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的房价是必然的吗?信用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埋下怎样的隐患?股份制公司又包含了怎样的对私有权进行瓦解的因素?资本统治的时代又能维持多久?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为何被人和马克思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对抗全球资本统治方面又应该有怎样的建树?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何决定意义?对未来全球经济的预测,又应当从哪里获得智慧支持呢?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部百年前的著作——《资本论》,世界政商翘楚都从这里获益匪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解资本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德)卡尔·马克思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企的房价是必然的吗?信用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埋下怎样的隐患?股份制公司又包含了怎样的对私有权进行瓦解的因素?资本统治的时代又能维持多久?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为何被人和马克思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对抗全球资本统治方面又应该有怎样的建树?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何决定意义?对未来全球经济的预测,又应当从哪里获得智慧支持呢?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部百年前的著作——《资本论》,世界政商翘楚都从这里获益匪浅。 内容推荐 《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著作,它揭示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剥削的秘密。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正如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德里达所说的那样。“没有《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吸引各家理论精华和掌握了大量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产业革命进行的入微而又宏观的把握,对资本的运动进行科学的解析,结构严谨,理论完备。论证充分。即使是当代社会的经济现象,用《资本论》来解读,也往往一针见血。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资本论》持续热销,各国领导人、企业家、学者都开始重读《资本论》,从经典中汲取智慧,这就很说明问题。 本书在尽量保存《资本论》原有的行文风格的同时,以图解这一编辑手法对《资本论》进行全新解读,给您以经典阅读的全新体验。让您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见识更为精深。 目录 《资本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资本论》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 编者序:最强大的资本,也是最虚弱的资本 英文版原序(第一版):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卷 开天辟地的著作——《资本论》 第一章 《资本论》的诞生 1.改天换日的新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都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 3.让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消亡:马克思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 第二章 《资本论》的框架、核心及意义 1.《资本论》讲什么: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 2.震撼的发现:以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露剥削的真相 3.永远年轻的理论:斗争的武器和反思的依据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两大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3.“钱”的来龙去脉:商品的价值形式 4.经济过程中的偶像崇拜:商品拜物教 5.五张脸:货币的形式及功能 6.如何让钱生钱:货币资本化 7.当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二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劳动与价值增值:工人的果实被公然夺走 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显现残酷剥削的真相 4.工作日与剩余价值:资本家与工人的权利斗争 第三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相对剩余价值:更为狡猾和隐秘的剥削 2.协作劳动:众人拾柴火焰高 3.资本主义协作:“自由”的工人有力量 4.工场手工业:各司其职的生产线 5.机器大工业:人制造的机器反过来杀人 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明显的压迫和隐藏的掠夺 2.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资本家的利益侵害工人的利益 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一起来算剥削的程度 第五章 工资 1.劳动力价值与工资:多少活是白干的? 2.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窃取工人劳动的两种伪装 3.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不同数字的背后 第六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1.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原有生产规模的重复 2.剩余价值的转化与资本积累:资本家永恒不懈的追求 3.资本积累的一般法则: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4.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秘密:血与火的历史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章 资本形态的变化与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一切为了增殖 2.生产资本的循环:增殖资本的生产 3.商品资本的循环:资本增殖的实现 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环尾蛇的公式 5.流通时间:要命的等待 6.流通费用:无君不成行 第二章 资本的周转 1.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此消则彼长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流转各不同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及周转的周期:危机的伏笔 4.生产时间:不可忽略的自然力 5.流通时间:出售与购买 6.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时间与金钱的赛跑 7.可变资本的周转:让工资运转得更快些 第三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三剑客的盟誓 2.社会总产品和生产的两大部类:生产与消费 3.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与利润:资本家赚钱才是硬道理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剥削愈重、赚钱愈多 3.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可怕的闲置成本 4.不变资本的节约:一切为了赚得更多 第二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资本构成与利润率:劳动是唯一的财富之源 2.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及对市场价格的作用: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制衡 3.竞争、供求关系与利润:市场是资本家的“指南针” 第三章 利润率下降趋向的规律 1.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生产前进它就后退 2.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诸因素:工人替资本家来埋单 3.规律中蕴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冲突与变革 第四章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1.商品经营资本:专业化的优势 2.商业利润的获得:商人的“生意经” 3.商业资本的周转与商品价格:买卖之间的玄机 第五章 利润构成与生息资本 1.生息资本:作“饵”生钱的钱 2.利润与利息:资本家借的钱由工人还 3.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资本增殖的要素分配 4.信用和虚拟资本:现代社会经济的润滑剂 5.信用制度及其在资本生产中的作用:把矛盾推向顶峰的作用力 6.银行资本的构成:现金与大量的虚拟泡沫 7.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膨胀的泡沫终会破灭 第六章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1.土地所有权与地租:土地带来的收入 2.级差地租:土地好坏决定收入多少 3.绝对地租:拥有土地就能赚钱 4.土地价格:寸土寸金的原因 第七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1.利润、地租、工资的三位一体:羊毛全都出在羊身上 2.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 3.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征和本质:一切为了剩余价值 附录 30本必读的经济学名著 试读章节 2 都来说说资本主义 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为《资本论》的重要理论参考和思想基础。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作出解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又有提出未来社会理想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布阿吉尔贝尔则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同时也是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他提出只有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各部门的基础。他还进一步批判了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加强劳动分工和增加资本。他还倡导自由主义,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操控市场的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 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着力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有三位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分析,构思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这个社会建立在一种“实业制度”的基础之上,实业制度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人们的社会地位由自己的劳动情况所决定。