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舞流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月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9月9日 自闭症

最近几日,看完了姐姐推荐一本小书,名字叫《爸爸爱喜禾》。讲的是一个父亲在得知自己不到两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后的一系列心情。作者是个编剧,非常能调侃生活,乐观中充满绝望,看得人哭笑不得,总觉得编剧这个工作对他来讲就是个讽刺,谁让老天没事儿就喜欢开玩笑呢。

事实上,我对自闭症并不是很了解,一开始我以为不是哑巴却不说话的人就是自闭症患者。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自闭症。但是被告知那是交流恐惧症后,我才知道原来自闭症不是谁都能得的。书里面说据统计,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普遍高学历,还不是一般的高,硕博偏多,而且多数自闭症患者都是先天的,于是我对自己父母的低学历感到窃喜。

突然想到小学时干过的一件傻事,一想起来我就觉得自己的遭遇八成是对当时无知的报应。

那时候我们曲山小学,有两个门,一个大门,也就是正门,一个小门,又称后门,大门两边总是站着两个带着袖标执勤的同学,检查每一个进校学生是否穿校服、是否戴红领巾、是否戴校徽,他们可严肃了。所以学校两旁卖红领巾、卖校徽的商店生意可好了。那时候我家里红领巾成堆,外婆每次老说我不长记性,拿早饭钱来买红领巾让自己挨饿,我每次都嘟着嘴满脸无奈在批评面前装可怜。学校后门,门不大,但走那的人也不少,通常都是那些仪表不合格又不能挨饿的同学,我有时也走,但是更多时候呆在那里,是和班里的小组同学一块打扫卫生——扫后门,特别是秋天,梧桐树叶落下来时,漫天飞舞,我们一群小同学拿着扫把扫啊扫,好像永远也扫不完,但是我们反倒觉得很好玩,上课了都赖着不走,因为打扫卫生是上课迟到的好借口,那会儿学校对每个班卫生考核非常严格,我们班门上每周都挂流动红旗,每周升旗仪式晨会校长都全校通报表扬,所以打扫卫生在我们班主任看来和上课学习的正当性不相上下。所以经常早上已经上课了,我们小组同学还在扫后门……

上课后,通向后门的那条小道几乎就无人了、可安静了。

每每这时,我们总会看到一个女生的出现。她头顶两个马尾辫,高低不一,乱糟糟的。喜欢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歪着头,咧着嘴,口水直流。背着书包,一肩挎着,半边背带悬空,没事看着我们就傻笑。女生们看到她就跑,边跑边叫,躲得远远的,仿佛那个女生走近了会咬她们一口,或者被她碰到就会被传染成和她一样。可是通常情况是她对着我们憨憨傻笑走过。她还有一个毛病就是,走路有问题,就像瘸子一样。调皮的男同学倒没觉得她恐怖,总是一颠一簸地学她走路。我那会儿个小胆大,模仿功能还特强,所以也跟在她后面走过,学得很像通常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呵呵呵还感觉特有成就感。

看来成为瘸子是我小时候隐藏在罪恶灵魂深处的伟大“志向”,老天为了洗涤我罪恶的灵魂最终成全了我伟大的“志向”,并鞭策我为了我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余生。

后来我知道了那个女生名叫“冰又”,她还有个亲哥哥叫“冰冰”。父母是我们县城一中的老师,但是他们被小县城里众人熟知的身份更多的是“俩傻子”的爸妈。事实上,我和我的同学在后门看到的冰又应该是她最可爱的时候了。因为她和哥哥经常情不自禁地冲着过路的行人乱吼,吓坏小孩子了,总是被一旁的大人们骂;他们还会不自觉的走进商店“偷”东西,为此不知道背着父母他们挨了多少人的打。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自己目睹冰又抢了一个小孩子手里的鸡腿面包,当时她速度可快了,抢完就跑,然后小孩子就哇哇哇大哭,小孩的母亲嘴里骂的全是难听的话,小孩的父亲貌似要追上去打,冰又的母亲站在跟前,他也就作罢。冰又的母亲没有去追,她很镇定的从兜里掏了两块钱出来,交给了小孩的母亲。没有说话,顺着冰又跑去的方向走去。临走时小孩的父亲还不忘指着冰又的母亲数落了几句。我当时不太明白为什么冰又的母亲没有跟小孩的父母道歉,她一句话都没有,反而倒是对气急败坏的小孩的爸妈表示理解。冰又的母亲是人民教师,她怎么会不懂最起码的礼貌呢。

