国的红舞--陈爱莲传》由陈廷一所著,本选题主要是讲述传主陈爱莲先生在中国舞坛上,经历了60个春秋艰苦卓绝的磨砺后,虽遭遇人生坎坷,却勇于不断地挑战自我,孜孜不倦、矢志不渝地探索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精魂,潜心钻研如何使中国民族舞蹈中的华美、和谐、庄重、千姿百态的民族气息融汇进新的精神和艺术风貌,给观众带来纯美的艺术享受。 内容推荐 《共和国的红舞--陈爱莲传》由陈廷一所著,陈爱莲的表演精巧秀美,情舞并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等于1962年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中,一举获得四枚金质奖章。舞剧《文成公主》获得文化部表演艺术一等奖,舞剧《牡丹亭》获得广东省艺术节金奖。2003年获得华人21世纪极致成就奖,2006年获得女性世界华人精英特别贡献奖。陈爱莲被誉为“东方舞蹈女神”,是“德艺双馨”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舞蹈表演艺术家。《共和国的红舞--陈爱莲传》真实地将传主本人视民族舞蹈事业为生命的舞蹈艺术家的丰满感人的形象,用传记文学的语言重新塑造出来;将传主本人在新中国舞蹈艺术事业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与新中国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同步的轨迹展示给广大读者,多层面、多方位地凸显传主对我国璀璨的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发扬和传承。 目录 序 范曾 引言 第一章 快乐童年 001 瘦弱内向和爱哭的孩子 002 永安里弄的“姊妹花” 003 难忘公演《列宁》时一句简单不过的台词 004 街道剧团的“小天鹅”飞了 005 遗憾有多种,特别是那擦肩而过的遗憾 第二章 祸从天降 006 十岁那年,晴天霹雳,祸不单行,双亲病故 007 上海街头捡垃圾的小女孩 008 寒冬里的一缕阳光:一位英俊潇洒的男子立在了她们面前 第三章 上海孤儿 009 别了,永安里 010 烦恼而愉快的日子 011 冷嘲的目光 012 慈善的丁伯伯来了 013 意外的邂逅:儿时的伙伴 014 镜子里的倩影,人生中的理想 015 “找针”,让她改变命运 第四章 学员班里 016 北京,什刹海的冬天 017 爱莲,学员班里的优等生 018 学要学透,玩要尽兴 019 与大师姐——赵青的故事 第五章 梦的开始 020 立志要做新中国的“乌兰诺娃” 021 丁老师对她的评语:“好高骛远”的课代表 022 陪“红太阳”毛主席跳舞的时刻 023 “白专道路”使她徘徊在团的大门口…… 024 “遗憾”,和西方芭蕾舞失之交臂 025 舞路何去 026 少男少女的情感风波 027 喧宾夺主的故事 第六章 青春之歌 028 剧场外的叹息 029 在图书馆里,她与乌兰诺娃对话 030 疯狂的年代和不可思议的故事 031 看来领导是对了,如果放了,舞蹈界就没有这颗星了 032 《鱼美人》让她一举成名 第七章 园丁途中 033 学生眼中的“天使” 034 红旗大学的大学生 035 第一次出国演出,是在艰苦的年代 036 胡耀邦特批她入团 037 芬兰之旅的辉煌 038 共和国两位部长的“争陈案” 第八章 橘子红了 039 两心撞出了火花 040 浪漫并不快乐的日子 041 红烛高照洞房夜,魁夺金奖荣归时 第九章 矢志不渝 042 下马威之说 043 给点阳光就灿烂 044 敢向领导谏言的人 第十章 绚丽天空 045 在邢台参加“四清”的真情故事 046 后悔与《东方红》失之交臂 047 做妈妈的滋味 048 在塞纳河畔,感悟资本主义世界 第十一章 “文革”风云 049 投奔到“文革”洪流中去 050 一不留神,滑落到了“革命”阵营 051 从反革命专政对象到成立“822”战斗队 052 一口气写了50张大字报,落款为“822”战斗队 053 改编《白毛女》都成了“才子佳人”的罪名 第十二章 亡夫之痛 054 海边的快乐时光 055 噩耗传来的一刻 056 阴霾笼罩的日子 057 寒冬里的一束阳光,让她温暖了心 第十三章 祸不单行 058 一不留神,她又被划为“五·一六”分子 059 看守所里的黑色幽默 060 为女儿而活 061 为舞蹈而生 第十四章 塞外的风 062 改造并快乐着 063 事业和孩子都是她心中的痛 064 “十三个包子”和“热疗妙法” 065 祸兮福兮 第十五章 舞偃戏息 066 束之高阁的故事 067 没有革命气质云云 068 自学编导,华丽转身 069 编导《敌后交通员》,一举成名 070 她与八级钳工的爱情始末 第十六章 美国之行 071 舞台玫瑰花 072 《春江花月夜》的小插曲 073 百老汇的笑声 074 抱病演出 075 美国卡特总统的接见 076 他乡遇故知——江青 077 当地华侨们的盛情和团里的规定的冲突 078 蜚声香港的演出 第十七章 复出之艰 079 《文成公主》中的A 角 080 一波三折 081 天道酬勤 第十八章 忙里偷闲 082 反串《奴隶之歌》,惊动了王光美 083 西藏演出,让她感悟珠穆朗玛女神 084 美丽的《珠穆朗玛女神》飞了 第十九章 专场之火 085 