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陷阱中的女人
女人往往比较容易陷入自己的感觉当中,无法自拔。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感觉(或者说是情感丰富的天性)才会成为女性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绊脚石。要想知道这种『青况有多常见,看看那些针对职场女性的五花八门的建议就知道了。不管是女性杂志、电视节目,还是心灵鸡汤、人生教练,几乎所有建议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有些书籍和培训班甚至这样来教育那些动不动就意气用事的职场女性:“有些决定绝对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必须经过大脑的客观分析和深思熟虑!”怎么样?听上去相当理智吧?
理智归理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完全不是同一码事。根据我的经验,时刻遵循这种“大脑原则”来工作与生活,就相当于彻底忽略自己真实的感觉,永远锁上通往内心的大门。具体到刚才那个案例,佩特拉就必须狠下心来,把自己对汉斯的理解和同情心统统抛到脑后,从冷冰冰、赤裸裸的现实出发,当着项目组全体同事的面向汉斯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他杞人忧天的错误。
如果你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且也像佩特拉一样进退两难,切实感受过那种揪心的挣扎,那我就要对你说一句“恭喜”啦!因为,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已经可以肯定地判断,你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情商了!要知道,完全屏蔽自己的感觉,仅从客观现实出发作出所谓理智的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需要拥有异于常人的自律能力,有能力承受由此引发的心理压力;再者,硬生生的压抑难免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迷,自我感觉更加恶劣。退一万步说,即使我们当时能够咬一咬牙狠下心来,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状态也是难以持久的(因为,一个女人如果违背自己的内心来生活,就必然是极其耗费心力的,从心底里渗透出来的情感和心理重压往往会让人筋疲力尽)。从本质上来讲,女人就是一种感觉动物。如果佩特拉是男人,我相信也没有人会额外提醒她:“今天要不就相信自己的感觉,也相信一下汊斯吧!”如果一个男人冷不丁地听到这么一句话,我猜他肯定会(至少绝大多数的男人会作此反应)下意识地想:你脑子进水了吧!
好的,现在佩特拉确实是听从了自己的内心。但肯定有人又会问:如果她的感觉给她指引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呢?其实,这只是我们还无法完全信任自己的感觉而已。反过来想想,谁有权下此定论呢?谁又能够保证所谓理性的决定就一定百无一失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梳理一遍吧:佩特拉当时有何感受?她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中对汉斯的同情心。那么,她根据这种感觉采取了什么行动呢?每当汊斯扰乱会议进程,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什么都没看见。那好,最后一道问题是:请问,佩特拉最初的那种感受和最终行为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
我想问问大家,佩特拉的内心有没有向她发出明确的指令,不允许她指出汉斯的错误呢?没有吧?绝对没有!她听到的只是一个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我觉得这个汉斯也挺可怜的。我从心底里同情他现在的处境!”换言之,情商首先意味着一点:(学着)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思考的结果严格地区分开来!
作出决策的时候,就更不能把大脑对感觉的演绎与感觉本身混淆起来!感觉是感觉,是一种从每个人内心油然而生的情感或情绪,是一种直接的感性的体验;至于思考,也就是说,对这种原始感觉的解读和演绎来源于大脑,属于理性和逻辑的范畴。
人之所以有感觉,就是要来感受的!否则我们也不会这样称呼它了!感觉不是建议,更不是内心针对实际行为发布的命令。换言之,你可以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感觉,放心大胆地告诉自己:我的感觉是不会撒谎的。虽然我们有时候会一时糊涂,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感觉和情绪上面,但实际的问题并非出在感觉本身,而是我们对原始感觉的无意识的解读和演绎。因此,请你始终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听从大脑的揣测和理解。
对于佩特拉来说,这就意味着她既可以放心大胆地释放对汉斯的同情心,也无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委屈自己来保全这个男下属的面子。她没必要为他的过错承担后果,在上司的责难面前哑巴吃黄连。最后,她理智地得出一个既不伤害汉斯的(男性)自尊心却又不失坚定的方法,私底下向他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她同时从内心和大脑出发,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P5-7
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并不等同于坚定不可动摇的自信心。
——德国记者、专栏作家、影评人苏珊·瓦哈布扎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幸福和成功的秘密,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而已。因为,如果我们的感觉阻碍了行动的脚步,知道得再多也不足以改变任何现实。