现在我明白了,她不去追冰又,是因为她知道她永远也追不上冰又,她清楚地明白她走不进冰又的世界;她不道歉,不是因为她不懂礼貌,是因为她曾经屡屡道歉,现在的她累了,人一旦累了,就比较容易麻木,而这样的麻木又仿佛能让她走进女儿的世界,所以她可以为这样仿佛产生的可能,竖起一堵高墙,毅然选择与全世界为敌。

冰又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的那时起,他们没有抛弃,就表示接受了老天下的判决,这判决从来就没有经过质证、辩论,本来对他们就不公平,凭什么只允许老天开玩笑,不允许冰又家发脾气,即便他们找错对象与全世界为敌。

我想,偶尔能为老天的玩笑买单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光荣。因为老天在造人的同时也造出了一种高尚叫做理解,造出了一种美德叫做大度。而对于自闭症来讲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拆墙”上“战场”,不作为便是最温柔的攻守。

谁知道这是不是考验,谁知道哪天她会不会也跟你开玩笑!而自闭症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P33-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不算厚的书稿记载了月月回到家乡后一年生活的点滴和心情,字里行间多了许多思考,已经看不到前两本书稿咀嚼痛苦的悲情。可以说月月不仅坚强地站了起来,更在自己命运的舞台跳起轻盈的舞步……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毛大庆

《心舞流年》用一篇篇日记,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词——成长。四年的经历,已让一个孩子浅浅地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爱,已让一个孩子经受了不安、痛苦,随后是沉静、笑对,最终破茧成蝶。

——四川绵阳市科学城一中校长 邓才明

在李月的这本书里,我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著名专栏作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 尹珊珊

后记

神奇胶水

著名专栏作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 尹珊珊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李月了,想不到再见竟然是在纸上,看着眼前这一摞整齐的文稿。

正如她姐姐李星所言,这个姑娘看来是越来越奇怪了,此时我很希望自己是个厉害的占星师,因为我实在很好奇,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走向,她的性格和人格正在发生哪些重要的转折?

佛洛依德重要的理论名词是“力比多”——这是一个人潜在的欲望和恐惧,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压抑和释放这种欲望,对于艺术家来说,力比多过剩,他们选择了创作的方式,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是因为力比多无法正确释放,压抑成疾。看李星对李月的评论,我开始怀疑,这个小姑娘的力比多正在朝着艺术创作的方式去优雅地释放,她开始用建立的方式去抵消曾经的丧失。

现在写书的人太多了,好像随便一个什么名堂都能有噱头搞出版,而我的偏见随着看完这本书而悄悄散开。最近很多日本学生的作文被引进翻译,文风和中国人自然大不相同,但那种舒畅的手法风格却是让人灵魂出窍的着迷。在李月的这本书里,我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自嘲是最高级的一种,只有当他经历过痛苦、不认同现实、沮丧、绝望、重新开始比痛苦之前更加快乐的生活之后,加上本身快乐的品质才有可能获得自嘲的才能。李月的这本日记中,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终于彻底放松了自己,重新校准了自己,竟然呈现出一种轻松自嘲的气息,这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难得的,而这小姑娘,年纪轻轻都已让许多以才华自居的人汗颜。

很多人要在中年以后的生老病死关键时期才会思考的终极问题,李月显然已经在完全不符和的年龄提前思考过,四年过去了,少年人的伤痛究竟是比较持久还是比较容易弥合,现在探讨的确为时过早,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现在显现出这种悠悠的禅意,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李月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四川,她的理由说出来很简单,那里才是让她自由生长的天地。有个朋友告诉我,他的朋友在一起谈起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小孩已经有文章发表在国外杂志,有的获得数学比赛的奖牌,有的钢琴过了八级,但我这朋友则乐呵呵地说:我女儿最近爬树爬得特别的好。我想,对于李月来说,学习很重要,心灵在爬树的那种自由野蛮的生长,更重要。

在这一篇篇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平视生活的轻松,不着急,不夸张,不虚假,她写出了一些有趣的疑问,记录了身边的几个好友,对眼中的世界用文字画了清单的水彩画,可我真是好喜欢看。

