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懂点孩子心理学(达人不可不知的108种孩子心理)》由韩雪菲编著,他们古灵精怪,他们油盐不进,他们封闭叛逆,他们阳奉阴违。他们不识好歹,他们甚至嘲笑和讨厌那些最爱他们的人……
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和你有那么深的隔阂和代沟?
行动上的抗拒来源于心理上的对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因为你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父母应该懂点孩子心理学(达人不可不知的108种孩子心理)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韩雪菲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母应该懂点孩子心理学(达人不可不知的108种孩子心理)》由韩雪菲编著,他们古灵精怪,他们油盐不进,他们封闭叛逆,他们阳奉阴违。他们不识好歹,他们甚至嘲笑和讨厌那些最爱他们的人…… 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和你有那么深的隔阂和代沟? 行动上的抗拒来源于心理上的对峙。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因为你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 内容推荐 《父母应该懂点孩子心理学(达人不可不知的108种孩子心理)》由韩雪菲编著,归纳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有可能产生的108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都有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父母必须时刻对之保持关切,并透过孩子的这些行为来追溯它们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应该怎样看待与孩子的关系/003 代沟是这样产生的/006 孩子眼中的世界/008 孩子眼中的父母/011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013 第二章 从言行举止看到孩子内心 心理1:孩子为什么会挑食/019 心理2:孩子是真的害怕吗/022 心理3:孩子为什么怕黑/025 心理4:孩子好动是什么原因/028 心理5:孩子怕打针怎么办/031 心理6:孩子在追求完美/033 心理7:孩子独立做事胜过父母代劳/035 心理8:家里有个淘气包/037 心理9:家里的“小大人”/039 心理10:就餐看出孩子心理/041 心理11:讨厌唠叨的心理/043 心理12:孩子是个小霸王/045 心理13:孩子也爱唠叨/048 心理14:孩子应当怎样消费/050 心理15:孩子爱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052 心理16:孩子怎么总是为过失找借口/054 第三章 安全感。孩子成长的地基 心理17:孩子为什么黏人/059 心理18:孩子的依恋心理从哪儿来/061 心理19:孩子分离焦虑心理/1363 心理20:解开孩子怕生情结/065 心理21:孩子为什么总吃手/067 心理22:怎样让孩子对安慰物“移情别恋”/069 心理23:孩子也有“起床气”/071 心理24:孩子依赖性过强/073 心理25:孩子爱哭怎么办/076 第四章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 心理26:孩子怎么会想偷东西呢/081 心理27: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怪癖/084 心理28:孩子,你怎么能说谎呢/086 心理29:孩子为什么要摔东西/089 心理30:摸清孩子乱花钱的心理/091 心理31:香烟到底“香不香”/094 心理32:孩子,你怎么爱接受“贿赂”呢/096 心理33:孩子别迷信,要信就要信自己/099 心理34:孩子,有威胁心理可不好/101 第五章 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暴力 心理35:怎么看待孩子打人这件事/105 心理36:怎么看待孩子骂人这件事/108 心理37:孩子,出口伤人的说话方式要不得/110 心理38:冤冤相报何时了——报复心理/112 第六章 在挫折中灭亡还是成长 心理39:孩子动不动就感到悲观/117 心理40:别人都不哭,只有你在哭——“输不起”心理/119 心理41:孩子,受到挫折就要放弃吗/121 心理42:孩子怎么总是自我否定/123 心理43: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缩/125 心理44:孩子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127 第七章 孩子竞争从小开始 心理45:孩子,不当的攀比心理要不得/131 心理46:孩子,嫉妒要用对地方/134 心理47:孩子,你不能骄傲/136 心理48:孩子,不能怯懦,要勇敢地走/138 心理49:孩子,别再抱怨/140 心理50:孩子,要有竞争意识/142 心理51:孩子,你不能心存侥幸/144 第八章 帮助孩子跨越交际障碍 心理52:孩子为什么会恐惧社交/149 心理53:孩子,你应该真诚对待友谊/151 心理54:孩子为什么“人来疯”/153 心理55:孩子,你为什么封闭自己/156 心理56:孩子害羞该怎么办/158 心理57:孩子为什么不会拒绝人/160 心理58:孩子向往网恋的原因/162 心理59:孩子开始有恋爱心理了/164 心理60:孩子不合群/166 心理61:孩子的世界只有“我”——以自我为中心/168 心理62:孩子也有虚荣心理/170 心理63:孩子为什么会盲从/172 心理64:孩子为什么多疑呢/174 第九章 学习的态度决定未来成长的高度 心理65:麻烦的“小问号”——孩子好问心理/179 心理66:你的孩子是“破坏王”吗/181 心理67:孩子为什么厌学/183 心理68: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逃学/185 心理69:孩子为什么恐惧考试/187 心理70:孩子为什么沉溺于网络/189 心理71:学习不能临阵磨枪——考前熬夜/192 心理72:孩子为什么作弊/194 心理73:孩子为什么有上学恐怖心理/196 心理74:家里有个“电视迷”/199 心理75:孩子需要赞扬/201 心理76:虎头蛇尾的孩子怎么办/203 心理77:让孩子摒弃浮躁,潜心学习/205 心理78:不对不等于不会——粗心大意/207 心理79:孩子为什么不谦虚/209 心理80:自负的孩子就像井底之蛙/211 第十章 