敢住“凶宅”的人 086 第一次办个人专场的演员 087 南方巡演,反客为主,救火救场 088 免税的摄像机 089 母女三人同台的时光 第二十章 红楼梦圆 090 《红楼梦》的成功 091 未到香港的遗憾 092 红楼梦圆国安大剧院 第二十一章 母女风波 093 保利剧院的演出之争 094 在丁关根的关心下,《红楼梦》红遍大江南北 095 珠江水畔,唤女声声 096 女儿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097 培养弟子和心中永远的痛 第二十二章 下海前奏 098 陈爱莲被逼上了“梁山” 099 深圳之春 100 《天堂里的笑声》 101 “文化部不严肃” 第二十三章 浪遏飞舟 102 艺术团的第一个专场:母女三人同台 103 送戏上门,辛苦难捺 104 巡回演出,江湖险恶 第二十四章 再赴美国 105 赴美演出的一波三折…… 106 赌城演出,让她洞察人生 107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08 破冰之演 109 在纽约领事馆,光明磊落的品格 110 一个不能少 第二十五章 南赴广东 111 一份特殊的邀请 112 在深圳夜总会的日子 113 大艺术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114 东莞风波,一幕惊心动魄的事 115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 116 在闲言碎语面前 第二十六章 培养人才 117 京城民办艺校第一人 118 学艺须先做人 119 周年庆典,师生同舞 120 独立办学,千辛万苦 第二十七章 办学风波 121 退学风波由来 122 陈爱莲当被告,两次败诉 123 正义终于战胜邪恶 124 余波 第二十八章 舞校安家 125 在副市长的办公室里 126 为舞校安家,她卖掉了女儿嫁妆 127 10 万元,让诚信值万金 128 不是党员的党员,陈爱莲的入党情结 129 爱心资助,桃李芬芳满天下 尾章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大讲堂的掌声 附录 陈爱莲年表 试读章节 在“天地之大德日生”的中国,为新生的婴儿起名,是一件很神圣的大事,它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人生未来的希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这一年,正是华夏千里河川遭受日本鬼子蹂躏的年代,“一·二八”事变之后,日军攻占了上海,沿长江向西烧杀抢掠。可以说,小爱莲是降生在纷飞的炮火声中的。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正是风云际会、繁华一时的大都市,华人与洋人向往的地方。素有“聪明能干”之称的广东人,看到这个港口城市商机无限,便拖家带口,沿江而上。经过打拼,广东人在上海渐渐地站稳了脚跟。 小爱莲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陈锡康幼年随经商的父亲,来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在这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秉承父亲的基因,陈锡康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很快便赢得同乡们的尊重和信赖,被推举为番禺同乡会会长。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是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为了加强生意和感情上的沟通,闲暇时分,广东人形成了很多同乡会,番禺同乡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虽然是个民间机构,但说明了陈锡康的人气和事业上的成功。 事业的成功,并不代表婚姻的成功。陈锡康40多岁时,发妻因患绝症,撒手而去,留下三男三女。 俗话说:“家有贤妻,胜似神仙。”可如今,人去楼空,陈锡康像丢了魂似的,整日郁郁寡欢。老乡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久,就撮合了一位在上海南市纱厂工作的女工。 她叫余秀英,浙江舟山人,少年家贫,十几岁时便随村中的小姐妹,一起阊上海来了。人机灵勤快,加上长得漂亮,‘在纱厂很快脱颖而出,成了“那摩温”(工头的意思)。一次“纺纱比赛”,全车间三百余名姐妹,她竞得了头奖。 陈锡康比妻子大18岁,老夫少妻,但这并不妨碍二人世界的恩爱甜美。一年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小爱莲就呱呱落地,来到了人间。 小时候,小爱莲很瘦弱,长长的腰像麻秆一样细,瘦瘦的身材,弱不禁风。她总是爱哭,情感的丰富,长相酷似“小林黛玉”。她对音乐敏感,能随音乐翩翩起舞,人称舞蹈的天才。这就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欲望的唯一的办法。 