我们看见一个帅哥百无聊赖地靠在吧台上喝闷酒,我们既有口才也有时机,完全能够主动上前,大大方方地打个招呼,然后和他一起度过一个愉陕的周末夜晚。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却偏偏不这么做,就是因为我们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今天的发型看上去不够完美——尽管我们也知道,那个帅哥肯定不会在意自己的发型,他的眼睛反正只会盯着另外一个地方。看出来了吧?知道又有什么用?是那些该死的感觉让我们欲言叉止,也是那些该死的感觉让我们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再来看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升职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看看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那个职位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可是,我们却始终心疑虑,为自己的怯懦找出一大堆无关紧要的借口,运气好的人或许会因为朋友或同事的劝告勉强尝试一下,没有这种福分的人就根本无法鼓起勇气去争取,眼睁睁地看着一块肥肉落到别人嘴里。“要不明年再说吧。”我们事后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聪明的女人就不会这样一天几十次地踩中感觉陷阱。正因为她们拥有足够的智商和情商,所以她们才不会任由这些自我毁灭的感觉掌控自己的生活、职业、爱情和幸福。在这里,我要告诉全世界的女人:聪明不是奢侈,也不是禁忌,而是每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和财富。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措施,控制那些一直劫持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心理感觉,在不久的将来,源源不绝的感觉陷阱肯定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我们辛苦经营的幸福统统抢走。
在这本书里,我们集中讨论了感觉和情绪的话题,就像有些书籍专门收集各国菜谱或是讲解汽车传动系原理一样。然而,不管菜谱和汽车有多么重要,它们在女人生命中的地位都始终比不上情感。我们每分每秒都在体验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个精神世界是每个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她的情商水平。尽管如此,我们这些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女性却一直在忽视自己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我们深受各种各样消极情绪的影响,却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之相处。我们谈论感觉问题,却不懂得如何理解自己的感觉,如何将它们从恼人的绊脚石变成幸福生活的支柱。所有这些问题,我希望大家在读完了这本书后,都能够有所改观。
当然,突然开始要与自己的内心沟通,我们难免都会有点不习惯。这种做法是陌生的,罕见的,让人惴惴不安,但与此同时却又那么新鲜、深刻、值得、美好。这条路很长,往往需要一直延伸到每个人生命的尽头,然而最后的收获却又美妙得难以言喻:和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吗?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上和私人生活中最匮乏的元素吗?我们有一份工作,但我们的心思却从来都不在那里;我们和一个好男人生活在一起,但他却并非我们的一生挚爱……这种徘徊在理智和情感之间的两难生活,你是否还打算一直撑下去呢?如果回答“是”的话,我真会有点惊讶呢!这种被两种极端来回撕扯的日子,谁能坚持一辈子啊?没有人能够一辈子掩盖真实的自己,也没有谁能够一辈子都背离自己的内心来生活。尽管每个人采取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我们实际上都不过是在追求两者之间的和谐,追求一个完整的自己,追求由衷幸福和富足的内心生活而已。这或许就是一个女人人生在世最大的念想吧。 如果借着这本小书,我能够陪你在这条漫漫长路走上一段,那将是我的荣幸和福分。
柯奈莉亚·托普夫(Cornelia Topf)
知识并非关键。人必须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
在正式开始这本书所要求的练习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现在的你,感觉如何呢?
细想一下,这还真有点不可思议,对不对?一个如此简短的问句居然能够在一瞬间开启我们尘封已久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如此丰富的情感体验,简直就像俗话所说的“打翻了五昧瓶”。只可惜,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场合,这种无穷无尽的情感体验与其说是人生趣昧的源泉,不如说是职业和私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导火索。那么,难道“善感”就必须“多愁”吗?
我常常需要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但是,不管我是以一位咨询师、培训师、私人教练、上司的身份,还是仅仅作为好姐妹与其他女性交流谈心的时候,话题兜兜转转,却终归难免会落到同一个点上:那就是感性的天性给女人(尤其是职场女性)带来的种种困扰。
◎“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会彻底崩溃的!”
◎“我跟那个谁谁谁吵架了。这明明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儿了,但是当时的那个场景就是一直缠着我不放!闹心死了!”
◎“我一遇到烦心的事情就不可自拔,走到哪儿都得背着这些压死人的包袱:下班回家的路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健身房里慢跑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身为一个女人,却天天挤在男人堆里拼抢厮杀。这真让人失落沮丧啊……”
◎“我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改掉这种畏畏缩缩,凡事都‘忍’字当头的坏毛病啊?”
◎“我想实现自我,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却不希望伤害任何人!”
◎“我明知自己该做些什么,却难得放心大胆地去实干一番!”
◎“我这个人就是缺少必要的自信。”
◎“我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心底里却一点都不快乐。”
◎“又是工作,又是爱人,又是孩子……我受够啦!”
