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教师。
在《中国教师的奇迹》这部书里,真实再现中国名师独有之精神;在这部书里,铭刻现代中国教师之精髓:在这部书里,破解中国教师成长关键难题,让广大教师真正成熟起来,获得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体味更为精彩的教师人生。
其实,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正确的引领,需要良好的示范。
《中国教师的奇迹》之中,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人”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
研究教师问题,破解教师成长的难题,能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熟起来,成为优秀的教师,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走近名师,看到他们真实的世界;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受名师的执着与激情;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知名师的平凡与神奇;透过这扇窗,感染我们对自我、对教育充满信心、充满希望;透过这扇窗,我们对教师的未来心怀憧憬与向往。
魏书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
冠以“著名”,当之无愧。1983年,还是一位普通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的他,就被邀请到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介绍他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并引起极大的轰动。1984年,在大连、旅顺召开的中学语文教改座谈会上,他的报告又一次受到大会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语文教育专家、中语会会长吕叔湘先生在大会闭幕式上说:“我对魏书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看过他的书面报告,我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语文教师,教学很有办法,能教好学生。这一次,我认为他是一个语文教育家,不光是语文教育家,拿掉‘语文’两个字,是一个教育家。”
这一年,魏书生只有34岁,仅有6年的中学教龄。
作为语文界泰斗的吕叔湘先生,何以如此钟情于一位年轻教师并冠以“教育家”的称号?他说,魏书生使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他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具备的。他非要把自己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这是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千方百计地将其教育成材,很令人佩服,很值得学习。他当时的年龄还不到吕先生的一半,所以吕先生说:“我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魏书生不愧为著名的教育家。十多年来,他既当书记又当校长,还是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这已是常人工作量的几倍了,另外还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现代教学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他每年外出开会、讲学四个月以上,在校时经常要接待来自各省市的客人,处理各种信件……但他的学校平稳运行,他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考成绩每届均居全市前茅。
真是奇迹!一个美丽的当代教育神话!
魏书生,一个响当当的中国教育改革家和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家——中国当代久负盛名的教育家之一。
魏书生教书3年就被评为省先进班主任,4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6年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被评为“特级教师”时,但中学教龄才6年。而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等。
魏书生是顺应改革开放潮流,在教育王国里冲出的一匹黑马。魏书生是教育圣殿里的骑士。他站在时代的潮头,呼唤和引导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春天的到来。振兴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感促使这位年轻的教育家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学。这是真正的教育家的精神。
谁说当代中国没有教育家?魏书生,这个闪亮的名字,这个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教育的思想家,难道还不够响?
有谁能像他那样,仅有6年教龄就被评为“特级教师”?有谁能像他那样,刚步人不惑之年,就成立了几家省级以上的以“魏书生”名字命名的教育思想研究会?用魏书生他自己的话说:“成立这么一个迄今还没‘死’的人的研究会不容易……”研究会里的成员、魏书生学习班里的成员,很多本来就是教育专家,甚至老前辈,这些人却有点像青少年崇拜歌星、影星那样敬慕魏书生、研究魏书生。有人说,魏书生早就是明星级的人物,是教坛的“教星”。是啊,哪个歌星、影星能像魏书生一样足迹遍及华夏大地?
魏书生走到哪里,哪里的会场就凝固、沸腾。他出色的工作、感人的事迹、精彩的讲演和不同凡响的论著,不知折服和激励了多少人!非凡的胆略、深刻的思想、迷人的魅力,构建起动人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
魏书生,18岁“上山下乡”到盘锦,19岁当了二年的民办教师,从此就迷上了教育。21岁进工厂后,派他读大学不去,要他当厂长接班人不当,却执著地痴情于教育,写了150多次申请当教师的报告。28岁,经过6年的申请,他终于当上了中学教师。那时,他只有初中文凭,又仅仅6年,他被评为“特级教师”!
魏书生无疑是久违了的中国著名教育家!这不仅是教育界的公认,而且必然会得到历史的公认!春秋时代的孔子——周游列国:魏书生,他的足迹和声音留在了中华大地,不仅如此,全国多个省市的教师、教育部门行政领导不远千里前往他的学校取经学习。10多年来,每个学期,从开学到放假,学校里的客人络绎不绝。有时一天内四五个省的客人不约而同地到他学校,也有时,同一天有二三百乃至四五百人在他学校听课,有的客人和他的学生一起活动半个月、一个月,最长的两个月。“魏书生热”、“魏书生旋风”等现象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绝无仅有。而世界上又有哪一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会产生如此迷人的效应?