别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81: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215 心理82:孩子被人误解后/217 心理83:孩子为什么总是自责/219 心理84:如何对待孩子的委屈心理/221 心理85:家里的“热带雨林”——孩子情绪化/223 心理86:你发现孩子的焦虑心理了吗/225 心理87:孩子为什么争风吃醋/227 心理88:孩子为什么会愤怒/229 心理89:孩子胆小错在谁/231 心理90:及时阻止孩子的抑郁情绪/233 心理91:孩子为什么说“不想活”/235 心理92:孩子也有孤独心理/237 心理93:让孩子抬起头——注意孩子的自卑心理/239 第十一章 孩子常见的其他心理 心理94:为什么孩子要反抗/243 心理95:孩子为何伪装自己的心理/245 心理96:孩子为什么老是犟嘴/247 心理97:家里的“窝里横”,外面的“受气包”/249 心理98:别扼杀了孩子的助人心理/251 心理99:爱出风头的孩子/253 心理100:今天鸡腿谁来吃——孩子为什么自私/255 心理101:让孩子走出情感雷区——冷漠/257 心理102:为什么孩子爱说“不”/259 心理103:孩子不懂得珍惜/261 心理104:孩子的“追星热”/263 心理105:孩子也有“自治区”——隐私心理/265 心理106:孩子为什么懒惰/268 心理107:你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吗/270 心理108:孩子,你怎么那么偏激/272 试读章节 也许你是个领导者,领导着数百以至上千人,还把这些人都管理得有条不紊。可是回到家里你却管不好一个人,这就是自己的孩子,至少你没有办法开除他。 当领导的父母往往会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下属来对待,常常摆出一副“你就得按照我说的来”的面孔,企图成为孩子永远的决策者。 当教师的父母经常会把自己上课的一套“教案”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认为“我是老师,按照我说的做肯定没错”,的确,做法是没错,但是你对孩子的态度呢? 有的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件“私有物品”,坚持以长者自居,认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但自身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对孩子的教育也收效甚微。 还有的父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圆梦人”,希望自己未竟的梦想能够在孩子身上实现。 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但别忘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空间,父母不应该过分卷入孩子的世界,甚至遮盖孩子的天空,将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称职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良师不必多说,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学知识。这不要求父母要多么学识渊博,但要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益友可以说是许多父母最难做到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有时候需要忘掉自己的角色,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像朋友一样了解孩子的心理,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意愿和个性。 父母不要总以领导者或决策者自居,而应该以一个辅导者的身份,去帮助和指导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搞好自己和孩子的定位关系,往往会产生许多问题。成为父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从孩子呱呱落地,到蹒跚走路,再到牙牙学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无处不在,而培养孩子却成为父母最苦恼的一件事情。中国的父母为孩子花费的心血,也许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很多父母都在为孩子的健康快乐、学业有成、茁壮成长辛苦着,可是事情的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妈妈可能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爸爸可能为了考试成绩痛斥甚至打骂孩子。多数父母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他们一味地付出、给予,却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很少有父母知道或者想去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只是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抵触父母的这种爱,从而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 如果问一问父母是否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很多父母的回答是这样的:“孩子要吃的,给他吃的,要喝的,给他喝的,供他上学,辛辛苦苦为他赚钱,还不够吗,他还需要什么?”这就是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思想上的一大误区,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最重要的是与父母心灵上的沟通。 为什么要与孩子沟通?为什么要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平稳,也会有坎坷,会有诱惑,如果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孩子可能会在平静中安逸,稍有风雨便一蹶不振;可能会在坎坷中倒下,从此消沉;可能会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中迷失自己,再也找不到方向。