她有小小的恐惧,觉得自己被丢进人海中连泡都不会冒一个;她开始会想一个人这么做事情,是“因为爱情”;当然她还是鼓足勇气要重新“组装自己”。

哪怕我不知道这个姑娘身上有什么特别的故事,看到这些文字我都会觉得很有才华,真是一块当作家的材料,这种真实、细腻的描绘是我很少见到的,一整年的日记,我很轻松愉快地一小时就看完了。

回四川对于李月来说,是一个令我们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选择,从北京离开的决定并不是轻易做出的,有点像归隐山林的意思,我很佩服她,这是一种真的勇气,面对别人眼中稀缺的教育资源她敬谢退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换成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出这种决断。北京自然是她的福地,但四川才是她的故乡。

不知你读完这本书后会不会也和我有相似的感觉:李月的身上隐约带着些林黛玉的气息,一点点的孤芳自费,一点点的冷清顽劣。我曾经对她说:如果你演古装戏,一定特别漂亮,她也是微微一笑心领神会。已经上中学的她,慢慢出落得标致可人了,我特别希望她的微笑仍然和以前一样淡然、自我。

最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地震特别多,日本的海啸核泄漏突然将世界的想象力推向“日本沉没”这个电影中的场景,很多人都有末日恐慌,像我本人就求生口哨和LED灯时刻不,离身,生怕地震来的时候,我被埋在瓦砾中却无法发出呼救,近两个月北京周边也是小震不断,每次有报告传来我都会想起李月,后知后觉的我们尚且如此恐惧未知的灾难,她却在过着我们想都不敢设想的人生。占星师对我说,2012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之年,人类将从水瓶纪元进入到双鱼纪元,意味着对于科技的一味追逐将慢慢变成对于精神和审美的追求,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今年星象大乱,各种迁徙、变动都在发生,很多行将分崩离析的业已分崩离析,同时也有很多事情在重新开始,神奇的胶水将粘合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李月来说,也会是一样的吗?真希望她的生活会被神奇胶水塑造成一个全新的样子。

就不继续老生重弹了,在我眼中的李月,已经是一个十分健康,和我身边每一个中学生一样拥有各种情绪,各种梦想,对这个世界敞开着心,怀抱着自己的小秘密,小叛逆的女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在她的自我意识刚刚建立的时候,曾经经受过一次重大的挫折,这个小女孩如今已经越来越能和不完美的自我好好相处,同时开始真正的接纳这个世界,并且慢慢的建立了一种自己与这个世界“谈谈”的习惯——写作。

我希望李月能够坚持写下去,写作是一种优雅、积极的生活方式,通过写作和创作,安全、主动的排解内心的苦闷,打开所有感官去描绘世界的一点一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做梦,他会拥有第二个世界,如果他开始创作,他就拥有了三个世界。喜欢写作的人内心总有满满一腔的爱和怀疑,在书写中稀释和排解,重塑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况且,李月拥有这种才华,这是上帝给她的宝贵的财富,所以,请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生命的好奇和热爱吧,继续孜孜不倦地写下去,在文学的世界中燃烧你的能量,获得另一种生命。

2012年6月20日

目录

序一 重生而舞的精灵

序二 命运的舞者

组装一个自己

自序一

翻译生活——自序二

2011年6月24日 北京西站,D317次动车,6号车厢

2011年6月24日 北京西站,D317次动车,6号车厢

内格外热闹

2011年6月23日 我和姐姐失眠了

2011年4月16日 我打算回家了

6月29日 “做实验”

7月2日 腿腿,怕

7月6日 眼镜

7月8日 残缺是土壤

7月13日 我在山上

7月11日

7月17日 礼物

7月23日 比可怜

7月24日 外公的菜园子

8月18日

2011年8月20日 热闹圈圈

7月28日 我俩穿一双鞋

8月1日 天才也要感谢

9月9日 自闭症

9月15日 清水吹不出泡泡

沉入谷底的小花——李星手记

9月5日 集邮爱好者

9月29日 一号店

10月1日 不敢看害怕看

10月5日 校长,要不咱们谈谈

10月14日 含羞草

10月16日 茶鸡蛋

10月23日 体罚

10月17日 齐刘海

10月24日

10月31日 同学,没事儿别乱瞟

11月1日 一个物种的灭绝

11月2日

12月6日 戏

11月7日

11月8日 悄悄话

11月11日 昨夜梦里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李星手记

11月23日 跑步

11月25日 致左腿(二)

11月26日 你至少应该是一个人

11月27日 独自流浪

11月28日 L同学和W老师

11月30日 忧郁

12月3日 食堂“领地”

12月5日 那条道上

12月20日 登船旅行

12月23日 曝晒

12月26日 说说我的住校生活

12月29日 楼下水果店

1月5日 最烂的选择

1月11日 流鼻血

1月14日 失眠

1月17日

1月16日 无厘头谈话——人之初

1月23日 大年三十

2月2日 回忆姑娘C

2月5日 我就是一个偶然

2月14日 同学聚会

2月18日 十分不礼貌

2月19日 放风筝

2月22日 “探监”

2月25日 小姑娘“走失了”

2月28日 不要试着在人身上找规律哦

2月28日 手机

3月11日 母与子对话

3月3日 今天,你醒了吗?