魏书生影响了中国,也必将影响世界。
魏书生的教育工作产生奇迹的原因是什么呢?
魏书生说:“我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即一民主,二科学;一小点就是把气功引进教学。”魏书生对自己的教改总结为一个思想:教学民主;两个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三个结合:教给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四个过程: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五个内容:教科书、心理学、教育学、名篇时文、科技知识;六个步骤: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魏书生说:“民主化、科学化系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飞向自由王国。”
魏书生认为班主任是公仆,是船工,是为学生服务的。他经常说:班主任是在岸边接了一届新学生上船,奋力将船划向彼岸,学生们上了岸奔向远大前程了,班主任又将船划回来接下一届新学生。学生一届届奔向远大前程,班主任却在这条河上由黑发变成白发。从本质意义上讲,班主任只有从当学生的公仆来思考问题,才不至于做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的蠢事,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俯下身子给学生“当牛马”,把学生高高举起。
魏书生带领学生视察社会。当看到祖国经济落后的时候,当看到街上衣衫褴褛的人的时候,当盛夏站在大坝上看见农民在烈日下进行繁重体力劳动的时候,同学们严肃的神情表明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这时,魏书生教育学生:我们国家好比一艘载着十几亿人口的大船,这艘船的沉浮关系到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这艘船落后,我们船上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这些明天的船员们都有责任,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
魏书生竭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他反复强调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经常鞭策自警,日夜自新无歇时。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无畏的胆略、坚强的意志,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他说,当学生人生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社会广阔的海洋的时候,自我教育的能力,将能像发动机、像海轮、像导航仪一样,使他们乘长风、破巨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他让一个教改只有半年多的初二班级去参加全县初三语文知识大赛,在35所参赛学校中,竟获第七名。
他带的一个由重点中学落榜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参加初三升学考试,平均分竟比重点中学还高出7.8分!
他的学生每天做120次仰卧起坐和120次俯卧撑,每天跑步5公里。
他的学生每人每年平均自觉写语文作业36万多字,写日记15万多字。
他的一个学生能在45分钟之内完成作文2426字。
他的班级全班换座位只需1分钟,收缴书费只需2.5分钟,大扫除不超过15分钟,每天练气功不少于15分钟,每天每节课前3分钟唱一首歌等。
魏书生工作那么多、那么忙,《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共34.9万字,才花了186天。这就是奇人魏书生。
魏书生,他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不少人还认为他是哲学家——他与哲学家们在创造人的终极目标上是何等的一致,魏书生是创造人的人。
魏书生是带着献身精神,带着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建设性的构想,带着一种历史使命,踏上了成名成家之路的。
魏书生是一个有准备的教育家。
历史选择了魏书生,魏书生选择了教育。P3-6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个心愿,很想编写这样一部书——《中国教师的奇迹》。在这部书里,真实再现中国名师独有之精神;在这部书里,铭刻现代中国教师之精髓;在这部书里,破解中国教师成长关键难题,让广大教师真正成熟起来,获得更多的勇气和智慧,体味更为精彩的教师人生。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
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教师。
然而,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当我们百度一下“今天如何做教师”,竟然有近3370000条相关的信息。不难想象,今天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太多的问题,如教师的职业倦怠、观念滞后、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教研意识和应有的职业精神等等,这些问题产生了众多困惑,而这些困惑又严重影响和困扰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其实,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正确的引领,需要良好的示范。
《中国教师的奇迹》之中,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人”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
研究教师问题,破解教师成长的难题,能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熟起来,成为优秀的教师,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走近名师,看到他们真实的世界;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受名师的执着与激情;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知名师的平凡与神奇;透过这扇窗,感染我们对自我、对教育充满信心、充满希望;透过这扇窗,我们对教师的未来心怀憧憬与向往。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中国教师的奇迹》一书能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所展示给学生的那种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人格魅力,是成就无数栋梁之材的最好的土壤和营养。
——著名教育专家 司传平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 吕叔湘
孙维刚不仅在课堂上以他深刻的教育思想、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高屋建瓴、出神入化地带领他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激励他的学生超过先生,学会恣意驰聘,决胜千里;他还在教育实践中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他教给学生一种无法物化在书本上的人生智慧,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彻悟。
——北京市22中副校长 杨春林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是个“不安于现状”的语文教师,他不会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谭惟翰