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很好!但我之所以列举出以上这些典型的困扰,并不是为了博取大家的共鸣,号召同病相怜的姐妹们一起抱头痛哭、自怨自艾。相反,我更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普遍的问题出发,跟我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再基本不过的问题:作为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女强人,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我们知道应该如何着装打扮,让自己在他人面前显得气质不凡;我们懂得所有的社交规则,时刻举止优雅、言谈得体;我们深谙领导下属的技巧、委托任务的窍门、商务谈判的策略;我们甚至知道如何巧妙地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要求……总而言之,一切职场必备的沟通与领导技巧,我们都早已烂熟于心。可是,身怀这一身绝技的我们,却依然无法正确处理(摆脱就更不用说了)那些日复一日折磨着自己的情感压力与情绪负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的内心都出了什么问题吗?要知道,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后果绝对是难以设想的。
如果一位职场女性的工作业绩明摆着就比任何一位男同事都要出色,却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视而不见,听到表扬只会羞答答地搪塞一句:“哎呀,这点小事儿谁都能办好的!”如果一位职场女性明明是整个部门里最理想的提拔人选,却非要给自己找借口:“我不知道我是否愿意承担领导的责任,把自己卷入那种勾心斗角的权力游戏之中。”如果一位职场女性接到一项简单轻松的任务,却支支吾吾、犹豫不决:“不知道我能不能办好这件事呢……”如果时至今日,职场女性仍然比同一职位上的男同事收入低15%~30%,而其根本原因仅仅在于这些表面上的“女强人”缺乏自信,对“涨薪”这一个话题羞于启齿,那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职场谋略或是领导技巧能够解决的了。因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任何技巧和知识,而是在于内心的感觉。
在许多涉及这一话题的书籍和培训班中,作者和教练往往都会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里,而绝大多数男人都不是感觉的动物。放眼四周,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具体技巧、工具和方略。请问,谁又曾看到过如此铺天盖地的关于感觉和内心的讨论呢?谁又知道,没有了感觉的支撑,任何美好的决心、理想、目标和技巧都会一天一天逐渐走向幻灭呢?可惜啊,在这个凡事都讲求客观产出和经济效益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人在乎感觉和直觉了!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我想把整整一本书献给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话题,给千千万万受此困扰的职场女性开辟出一片畅所欲言的天地。在接下来的八个大章里,我将牵着大家的手,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感觉的世界,探索自己内心最隐秘的需求。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女人。
◎你将成为感觉的伙伴,而不是它手中的玩物,任其摆布。
◎你将学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感觉,让自己的心情转阴为晴。
◎你将有能力摆脱那些像跳蚤一样不时闯进心里的恼人感觉和情绪。
◎你的恐惧、不安、失望与沮丧将明显减少。
◎即使面对最可怕的压力,你也将时刻保持从容(假设你希望让自己承受这种压力的话)。
◎你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以及他人的感觉问题。
◎你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原谅自己。
◎你将能够摆脱内心的挣扎,化解与自己的分歧(甚至喜欢自己)。
◎你将拥有更加稳定的好心情、更加充沛的动力和更加丰富的活力。
◎你将拥有更多自信,内心将变得更加强大。
◎你将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对上帝以及整个世界都更加满意。
一口气读到了这么多美好的愿景,请问你的心里此时此刻又有什么感觉呢?如果你也和成千上万的女人一样,希望自己能够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为这样一个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内心富足的女人,那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心灵之旅吧!
《八堂女人职场情商课》简介:作为职场女强人,我们已经掌握许多知识——知道如何着装打扮,让自己气质不凡;懂得所有的社交规则,时刻举止优雅、言谈得体;深谙领导下属的技巧、商务谈判的策略;知道如何巧妙地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可是,身怀绝技的我们,却依然无法处理那些日复一日折磨自己的情感压力与情绪负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女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她的情商水平。但现代的职业女性却一直忽视自己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我们深受各种各样消极情绪的影响,却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之相处,如何将它们从恼人的绊脚石变成幸福生活的支柱。
阅读柯奈莉亚·托普夫所著的《八堂女人职场情商课》,你将拥有更多的自信,内心将变得更强大。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升职。
柯奈莉亚·托普夫所著的《八堂女人职场情商课》传授你随心所欲改变情绪的心理秘方,化弱势为影响力的职场修炼术。
你将成为感觉的伙伴,而不是它手中的玩物。你将有能力摆脱那些跳蚤一样不时闯进心里的恼人感觉和情绪。即使面对最可怕的压力。你也将时刻保持从容。你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以及他人的感觉问题。你将摆脱内心的挣扎,化解与自己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