3月8日 《Before After》

3月9日

3月8日 回十五中“探亲”

3月12日 在海军总医院复查、看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4月4日 清明小雨

4月4日 庙里人

4月4日 算命

4月7日 “偶像”力量

4月13日 不痛,就爬起来

4月25日 湖里的两个“黑点”

5月5日 书有味

“格格”遇“太子”——梦与曦

月夜里星光点点

良药——李星手记

跋 神奇胶水

序言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毛大庆

今年5月12日,北京一个暖融融的下午,我和刚从北川祭扫回来的月月通电话,问她想说些什么,她说,这是震后第六次回去了,感觉淡定了很多,但站在学校的废墟前仍然很揪心。听到这些话,我既欣慰又心酸,我没法想象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女孩,在面对如此厚重的生命时,这种“淡定”和“揪心”意味着什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样幼小的心灵原本会不堪一击。可她,在我眼前坚定地走过了整整四年!

去年,月月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在绵阳开始了她新的生话,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我特别担心回到四川,这样“揪心”的感觉会一直围绕着她,直到收到月月寄来的第三份书稿,我才有些许释怀。这本不算厚的书稿记载了月月回到家乡后一年生活的点滴和心情,字里行间多了许多思考,已经看不到前两本书稿中咀嚼痛苦的悲情。可以说月月不仅坚强地站了起来,更在自己命运的舞台跳起了轻盈的舞步,在这个没有华丽的幕布和耀眼的灯光的舞台,用心划动的轨迹更加显得美丽。

《心舞流年》,这是月月的第三本书了,而这样日记的形式,我想对于她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舞鞋了。虽然形式上有些像是年终总结,都是对自己过往一些时间的如数家珍,但不同的是,这里从来没有炫耀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记录着走过了哪些路,看到了哪些风景,想到了哪些和别人走路、看风景不太一样的点子……对于自己的过去,月月已经可以非常坦然地写出“为何完美一定为天生,残缺才是完美最滋养的土壤”,而再普通不过的校园、同学、亲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甚至是角落里的一草一木也都成为了月月诠释时间、信念、感情、人生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的演员。

从第一本《我心永舞》开始,我就一直放在书桌上,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让我接着读上一会儿。合上书后,也能时不时想起一些挺有味道的片段,但这时要想再找到那几页可就难了,有时我甚至会忘了是出在哪一本书里,就像听到一些熟悉的旋律的时候,往往连确定是哪位大师的作品都要抓挠一番。

如果用“生存”来诠释第一本书《我心永舞》,用“生活”来表达第二本书《舞月豆蔻》的话,我想“生长”可能是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这种感受仿佛是一颗种子在经历了一翻波折,甚至是连自已是开什么样的花都有些模糊的挣扎后,终于在一个能见着阳光的地方发芽了,然后,就在某个清晨,噌的一下,就开出了花,这喷薄的生命力是何等得势不可挡啊!

月月离开北京时,我鼓励她认真用笔记录生命,争取每年都出一本日记体的散文。她默默地认真而坚定地做着,从容而执著。

我相信,这只是生命之舞的序曲,精彩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

2012年6月22日

内容推荐

《心舞流年》是汶川芭蕾女孩李月继《我心永舞》和《舞月豆蔻》之后撰写的第三本书。在《心舞流年》收录的一篇篇李月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一个女孩平视生活的轻松,不着急,不夸张,不虚假。作者李月在书中写出了一些有趣的疑问,记录了身边的几个好友,对眼中的世界用文字画了清淡的水彩画。

编辑推荐

《心舞流年》用一篇篇日记,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词——成长。四年的经历,已让一个孩子浅浅地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爱,已让一个孩子经受了不安、痛苦,随后是沉静、笑对,最终破茧成蝶。

在李月的这本书里,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0: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