有一次,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买菜去了,小爱莲躺在被窝里懒睡,睡醒后,却不见妈妈,于是嚎啕大哭起来。哭着,哭着,楼下传来了一阵阵“咚、咚、咚……”爬楼梯的声音。 P5 序言 多年来,我尊敬的友人陈爱莲,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以其丰富多姿的绚丽色彩,使人们几番沉醉、几番痴迷。她的成长伴随着共和国的步伐,她是时代的红舞鞋。 陈爱莲以她风发的才情、精湛的技巧、娟秀的形体,激发了同代人对美的追逐。她的艺术风格是端庄与轻盈、典雅与豪放、悠扬与激越的统一。陈爱莲的舞蹈宛如春江的皓月,清澈透明;又如天边的云霓,艳丽飞扬。她举手投足,顾盼翅环,无处不真、无处不善、无处不美。她在六声部伟大时代的交响乐曲声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刹那的、相对静止的美。陈爱莲的舞蹈是流动的雕塑,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葆美妙的青春。 陈爱莲把她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对东方艺术的坚定信念,倾注到她的每一个舞蹈之中。深刻的主题、炉火纯青的舞艺,使古、今、中、外不同地位、性格的女性淋漓尽致地得到艺术的再现。有的在清风明月之下,有的则在刀剑鸣镝之中;有时绕梁三日,不绝如缕;有时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有天鹅般的弥留、奴隶的挣扎,也有喜儿的悲剧、繁漪的忧怨。总之彩色斑斓、身手非凡,开一代舞蹈风气之先。 我为陈爱莲的陋室题名为“濯涟斋”,取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义。由一个漂泊寂寞的孤儿,60个春秋的艰苦卓绝的磨砺,而被举世誉为“东方舞蹈女神”。这其间,历尽人生坎坷,风雨兼程,可想而知。卓越的诗人乔羽在《牡丹之歌》中的名句:“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陈爱莲,您这众香国里的花魁,请借用这名句,您不愧接受这样的赞颂! 曙色曦微,万类复醒。听!钟声已起,爱莲从艺60年大庆的帷幕已渐渐拉开。 后记 这本书终于出版了,前前后后十年的时间! 刘秦编审于2001年年底开始酝酿此书,从选题策划、担任责编,到遴选作家、采访传主、编校成书,刘秦老师直到退休后还一再往返于传主、作者、美编以及出版社之间,历经中国致公出版社三届领导。刘秦老师的敬业精神业已成为中国致公出版社优秀编辑的典范。 服务于中国致公党,为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力的致公党人立传,本是中国致公出版社的责任之一。陈爱莲先生1939年出生于抗日年代的上海,也曾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不久父母双亡,她沦为孤儿院的孤儿。从一介孤儿到中国的舞蹈皇后,她的艺术人生不仅展示了民族舞蹈之美,也构成了一个女性自我奋斗的故事;这本书因此不单单是为了塑造一位大师级舞蹈家的感人形象,也希望能给中国青少年传写一个励志的楷模,像《邓肯自传》与海伦·凯勒《我生活的故事》一样。 2007年,时任中国致公出版社社长的张兆生、总编王启平和编辑部主任刘秦三位第一次拜望陈爱莲先生。遴选作家,从侣海岩、毕淑敏开始,到曹文轩、倪振良等近20位,这都是经过陈爱莲先生以及她的爱人魏道凝先生首肯的,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因为诸多原因最终无法承接。后来,责编联系到我国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先生,他被陈爱莲先生的事迹深深打动,决定承担该书的采写工作,这让出版社非常感动,也让传主和责编倍感振奋。陈廷一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和研究陈爱莲自传以及关于她的报道,还多次采访传主和传主的亲友、同事们,以补充写作材料。 中国致公党严以新副主席一直关注着本书的出版。它最后以如此形态奉献给读者,除了责编的尽心尽责,出版社历任领导张兆生、王启平、孙宇鹏和现任社长兼总编辑刘伟见等同志均做出了大量亲历亲为的工作。为把好质量关,本书除了正常的三审三校程序外,另加两道复审,分别由连凌云和李娟娟两位资深编辑担任。 我们要感谢陈爱莲先生的秘书穆君女士,没有她,这本书的写作也许需要更长时间。要感谢的名单很长,这里还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传主的老朋友范曾先生,他不仅爽快地为本书题写书名,撰写序言,还挥毫“金缕曲”一阕致贺,为本书生辉。 谨以此感谢为本书出版耗费大量心血的诸多朋友,同时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喜欢它,能够透过陈爱莲先生的演艺生涯看到一个执著于事业而自强不息的人生榜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