所以,父母要把握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性,指引孩子具有高尚的追求,使孩子产生抵御不良诱惑的“抗体”。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生命是我给的,他就得听我的。要知道,养孩子不是养宠物,高兴的时候逗孩子玩玩,要什么给什么,不高兴就不理他们,摆脸色给他们看,甚至拳脚相加,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感情,这样又怎么能管理好孩子呢?孩子的生命确实是父母给予的,但并不能因为这个就把孩子当成债务者。所以,在思想上,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也应该多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天下的父母,没有不期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的,因此,父母应该正确看待与孩子的关系,管理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引导孩子顺利地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说:“因为孩子天性向上,父母只需正确扶持和修剪即可。” 孩子的天性是积极的,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错误培养方式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要正确培养孩子,首先要正确看待与孩子的关系,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定位,孩子是你的孩子,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父母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在思想上与孩子保持平等。 P3-5 序言 美国心理学家路易斯·特尔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25万儿童中选出了1528名最聪明的孩子,并且将他们的个性品质一记录在案,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看看是不是聪明的孩子长大都会有所成就。 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结局大不相同,很多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他们有的成为专家,有的成为教授、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等等,但也有一部分人成为了罪犯、流浪汉、穷困潦倒的人。 特尔曼分析,如果排除社会因素,这些失败者基本都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品质,他们有的骄傲自大,有的悲观消极,有的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有的意志薄弱……总之,他们被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困扰,因此成为失败者,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品质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比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很多老师、家长总是感叹现在的小孩难教,他们古灵精怪,他们油盐不进,他们封闭叛逆,他们阳奉阴违,他们不识好歹,他们甚至嘲笑和讨厌那些最爱他们的人…… 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和你有那么深的隔阂和代沟?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苦口婆心,而是因为你不懂他们的心理需要。 “你知不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这样对孩子说。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需要什么?你只顾你想要的!”孩子这样对你说。 行动上的抗拒来源于心理上的对峙,即便你软硬兼施,如果进人不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永远得不到他们真正的认同。再好的理念、想法也没有用,花再多的钱、说再多的话也是白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换一个立场,想想假如你是孩子,会怎么想、怎样做。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是无法看到孩子的世界的,要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就应当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同一角度看问题。你只有了解孩子那些看起来莫名奇怪的心理,才能够从根本上打开那扇沟通的门,让孩子接受你的教育引导。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这才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使每个孩子身心健康的法宝。” 本书归纳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有可能产生的108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都有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方式,父母必须时刻对之保持关切,并透过孩子的这些行为来追溯它们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作为父母,你要给孩子的,不光是聪明的大脑和强壮的身体,还有更重要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思想,优秀的性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读完本书,你完全可以透视孩子的内心,驱散他们心中的乌云,还给他们一片纯净的天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