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余院士是河口海岸学家。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书是其纪念文集,是为恭贺其九十华诞的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系河口海岸(恭贺陈吉余院士九十华诞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吉余院士是河口海岸学家。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书是其纪念文集,是为恭贺其九十华诞的文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院士的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国家建设的大科学家》、《陈吉余老师学术成就的意义和启示》、《团结全国学术界同仁共创新高》等文章。 目录 陈吉余院士九十寿辰志庆贺词 恭贺陈吉余老师九十大寿 九十当超脱八十尽力为 勇为人先,服务社会 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国家建设的大科学家 渊源 高瞻远瞩,惠泽广被,并及后世 对我国河口海岸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 编外学生 师从先生终身受益 师恩 跟着先生跋涉 忆导师卓越成就庆导师90华诞 敬贺陈吉余院士90华诞 在陈吉余先生的指引下成长 陈吉余老师学术成就的意义和启示 先生之风山高流长 高山仰止 为学为师多贡献鲐背之年谱新篇 学以致用的典范 穿上“红舞鞋”的人 中国河口海岸学科建设的先驱 团结全国学术界同仁共创新高 从“以室为家”折射出的团队精神 试析陈吉余院士学术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实践创新贡献 领导开展重大基金项目研究 战士名帅战略家 对长江口发育演变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海岸带调查与陈吉余先生 有幸在大师身边成长 干净水源何处寻长江河口江心求 对陈吉余院士主要学术思想的认识 我眼中的陈吉余院士 知识的传承与精神的传承 走近陈吉余先生 乾坤日月间开拓河口海岸学科领域 传统与前沿、基础与应用的统一 智者爱水 意将晚霞染东海 后记 试读章节 鉴于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影响问题,与有关同志商讨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讨论,遂于11月在上海召开东方论坛第18次会议,以“南水北调(东线)对长江口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为主题,南水北调规划建设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环保局、淮河水利委员会、上海市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及高校、科研单位领导专家到会,提出报告,并提出建设徐六泾水文监测站,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北支,减缓盐水倒灌长江口水源地,大通应制定“避让”流量等5项建议。会议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刊印成专集出版。 8月参加青岛海洋座谈会,在发言时,提出中国海洋面临四大挑战:河流入海泥沙量急剧减少;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河口滨海湿地有所丧失;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希国人关注与研究。本文2002年发表于《海洋地质动态》杂志。 组织东方科技论坛第24次会议“长江口及临近海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和生态修复工程”,张经任大会主席。我在会上提出“东海碧海计划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与此会议同时,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组织召开长江口生态环境问题院士论坛,北京、南京等外地院士多人参加,在这个会上我也呼吁“东海碧海计划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的建议。这项建议2005年由国家立项调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参加。 3月在厦门召开的“台湾海峡建设学术研讨会”,大陆与台湾多名学者参加。我在会上提出“桥梁隧道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该文英文版发表于{Marine Georesources andGeotechn010gy》,(21:261—267,2003)。会议总结时,我被推为大陆方代表作总结发言,提出需要有前期研究工作的实质性启动,并以我的总结发言和我的论文作为附件,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写了一封建议信,习省长写了回信。 于20世纪末,在我的建议下,组织国际专家编撰《工程海岸》《Engineered Coasts》一书。编著者为:Jiyu chen,Dceke Eisma,Kenji Hotta and H.Jesse Walker,该书于2002年由荷兰Kluwer出版社出版。 提出“没冒沙生态水库”建设的建议,并进行该水库的水文泥沙、盐度基本资料的收集工作。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来谈及上海浦东开发水资源供给,南汇东滩没冒沙于南槽岸边,可能有一股淡水可作为水库水源。我即安排研究生于浦东机场工作码头连续取水分析,虽于隆冬1月不同潮汛,确有一股淡水存在,并分析其成因,于是写了一篇《关于加速南汇东滩-2米以上促淤造地和建设大型淡水水库的建议》。提出修建南汇咀控制工程(这是王振中、薛鸿超和我于20世纪90年代修建南汇咀人工半岛时多次提出的方案),提出修建没冒沙水库2亿立方米以上的库容可解南汇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之不足。这个水库可作南汇地区生态引水,故称之为“没冒沙生态水库”。这一篇意见由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南汇咀控制工程和没冒沙生态水库”前期研究和开展工作的建议》。 继续定点系统测取没冒沙头南槽岸边含盐度及泥沙变化的资料,并对南汇东滩没冒沙水域水文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对没冒沙水库建设可能性进一步分析研究,2003年7月在获得没冒沙前沿淡水水质变化基本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正式研究报告——《建设没冒沙生态水库、开拓上海市的新水源》。该文分析了没冒沙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指出开发季节性和时段性淡水资源,应该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数量换取质量”的途径,可以保证水源地取得安全保障,对于这个水库是一个碧水长廊,可以多功能开发。全年俱为没冒沙水库建设而努力工作。 受上海浦东社科院之邀至海南岛研究澄迈湾旅游资源开发以及马村港的港口建设问题。同行有虞志英、罗章仁、汤建中。经勘测,认为澄迈湾的东部规划中拟建5万吨的马村港,未来海口港的枢纽港,以一个泻湖为基础的东水港,现已淤浅,大规模开挖,工程量大,而海湾西部的林诗岛至花场港外有湾口沙坝,内有有利水域用于建港,条件优越。为此,提出此处宜为海口港的枢纽港址,而规划中的马村港适宜发展旅游。这个意见向海南省政府有关副省长汇报,并召开了专题讨论会议,经认真讨论后一致认可这个方案。其后将海口港发展意见成文《海口综合枢纽港建设的构想》发表于《水运工程》2004上。 从年初开始,受华东师范大学张济顺书记之托为河口海岸争取研究大项目做努力,并在她领导下,先后向市教委和科委领导分别汇报提出申请“滩涂湿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对长江河口和上海研究的重要意义”项目。继而在上海市工程院院士中心开院士沙龙作专题讨论,并撰写专文予以论证。第四季度“上海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重大项目得到市科委批准,总经费为700万。 受宁波市水务部门邀请考察沿岸围垦工程发展情况,荷兰Eisma同行。写了一篇《滩涂资源开发与湿地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探索——以宁波市滩涂湿地为例》文章。将第五部分有关宁波市滩涂开发保护部分提交给该水利部门参考。P3-6 后记 2010年,我们迎来了我国河口海岸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先生的90华诞。 我们组织编写这本文集,通过与陈先生相识的学者、共同工作的同事和他的学生对陈吉余先生在科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回忆,回顾陈吉余先生为河口海岸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陈吉余在20世纪40年代末就开始了河口研究,到如今60多年学术生涯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中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主持完成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解决国家需求,服务社会;出版了7部著作和发表160多篇论文;培养了研究生30多名。取得这些骄人成绩,付出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文集的初衷,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 在文集编辑和出版工作中,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平书记负责这项工作,还有刘苍字教授、金文华老师等都给予了热情地帮助。感谢在百忙中写来征文的老师们,让我们享受到“精神盛宴”,分享美好的回忆。当然,这本文集能奉献给大家,还要感谢周云、王佩琴、刘疾风、鲍艺炯、岳露佳等老师在打印、排版、印刷方面的辛苦付出! 编者 2010年8月2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