但是他并不打算完全消灭私有制。 傅立叶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不可避免。然而,和圣西门一样,他也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是希望建立一种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比于圣西门和傅立叶,欧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显得更为尖锐,直指核心。他将私有制和私有财产视为人类社会罪恶产生的根本原因,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 但是,无论是政治经济学家还是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无法彻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根源,也不能找到改变社会状况的真正途径,却为《资本论》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思想基础。 3 让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消亡 马克思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 《资本论》集中代表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耗费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也是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理想的实现。 马克思的奋斗历程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明确提出要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起,他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见识了当时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和人民大众生活极端贫困的社会现实,这成为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开端。 1843年5月,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同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积极参加这里的法国工人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并仔细做了笔记,这些笔记被后人成为“巴黎笔记”,在这些笔记中已经包含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萌芽。 1844年,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这本手稿已经提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8月,恩格斯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伟大的合作。1845年,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之后,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始《资本论》的诞生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19世纪50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在这段期间,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创作。 1857年到1858年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1859年,马克思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至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从准备到写作完成一共花了40年时间,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记录了400余本笔记,他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从少年时代开始的理想,即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奋斗终生,他的理论和实践的目标在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的首要特征,就是让世界上一切不平等都消亡。 P28-31 序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著作,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的最大的秘密。它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论述的深度与广度,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也正是这种纯粹的批判性和科学性,《资本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著作之一。 《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因为它让劳动者认识到,在不可一世的资本统治下,自己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言,“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这样,《资本论》为工人运动与工人斗争指明了科学的方向,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理论指导。因此可以说《资本论》是一本改变了20世纪人类命运的书,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资本论》的创作完成于19世纪50年代,这也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在1852年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经达到了异常痛苦的境地;外套送进了当铺,我无法再出门;因为不可以再赊账,我也不能再吃肉。”当他1岁的小女儿病死的时候,他竟然拿不出钱来殓葬。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资本论》完成了它“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伟大事物必然经历的浴火之程。《资本论》包括四卷,前三卷为理论部分,第四卷为历史(经济学说史)部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通常所说的《资本论》就是指前三卷,这也是本书的全部内容。这三卷分别论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三卷)。第一卷以剩余价值为核心,主要论述了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的积累;第二卷主要内容为两大理论,即个别资本再生产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论;第三卷讲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分别论述了产业资本利润、商业资本利润、信用资本利息、土地产权地租还有收入分配总论。 英国伦敦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在马克思的时代,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为发达,也是最为典型的国家。伦敦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另外,英国经济学界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也非常成熟,拥有着诸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在1823年李嘉图去世后,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领域,各家各派争鸣不断,这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了优良的学术氛围。大英博物馆里,收藏了欧洲最为丰富和完备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产业革命的相关记录。这些为马克思对于资本的研究,提供了最为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最为详尽的实证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论》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产业革命史。 对于资本的研究,这部作品是极为真实和纯粹的。马克思拨开了地租、利润等层层迷雾,直接抓住了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核心范畴。对于这一价值的追逐,成为了资本运转的永恒动力。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资本自然就成为统领社会运转的决定力量,强大无比。但是同时,在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资本主义本身反而成为了自身的否定。资本主义发展得越充分,资本信用就越膨胀,信用链拉得也就越长,直到细若游丝,弱不禁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强大的资本实际上也最为虚弱。 在西方世界,马克思是一个很有影响,也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指出的生产社会化,必然使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也走向社会化,从而社会资源必然集中在国家手中的逻辑推论,一直是视作左派的经济思想,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力主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法案时,舆论便将他们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起来;2008年金融危机中,《资本论》在德国的热销,充分说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对全球现行的经济制度弊端反思方面的借鉴意义;而在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也被相关学者誉为对抗全球资本统治的伟大力量;当今全球企业盛行的股份制的资产模式,在《资本论》中被马克思看作是私有财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的扬弃,是资本社会化的走向。因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意义,不仅在于过去的历史和当今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资本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受到全球政界要人、商界翘楚热捧的同时,它对于企业的微观治理的启发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对这种价值的深刻认同,才有了我们这本对《资本论》的重新解读之作——《图解资本论》,它以图解的编辑方法,对《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演绎给以清晰直白的呈现,精美的插画与图片展开了产业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您在汲取智慧的同时,获得美与真实的感受。但是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理论著作,编者在解读时多有力不从心之感,只能惴惴然勉力为之,且以闻过则喜之心欢迎诸位多加批评。 编者谨识 2010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马克思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许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 罗伯特·海尔布隆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